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中国的资产阶级能证明它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行民主政
治”,他们(即国民党)会继续获得人民的信任。②可是,很明显,这不过是
在修辞上作出的给蒋介石看的姿态,毛泽东完全打算让他自己的党在“各个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中代表无产阶级实行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是直接面向党员,而不是面向非党的知识分子听众的教材(与《新民主主义
论》不同)。在这一课本中,毛泽东直率地说:“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
级的参加和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③而在 1949 年 6 月,在胜利的前夕,
他把这同一观点表达得还更为绝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是失败了,这是
什么原因呢?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到胜
利,原因就在此”。④
简而言之,尽管毛泽东表达的坦率程度时有不同,自 1939 年他第一次使
用“新民主主义”这一名词开始,他的观点就是在 1919 年或其前后的一段时
间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恰当地属于无产阶级了。毛泽东怎么可能要求
在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发展的一个阶级和直到与国民党在 1923—
1927 年间结盟以前只有少数成员的一个政党,去承担如此重任呢?除去已经
指出过共产党人享有来自苏联的外部支持和同情以外,毛泽东还分辩说:


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两个特殊的社会阶级来看,它们是新产生的,它们是中国
历史上没有过的阶级……。它们是两个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的阶级,它们是中国旧社会(封建社
会)产出的双生子。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
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
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①




① 《毛泽东集》第 7 卷,第 153—154 页(加着重点的文字,已在《毛泽东选 集》中被除去。)
② 《毛泽东集》第 7 卷,第 162 页。
③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39 页。《毛泽东集》第  7 卷,第 126 页。
④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84 页;《毛泽东集》第 10 卷, 第 305 页。
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21 页;《毛泽东集》第  7 卷,第 104—105
页。



这是一段很有独创性的论证,并非没有内容。然而,毛泽东所断言的自
1917—1921 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切不可解释为关于对立的政治势力力
量大小的实际情况的叙述,而应解释为断言从此以后,共产党人争取..领导民
族革命是适当的,并非全然不切实际。
如果毛泽东确实对此深信不疑,尽管他并不经常公开地讲,那么他谈论
“统一战线”,是否完全毫无意义或虚伪呢?或者,换一种讲法,这样的联
盟难道不会必然具有“从下面建立起统一战线”的特点,也就是企图动员国
民党的普通党员反对他们的领导的特点?并非必然,特别是如果我们像我在
上面做过那样,在这样的意义上去理解毛泽东的分期观:在 30 年代末期,共
产党人寻求维护他们的领导权早就合情合理了。因为合情合理的东西并非在
任何特定的时候都是得计的,或者说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如果来自日本
的外来侵略,变得如此严重,甚至威胁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生存,从而
使得中国内部的政治改革成为不可能,以致共产党人的首要政策目标不是反
蒋而是抗日;如果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比共产党强大,而且愿意抗
日,那么暂时承认国民党在这一斗争中的支配地位就是合宜的。
上面已经谈到,毛泽东到 1935 年 12 月已认为有建立新的统一战线的必
要,并且在 1936 年末同意蒋介石应为这一联盟的名义上的领袖。在 1938 年
10 月,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里,毛泽东甚至承
认国民党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作用,而且在战后的建国阶段的领导作
用。在题为《国民党有光明前途》的一段话里,他表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两党中以国民党为第一大党。……国民党有它光
荣的历史,主要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反对袁世凯,建立过联俄、联共、工农政策,举行了
民国十五六年的大革命,今天又在领导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它有三民主义的历史传统,有孙中山
先生蒋介石先生前后两个伟大的领袖。……所有这些,都是国人不可忽视的,这些都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结果。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于的地位。……只要在
坚持抗战与坚持统一战线的大前提之下,可以预断,国民党的前途是光明的。①

虽然这个报告表达的是毛泽东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曾经采取的最温和的路
线,它却决不像乍看去那样,是一张空头支票。上述引语中的最后一句话所
说的“只要”一词,严格地限制了毛泽东向蒋介石让步的范围。毛泽东认定,
从长远来看,蒋介石和国民党天生地就不可能坚定地支持统一战线和抗日战
争,他期待着接受蒋介石的领导必将有终止的一天的到来。此外,虽然这一
报告最早的 1938 年的版本没有像《毛泽东选集》中重写的摘录那样,说到共
产党的人领导;但是它确实说到“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
团结自己,才算在民族战争中尽了自己最大责任”。他简洁地把这些责任解
释为共产党员“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与模范的作用”。①很明显,如果国民
党在领导中摇摆不定,它的领导地位将由那些已成为“先锋和模范”的人所
取代。
最后,毛泽东在他的 1938 年 10 月的报告中建议应该恢复“党内合作集


① 《论新阶段》,《毛泽东集》第 6 卷,第 198 页。
①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集》第 6 卷,第 243—244 页。



团”,共产党人应该再次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建议有双重意义,但
也模糊不清。因为他虽然预先表示向蒋介石提交全部具有双重党籍的共产党
员的名单,从而满足蒋介石在 1926 年 5 月“改组”之后定下的限制措施之一,
他还试图说服蒋介石把国民党改变为“民族联盟”。这第二建议的目的是过
于明显地要削弱 1926—1927 年曾使共产党无法从内部操纵国民党的列宁式
束缚。因此,蒋介石把它视为“特洛伊木马”式的花招而加以拒绝,就不足
为奇了。②
一年稍多以后,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毛泽东的立场有了发展,从承认
国民党必须在统一战线内占有“首位”,变成声称共产党的领导已是既成事
实。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 年 1 月)中,这一赤裸裸的要求是由产生修
辞效果的辞汇遮盖着的;而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2 月)
中,它却是十分明显的。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虽然主要是为党员读
者写的,但它公开发售。在《<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年 10)中,他甚至
没有提出谁应该领导的问题;他仅仅假定领导权属于共产党人,进而讨论他
们应该怎样实行领导。
除去领导权的问题以外,还有两个直接相关的观点也值得在这里讨论,
毛泽东关于各个阶级在革命中作用的观点,和关于体现革命力量的政治运动
或体制的性质观点。
从实质上看,毛泽东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持革命的阶级力量的观点是
简明的、一贯的。他认为这些阶级力量是由斯大林在 20 年代提出的四个阶级
的集团组成,外加一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后者依赖于某些利益与日本的
利益相冲突的①列强。可以理解,这一圈入可能的同盟者的界限,在《<共产
党人>发刊词》中,是划得最紧的;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则划得最松。
在前者中,农民被描绘成无产阶级的最“坚固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
是“可靠的”同盟者。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它能够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
的程度上”,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因为它受到外国的
压迫;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也会
有时“动摇变节”。资产阶级或大资产阶级,即使在它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
时候,“仍然是很反动的”,它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并最终计划投降
敌人和分裂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论》的原始文本提出一种颇为异常的提法:全篇文章提到
三个阶级的联盟而不是四个阶级的联盟。两者的不同是形式的不同,不是本
质的不同,但并不是没有影响。这样的提法是由于把农民(马克思主义者一
直认为农民在性质上是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归在一类,合称小资
产阶级,而不是把农民算作单独的阶级。例如,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在 1927
—1936 年,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转到了……反革命营垒,革命营垒中原有的
三个阶级,这时剩下了两个,剩下了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革




② 关于这段情节,见本书第 12 章(莱曼?范斯莱克著)和宣道华:《毛泽东》, 第 170—171 页。关于毛
泽东的建议,见《毛泽东集》第 6 卷,第 228—229 页。
③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集》第 7 卷,第 129 页。
①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