《陈布雷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布雷大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茏犯现嘁病保植坏贸虏祭子肜钗┕锌拔淖止ぷ髦眩嘤胩鞠ⅰ绷恕1946年12月为蒋介石赶写一份广播稿,“午餐后,委座来电话,乃谓须加入二段意思,因知试官之意不尽与考生相同也……四时许,委座连续来三次手函,要补入不少意思,前后达九十页之多,头绪纷纭亦复杂,不易安排……”,陈布雷改成6000字,连陈布雷自己也感“冗长拖沓”,忽接蒋介石电话,“竟将一稿拆为两篇之用,命余补缀,此如何可能乎?”陈布雷大呼“心拙力竭,拼凑而已”。陈布雷感到为蒋写文章甚为苦恼,自己之思想依附与别人身上,在“感想杂记”中记述“以余之个性,实只宜作乡里之散人,或藉教读以自给,乃因少时不知自觉,好为文字议论时事,自受知于蒋公,竟充其愚画,许效驰驱,然个性对于复杂之政治环境,实绝对不相适……信乎择业之宜慎也,……进退都无是处,强忍亦已无余力,苟且偷生,局天眷地,皆所自造,命也乎。”
  陈布雷日记中对自己内心之剖露可谓淋漓尽致,西安事变之后,1937年4月间,18日随蒋介石到杭州,4月22日日记中已露出退意:“午后无事在寓,与允默商进退问题,颇思俟委员长病愈,摆脱侍从室职务……”,4月24日日记又记:“……余连日心情不佳,幸而滞留杭州,尚可不发神经病……”,1937年4月,蒋介石批准陈在杭州休养,在6月1日日记中陈记:“……唯当忍耐持久,以观其后,盖摆脱既不可能,即当屏除杂念,听其自然……”,这里的摆脱不能,不仅是指病体,亦有摆脱政治圈子之意。直至抗战爆发,陈布雷是带着痛苦与矛盾,跟着蒋介石抗日救国的,直至退到重庆,民主势力提出“结束党治”,实际上是反对蒋介石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可是陈布雷出于“愚忠”(陈布雷自己日记中屡次提到),蒋介石对民主甚为反对,陈布雷也认为“结束党治”之提案“……完全出于捣乱政客之所为,明明为窘迫而已……”。1940年11月22日日记,“……委座甚愤慨谓如此‘无异要我们解除武装,且加以重重束缚’……”,陈布雷不复是辛亥革命时一激进青年,以反对帝制、反对军阀为己任,而是维护“###”、维护“领袖个人独裁”的“忠臣”了。陈布雷已与整个时代脱节,所以心理十分痛苦和矛盾,“以致党国艰难,人心散漫,经济恶化之现状,不知何以补救,而自身又衰疲无能,至此悲怅之情,终不能自抑,又不知如何爬梳整理……”(1942年11月5日日记)。
  1943年7月10日及1944年4月,陈布雷日记中多有“杂感补记”一些综合之心得体会,“自十六年一至南京,以深感自身决不宜于政治上作事,而以因缘牵率,终不能重归我新闻记者之旧业……”,“当武昌起义之时,余适在天铎报,少年意气凌厉,曾撰‘谈鄂’十篇,鼓吹革命,以此因缘,许身党国,今建国之业未成而已年逾五十,居机要之职位,无丝毫之贡献,不禁感慨系之……”。1945年陈布雷在休养中,又写了“新春杂记”,写了几千字,中有“我之入侍从室,十年以来,不敢言劳,不敢乞退,乃实践我民国十七年对蒋公,‘只愿为公之私人秘书’之宿诺……忆季陶在数年前对余与张文白言君二人乃一将一相……余闻之如惊天霹雳,若侍从室之地位与职责真为如此,则余谬居要位,旷职误事之处必擢发难数矣……”。蒋介石后来对陈布雷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他起草文告,当一私人秘书,而是要他尽辅佐之责,就是戴季陶之言当一个宰相,可是陈布雷没有这个政治野心,陈布雷在1945年1月24日日记有很长一段自白“……然蒋公既公开言之,我又不便漠然置之,无已其及早引退乎……。”
  

一点感想(代序)(6)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7月14日陈布雷在日记中大呼“……杂思繁虑,排遣不开,姑不论健康如何,而精神上之衰疲劳累,洵所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7月29日日记中写了自讼录8条,自责自谴,“不能如委座之意”,7月30日,31日两天日记并记:“日来某种消极观念而引退之意,仍不断扰于胸中,无可控遏,亦不能自己抑止,形神之萧索,志气之委顿,心绪纷繁,神经颠倒错乱,大有败叶满山不可爬梳之境象……”,他还想到“念委座之纷繁忧勤,则余等何敢言劳苦,然余实心力体力交瘁已达极项矣……”,最后他还是感叹“……此皆余历年自造之错误,今已无可挽救……”。如果没有看到日记,真不敢相信陈布雷在抗战胜利前夜,思想痛苦和消沉会至如此地步。日本投降,8月28日,蒋介石宴客请陈布雷作陪,他在日记中记下“……自断此身无服务之能力,恐今生自此成为无用之废物矣,奈何奈何……”,陈布雷固然由于身体极为衰疲,但也有政治上消极悲观,他在8月31日日记中喊出了:“余诚为不知自量而只知愚忠自效之大愚人也”。
  1947年6月17日在南京陈布雷目睹胜利后“五子登科”,人民怨声载道之情形,“而我中枢散漫脱节,各不相谋,略无振奋团结之气象,殷忧无限”(6月14日日记),“……今日情绪怫郁,心思烦乱,此二旬来作事一无精神,思虑不能集中,颓败痛苦,几又回复去秋以前情况,十时,力子来谈教育界情形,并及时局,相对慨然,无可言说……”(6月17日日记),一是“殷忧无限”,一是“无可言说”,陈布雷心情可谓消沉极矣。当时蒋介石又准陈布雷上庐山休养,可是陈布雷“近来内外情势紧张已极,而国内人心大非,非廿五六年时可比,至可殷忧”(10月25日日记),“对私人经济之前途、家庭近事、诸儿事业、学业及沪寓房舍等问题均感无妥善解决安排之道,瞻顾大局,又切焦忧,此心郁结,终无术排遣也……”(10月29日日记)。
  1948年3月,陈布雷为蒋介石起草国民大会开幕词“文思枯拙异常,进行极度迟滞”(3月25日日记),“委座续来电约十次,对讲演词军事部分有补充,增加者甚多,虽以为不必要,不得不勉遵其意,盖究竟系以彼之名义而发表也,”然国民大会上一片混乱,北平及上海又发生###,在党员大会上“诸人推余说明总裁意旨,众人纷纷发言,力持异议,甚至谓假传意旨,不能听信,余对此种卑鄙之人,实羞于为伍,不禁厉声斥责其非,请审查陈某之历史,如此不受党的命令,不愿服从总裁,无异自丧人格,诸人力劝息怒……”,陈布雷在公众场合,可从未动怒,今日如此动容,可见其内心焦迫之至。以至8月7日日记中,陈布雷坦露“近日所闻者皆是一派悲观散漫之论调,昔人所谓未可共患难者已显露其端倪,瞻望前途实不堪设想,余本为消极保守一型人物,数月以来,鉴于内外艰难,以为终须有忠贞不贰之人士,坚定信心,谒诚贡献,故他人规避牢骚,余均处以恬定,但自此……信念渐渐动摇,虽复努力挣扎,而内心悲苦愈深矣!”陈布雷已感王朝将要崩溃,但他决心作蒋介石忠贞不贰之“忠臣”,及币制改革失败,东北、华北蒋军大败,陈布雷准备自尽,在11月12日夜写了几千字杂感,第一条又是“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接着是自谴自责,最后还是说“已不堪再供”领袖“驱策”了,对蒋极表忠心;最后一句话是“奉劝各位好友与同志,乘少壮时,精力旺盛时,速为国家为人民加紧工作。”陈布雷日记中将其内心的痛苦与思索、矛盾和斗争坦露无遗。他从一个具有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人格的新闻记者(北伐前),由于世界观的局限,又复从属依附于一个现代之独裁者,最终不能摆脱失败之悲剧。而深为众人同情的是他的才华和品格,谁也不能否认他在道德文章方面是值得人们同情和敬佩的。
  陈布雷对家庭,对儿孙其实是充满了爱的,1948年7月他回上海休养,心情很好,如7月23日“……至惇信路寓,一进门则次媳邱永超携孙女瑜华于客室,命瑜华呼‘爷爷’,此时心情喜悦、洵可谓稚子侯门矣,”这一天,陈布雷四弟、六弟、妻子和五、六、七三儿均来“笑言无拘,颇得天伦之乐……”,“三小孙聚处一起,余周环抚抱,不觉大乐。”对于儿辈思想上与他有分歧,如陈琏,但仍认为骨肉之亲,非常关心,对于陈琏选择丈夫,他给女儿写了一封白话文的信:“……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爱念子女的心怀,确不是二三十岁时所能体念的,”“对于你终身伴侣的选择,原是人生一件大事,我常常觉得除了志趣相同、性情相合之外,还得要照顾到环境。这句话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你慧心人,一定能知道我所说的不是指世俗之见的所谓门第,而是从结婚以后一切的关系上圆满来说的,譬如严晋(注:大女儿的丈夫),他现在和我见面通信的机会比较多,我好像又添了一个孩子,老年人心中更觉愉快些,袁君(指袁永熙)的家世学业,你也介绍得很详细,我信任你的选择和目力,我信任你的审慎,决没有问题,但我对于袁君,希望知道得更多些……”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陈布雷是担心袁是否是共产党员。但是儿女辈在革命大动荡之际,各自有自己的政治认识和选择,就是在1948年上海那次“天伦之乐”中,陈布雷与明儿发生了冲突,“偶因闲谈,惹起不快,明儿发言激越,不讲理性……余老矣,不复能拯救儿辈,明儿他日阅之,当知余之心痛极矣……”,这个明儿是陈布雷的第五子积明。
  

一点感想(代序)(7)
陈布雷日记不仅记录了民国时期比较重要一段时期之政治历史,也剖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实为一难得之史料。解读不深,窃以为此日记最好能公开全文出版,我相信是会得到读者欢喜的。本人所编撰《陈布雷大传》,仅摘引了其中极少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