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上。为了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李达依靠学校党委和几位副校长,团结全校师生员工,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解放以后,李达在高教战线上战斗了十七个寒暑。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担任校长期间,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办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林、江集团强加给李达武汉大学“三家村头目”、“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叛徒”、“地主分子”等等罪名,开除李达的党籍,开除其公职。6月13日起,该校掀起了“愤怒声讨李达黑帮”的狂风恶浪。李达始终坚持真理,威武不屈。在批斗会上,他从不低头弯腰,总是理直气壮地反驳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有人骂他是“叛徒”,他针锋相对地回答:“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遭受种种残酷迫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李达的心始终向党。在遭受迫害的日子里,李达的病得不到及时治疗,1966年8月24日他离开了人世,终年76岁。  
作者点评
李达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笃志嗜学的一生、勤奋著述的一生。李达自“五四”运动以来,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奋斗了将近半个世纪。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文章、专著和译著,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极可宝贵的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史学、法学、货币学,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影响尤为深远。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最早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准确地、坚定地传播给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学习勤奋,治学态度谨严。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养根底深厚。半个多世纪以来,李达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用以武装革命人民的头脑,同时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反动学者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同真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正确宣传分不开的。在理论队伍中也有不少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人,鱼目混珠,以紫乱朱,类似佛教徒中的野狐禅。他们竟以侮辱马克思的胡言乱语,来冒充马克思自己的理论。李达对此深恶痛绝并多次对这些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李达是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正当报纸刊物哄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论”的时候,一天,他在湖北人大代表团开小组会。中间休息时,李达对小组会员说:“怎么搞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论,可是人们现在都说是唯物论。”众人听后,会心地笑了。这真可谓一语破的,表现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性和党性。 像李达这样有坚强党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应是我国哲学界的泰斗。而十年浩劫刚开始,李达却遭到污辱迫害,被折磨致死。李达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著作,将传诸久远,哺育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李达可以含笑九泉了。然而,李达曾有二十余年脱离了党,虽然事出有因,仍给其一生留下遗憾。可贵的是,即使在他脱党二十余年期间,他仍与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始终不渝地为党工作,坚持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他时刻想着,自己对于马列主义懂得太少,应当努力钻研,一面学习,一面宣传,虽然离开了党,却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决不做违背党的事情。 他还能耐心地给人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李达失业居家,常有人来登门求教。即使是毫不相识的人,李达也不推辞。抗战结束不久,李达身处逆境,仍然不忘人民群众,同家乡父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创办一所小学教育农家子弟。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李达不愧为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愧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 李达的功绩永垂青史。他为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理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英灵将伴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全人类的解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毛泽东评点鲁迅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在艺术上,我们采取的政策和革命性一样,也是从低级到高级,即是从萌芽状态起,一直到高级的,到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等最精湛的。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2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文艺是一支军队,它的干部是文艺工作者。它还要有一个总司令,如果没有总司令,它的方向就会错。鲁迅、高尔基就相当于总司令,他们的作品,他们说的话,就当作方向的指导。如果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没有高级的指导,他的方向就可能会错,他就会长期地停留在低级阶段不能提高。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l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2—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列宁有一部分文章也可以说是杂文,也有讽刺,写得也很尖锐,但是那里面就没有片面性。鲁迅的杂文绝大部分是对敌人的,列宁的杂文既有对敌人的,也有对同志的。鲁迅式的杂文可不可以用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呢?我看也可以。当然要分清敌我,不能站在敌对的立场用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同志。必须是用满腔热情地用保护人民事业和提高人民觉悟的态度来说话,而不能用嘲笑和攻击的态度来说话。 ——摘自陈晋著《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52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你们到中国来,我们感谢,所有的中国人民都感谢。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就把我书写的一首鲁迅的诗送给你们。鲁迅是中国黑暗时代的伟大革命战士、文学战线的领导者。他写的是一首旧体持,有四句,原诗为:“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说明他在完全黑暗的统治下看到了光明。诗不好翻译,可以请郭沫若翻译一下。 ——摘自陈晋著《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53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双方让步,互相团结,一致抗日。国民党中所有明智的领袖与党员,都是明白这种意义的。但国内有一部分带着阿Q精神的人,却洋洋得意地把我们的这种让步叫做“屈服、投降和悔过”。大家知道,死去不久的鲁迅,在他的一篇小说上,描写了一个叫做阿Q的人,这个阿Q,在任何时候他都是胜利的,别人则都是失败的。让他们去说吧,横直世界上是不少阿Q这类人物的。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9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 ——摘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38—73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