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桂系三雄-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炎在武昌联名向光复各省发出通电,以“鄂事紧要,亟待应接”,希望独立各省派军赴援。曾担任广西陆小监督,此时在汉口担任革命军总司令黄兴参谋长的李书城也来电联系。新军方面,本来就是革命党人占多数,且青年人静极思动,摩拳擦掌,都希望北伐,增援武昌。沈秉堃、王芝祥本不喜欢新军,以为新军若出,则旧军易安,而新军如离桂,还可减轻桂省负担,因此也力主北伐。于是很快任命赵恒惕为广西北伐军统领,率广西混成协入湘,赶赴武汉前线。事实上,当时广西混成协仅有步兵三营,以及骑、炮、工、辎等营队,并没有多大实力,只不过造成北伐的声势而已。
  自从广西宣布独立后,陆军小学已无形中陷于停顿状态。学生当中,有人主张请军政府继续办理学校,也有的主张组织学生军,随军北伐。国文教员赵正平和学生队长梁史(润轩)提出倡议,组织学生敢死队,以便随省内的“援鄂军”北上。学堂里随后挂起了招收学生军的牌子,一时报名者争先恐后,十分踊跃。陆小三、四期学生中(一、二期已毕业)报名的有90多人。其他中学、师范、法政各学校的学生,也有多人参加。但是,由于经费与枪械不足,只组织一队,共128人,由梁史任队长,马英武、马子骏、封高英、邓绍伊任排长,黎福帧任特务长。他们都曾在陆军小学堂任学长、助教等职,素为学生所敬仰。陆小同学分任班长,黄绍竑也是班长之一。其兄黄天择以及平时友好,大都参加到这支队伍中来。
  后来陆小留校的学生,加上重招新生,改为广西陆军速成学校,继续学业。参加北伐的,进入学生军北伐敢死队北上。
  当黄氏兄弟参加学生敢死队时,其族兄曾秘密电告他家中。他母亲非常着急,主张发电追他兄弟回家。父亲则说:“彼平日已大谈革命,这时何能再阻止其参加,听其自去可也。”白崇禧因患恶性疟疾在陆小停学,转入广西初级师范学习,听说陆小组织北伐敢死队,也瞒着家人,前往报名参加。他的家中长辈都反对白从军北上,并派人到桂林北门城门口把守,准备迫使他回家。白事先了解了这一情况,就将武器装备托给其他同学,自己着便衣从西门出城,绕经老人山、溜马山,往北门城外与大队会合。
  

学生军敢死队北伐(2)
李宗仁却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原来,平定旧军叛乱后,陆小学生军解散,李宗仁回到了家乡。待局势安定后,李返回学校,北伐学生敢死队已组建完成,限于经费,不能增加人员。李虽坚决请求报名,终于未能获得允许,只能遗憾地看着同学们雄壮地列队北上。
  这广西北伐敢死队学生军是由个人志愿组成,因此没有薪饷。学生自备费用,跟随桂林总协统赵恒惕所统领的广西混成协出发。每人发给七九步枪一支,子弹150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还有水壶饭盒粮袋等物。出发前,学生军只经过一个星期的简易训练。出发时,桂林各学校排队欢送,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概。行军到全州、永州,因沿途道路坎坷难行,加之过去从未进行过如此长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兵的脚面都被草鞋磨破,脚底也被路面石头梗伤。到达永州后,部队改乘民船沿水道北进,磨破的脚才得以休息并恢复。学生军随辎重队经祁阳、衡阳、湘潭等地,到长沙后再改乘轮船经洞庭湖到长江,顺流到达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西南的军事重镇金口登陆。时清兵已据汉口汉阳,与武昌革命军隔江相峙。广西北伐军奉令担负左翼军的任务,由金口渡江,经大集、蔡甸,加入汉阳以西的蔡甸、梅子山的南方革命军阵地,与汉水北岸的清军对峙,威胁清军侧后。不久,清军向孝感撤退,北伐军渡过襄河左岸,经汉川县茅神渡,折而向东,直趋孝感县。这时,清军已退到武胜关以北了。其时,南北议和正在酝酿之中,但和战未定。因此学生军每天都处在战争的紧张环境里,南方军队的前线警戒仍异常严密。白崇禧回忆,轮到晚上放哨,他是既紧张又兴奋。武汉这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时时风雪交加,瞬间就将站在户外的哨兵变成一个雪人。但对于这些从大西南来的年轻人,革命的热情足以能让他们将这些困难置之度外。
  广西北伐军从10月初旬从桂林出发,急行北上,在不满两月的时间,军行3000余里,士气格外旺盛。特别是学生军,不少为普通学生,临时组合,事前未得训练,沿途稍得休息,就成为学习训练的机会。与同行的新军相较,其武器装备的负荷,行军程途的远近,及一切任务的担任,毫无区别。而在整个军事活动中,学生军无一落后,即生病的也绝少。由此可看出学生军的革命精神。而且,新军在军纪方面,比之其他军队,一般都要好些。所以沿途民众对广西北伐军都很欢迎。大家感到非常遗憾的是,这次广西北伐军在左翼,除了前哨一二次小接触外,没有碰到大规模的战斗,以致没有什么战绩可言。
  不久,南北停战协议达成,赵恒惕的混成协调驻湖北孝感,学生军也随同到达这新的防地。当学生军离开广西走上征途时,所携带的银钱衣服装备非常有限,几个月的长途奔波,战场风霜,根本无法得到换洗的机会,以致当初英气勃发的一群青少年,现在却是蓬发垢面,很多人竟生满虱子。驻在孝感,每当丽阳和暖时,就成为这些学生兵洗澡捉虱的大好时光。湖北都督黎元洪听说广西北伐学生军的情况后,特派人给他们送来了酒肉,犒赏他们,并给每一学生兵发10元银洋的津贴,让他们能添置点用品。但是学生军为了保持他们当初宣言的“自愿”精神,只收下了酒肉,拒领津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军事院校的严格训练(1)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在湖北方面的广西北伐军,连带学生军,奉令调往首都南京。民国元年1月,他们由孝感乘火车到达汉口。广西学生军还是一群孩子,他们第一次见到火车,也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大家都感觉非常惊奇与快乐。武汉是革命首义之地,又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大家来到这里,自然都要多方瞻仰。在武昌城,黄绍竑、白崇禧他们第一个游览的目标就是黄鹤楼。这是武汉在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名胜。登楼四顾,“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境,展现在眼前。尤其对于武汉三镇烟囱林立的工厂,大家望得出了神。从大西南过来的年轻人,哪看到过如此规模的近代化工厂。从这里,他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也想到了广西今后发展的方向。第二个目标,就是起义门。这是由湖南方面第八镇新军及陆军中学生首先进入武昌的城门。在其右侧的楚望台上,曾经架炮轰击湖广总督衙门,掩护步兵进攻,逼使总督瑞澂仓皇逃走,完成武昌城的占领。站在这新的革命史迹前,这些学生军仿佛还能听到当时的隆隆炮声!
  在汉口停留三日,再坐长江的民船,用轮船拖带下南京。沿途浩浩荡荡,每经过一个名胜地点,如田家镇、湖口、小孤山、采石矶等处,只要停船,他们都上岸观瞻一番。在船上,大家也是指点胜迹,评判史实,浮想未来。到了南京,小青年们就更加兴奋了。南京是前明及太平天国革命的首都,今日又为民国民族革命的首都,其意义之重大、名胜古迹之多,是其他地方所远不能比的。学生军初到,驻在小营,也就是陆军小学旧址。后又迁到鼓楼南小桃园的端方公馆。一个满清显宦的安乐窝,忽然变作他们这群小兵的驻所,这是对革命军人最有意义的报酬。日常无事,他们就结队遍游城里城外的名胜古迹。明故宫、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莫愁湖、鸡鸣寺、秦淮河、清凉山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按照国民政府的安排,广西学生军敢死队以北伐任务完毕,宣告解散。全体队员转送入南京入伍生队,为升入军官学校作准备。但队员中有许多本为普通学生,他们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因而不愿从军,希望继续完成其学业,所以在南京入伍的,仅只原来的半数多一点。
  南京入伍生队是由各省学生军合并而成的,共有一千几百人,沈静氏(靖侯)为总队长,分步、骑、炮、工、辎各科。黄绍竑分在骑兵科,入骑兵队。但因队中官长多为他省陆军小学的同学,学识与他差不多,而且又没有部队的实际经验,说是骑兵科,仅有马数匹,设备多不完全。这使黄绍竑对前途非常失望,不久,他请求退出广西学生军,同时请求退出的相当多,黄天择也是其中之一。但白崇禧虽说是师范学生,却坚持下来了。
  退出了入伍生队,黄绍竑既无书可读,又无事可做,而他又不愿在一无成就之时,回到老家去,以致愧对父母。甚至这时他所需用的旅费,也不敢在家信中提及。在南京流浪了两三个月,情绪至为无聊。后来听说他的族兄剑鸣及陆军中学同学朱良祺、李孟庸等,同在湖北都督府当参谋,于是又跑到武昌去,与他们同住在蛇山南麓的两广会馆,想谋一个职业,以解决生计问题。然而这里也百废待兴,就业问题确实无法解决,黄绍竑在这里的几个月,仍像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到了秋天,南京入伍生队奉令改为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设在武昌南湖。以前湖北、南京、清河各陆军中学未毕业的学生,改编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设在清河(北平北40里)。南京入伍生都到武昌集合,黄绍竑这时才后悔当时不应该孟浪请退,以至弄到进退维谷。后来还是族兄及同学设法,通过关系,使他重返学生军。几个月来的流浪生活,才告结束。这段经历使黄绍竑深受教训,所以他入学之后,就抱定宗旨,不闹风潮,不参加政治活动,坚持学业。一直到军官学校,这项宗旨都未改变。
  陆军预备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