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硝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硝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澈底消灭陈炯明的残余势力,统一广东,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9月21日,国民政府任命徐飞狐为东征军总指挥。徐飞狐将东征军分三个纵队:以何应钦为第二纵队长,辖第一师、第二师之第四团、第三师、警卫军之独立第一师及鄂军,沿东江右岸向响水、博罗前进,攻击惠州;以李济深为第二纵队长,辖第十一师、独立第一旅、第十二师及第三十四团及潮梅留守部队,沿东江左岸向淡水、马鞍前进;以程潜为第三纵队长,辖鄂军、豫军、赣军及潮梅军,随同第一纵队向博罗附近前进。
  10月6日,各纵队分途出发。9日,第一纵队进抵博罗,直逼惠州。惠州是陈炯明的老巢,也是东征军前进路上的主要障碍。因此,徐飞狐命令第一纵队分派主力部队围攻惠州,其余部队集结于响水、博罗附近,以备迎击河源、紫金的叛军。10月13日,攻打惠州的炮声打响了,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五团在飞鹅岭炮兵阵地的密切配合下,发起了多次冲锋。但遭到守城杨坤如部的拼命抵抗,苦战一天,仍未攻下。次日,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周恩来亲赴飞鹅岭指挥作战。东征军对惠州再次发起猛攻,第七团及补充团进攻西门,第四团首先攀登入城,北门之敌纷纷退走。其他攻城部队也相继冲入。敌军被俘达四千余名,其余残部在杨坤如率领下,由柏田向平山溃退。东征军乘胜进占惠阳县城。
  虽然叛军惨败于惠州,但是,其残余势力仍很强大,海丰方面有洪兆麟、谢文炳部约5000人,河源有翁辉庭等部约3000人,埔心有黄业兴等部约3000人,紫金有黄任寰部约2000人,李易标部和刘志路部也分别活动于高潭、河婆、河田一带。因此,东征军攻克惠州后,又兵分三路:第一纵队为右路军,经梅林出海丰;第二纵队为中路军,经平山出三多祝;第三纵队为左路军,经石公神出河源。
  22日,中路第二纵队驱逐新庵墟之敌后,向蓝塘前进。这时,叛军林虎、刘志路、李易标等部约一万人,也由蓝塘向新庵墟进袭。双方在热汤遭遇,激战到次日 ,第十一师陈济棠部及潮梅留守部队冯轶裴部增援部队赶到,始将敌人打退,占领了蓝塘。26日,又攻占了紫金。
  右路第一纵队在与叛军主力洪兆麟、谢文炳部几经苦战后,克复了海丰。26日,进抵河婆。左路第三纵队,也于23日击退河源之敌后,向老隆、五华前进。
  叛军残部溃退到华阳、塘湖一带又重新集结起来,企图反攻。于是,何应钦率领第三师向华阳进击,在塘湖附近与敌接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三师被迫退守洋湖角。陈济棠师、冯轶裴部忙奉命赶赴华阳增援。这时,叛军又转向河婆进阿攻,结果,遭到已抵达河婆的第一师的阻击,伤创惨重,只好向安流、又头退却。28日,陈济棠师、冯轶裴部进抵华阳后,也随第一师向梅林、安流前进,将叛军包围起来,疲惫不堪的敌军,抵挡不住东征军的进攻,士气低落,投降缴械的达五千余人,残余约二、三千人向汤坑逃窜。东征军长驱东进,继克五华、兴宁、梅县、大埔后,于11月初,占领潮汕、饶平。陈炯明残部向闽边流窜。与此同时,广东革命政府又进行了南征,肃清了高雷、钦廉及琼崖的申葆藩、邓本殷部。
  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二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残敌一万余人,宣告割据潮梅、东江一带三年之久的陈炯明军阀势力的彻底覆灭。
  192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国民党极右派分子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另立伪中央,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西山会议中心议题是“解决共产党”的问题,“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二十五日,徐飞狐从东征前线发出了《为西山会议告同志书》,严厉谴责了西山会议分子。并于十二月,同宋庆龄、何香凝、吴玉章、周恩来、陈延年、毛泽东等共同努力和推动,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会议指出“西山会议”为非法,并作出次年一月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来处理“西山会议派”问题的决议。
  一届四中全会之后,为了调和各方面的矛盾,在同共产党、国民学左派和右派交换过意见之后,徐飞狐提出了一项《整理党务案》。
  1926年一月一日,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二日,徐飞狐便把《整理党务案》议案提交审议。由于事先已经同各方打过了招呼,所以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这样共产党人将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会议还决定继续贯彻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给西山会议派的右派分子以党纪制裁。在改组中央党部时,徐飞狐当上了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以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二月一日,徐飞狐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二月二十五日,又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样,徐飞狐就垄断了党、政、军大权,成为了国民党的第一号领袖人物。
  期间经徐飞狐提议,会议选举何应钦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选举李宗仁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在徐飞狐结束东征统一广东之时,李宗仁也同时统一了广西。经过双方会晤,达成军、政、财统一的三项决议之后,两广统一于国民政府号令之下。三月间,广西两个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闳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
  1926年初,湖南省省长赵恒锡为广西能和他站在同一政治立场而派叶琪与李宗仁商洽。叶琪到广西后,李宗仁趁机对他晓以大义,劝其加入革命阵营,叶琪亦为之所动。在同徐飞狐商量之后,广东革命政府便发动舆论攻势,说叶琪是赵恒锡手下倾向革命的唐生智所派,离间赵恒锡与唐生智。而唐生智本来是就是个野心勃勃之人,早就想独霸湖南。当时两湖一带名义上的最高执政者吴佩孚亦想用唐生智赵恒锡的矛盾,实际占有湖南。因此,亦对唐生智进行拉拢。唐生智遂在求得广东革命政府兵力援助的条件下,于1926年三月出兵驱赵,赵恒锡自知不敌,便通电辞职。唐生智于三月二十五日就“代理省长”职。吴佩孚见时机已至,便立刻调兵南下,###唐生智,唐军败退,于是广东革命政府派李宗仁部出兵援助,于是双方在衡阳间进入胶持状态。
  北伐的时机已经渐渐成熟了。
  

第四章 北伐建功
1926年四月二十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徐飞狐任北伐军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第一至第八军分别为何应钦、谭延凯、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在此之前,各军进行了一次综合素质大比武活动,各军抽调精锐参加,之后根据表现和层层选拔分别进入了特科、海军陆战队和特种兵纵队。其中这三个单位暂不参加北伐只进行训练。
  第一批出国学习的人员也已经回国,其中左权带回了苏联云卖给革命军的五架P-1侦察机,十六架H-15歼击机和十架y-1教练机;杜聿明则带回了二十五辆机甲战车;桂永清则带回了四艘从意大利买来的潜艇(德国因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不能拥有海军,所以不能从德国买潜艇);周至柔带回了六架B-17轰炸机。这些东西有些是所在国政府卖给的,有些则是通过第三人偷买的,为了他们几乎花去了徐飞狐这几年来想方设法弄来的积蓄,不过徐飞狐还是很高兴的。
  徐飞狐任命左权为空军大队的队长,下设一个侦察机中队,两个空中驱逐中队和一个轰炸机中队;周至柔则奉命筹建空军学校,培养空军后备人才。
  黄公略奉命筹建海军学校,培养海军后备人才;桂永清被任命为海军潜艇大队的大队长,接到任命后立即开始在黄海海底进行游弋。
  任命杜聿明为装甲大队的大队长,率部加入北伐行列;在黄埔加设装甲战略战术课程,由同去深造的黄维负责。
  当时全国的军阀部队主要有三支:一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在湖南及沿京汉铁路的湖北、河南、河北南部等地,有军队二十万人;二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各省与津浦路北段及京、津一带,拥有军队三十万;三是孙传芳,占据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拥有军队二十万人。
  北伐军的总兵力约十万人,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徐飞狐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于是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的第四、七、八军指向湖南、湖北;中路的二、三、六军进入湘东、江西地区;东路第一军负责坐镇潮汕,警戒福建方向,保证北伐军主攻方向两湖、江西侧翼的安全,同时进行换装工作(由八个军轮流换装,先从第一军开始。)
  四月,北伐战争正式打响。李宗仁率领第七军的七十二个团,次第入湘,会同李济深的第四军,援助唐生智部,###吴佩孚。正在向冯玉祥的国民军进攻的吴佩孚,闻知两广派援湘,逐渐将军队精锐南调。一时大军云集,大战迫在眉睫。二十五日,第七军、第四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同时向吴佩孚军队发起攻击。五月二日,克复长沙,北伐军一战成名,震动全国。随后,北伐军和敌军相持于汩罗江两岸,双方都在作第二期的作战准备。
  1926年六月,徐飞狐将总司令部迁往长沙,并于三日在长沙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北伐第二期的作战战略计划,在会上,徐飞狐驳斥我对鄂暂取守势,而将主力移向江西的建议,主张趁吴佩孚部南北疲于奔命时,速战速决,分割围歼,直捣武汉。然后以大别山、桐柏山为屏障,扼守武胜关,北可进窥中原,直取幽燕,东则可沿江而下,抵定东南。会议决定先攻武汉,对赣采取监视态度。任命唐生智率本部第八军为中央军左纵队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