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武侠]和武侠主角同在-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玉听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能让他少出银子总是好的,再说了他总是需要丐帮帮忙的时候多些,外头的消息之类的,他基本上全指望着丐帮了,也不可能和他们划清界线,既然扯不干净,那他们来求诊自己自然也不能拒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收些好处也没什么了。

    阿玉很直接,立马就请丐帮帮着在京城多照看小宝,若是有什么消息,请一定送过来,若是小宝有什么危险,也请在顺手的时候,帮一帮。都是老相识了,想来他们都不会让丐帮吃亏的。

    拜托了这些琐事,又给了他们自己药材需求的清单,阿玉这才起身去了药铺,进货是一回事,可是吴家小子目前马上要用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总要先把他的这一次药物先配齐了才好。

    卖了些药材,阿玉又采购了好些的东西,大大小小的药罐子就买了好些,还有他早就想买的书籍,除了简单的可以开蒙的三字经之类的,就是医书,《本草纲目》是一定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买得到的医书,他都想好了,他们这样没有什么背景,没有什么后台的人家,即使以后家里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识字,写字,这考科举还是不怎么值当,还不如当个大夫好呢!不愁吃穿,还能挣钱。这世上为了功名,弄得家业败落,一事无成的人多的是!他可不想这老秦家以后毁在书呆子子孙身上。当个杏林世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名声也好,地位也好,都是不差的。

    买了书本,之后自然就是文房用品了,家里笔墨纸砚虽然有了,可是只是可怜的一点,既然自己以后要治病,那么有些东西就要齐备,其他都好说,都能凑合,唯有纸张是不能少的,阿玉曾想过,光绪年间,芦苇也成为了造纸的材料,自家芦苇不少,是不是自己造纸,这个本钱真心不多,可惜想想那些繁琐的工艺,立马断了念头,还是老实些买了用吧,他也不指望这个东西挣钱,何必这么折腾呢!现在竹纸也不贵,毛边纸更是便宜的很,三五十文就能买上一大卷,就他们家这稀罕的写字人数,这一大卷,他都能用上好久了。

    你说什么?家里人认字?拜托,你不会先在地上写啊!不成还能用树枝在沙盘上些呢!这都是穷苦人家常规的做法,流行着呢!都不用人教的。

    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看看一边看着书店里那些弥漫着墨香的书籍眼睛充满着渴望的大朗他们,阿玉想想,又多买了几支写大字的笔。都是自己兄弟,条件总要比其他人好些,弄上笔,沾着水在桌子上划拉,也是练字的好法子。

    阿玉不缺钱,可是这精打细算的本能却以让他总是用最实用的方法去考虑开支,不过就是这样,那几个家伙听到后,也欢喜的不行,有一支笔,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多了一件了不得的宝贝一样。至于正紧的写字!老实说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也不敢奢望,如今他们连认字都够呛呢!

    山里出来一趟不容易,阿玉索性又采购了些生活用品,什么布料啊!油盐啊!米粮什么的,针头线脑之类他不明白,自然就不管了!哦,是了,还少了黄豆,他大伯都想着继续磨豆腐的,黄豆怎么能少!

    晃晃悠悠中,阿玉他们结束了一天的采购,终于准备回家了,清风徐徐,山林中传出的鸟鸣让阿玉心里分外的安宁,他这时候真的希望上头能允许他多待些时候,这个时候的空气,环境,比起现在不知道好了多少,他总觉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才算是真正的舒坦。

    秦家村的围屋的高大围墙慢慢的出现了,就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中间,这一片地,总共开出来四百一十三亩。听着似乎少了好些,毕竟当初可是按照五百亩算给阿玉家的不过事实是,这每一亩都比外头多了一点,虽然细看看不出来,可是若是真的较劲这么一量,这里估计就要有五百多亩了,算算那大大的围屋的面积,总计下来,怎么也有六百亩,这要是传出去,让那些划地皮的官吏们脸上不好看不是!人家阿玉可是很善良的,所以就成了这么一个数字,甚至那些芦苇荡,阿玉写近秦家地契的时候,都写成了泥潭地,这样一来,这些在官府账面上就成了不能算面积的地盘,不管是大是小都没有了问题了,至于阿玉家把这地方索性给了大家自由采摘蔬菜的地方,那更是成了这地无法获利的直接证明。多好的人啊!绝对是想官府所想,急官府所急,让官吏们绝对的不用操心。

    这四百多亩地,分出去了三十五亩给了各家,剩下的基本上都直接分给十五家分家直接佃了,那些没有分到地,后来投靠的人家多些,原本的老邻居因为有了自家的地,就少些,反正秦家自己是没有种,倒不是他们偷懒,他们有牛两头,要种也是很方便的,不过阿玉看着大伯身子也不是很好,家里四个小子,也不能完全当成年人用,索性就全分了出去,只留下最近的一亩地,种些蔬菜,也只是为了自家吃起来方便些,毕竟他们还有野菜,还有芦苇荡里的东西能补充餐桌,实在没必要受罪,阿玉如今是情愿把牛借给各家使用,也不自己种了,反正到了秋天,就是收的租子,也够他们吃喝了,愁啥!

    其实真说起来,他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大伯想着磨豆腐,家里还要硝制皮子,要打猎,大伯还学着阿玉的法子,在河边下篓子钓鱼,家里养着鸡鸭,如今还有两只羊,有驴,有牛,单是这些牲口就够大伯忙乎了,阿玉还要当大夫,要炮制药材,都是活儿啊!

    阿玉看着田里看到自己回来,一个个直起身子笑呵呵的和自己打招呼的村民们,一面回应着,一面想着其他的事情,比如要让木匠做个药材柜子,比如他要人帮着多编制几个晒药的萝筛。阿玉脑子转的正欢的时候,买牲畜棚子的事,这才抬起了头突然听到了有人和大伯说话问询的声音,州象是什么,好像他是有什么事情疏忽了呢!

 第90章 夜香郎和小宝16

    要说这阿玉家和那些跟着迁徙的邻居们;到了如今谁欠谁的已经是说不清楚了,从阿玉他们的角度来说;因为他们家挣钱,引来了危机,使得邻居受到牵连,不得不跟着他们迁徙,这让他们很有些内疚;所以用负担迁徙费用作为补偿,邻居们抛家舍业;秦家负责他们搬迁后的新屋自然也在常理之中;到了地方;因为最终这建造房子,依然需要邻居们自己动手,还要帮着开地,所以秦家有付出了田地,用来安稳人心。

    从这些角度来说,秦家付出的都是应该付出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比这些银子还重,是还不起的,比如这份沉甸甸的情谊,邻居们跟着从扬州到了滁州,这一路的艰辛,没有怨言,还如此团结,这份情秦家总要记在心里,所以秦家大伯在建屋子的时候,索性在最前头牲畜棚这里为各家都留下了一些位置,反正这地方空旷,屋子建的也大,所以这围屋的宽度真心不小,再加上把这棚子横过来,形成里外两间,不过是让围屋增加了几尺的长度,除了秦家自己占了两个棚子,也就是四间,其他的就足够十来家人家分了,还有的剩。分出隔间后宽度在那里放着,也不会很小,一家养上一二个牲畜还是可以的。

    秦家大伯的本意是想着这样的牲畜棚子,给各家老邻居们都分上一个,毕竟如今是统一的小院,没有以前那样的菜园子,后院子,让各家自己折腾,院子里能养上几只鸡,却养不了大牲口。

    而在那些跟过来的几户人家心里,想的却又是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秦家挣钱那是他们自家本事大,至于惹了麻烦,只能说那些富户们心太贪了,至于他们收到牵连,那更是秦家厚道,提早想的周全,生怕他们受罪,这才想着带着他们一起走,毕竟若是秦家挣钱走人了,之后再有什么事情发生,谁也找不到人不是!他们就是吃亏也没处说去。

    而秦家做事仁义,不单是带着他们走,免了他们以后受苦,还负担了所有的花销,甚至连那草棚子一样不值钱的房子,到了新地方都给他们换了崭新的砖瓦房子,还是这样看着就安全的围屋,让他们从此不用担心自家的安全,还有田地,他们这些人,那一家不是无产无业的人家,如今跟着秦家,一下子居然成了有田有地,有瓦房,有家业的人了,这让他们简直是欣喜若狂。

    再说了,自从到了这新地方,他们不单能种地,还多了不少的营生,山里,水里,芦苇荡里,那里不能找到吃食,看看自家孩子们,一个个已经开始学习打猎,学习采药,还时不时能拿回来一些肉食,或是换了银钱攒家底,或是直接给家人打了牙祭,这哪一样拿出去都是能传给后代的吃饭的本事,日子过得比起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每一家都充满了希望。

    这个时候,有一门吃饭的手艺,那是怎么也求不来的好事情,多少人家送了孩子去当学徒,就为了自家以后的出路,如今不用求人,秦家就为他们打算的好好的了,这能不让他们感激吗!

    昨天孩子们上山,居然得了好些的活山羊回来,这简直就是该房爆竹庆祝的大事,他们各家也都听说了,阿玉给孩子们都定了规矩,谁得的就是谁的,很是公道,几个大孩子有力气,有本事,得了这样的大猎物回来,没有一家觉得不公平的,只想着,今天有了这么一个开头,等着过些日子,自家田地里的事情弄好了,大人上山,说不得也能弄上一只回来,这样自家也就有了牲口了。

    不过一想到牲口,他们立刻想到牲口棚,看样子,以后家里养牲口是肯定的了,就是不是山羊,有了这样打猎的收入,以后也能攒下银子,买些别的牲口,比如养猪,比如养牛,秦家两头牛,这么多田地可真是不够用,自家要是有了,不单田里省力些,以后还能去当个车夫,在镇里做些运货的活计,补贴家用,这样一想,一个个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