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气安康-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张大妈又把求救的目光望过来,苏文清笑笑道:“张大伯,张大妈,你们先不要着急,这事,还得问问一花姐的意见,探探一花姐的口风,看看她是怎么想的。”她顿了一下,又道,“这样吧,张大妈和二花姐先到朱家去看看张一花姐,问问她的意思。然后,回来告诉我她的决定,我再跟老王爷说去。”

苏文清这样一说,大伙都没有什么意见,张大妈与张二花整整衣衫,便往城里朱府去了。苏文清安慰了张大伯几句,也告辞了出来。

刚走出院子十多步,苏文清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了一阵马车轮子碾地的声音,间夹着马蹄的“达达”声,回过头,见张展鹏正驾着马车往她奔来。

她停下脚步,略带惊奇地望着张展鹏。

张展鹏朝她招手:“小清姐,快上马,我送你回去。”

张二花的新家距蘑菇园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苏文清笑笑,也不推辞,坐上了马车。

在登上马车的时候,张展鹏伸了手过来,抓住了她的手,让她借助他的力,上了马车。

苏文清有些许的讶然,不由抬头望了望面前的这个少年。

这是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子,准确算起来也不过是比她名义上的年龄小几个月而已。高高的个头,略显稚气的脸上,有着一双与张二花一模一样的大眼睛,隐约闪烁与他十四岁的年纪不相称的成熟。

张展鹏等她坐稳后,才启动马车:“林大哥在京城怎么样,会试开始了没有?”

“他很好。”苏文清含笑道,眉梢带了些许的忧郁,若不是张一花出了事情,这个时候,她应该在奔赴京城的路上。这次,是她爽了约。

“别担心,林大哥一定会高中的。”马车开得很慢,张展鹏也说得很慢。他的话语里有种能使人心情安定的因素。苏文清忽然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林志海就赴京赶考了,若事情顺利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往仕途上发展。而驾车这个少年,前两年不过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一转眼的功夫,已长成英武的少年郎,而自己,或许又老了几岁了吧?

岁月催人老啊,苏文清觉得自己想见林志海的心情,又迫切了几分。

第九十三章 林大才子高中状元

下午的时候,张展鹏又亲自驾了马车接苏文清过去,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姐的状况很不好。”

苏文清一听,明白了几分。关于张家此行,她也隐约猜到了几分。依张一花的性子,那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若让她顶个不清不白的名声,她宁愿去死的。

再次来到张家,见张大妈的眼圈又红了几分,就连张二花也垂了头,只说道:“大姐说了,事已至此,生是朱家的人,死是朱家的鬼,要她这样回去,倒不如死了干净。”

苏文清微微摇头,问道:“那朱家怎么说?”

张二花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张大妈抬起头,哭道:“我那个可怜的闺女啊……”

“娘!”张展鹏不满道,“我都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大姐接回来,你偏不肯……”

张二花打了一下张展鹏的头:“你这浑小子,你懂什么!大姐都说了,她是宁死都不回来的,你想逼死她啊!”

“二姐!”张展鹏摸了一下被打疼的头,瞪了一眼张二花,见苏文清含笑望了过来,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竟微微一窘。

“二花姐,总不可能这么便宜了朱家吧。”苏文清冷声道,“这件事是朱家强娶在先,既然是纳妾,那就要名正言顺按照正规途径来办,贺礼、喜轿,那是一样都不能少。”

张二花恨恨道:“对,不能便宜了那姓朱的浑蛋,要纳妾也要正正式式的纳,绝不能让大姐偷偷摸摸地嫁过去。”

“这事由我来办。”苏文清点点头道。这事得由呼延老王爷出头,还张g一花一个应得的名份。而且,也给张一花一个保障,有呼延老王爷下令操办的事情,朱家总要顾忌老王爷的面子,不敢太嚣张吧。

果然,傍晚时分,一个嘴角长颗大黑痣的一个媒婆模样的妇人敲开了张二花家的大门,脸上堆着笑道:“张家的,这回可要恭喜你了,朱家那边给了准信,三天后是黄道吉日,最适合办喜事。你那个大闺女,从今往后就到大户人家那里享福去了。”说着拿出一盒银子出来。

张二花冷冷道:“那就多谢张媒婆的吉言了。”说着伸手把那盒银子接了过来。盒子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应该不少于五十两银子。

见张二花把银子全部收起,没有给任何跑腿费,张媒婆的脸色瞬时不好看起来,语气里也带上些尖酸刻薄:“张大妈,你家大闺女算是好福气的,嫁进朱府,还要彩礼喜轿放炮竹什么的。你想想看,朱大公子之前纳的那几个妾室,哪一个享受过这般待遇?都是十两银子娶进门,等没了以后,再十两银子草草葬了,算起来总共才二十两银子。你家闺女一进门就五十两银子……”

张大妈一听,气得不行,拿起扫帚去赶张媒婆:“你这张臭嘴,要咒我闺女死啊?什么五十两不五十两的,我又不是卖闺女……”

张媒婆吓得抱头鼠窜,边跑边叫道:“姓张的,你先别得意,哪个嫁进朱家作妾的能活过半年的?你就等着给你闺女收尸吧!”

张大妈撵不上她,把扫帚扔在地上,坐在门口直喘气。

当天晚上,张一花由朱家的丫头婆子送回了家。可能怕张一花会出什么事情,朱家的颜面上过不去,朱老爷还让两个丫头婆子日夜跟在她身边,侍候她。

三天后,朱家派了喜轿来接张一花,放了一路的炮竹。到了朱家,从后门抬了进来,算是正式入了门,成为朱大公子的第十房妾室。

永慈药行也终于在扬州城内城东和城西各开了两间分行,出了公告,也是南北药材商线的商洽之地。城东的分行让苏月娥夫妇经营,那里离苏月娥夫婿岳立文在扬州城里的老宅比较近,而城西的那一间分行,则聘了一个当地做药材营业有几十年的一个老中医经营。有了两间分行分担了一部分货单,这回,原来那个永慈药行矮矮胖胖的掌柜终于没有再抱怨。

对于儿子不走仕途这条路,偏偏去学了医,岳夫人是颇有微词的,但岳尚书却极力赞成。在官场混迹多年,看惯了官场的阿虞我诈,岳尚书觉得儿子的从医,也不失为一个正确的人生抉择。

不久,有消息传来,京城会试,夺得头名是一个叫做林志海的扬州才子,紧接下来的殿试中,皇上一眼相中年轻有为的林才子,亲笔钦点为今科状元。一时间,整个扬州城都沸腾起来,就连扬州知府,平日走路的时候,腰板也挺直了几分。

时逢蘑菇园的大丰收之际,前来订购蘑菇的,前来道贺的络绎不绝,把偌大的蘑菇园挤了个水泄不通。

最起劲的要数张嬷嬷,五十岁上下的人,春风满面,走起路来又急又快,一边给收割下来的蘑菇过秤,一边笑呵呵地冲张二花道:“张二姑娘,我看,这个蘑菇园得改个名字了,就叫做状元蘑菇坊,这些蘑菇就叫做状元蘑菇。还有,林妹子那个绣庄也改叫做状元绣庄,名字响当当的……”

张二花失笑:“张嬷嬷,真有你的,什么都被你说全了。”心里暗暗替苏文清高兴。

正厅里,林氏捧着儿子快马传递回来的书信,喜得泪湿眼睫。多年的含辛茹苦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她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碌,但人总要争一口气,这日,正是她林氏扬眉吐气的日子,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了许多年。

林氏原是苏杭人氏,这回因为儿子名扬天下,那些林氏婆家那边的兄弟姐妹,叔叔伯伯们,突然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外面或华丽,或朴素的马车轿子在苏氏蘑菇园外面排成一条成龙,贺礼堆满了正厅旁边的一个杂物房。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想攀着金科状元的关系谋个好差事的人。

苏文清在正厅门边顿住脚步,暗自摇头。这就是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高中天下知。天下知的结果,就是原来亲脉稀少的孤儿寡母,突然亲戚盈门,一夜之间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还有一个中年妇人坐在正厅里,跟林氏磕着家常。她算了半天,说按辈份是林氏的姑表姐。

姑表姐清清嗓子道:“海儿这回真是争气,一举得中状元,真是多亏林氏祖宗保佑啊。”说到这,姑表姐露出一脸的虔诚。

林氏含笑点点头,给姑表姐续了茶。

“哎哟,这么成?要您给我斟茶,真是折杀姐姐了。”姑表姐慌忙道。

“自家人,客气什么。”林氏淡淡道。

“妹妹,不是姐姐多嘴,你看看你这里,”姑表姐环视了一下四周,“这个地方虽然不错,毕竟偏僻了些,比不得城里。再说,你贵为当今状元的娘亲,怎么身边连个侍奉的丫头也没有?显得太寒碜了。”

林氏无所谓地笑笑:“无妨,这么多年,清静惯了。”

姑表姐话锋一转,又道:“海儿今年有十六七了吧?”

林氏点头:“过了今年就十七了。”

“既然现在立了业,也该成家了。”姑表姐凑近林氏,神秘道,“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个专程来的。听说过扬州知府小女儿没有?那可生得一副花容月貌,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无一不知,无一不晓,还是扬州城里的四大名媛之一。如果您有这个意思的话,我这就跟……”

“不用了。”林氏没等她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海儿早已订了亲事,只等他回来马上成亲。”

“是哪家的姑娘?”姑表姐有些不甘心。

苏文清抬脚正要迈进大厅,一听到这忙缩了回去。这时,就看见林氏向她招手:“小清,你过来。”

苏文清想了想,还是走了过去:“林大娘,唤我何事?”

见姑表姐疑惑地望着苏文清,林氏含笑道:“姑表姐,这位就是与海儿订了亲事的小清姑娘。”

姑表姐的眼睛瞬时瞪大。她认得苏文清,当今状元居然与一个种蘑菇的乡下姑娘订下亲事,这怎么可能?

“林大娘!”苏文清明白林大娘的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