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学大庆始末-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这个队的编号为116队,邱中建任队长。该队的任务是在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工作的基础上,专门搜集松辽平原地质资料,整理汇编各项综合性图幅进行研究,提出初步含油评价与下一步工作意见。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松辽盆地是一个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含油远景极有希望、白垩纪松花江系地层生油储油条件良好的盆地。
  东北地区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是从1958年开始的。这一年的4月,在西安地质调查处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大队,由宋世宽任大队长。5月,又成立东北石油勘探处,任命宋世宽为处长。除西安地质调查处部分人员外,还从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石油管理局抽调了一些干部,勘探处机关设在长春市。6月,石油部又决定将松辽石油勘探处改建为松辽石油勘探局,任务是开展基本地质普查,选择有利地带进行详查细测,钻探基准井并开展区域综合研究,准备可供钻探的构造。三个月内,将负责松辽盆地石油勘探的单位从组织机构上连升三级,充分显示出石油工业部实施石油勘探重点东移的决心。8月,原石油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李荆和走马上任,担任松辽石油勘探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随着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石油工业部陆续从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和石油工业部机关,以及东北三省支援抽调一些干部和职工,充实和加强松辽石油勘探局及其所属各大队,使勘探队伍不断壮大。到1959年4月底,全局职工已经达到3000多人。
  松辽石油勘探局所领导的这支勘探队伍非常年轻,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整个勘探局只有一名主任地质师、两名地质师和30多名地质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4岁,平均工龄仅3年多。他们从西北第一次转移到东北广大的平原覆盖区搞勘探工作,缺乏经验,遇到重重困难,勘探工作在探索中进行。第一年,他们通过与地质部门的有效配合,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黑龙江省大同镇等13个可能储油构造,并于1958年4月17日首次在吉林省前郭旗南17井取心发现油砂,接着在杨大城子构造南14井等30口浅井中见到了油气显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松基3井出油了(1)
按照重力勘探资料,这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首先在盆地东北斜坡地区,即安达县任民镇以东14公里处钻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井深1879米,钻穿了白垩纪地层,到达盆地基底的古老岩层上,结果一无所获。同年8月,又在盆地东南部的隆起区即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登娄库构造打了松基2井,遇到了一套致密的下白垩系地层,仅见到了少量的油气显示。
  前两口基准井出师不利,第三口基准井的井位选择就成了突出问题。9月,石油部和地质部参加松辽勘探的技术人员联合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的讨论。经过分析利弊,达成共识,同意将松基3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因为这里与松基1井、2井相距90公里以上,略成等边三角形,符合基准井井位分布原则。而且这里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具备较好的经济地理条件。11月14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向石油部呈报了松基3井井位图。图中说明:“松基3井井位已定,在大同镇西北,小西屯以东200公尺,高台子以西100公尺处。”经过反复论证、修改、补充,石油部于11月29日批准了松基3井的井位。
  1959年1月,正是北京滴水成冰的季节。石油部局、厂领导干部会议却开得热气腾腾。石油部党组用三天时间,听取了松辽、华东、银川、贵州几个新区的地质勘探情况汇报,对松辽局的汇报和勘探布局最为满意。这个部署的核心是横贯松辽盆地做4条区域综合大剖面,开辟2个探区,做好10个构造的详查,钻探3口基准井。部党组批准了松辽石油勘探局1959年的勘探总体部署,要求他们集中力量,把这个部署落到实处,争取在195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那一年的2月8日是中国的农历春节,千家万户都在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但石油部办公大楼会议室里却正在开会。会议的议题就是松基3井。会议由康世恩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石油部总地质师余伯良、副总地质师翟光明以及松辽局的李荆和、张文昭等人。他们要对松基3井的井位及钻探进行最后的研究部署。会议从初一开到初三。最后康世恩拍板:现在松基3井的井位与松基1井、2井形成等边三角形,处在不同构造上,又是“坳中之隆”,位置十分理想,要尽快准备好开钻!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康世恩将松基3井的情况向余秋里作了汇报,然后他们又一起到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家去拜年。说是“拜年”,其实他们见面刚寒暄了几句,就开始商谈起石油勘探的事情。余秋里用手指着松辽盆地地质图作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我们打算用3年时间攻下松辽!”
  何长工开怀大笑:“哈哈,看来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吧,4条地质综合大剖面由地质部来承担,松基3井等基准井的任务由石油部来完成。咱们携手并肩,团结一心,争取早日拿下松辽。”
  松基3井的钻井施工任务是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负责的。在缺少吊车和大型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工人们把钻机拆成几大件,化大为小,用倒车坑、倒链、滚杠、撬杠等土办法,靠人拉肩扛装卸,依靠仅有的5台解放牌汽车,硬是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设备运到了松基3井井位。接着,又冒严寒打好基础,安装井架设备、挖泥浆池。4月11日,松基3井正式开钻,7月份,钻至1050米时开始连续取心。钻井设计中要求取心的长度为米,由于取心工具简陋,井队经验不足,只取出岩心米,见到含油显示层米。取出的油砂呈棕黄色,含油饱满,气味浓烈。并两次从泥浆中返出原油和气泡。现场技术人员将这些气泡收集起来,可以点燃,火焰呈蓝色,证明是石油气。中途电测资料解释,也说明井下有较好的油层。
  按照原定设计,松基3井要钻完3200米井深,然后由下而上逐层试油。为了争取时间,尽快搞清松辽盆地是否有油,康世恩提议松基3井提前完钻试油,余秋里支持他的意见。为了保证固井质量,石油部还专门从玉门石油管理局调彭佐猷总工程师带着助手到松基3井组织指挥固井工作,还派出由石油部机关和北京石油学院有关人员组成的试油工作组到现场组织射孔试油。8、9月份,草原上阴雨绵绵,没有公路,交通阻绝,井上又缺少机械设备和维修力量,所有的机械工程故障和射孔试油必需的配件,都靠自己动手解决。
  8月29日,松基3井固井作业完成。9月6日,第一次射孔试油。然而,这条深藏于地下的油龙睡得实在是太久了。当技术人员射开1357~1382米井段的3个薄油层后,起初井口无任何显示,液面还略有下降。
  为了把原油抽出来,康世恩提出轻提深部捞水的方法。工人们不辞辛苦地奋战在井台周围,经过近20天的努力,一桶桶清水被提捞上来,直到井底的泥浆都被清除干净,沉睡在地下的油龙终于被惊醒。
  1959年9月26日,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松基3井终于喷出了棕褐色的原油!在场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喜讯迅速传遍松辽盆地,传到长春、哈尔滨、北京。
  松基3井是松辽盆地的第一口喷油井。这口井的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如余秋里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松基3井的喷油,松辽油田的发现,不是偶然的碰运气,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贯彻了正确的方针,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进行了大量艰苦工作的结果。”
  

第一章 松基3井出油了(2)
松基3井喷油和大庆油田的发现表明,一个地区有没有油,不在于它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关键在于有没有石油生成、运移、聚集和储藏的地质条件。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陆相地层不仅可能形成油田,而且有可能形成储量十分丰富的特大油田。至此,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所谓中国石油资源丰富还是贫乏的论战终于结束了。邓小平所提出的以天然油为重点的论述和将石油工业战略重点东移的构想,终于在实践中显示出了无比的睿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石油部决心大干一场
余秋里在20世纪90年代所作的回忆录中说:“松基3井出油以后,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松辽盆地可能会有大的突破。”但鉴于以往的教训,为了避免再像川中会战那样放空炮、说大话,石油部党组商定:这次松基3井出油,不急于对外宣传。而是先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工作。在整体工作上,也不要打乱原有的部署,首先是要稳住西北的天然油基地和东北的人造油基地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松辽地区的勘探工作。
  9月29日,石油部党组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报告说:“目前原油生产已处于主动,第四季度可以腾出手来,以更大精力来抓勘探。”“松辽地区目前已有一口探井出油,需要采取更快的速度把油田早日定下来。”
  9月30日和10月3日、5日,石油部党组先后3次听取松辽局汇报,研究扩大勘探问题。会议前夕,地质部现场地质队又送来新的地震资料。这些资料进一步反映出,高台子、葡萄花、太平屯这些局部构造,在整体上被一个更大的构造带——大同镇长埂所控制。这个长达百余公里、宽十余公里的构造带,横卧在松辽盆地中央,像个大鱼盘似的,葡萄花、高台子等构造就像盘中排列的大小不一的水果。尽管地震勘探仍在进行,长垣北部的情况还不太清楚,但大致轮廓已经出来。
  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石油部党组决定要加快大同镇地区的勘探。确定先布置63口探井井位,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