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逐风散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逐风散人-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是坐马车,但是以当前的路况来说,也难免颠簸,而且这速度也实在是太慢了。

铁路!坐在马车上忍受着颠簸之苦的任超现在想到最多的便是这两个字。早在1804年,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火车在欧美等国得到了大力普及,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但是在当下的大清,火车的推广却受到了层层阻挠。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为了引起中国人对于铁路的兴趣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小铁路,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们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

1876年;英国人没有经过中国的同意就擅自修筑了吴淞铁路;这也遭到了沿路百姓的强烈反对;火车“正驶行时;中途陡遇男妇老稚八、九百人前来拦阻”;原因是火车行驶时飞溅的火花点燃了附近的茅草屋。后来火车在行驶时轧死了一个中国人;这更加激起了民愤;当地民众强行阻止了火车的行驶;火车仅仅运行了六个星期的时间;就被迫停止了驶行,之后清政府赎回并拆毁了该铁路线路。

直到1881年在李鸿章等人的坚持下,清政府才最终修建了当时国内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胥铁路建成之后;依然还有官员提出弹劾;理由是“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于是便出现了以骡马托运火车的怪异现象。

迫使机车禁驶;后来经由李鸿章、唐廷枢等力救;才总算保住了这条铁路。

铁路推行为何会遭到如此大的阻碍,原因很简单,当时朝野上下风气未开;依然处于封闭的;甚至是妄自尊大的状态之中;其观念还很落后;认为铁路是“奇技淫巧”;会招致山川之灵不安;还会带来灾害;对铁路抱有一种抵制与排斥的心理;这种心理必然会影响到国人对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还好经过这十几年的时间,国人对于铁路总算是有了一些正确色认识,铁路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进展。在唐胥铁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向南至津沽铁路上的林西镇。向北至山海关(又称榆关),1890年动工,1894年春通车,全长127公里。同时刘铭传在担任台湾巡抚之时,也在台湾修成了台湾第一条铁路。

但是任超所在的山东,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条铁路。为了加快山东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修建铁路已经是迫在眉睫。而且任超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朝野对于铁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候增建铁路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任超整理了一下思绪,便在马车上写成了奏请修建铁路折。直接上书光绪帝请求修建胶济铁路和直济铁路(天津通济南)。在这份奏折里,任超首先向朝廷说明了修建铁路的好处。

“……铁路一通,可缩万里为咫尺,合旬月於昼夜,便於运兵,便於运械,便於赈荒,便於漕运,便於百司走集。便於庶士通学,便於商贾运货,便於担谋生,便於通言语。一风俗。有此数便,不费国帑而可更得数千万者,莫如铁路。夫铁路之利,天下皆知。山海关外。久已兴筑,今方连兵,其效已见……”任超自然没有这样的文笔。只是写了一个初稿,然后找人润色了一下,这才上奏朝廷的,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

当然了修建铁路是需要银子的,而现在的大清无疑是非常缺银子的,就算是有银子,很多都进了私人腰包,或者是浪费在了一些没用的地方。为此任超还提出吸引民间资本,甚至是外资以筹建铁路的提议,但是铁路的控制全要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这一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事情的顺利,任超一面上奏朝廷,一面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李鸿章。虽然在对日的态度上,任超和李鸿章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但是想来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两人能够达成一致。毕竟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支持,清政府现在能不能修建出一条铁路都是一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于铁路的好处还是相当清楚的,这种利国利国之举,想来李鸿章是不会反对的。有了李鸿章的支持,这事也就成了一大半了。

任超回到济南之后,先召见了一下山东布政使李承恩,简单的了解了一下赈灾的情况。此时赈灾的粮食已经从胶澳分别运抵了各地灾区,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得灾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想要彻底解除灾情,倒也没那么容易,现在任超只能默默期盼着派往南洋采购粮食的人,能够早日将粮食运回山东。

于此同时,胶澳和谈失败,任超直接将谈判使臣驱逐出境的消息传回了日本。立刻在日本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来已经逐渐沉寂下来的主战派们再次抬头。

“我大日本帝国一再做出让步,但是狂妄的清政府根本毫不领情。残害驱逐帝国外交人员,如此野蛮粗暴的行径,对于我大日本帝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建议重新启动战争机制,增兵朝鲜,增兵清国!只有彻底打败清政府,才能洗涮清政府给帝国带来的耻辱。”内阁会议上主战派们大声叫嚣道。

“可是以目前帝国的现状,已经无力再战了!帝国精锐陆军损失殆尽,海军也遭到重创,国库空虚,没钱没兵,这仗怎么打?再打下去也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主和派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ps:第二更到!哭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支持!

第221章日本的窘境

“没有兵可以再招,实在不行还可以全民皆兵。我大日本帝国有几千万子民,只要给他们武器,他们都能成为天皇陛下最忠勇的士兵。没有钱,可以再发行战争公债。总之我大日本帝国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人,更不能向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低头。”主战派们继续大声的叫嚣着。

“全民皆兵,说的轻巧。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即便勉强将他们拉上战场,也不过是白白送命而矣。至于说发行战争公债,那更不可能,帝国已经先后数次发行战争公债了。而因为帝国一再战败,发行战争公债的难度越来越大,民众已经对政府丧失了信心,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钱购买什么战争公债了。而且由于战争,各项物资紧缺,民众对于政府已经相当不满,已经有多个地区的民众爆发了抢粮事件,虽然都被当地的警察镇压了下去。但是这样只能加剧民众对政府的怨恨。我们为这场战争已经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了,该是结束的时候了。”主和派们同样是愤怒不已。此时日本的处境已经相当不妙了,现在的日本可不像二战时期,军国主义狂热思想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将小鬼子们一个个洗脑成为白痴。

伊藤博文看着明显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的内阁成员们,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伊藤博文做梦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之前虽然也曾想过这场战争会失败,但是却没有料到日本竟然败的这么彻底,不但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一丝的好处。反而被战争拖累的国内政局都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看来自己实在是低估了清政府的实力,同时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了。

伊藤博文第一次开始后悔发动了这场战争,如果这场战争能够再推迟几年,等到日本完全准备充分之后,也许现在就应该是另外一种结局了吧!伊藤博文心中暗暗的想道。但是现在说这些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正在伊藤博文正准备出言打算这场已经没有意义的争论时,这时伊藤博文的助手匆匆的走到了伊藤博文跟前。将一份电报递到了伊藤博文手中。随后伏在伊藤博文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伊藤博文闻言忍不住脸色大变,拿起那份电报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顿时面如死灰。

本来还在争论不休的内阁成员们很快便发现了伊藤博文的异状,一个个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转头看向了伊藤博文。所有人的心在这一刻全都悬了起来,他们知道八成是有什么大事发生,而且看样子不像是什么好事。

良久之后,伊藤博文才从震惊中惊醒过来,举目扫了一眼与会的内阁成员们。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叹息中充满了无奈和沮丧,“诸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中将刚刚发来电报。清国的蛟龙舰队主力突然出现在长崎附近海面,并与我联合舰队主力遭遇,随即爆发激战。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海战中,联合舰队四艘巡洋舰被击沉,旗舰桥立号等战舰遭到重创,被迫躲进佐世保军港暂时躲避。目前清国舰队已经封锁了附近海域。”此时伊藤博文的脸色如同刚死了爹娘一样难看。

伊藤博文的话音一落。现场变的更加的死寂,不少人都忍不住张大了嘴巴。日本方面其实之前已经接到了情报,清政府准备派遣北洋水师和蛟龙舰队前来日本。但是由于李鸿章始终借故拖延,北洋水师始终停留在旅顺港。日本政府做梦也没有想到蛟龙舰队会独自来到日本。更没有想到速度竟然这么快,他们哪里知道,任超早在光绪帝批准之前就命令蛟龙舰队出海了。

“这怎么可能,蛟龙舰队一共只有五艘战舰。我们联合舰队这么多战舰,难道连区区五艘战舰都对付不了吗?”震惊过后很快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不由的再次落在了伊藤博文的脸上,他们都希望伊藤博文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伊藤博文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首先蛟龙舰队的主力战舰不是五艘,而是七艘!而且都是最新式的战舰。第二海军舰队的实力,可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黄海海战,我们先后损失了松岛,吉野等最先进的战舰。如今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虽然还有十几艘主力舰,但是大多都是一些老舰,弱舰,根本不是蛟龙舰队那些新式战舰的对手。况且蛟龙舰队还拥有天朝号这艘巨舰,这艘战舰体型庞大,装甲厚重,而且火力凶猛。联合舰队现存实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