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前往中途岛的过程中,南云没有监听到美军航母编队的任何讯号,他也完全不知道对珍珠港实施的K侦察计划(使用潜艇给二式大艇加油,使之能完成对珍珠港的侦察)已经取消,他甚至不知道潜艇部队抵达夏威夷监视线的时间也晚了。因此,他认为“没有迹象表明敌机动部队在我附近”,自己可以从容地先攻击中途岛,所以在对侦察兵力的使用上就打了折扣。南云使用的兵力适配原则是合情合理的。此外,他还让特意留下第二批飞机和优秀的飞行员,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
  执行打折扣
  按照计划,侦察飞机应当要同时起飞。“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侦察飞机按时起飞了,但是2艘巡洋舰——“利根”号和“筑摩”号的水上侦察机起飞工作却不顺利。“筑摩”号的1、4号机分别推迟5分钟和8分钟起飞。“利根”号延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该舰的2架水上侦察机分别是4时42分和5时正起飞的。这是为什么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反潜巡逻任务的问题。原来按照南云舰队制订的对潜警戒计划,4时30分正好轮到“利根”号和“筑摩”号各派出1架水上飞机值勤。这样在时间上就产生了冲突——究竟是先起飞侦察机还是先起飞反潜巡逻飞机。“筑摩”号采取了先弹射侦察机,再弹射对潜巡逻机的方式。尽管第8战队司令部判断弹射器的两次弹射间隔是6分钟,会导致侦察机起飞推迟,但是在战队旗舰“利根”号上仍然采取了先弹射对潜巡逻机再起飞侦察机的方式。4时38分,在一片忙乱中,“利根”号的反潜巡逻机起飞,4分钟后1号侦察机顺利起飞。就在这时,使用刚才弹射反潜巡逻机的那台弹射器的侦察机却没能及时起飞——重新装填的13公斤火药居然成了哑药。于是,舰员们进行紧急抢修,20分钟后,这架侦察机终于起飞。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6)
现在,南云舰队的侦察机已经都派出去了,他们是南云舰队唯一的可倚赖的耳目,但是除了因为弹射器问题最后起飞的“利根”号的4号机,其余一无所获。其中,“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飞机以及“利根”号1号机搜索的水域确实没有美军舰队。“筑摩”号的4号机还没飞到300海里处就遭遇恶劣天气,发动机也再度出现故障,中途打道回府。“筑摩”号的1号机则遇到了云层,飞行员选择在云层上方飞行,自然也是什么都看不到。最后出发的“利根”号4号机在7时20分抵达300海里线,随即转向偏北飞行,8分钟后突然发现美军水面舰队。于是飞行员报告:“发现可疑敌舰10艘,位置距离中途岛240海里,方位10度,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
  本来,发现美军舰队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却成了坏事。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名飞行员虽然选择了继续跟踪,但却没有确认其舰型。须知,美军舰编成内有无航母,对南云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对策。因此南云下了停止换弹的命令,等待进一步信息。7时58分,第二份侦察报告发来,仍只字不提美军舰型,只说航向改为180度。南云的参谋们再次发电报,以严厉口气要求确认美军舰队组成。8时09分,他们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敌舰为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然而这架侦察机和飞机上的飞行员们仿佛注定是要折磨南云和其幕僚的神经,11分钟后他们报告:“敌舰队后方好象有1艘航空母舰。”再过了10分钟,又发现了2艘巡洋舰。这时,南云才真正断定美军编队中有航母。8时55分,该机还发报“有10架鱼雷机正在朝你部飞去”。甚至到了11时左右,该机还接到过引导“飞龙”号起飞的攻击波攻击美军航母(根据第8战队司令官的指示,它要保持接触,直到替换飞机抵达。但是,实际上它的燃料已经不够返航了,最终迫降大海)。
  准时起飞会提前发现美舰吗
  无论什么人谈论中途岛6月4日的南云舰队,都要谈及两件事情,一是换弹命令,一是“利根”号水上侦察机推迟出发。对于这架迟到的侦察机,笔者以为它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因为就算它按时起飞,也不能提前发现美军航母编队。对照6月4日双方行动态势,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利根”号起飞的4号机在正常时刻起飞,并且飞行顺利,飞机将在6时50…55分左右抵达300海里线。此时美军航母编队位于其更西北的地方,而且是侧后方,很难被观察员发现。个人估算,按照之前的发现距离条件,该机发现美军航母应该是在返航时的7时20分以后。实际上,这里还有个漏洞,就是该机7时28分发现美军舰队时的本机位置。1969年1月,日本防卫厅研究所的秦郁彦在《海军干部学校》评论上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中途岛作战的侦察机》的文章。文章中明确指出“利根”4号机机长甘利洋司一等飞行兵曹在起飞时,计算错了航向,偏离了预定侦察航线(笔者因能力所限未查到原文,有兴趣和能力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因此根本就不是本图中所描绘的航线,而是要更加偏北。这样一来,发现距离条件只会变小,不会变大,也就更容易推导出早起飞并不能提早发现美军的结论了。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7)
此外,我们同样通过这张图还发现,在7架日本侦察机中,最有可能发现美军舰队的应该是“筑摩”号的5号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完全没有发现美军舰队,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迟到不是借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南云在错误的情报来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并由此选择了一种相对比较危险的侦察方式。最后,这种相对危险的侦察方式又因为天气、机械故障、人为战术安排和飞行员个人的因素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增大了危险的概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些问题一起爆发出来,导致了一个极端恶性的后果。在这里,我们花这么多精力追本溯源,实际得出的结论并非指向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件。笔者认为,日本海军侦察的失误,并不是由一个故障破坏的,而是一系列事件作用的结果,其源头在于对情报信息掌握的失控和对情报沟通的忽略。另外,前面的分析已经证实,无论是否发生故障,发现美军舰队的时间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所以纵然它不迟到,也无法影响海战朝着对日本海军不利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运气问题,而是缺乏制信息权的必然结果。
  换弹之 祸
  文‖爱  澜
  在日本联合舰队看来,美国舰队的出动是肯定要在中途岛战斗之后。因此他们在作战计划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美军会突然出现。加上主力部队没有把危险的情况告诉南云,因此南云的两手准备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谨慎小心(有一点可以肯定,参加图上演习的参谋一定把宇垣的警告传达到了南云部队指挥层)。在这一点上,个人认为如果说南云是有错的话,错就错在了过分谨慎,反映出的是南云缺乏足够的魄力。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南云的做法是自相矛盾,毫无统一逻辑的。他没有接到任何警告,因此他判断美军主力不在附近,那么他何必去做两手准备呢?换句话说,他既然这样担心,那么他又为什么要采用不安全的单相搜索呢?他是鱼与熊掌都想兼顾,倒头来一个都没顾及。
  关于第二次换弹和先让中途岛返航机队降落,这完全符合南云的性格,也算合情理。虽然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地讨论山口的方案是如何的正确,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一个头脑足够理智的指挥官是不会轻易采取那种方式的。首先,从局面上看日本编队处于优势,没有必要冒如此风险;其次,36架毫无护航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能取得多大的战果,损失有多大都没有谱(九九式速度慢,没有战斗机护航就是对方的靶子这是日本海军内对它的公论)。曾经有网友以小林机队18架九九式轰炸“约克城”号来说明问题,但小林队除了有护航外(小林机群不仅有4架零式战斗机护航,而且面对的是“约克城”1艘航母的战斗机。第16特混舰队的战斗机是在小林机群撤退时才投入战斗的),而且本身是以结果逆向推理,无法作为理论的凭据。同时,那36架携带800公斤炸弹的九七式水平轰炸机就更不用提了。水平轰炸是要在一定高度,保持飞机直线水平飞行的投弹方式。在投弹前后,完全无法机动,如果没有取得有效制空权,他们将成为对方战斗机的活靶子。而且,水平投弹对付固定的军舰都只能取得20%的命中率,对高速移动目标能有多大效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8)
个人尤其觉得,对于这样的战斗,是否需要冒如此大的牺牲去拼?因为这毕竟是不是决战还不知道(按照日本中途岛海战设想和情势判断),36架九七式和36架九九式一共有180名飞行员,这么一去几人能回来很难说。而日本海军航空兵又是完全的精兵政策,一旦这些精英损失,以后拿什么作战?要知道,“瑞鹤”号不能参加中途岛海战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后备飞行员。中途岛海战最后飞行员的损失也就121名,其中航母飞行员110名,但已经对日本海军航空兵构成根本性损害。南云忠一身为最大的舰载机部队的指挥官,以如何的代价去取得胜利是他职责所系,在一场海战的开始阶段就以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模式去作战,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所以有许多人对山口的举措推崇备至,但在笔者看来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一个单纯的战地军官与一个具有战略职责地位的军官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杰里科和贝蒂。贝蒂在担任战列巡洋舰部队指挥时,总是迫切地想取得伟大胜利。杰里科却始终小心翼翼,甚至因为在日德兰海战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