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剑蛮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剑蛮巫-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隆北起义军的根基在渭州北方,与銮京的距离远比易水郡要近,现在东东儿看起来势单力孤,可是只要一声令下,隆北起义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北方涌来,易家军劳师远征,未必就能占了先手。

    另一方面,銮京城内,除开几百名几乎没有武力可言的隆北起义军士兵,东东儿孑然一身,要赶跑他不难,杀掉他却几无可能,以易锋寒现在的修为,放眼渭州,可堪一战的不过十指之数,不能妄断胜负的只有聊聊三人,东东儿就是其中之一,这样一个高手,要说以一人之力能够抵抗千军万马纯属胡扯,但是要抛开一切,孤身突围逃窜,就算陷身百万军中,成功的机会也是十分大的,如若撕破脸皮,又不能截杀东东儿于当场,一场耗时持久的内战便会降临,这是易锋寒绝对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东东儿似乎也知道安守本分,等到易锋寒大军入城,他便立即交出了銮京的掌控权,任由易锋寒去安抚城中的朝臣和百姓,自己不管不顾,径自向易锋寒要了一间密室去闭关练功。

    宇文华颜虽然隐隐觉得不妥,但是眼见东东儿如此低调,势必不好对其不罪而诛,何况銮京刚刚易主,城中还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

    銮京虽然作为一朝国都,物资充裕,但是商山君东征西讨,花费甚巨,加上从青倭之乱以来,各地都面临灾荒,国库有出无进,积蓄接近底线,易锋寒入城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调拨自己的军粮安抚黎民,如此一来,易家军的粮草很快就显得吃紧起来,半个月下来,易锋寒就不得不遣返大部军队,减少粮草损耗,另一方面从易水郡紧急调运米粮来京救急。

    另外,如今一国无主,难免有不良宵小偷鸡摸狗,虽然易锋寒进京后宣布暂理銮京大小事务,派遣军队代替崩溃的后夷衙门捕盗捉亡、维护治安,但是这些士兵人生地不熟,武功倒是比銮京旧有的捕快高明,对于鸡鸣狗盗之徒的了解程度差了不止一筹,地理也不熟悉,办案效率显得十分低下,百姓之中不免有怨声传出,负责治安的小军官一急,干脆拿出军中的做派,遇到匪盗,当街斩杀,这一来倒是把贼人震慑住了,但是易家军滥杀百姓的谣言又复兴起,始终令人不得消停。

    而朝臣方面,易锋寒也是面临重重阻力,他一面要追究某些高官不谏国君、助纣为虐的罪过,一面要虎口拔牙,让京城中官僚们拿出钱粮稳定局势。前者的结果是求情告饶者纷纷堵得易府水泄不通,不接见或者不同意,都会被这些人视为没有仁心、不给面子,同意的话,敢情儿一个国家灭亡,罪过商山君一个人背了?那些赈灾不忘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杀民邀功的官兵不予追究?这样如何平息民愤?!后者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以前各方混战,捐钱捐粮那是不得不尔,现在大局已定,不管谁做皇帝,这仗估计是不会再打了,这时候还叫高官富贾出钱出粮,这就是苛政!老百姓的死活与他们何干?现在你易锋寒刀枪在手,谁闹事你砍谁去!盘剥我们就不行!

    易锋寒自然不会妥协,也不能妥协,不管新的朝廷谁当家,旧有的政治体系不能一下子彻底割裂,但是也不能纵容**遗留到新朝,老百姓新遭变乱,也需要一些鲜血去平复他们的伤痛。至于安民本就是士大夫的本分,不管是否为官,不顾黎民的死活么,易锋寒也不会理会这种人的死活,服从调配的,就给一面金牌表彰善行,不服从的,抄家!

    由此一来,偷偷逃往弘法郡的官员和富户rì益增加,易锋寒对此也不制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凡是偷跑出京的,统统除官抄家。

    与此同时,隆北起义军在没有东东儿存在的情况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短短半个月,他们就统一了北宸、东州、粹华、隆北四郡,无论从兵力还是财力,都真正成为了足以抗衡三大千户的强大势力。

    由于隆北起义军长期转战北方四郡,虽然每一处都没有长期占领,但是却在当地播下了便于统治的种子,所以北方很快就显现出政局安定的局面,比之易锋寒安抚銮京还要顺当。

    接下来,隆北起义军中的武德归、嵇千石两路人马便轻装南下,直达銮京,与易锋寒会师。虽然他们二人在易锋寒面前保持着谦逊退让的态度,坚决不参与銮京的治理,但是兵力来去,此消彼长,双方的实力已经悄然间转换了位置。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民心】………

    ()    冬去chūn来,又是一岁风光。身处銮京的易锋寒却没有一丝的时间可以用来感慨rì月如梭,就连chūn节都是把家眷接来銮京一起过的,而且匆匆吃了碗chūn娟亲手调制的团年羹后,便出去办理公事去了。

    经过这些rì子的理政,易锋寒对于国事充满了厌倦,对于渭州也充满了失望。这是他的故乡,却不是生养他的地方,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官员们勇于内斗却没有一点公心,只是他在蜀州所看不到的景象,蜀州思想活跃、言论开放,却绝少因私废公的行径,那怕是元成邑父子谋朝篡位,也透露出锐意进取、振兴国家的抱负,可是在渭州呢?

    新的政权虽然还未出现,但是乱局渐渐趋于平缓,四大势力互相忌惮,各自保持着表面的和平,并未出现火拼的兆头,銮京局势也变化了许多,易锋寒再不是銮京的实际控制者,在chūn善施的主导下,后夷遗臣们迅速转换了角sè,从前朝的遗臣摇身变为当权的新贵,把国家的各个部门重新运作起来,如果仅仅是这样,即使失去了权力,易锋寒还是乐见其成的,为国死节固然是美德,但是一个国家如果管理因为政权更替而出现断层,造成的危害更加剧烈,但是这些后夷的遗臣根本没有任何振兴国家的兴趣,一个个都琢磨着在乱局中尽量争取个人利益,原有的利益分毫不让,新的利益锱铢必较,对于百姓而言,现在的情况并不比后夷时代好多少,改头换面的后夷遗臣却大发横财。

    被归于商山君死党的官僚们遭到了血洗,得到起用的官僚们每rì却为了抄家的肥缺争得你死我活,另一方面,由于战乱之后导致的粮食歉收,国家库存的粮食流水般消耗着却得不到补充,作为一国都城的銮京也隐隐现出了饥荒的苗头,这个时候,后夷的遗臣们不是设法解决问题,而是利用职权为自己囤积粮食,使得粮食危机愈发临近,更令易锋寒不能容忍的是,自己和chūn善施被部分官僚当成升官发财的筹码,白天还在易府索官,得不到应允晚上就到chūn府去表忠心,见惯了官场的chūn善施倒是能够泰然处之,涉世未深、满腔热血的易锋寒如何能够忍得?

    当然,通过与古梦崖的联系,似乎神州的官僚比这里更为不堪,不过对易锋寒而言,这并不是渭州官员偏狭自私、鼠目寸光的理由。

    可是,易锋寒不满也罢,失望也罢,自己能够如何?小时候求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文武双全、见识过人,朋友间闲谈,一味的高谈阔论、挥斥方遒、针砭时弊、贬斥古人,自以为换做自己,治理国家一定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浑然不知世途险恶,不在人事,而在人心。

    治理国家也好,管理军队也罢,就算你有千般本领、万种韬略,手下没有人与你同心同德,始终是无法执行下去的,就拿先今的渭州来说,自己人手不足,就算没有其余三大势力的掣肘,自己要以区区一个郡的嫡系官员管理整个渭州也是不现实的,势必需要起用旁人,说到治国的经验,一直任职的后夷官僚自然轻车熟路,不可能弃之不用,只要继续沿用这些人,国家的弊病就会随之承袭下来,再无改变的可能,大刀阔斧的改革,放在易水郡尚可,那里是自己的采邑,麾下文官武将绝大多数对自己忠心耿耿,就算认为自己的决定错了,执行起来也绝不会说半个不字,可是放在渭州,则毫无可行xìng,过于强硬的政策,只能与整个官僚机构对立起来,阳奉yīn违都算好的,群起而攻之都有可能。

    比起在官僚群体中根基薄弱的易锋寒,赢强军、chūn善施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与后夷官僚的关系盘根错节,更加不可能采用激烈手段。

    只能看着渭州的国政继续腐烂下去么?

    易锋寒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冷冷清清的街道,强自压下仰天长啸的冲动,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思却转到一旁,自武德归、嵇千石入京以来,隆北起义军实力大增,可是东东儿还是闭关不出,武德归、嵇千石也好像没有了主心骨,一直没有和chūn善施、易锋寒联合参政,每rì里自顾自的组织手下兵将走家串户,或者帮忙做工、或者帮助务农、或者接济粮食、或者协调纠纷、或者组织戏曲班子娱乐大众……虽然落在chūn、易二人眼里,有些收买人心的味道,不过比起控制军队、掌握财政、构建官员体系,这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无疑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易锋寒等人还要好些,投靠chūn善施的后夷官僚们却十分看不起这种行径,乡巴佬治国不分轻重、沐猴而冠这种言论虽然没有在公开场合宣扬,但是私下里几乎尽人皆知,出离的,隆北起义军对此毫无反应,就像真的闻所未闻一般。

    “东东儿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易锋寒可不相信隆北起义军没有得到消息,也不相信东东儿是个善男信女,异常的平静下面,总让易锋寒感到有一股股暗流在汹涌激荡。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响起敲门声。

    易锋寒收敛心神,徐徐转身:“请进。”

    宇文华颜推门而入,与易锋寒见礼后,面带忧sè地道:“千户,您不是着属下调查隆北起义军最近这么做的真实用意么?属下如今有了一些线索。”

    易锋寒微感讶异,印象中宇文华颜向来临危不乱,能够让他忧形于sè,此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