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爷的传奇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三爷的传奇人生-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三爷牵过小鬼子的十几匹马(这些马都被链在了一起),跨上靠在边上的一匹,就往公路上跑。这下可把鬼子气坏了,在后边就开追。

    这时,孙建清已经跑到一个小屯子,十多个鬼子跟了上来。其他的都去追李三爷了。

    孙建清没敢在屯子里停留,直接跑出屯子,向山里奔去。

    刘继业接近屯子时,鬼子已经追到了屯子外边。刘继业催马冲过来,对准鬼子的人群就是一枪!就这一枪,鬼子已经停了下来,向他这里开枪。他的马并不敢停下来,直接跑掉了。他不跑已经不行了,这把不受使的“王八盒子”已经没有子弹了。

    李三爷很快摆脱了鬼子的追击,他不敢走大道,一路“拉荒(没有路的近路)”跑回家,到家太阳已经出来了。

    李三爷一数,十六匹马,自己的白马还跟着跑回来了,大喜过望,无意中发了笔财呀!

    李三爷回到家没敢隐瞒,实话实说,都告诉老父亲了。李神炮少不了一顿训斥。不过,这次没打儿子,他知道儿子做的对。

    李三爷把马交给父亲,牵出家里的红马去了小城子。

    两位哥哥还没有回来,他不敢告诉他们的家人。自己骑着马提着枪,直奔景兴县城。

    李三爷没进县城,他来到了离县城几十里路的“柳树沟”。这里有个好朋友宋大哥,他在景兴县城有关系。准备求他帮忙打听一下两位哥哥的消息,他担心两位哥哥的死活,会不会被小日本子抓走。到了宋大哥家,宋大哥不在家,嫂子说昨天晚上半夜的时候,小城子的刘继业和孙建清来了,不知道什么事,他们连夜就走了,说是去景兴县城有事。

    李三爷知道,这是两位哥哥不放心自己。

    李三爷从宋家出来,马上加鞭,急急忙忙往景兴县城赶。

    在离景兴县城三。四里路的地方,见到了迎面走来的三位哥哥,李三爷跳下马,哥几个抱头痛哭啊!真好像是一场生离死别呀!

    刘继业打了鬼子一枪,跑了。他没往家跑,而是引鬼子跑了一段路后,绕回了刚才的小屯子,想找一找二弟三弟。这时,这边已经消停了,屯子里静悄悄的。怎么办呢?刘继业心里盘算着去哪里找那哥俩。他突然想起李三爷的一句话:去柳树沟宋大哥家。

    他骑着马奔柳树沟来,在柳树沟屯子口遇到了孙建清。哥俩在宋大哥家等了一会,没见三弟过来。和宋大哥一商量,干脆,连夜去景兴县城看看情况。就这样,孙建清换了套衣服,哥几个连夜返回了县城。

    几个人进县城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哥仨儿先找个小饭馆吃点东西。把马拴在了饭馆的门前。

    哥几个正吃饭呢,门外进来几个日本兵,还有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是个翻译,宋大哥还认识。

    翻译向日本兵唧唧哇哇的说了半天后,对哥几个说:“宋老弟,几位,对不起了,日本人要用一下你们的马,过几天还给你们。”孙建清脾气暴,忽的站起身!被宋大哥一把拉住。“好的,好的,以后还望老弟多关照啊!”翻译官走近几个人带着几分诡异小声的说:“昨晚小日本子的战马被人抢走了十几匹!”

    几个人不知道谁抢了日本人的马,也没打听到关于李三爷的消息。

    李三爷听说几个人的马被日本人牵走了,哈哈大笑!“我赔给你们,双倍的!”

    知道是李三爷抢走了日本人的马,大家无比的痛快。

    然而,祸事远比快乐重的多!
第九回 三兄弟卖马结挚友
    第九回三兄弟卖马结挚友

    孙建清的马在遭遇日本鬼子的时候丢了,去景兴的时候骑走了宋大哥家的马,又被鬼子给牵走了。并且,宋大哥家里仅有的两匹马这下都没了,明年开春种地咋办?那年月牛马是种地的根本,也是家底儿啊!李三爷抢来的日本战马根本就不会拉车种地,再说也不敢用啊!这些马的屁股上都有烙印,打着号呢!一看就知道是战马,那还不招来杀身之祸呀!

    李神炮看着儿子抢来的日本战马不知所措,杀了吧,白瞎了。不杀吧,还不敢留在家里。这东西是“祸害”呀!得赶紧想办法。

    儿子不在家,他找来了刘老老四和于国兴。几个人把战马牵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山沟里,找个背静的杨树林子拴好,又用木头临时围了圈栅栏,防备野兽伤马。回去的时候天已过午了,叫老伴儿做几个菜,几个人喝上了。

    李三爷哥仨回来了,他们已经有了处理这些马的办法。

    离此不到三百里,有一个地方叫“浩尧山”。那里是蒙古族人多,汉族人少,除了牧民就是猎户,骑马打猎正好用上这些训练有素的战马。

    哥几个选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战马上路了。

    大哥刘继业对道路挺熟,去过几次浩尧山,那里还有朋友。马走的速度挺快,第二天中午就到了浩尧山。他们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一户养马的牧民,这家养了几百匹马。然而,事情比想象的要难办的多。首先,语言就不通。这些老蒙古嘀嘞嘟噜的说什么也听不明白,比比划划的就是不通路。没办法,刘继业只好去找这里的朋友。朋友家离这里不远,是个汉族,会点蒙古话,叫猛根儿,是这里的“行户”(类似现在的中介)。

    李三爷和孙建清在这里等着,刘继业一个人来到了猛根儿家。

    猛根儿个子不高,体型偏瘦,黑黝黝的脸,一双小眼睛,目光里透着精明,年纪不大,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随刘继业来到牧民家,嘀哩嘟噜的翻了半天。转身告诉他们:“没成,咱们先回去吃饭吧。”哥几个牵着马来到了猛根儿家。猛根儿找来几个箱子添上草料,先把马喂上。

    猛根儿告诉他们:“这些老蒙古相当的难对付,到这里卖东西的外地汉族人,他们敢抢你们。你们的马,他们相中了。不过,这里的蒙古人都没钱,只有物儿。这些人,养羊的有上千只。养牛马的少说也得有几百头。你们只能和他们交换。”猛根儿接着说:“想和他们成交,我们必须要找一个人,找一个在当地有威望的蒙族人,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成交。老蒙古实惠,脑袋不拐弯,就是认死理儿。”

    吃饭的时候猛根儿找来了当地很有威望的小伙子叫巴特,他俩关系不错。这小伙子二十三。四岁,中等身材,挺魁梧,脸色有点发青,眼睛不大挺有神。还带来一个巴特的朋友,是外地的,也是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叫韩敬天。韩敬天和巴特反差挺大,大高个子,浓眉大眼,白白净净的,像个书生,特讨人喜欢。两个人都会汉话,只是,说汉话舌头有点硬。

    喝酒的时候两个少数民族的哥们儿挺有规矩的,用手指将酒向外弹了几下,是敬天敬地的。和他们喝酒是不能轻易碰杯的,只要碰了杯子就必须一口干了。这是规矩,否则就是不尊重人。他们喜欢酒量大的,喝酒豪爽的,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可交”。

    李三爷是“海量”,“二大碗”一连干了四碗酒。两个少数民族的哥们都躺下了。

    一场酒下来,哥五个就成了“挚交命友”了。

    当天晚上,巴特喊来几个养马的牧民,谈起了换马的事。

    大家来到院子里,几个牧民围着这些马转了好几圈,不住的点头。然后,和巴特嘀哩嘟噜的翻了一会儿。巴特回过身问李三爷:“三哥,你们想几匹换一匹?”

    哥几个当时就懵了,怎么还几匹换一匹呢!咱这可是战马呀!这体态,这膘儿,哪点差呀!货到地头死啊!还是欺负外来人呐!巴特看出了李三爷的心思,急忙补充一下:“他们的意思是你们的马太好了,他们用几匹马换你们的一匹。”哥几个恍然大悟。

    最后,他们的十六匹马变成了三十匹。虽然“膘口”(马的体态和年龄)差了点,种地拉车等农用是绰绰有余。

    猛根儿再三挽留,哥几个在浩尧山玩了几天,巴特和韩敬天一直陪着。哥几个关系处的很近,干脆,六个人磕头拜了把子,成了把兄弟。猛根儿排老四,巴特老五,韩敬天最小,老嘎达。

    李三爷惦记家,要回去。猛根儿家里走不开,留在家里。巴特和韩敬天随几位哥哥去见老盟娘。

    这天晚上,哥五个赶着三十匹马回到了东北沟。

    李神炮和老伴儿非常高兴,又多了三个儿子。

    李神炮养马有一套,这些马就由他来管。不过,这份资产算是哥几个共同的。他们在马群里挑出四匹壮点的马送给了柳树沟的宋大哥。

    给宋大哥送马的这天,哥五个都去了。巴特和韩敬天没进过城,把马送到之后,个五个就进了景兴县城。在城里玩了一天,第二天早上才往回赶。

    李三爷哥几个给宋大哥送马的当天下午,胡子来了。

    胡子在屯子里遇到了于国兴,直接把他捆走了。

    李三爷从景兴县城回来后,得知表哥被胡子绑走,很是着急。

    这天,大哥刘继业家杀年猪,哥几个去他家吃猪肉。吃饭时李三爷没喝酒,吃完饭天已经黑了,李三爷拿走了二哥孙建清的“三八大盖儿”。说家里有事先回去了,也没让这哥几个去他家做客,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小城子。

    这一切被二哥孙建清看在眼里……

    第二天早上,李三爷牵出白马,提着“三八大盖儿”走出家门。

    李三爷想单枪匹马闯石鹰沟!去救表哥。

    在小城子的后山,李三爷遇到了四个把兄弟。

    昨晚李三爷走后,剩下的哥几个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