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他在执行时,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方略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用不着说,军政是一个信服三*义的革命军对封建势力的扫荡和肃清;训政是一个革命党缔造宪政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由军政时期一蹴而至宪政时期,不予革命政府以训练人民之时期,又不予人民以养成自治能力之时间,人民如何理解革命?如何接受革命?宪政的实施必有夭折的命运。 第三,党内混乱也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国民党自成立之后,一直都很混乱,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党的章程,都没有系统地制定和实施。纵观国民党的历史,被人感觉什么人都可以加入,什么人都可以背叛,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各式各样,甚至出现过一党多府、一党多次党代会的局面。党内内耗大得惊人,难以担负起统领其他政党的职责。 第四,政治、军事和经济没有一盘棋的格局。蒋介石出山到去台湾,这一大段时间,偏于政治和军事,而疏于经济。他没有意识到即使在动荡年代,经济依然是基础,忙于政治和军事,忽略经济的建设,此种做法实在不妥。以至于后来一麻袋钱换不到一麻袋的大米,几乎到崩溃的边沿。怎能不败乎? 此外,由于蒋介石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的缺陷,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使他擅长于挑动一个或一派反对另一个人或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这就使得他的统治是在恐怖之中,长期的恐怖政权是不牢靠的,最终经不住挫折而垮台。 行文至此,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一个王朝的建立千辛万苦,它的垮台自然令人心酸。这是常理,特别是关注过民国兴衰的人们,心情更是如此。每每回想所阅资料,息不安寝,竟然做起梦来。 这梦也梦得奇怪,在梦里我遇见一个妙龄尼姑,她款款向我走来,坐在我的身旁,和声细语对我说:“你为何那么耐得住寂寞?枯燥无味地写书,不怕白花精力而一无所获吗?” “得与失在于自己”,我说,“而不在于别人,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东西,它就有价值,何况我憋在心里难受,不吐不快”。 “哦”她微笑着说,“还有你这样的人。看来你写的东西我可要拜读,打发我寂寞的时光。可有什么看头?” “应该有吧,民国时期那么多*人物,形形色色,各俱特色,可歌可泣,读来心潮澎湃。而我写的可都是大人物,他们的为人处事值得一读,至少明白一些做人成功或是失败的道理。借古鉴今吗。”我淡淡地说,没指望她对这些会有兴趣,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尼姑,她了解这些干吗? “借古鉴今?说得没错,忘记过去,今天的生活就平淡无味,古今都有连续的。”她依然微笑着说,语音极细,沁人心脾。 我对她发生了兴趣;好奇地问:“你年纪轻轻的;什么事让你想不开;要出家为尼;你的父母不心疼吗?” “这是命;命中注定。不过我在这里也很开心。”她说。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命中注定?难道老天爷逼你来出家吗?” “你真聪明,”她甜甜地说,“原先我也不愿意出家,父母兄妹都对我很好,我也怕孤单寂寞,跟当今的青年男女一样,蹦蹦跳跳,开心好玩。但我命苦,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这病又奇又怪,大医院小郎中都看过了,就是好不了。有一天,有个老尼姑来我家化缘,说要我出家为尼,病就好了。谁信这个?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随老尼姑去试试,奇就奇在病真好了。我很是不解,曾经跑回家住去,可不久病又犯了,无奈只好又出家找那老尼姑,并拜她为师。这不是天命是什么?”她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悲凉,随即消失了,仍是微笑着,甜甜地-— 忽然,惊雷一鸣,我从梦里醒来,朝窗外望去,天空黑沉沉的,似乎将要崩塌。而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澎涨起来了,压过河道里的芦苇丛急朝前流,势不可当。

顽石出世
第二章 顽石出世 光绪十二年十月,浙江奉化的蒋氏家出生了一个“顽石”,他顽劣异常,不听教化。这个“顽石”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蒋介石。他姓蒋,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是属于蒋氏的世周字辈。 这个“顽石”命好,出生于一个美丽的地方――溪口――小溪的出口,另外它还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叫“锦溪”。 溪口四面青山环抱,一条银蛇(溪流)绕山而来,顺溪三里长街横贯东西。 蒋介石的父亲名叫蒋肃庵,他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村民们遇事都愿意找他商量。蒋介石的母亲是蒋肃庵的第三任妻子,她嫁到蒋家后生了蒋介石。从小蒋介石生性活泼顽皮,且体弱多病,但长大后体魄变得健壮了。 这要感谢他的美丽的家乡。蒋介石家屋前有一条湍急的山溪流过,他常常跳入溪水中洗澡,时常乐而忘返。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忽视体育,但对蒋介石来说,由于经常在乡间的小溪里游泳和外出爬山,使他从小就摆脱了体弱多病的体质,并在他那漫长而劳累的一生中一直保持到晚年 蒋介石的家教甚严,母亲用铁一般的严规戒律管束他。母亲只要觉得他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严格标准,就会毫不犹豫地打他。母亲坚信石不雕不成器的准则,所以就要他每天干洗碟子或拖地板之类的脏活,以磨练他的意志。 但蒋介石是个“顽石”,越磨越硬。顽皮捣蛋,也就算了,可他偏又喜欢打架斗殴,身上的伤疤就是“顽石”英勇作战的明证。 母亲无奈,在征得丈夫和公公的同意后,她年仅四岁的蒋介石请了一个师塾。关于他的学习才能历来说法不一,但由于他经常逃学去玩打仗的游戏,他的学业进步很慢。好在在当时正常情况下,四岁还不是勤学用功的年龄。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不到九岁时就读完了法定的孔夫子的四部经典著作:夫子自己的《大学》、《中庸》、《论语》和他的信徒孟子的《孟子》。这四部书要求中国所有有志青年都得在不大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时,就能记读背诵。 九岁十六岁期间,蒋介石还读了“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此后,在箭金时,校中有一位叫顾清廉的先生极力鼓励他读兵书和曾国藩的书。这些书对蒋介石后来的言行举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介石小时候的性格就是真强好胜,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他三岁那年,有一次将一双筷子入自己的喉咙里,看 能杵多深,他发现杵进去不难,可要拔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弄坏嗓子了吧?”他爷爷知道后又焦急又心痛地问。“没事!我不还好好的话吗?我不哑!”他从床上一蹦而起冲他爷爷大声叫道。 他五岁那年冬天。蒋介石的胆子更大,矮小个子的他竟然跳进一口大水缸里,这水缸有成年人那么高,农村的村民通常把它放在屋檐下用来装水。蒋介石跳进去的理由:就是缸里的冰块引起了他的好奇,从那东西里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像,便跳了进去。他这一次兄长们都不在身旁,结果浑身上下湿了个透,结成冰人,还吞了一肚子的冰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挣扎出来。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蒋介石从小就是一个冒险家,并且从小就是一个“军事家”。 他最喜欢的娱乐是玩打仗的游戏,和法国戴高乐将军小时候一样,“总司令”一律由他自己担任。据说他经常站在一块高地上,向小伙伴们训话或给他们说古道今,这样他很早就养成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的习惯。他当“总司令”,指挥着一群孩子去打败另一群孩子。还带领着孩子军爬山涉水,穿林钻洞,指挥若定。他指挥打仗,没有失败的懊恼,因为战役的布局都是他自己设计的,胜利永远是他的。 有小时候的这些功底,蒋介石后来的演讲没完没了,指挥作战也是信心十足,自信也自负。 蒋介石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段日子里,他家境十分艰难,也倍受他人欺辱。  蒋介石曾经感慨地说:要知道那时的清政权正处于最*的状况。*的贪官污吏和堕落的显贵对欺压鱼肉百姓已习以为常。我家既无靠山,又无权势,很快就成了他们欺凌的目标。苛捐杂税和不正当的劳役不时地落在我们头上。有一次,他们在村公所前大庭广众之下欺负我们,我深感遗憾和痛心的是在场的亲友们一个个都见之而无动于衷。那时我家境悲惨,的确无以形容。我们家之所以能够免于倾家荡产,全亏了我母亲和她那善良而又坚忍不拔的品格。 蒋介石十分敬重他的母亲,无论后来他走到哪里,一颗心总牵挂着他的母亲。他母亲去世时,他不管身边烦事缠身,他都毅然回去料理母亲的后事。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蒋介石选择了后者。直至最后他被赶出中国大陆,他还忘不了回家在母亲的坟前敬一柱香,含泪向亲人告别。 清政权的腐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蒋介石亲身经历了这一幕。 有一年,溪口的一个蒋姓村民由于付不起粮租而出逃了。官府没有出逃者的办法,就差当地的官吏将年幼的蒋介石抓起来,一直拖到村公所前,当众羞辱并威胁说,要是他付不清那出逃村民所欠的租子,就将他送进大牢。欠租者不过跟他连了宗,并不是什么至亲,强加给他的税租,实属荒唐。但欠租最终可能由蒋家付清了,因他后来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这次借“皇上”的名义而使蒋母和她儿子蒙受的不白之冤和耻辱,对他们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后来蒋介石经常将这件事称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