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个家,他还要为整个县城的人负责。
如果洪水真的来了,他肯定不会扔下百姓,自己去逃难。
洪水无情,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们要怎么办?
“相公,答应我,你一定不要有事。”一想到这一幕,玉容浑身颤抖,牢牢的抱住裴安。
裴安轻轻的安抚着她,“放心,我不会有事。”
两人紧紧的拥抱着,心灵彼此交融。
过了片刻,裴安轻轻的说,“此事不能不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玉容,等大雪稍微融化一些,你带着小包子先回京城避一避。”
“那你呢?”玉容急切的追问。
“我不能走。”裴安迟疑的说,“我是吉安县的县令,怎么能抛下大家一走了之呢。”
“那我们通知大家,就说有洪水,让大家赶快离去。”
“这不行。”裴安苦笑,“你说有洪水就有洪水吗?洪水什么时候来?有多大?我们都不知道。这样只会让别人以为我们造谣,污言祸众。”
是,没有天气预报,什么都不确定,的确没法说。
可是,就这样,如果真的有洪水,看着大家一起送死,看着裴安陪他们一起死,又如何甘心?
“娘子,别急,我们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不一定会有事,也许明年年景好,不会发洪水也说不定呢?”裴安安慰着玉容,只是这安慰也显得苍白无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一定要做好完全的打算。”玉容冷静了下来,不就是洪水吗,有什么可怕的,她前辈子看多了抗洪抢险的报道,不信自己就抵挡不了这个洪水。
“好,我们要周密计划一下,一定要准备妥当点。准备多点总是没错的。”
整个晚上,裴安都没有放弃让玉容回京城,可是玉容死活没有同意。
夫妻本就是一体的,如果大难来临各自飞,还有什么意义?
成亲的时候,她不爱裴安,他不过是她租来的契约丈夫。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男人爱她,护着她,信任她,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感情,可是细水长流,他们之间早已经密不可分。
说什么留下他一个人在吉安,她带着小包子去京城避难,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裴安有事,她会陪着他的。
更何况,她相信,人定胜天,只要他们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
从那天开始,裴安把几个心腹都召集了起来,张夫子、杜文书、周文书、张捕头,都是衙门里的,几年的相处磨合起来,大家也都是值得信赖的。
因为明年要发洪水的事还不能确定,不能泄露了消息,一旦传了出去,引起了大家的恐慌,怕就不好收场了,因此,这件事目前来说,只有这几个人知道。
几个男人天天锁在书房里,一门心思的讨论,如果洪水来了,这么一大县的人,要怎么避过去。
洪水还好,几天就能退了,大家可以到高处的山上避一避,吉安县周围还是有几座高山的。
可是,这么多人的大转移,怎样才能不出纰漏,安排的妥当,这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还有,洪水过后,庄稼都死了,没有庄稼,那大家吃什么?接着闹饥荒吗?
洪水之后还有瘟疫,还要重建家园,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要提前考虑到的。
好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么多人,又是有经验的,集广思益,也都能想出好办法来。
至于玉容,她这几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吉安县大家种的主要还是小麦,产量不高,对水土要求也高,如果洪水真的困上几天,小麦全部要死,那么洪水过后,大家的食物从那来?
她想起了一个东西——玉米。
玉米的产量高,山上也能种,如果在高地上开出地来种玉米,洪水来了也不怕啊。
更何况,玉米的产量还高,又能当主食。
可是,这个时代,她好像还没见过玉米,不过,玉米是从番邦传过来的,找人去京城打听一下,也许能找到。
如果玉米真的种出来了,那么洪水过后的粮食问题就不用操心了。
说干就干,玉容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京城的白幕然,信里详细描述了玉米的样子,让他帮着找找玉米的种子。
生下小包子后,白幕然让人送来了一份礼物,两人好像就此和解了,从此就像朋友一样。
京城她是去不了,白幕然在那混的熟,只能拜托他了。
****
大概,今天后面还有更新,最后一天了,番外也想完结掉,拖拖拉拉的好麻烦。心里老惦记着,新文也没心思写。
番外之大灾难(3)
整个冬天,裴家的气氛都有点紧张,一群人紧张着,忙碌着,做着各种准备。
小说
裴安请来县城里熟悉周边地理的老人家,仔细打听了周围有几座高山。然后和张捕快一起去四处勘探了。县城的南边地势比较高,周围都是大山围着,如果洪水来临,也淹不到那里去。
大家经过商议后,准备把这里当做避难的地方。
地方选好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山上也住不了人,裴安想了个办法,买下了半山腰上的几十亩地,准备在那盖一个别院。
吉安县这几年风调雨顺,自从裴安来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大家都唯他马首是瞻,听说知县大人要修别院,一些大户人家也动了心思,远亲不如近邻,靠着知县大人近,如果能搭上关系更好了。于是,大家也都在那里开始圈地盖别院,一时间,热闹非凡,山上那里盖起了不少的别院。
裴家的别院修的很简朴,盖了许多的大房子,装饰倒是什么都没有,这个别院是修来收容难民的,只要地方够大就行,别的倒无所谓,玉容和裴安都不是奢侈的人。
倒是主院的地底下,裴安偷偷修建了一个大大的仓库,这里是用来藏粮食的。
一个县城的人,如果洪水困上个十天半月的,光粮食都不知道要吃多少,得提前做好准备。
整个春天,大家都在忙着这件事。
砚丰出去了一次,运回了大车大车的粮食,都悄悄的藏进了地窖里。
不过,偌大的县城,那么多人,光靠他们一家收集粮食那是万万不够的。玉容脑子一转,立马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天,丽娘悄悄的进了知县家后院,又趁着夜色悄悄的出来了。
第二天,丽娘大张旗鼓的开始收购粮食。
整个吉安县都议论开了,要知道,这个丽娘可是个会做生意的,自从她开始做起了手套、毛线的生意,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从来就没见她亏过,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呢。
有那好奇的,就去问丽娘,现在春天了,马上就能收夏粮了,还收什么粮食啊?丽娘但笑不语。
那些心思活络的生意人,都从中嗅到了商机,丽娘收购粮食,说明这里有钱可赚,于是整个吉安县的人都开始收购粮食。
许多人家的仓库里都满了,丽娘不出货他们也跟着囤货。
于是,新盖的那批别庄里都装满了粮食,裴安和玉容都很满意。
粮食有了,饿肚子的可能性就小了。
开春了,玉容收到了白慕然的来信,随信送来的还有一大袋的玉米种子,玉容见了大喜过望。
要知道,洪水之后庄稼全毁了,没了收成,那秋天、冬天,这么多人要怎么过?他们收集的那些粮食可支撑不了这么久。
有了玉米种子就好办了。玉米对水土的要求不高,山地里种下就有收成,产量也高,撑过一个冬天完全没问题的。
可是,要怎样发动大家都跟着一起种玉米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官府出面强制?大家未必买账,对于新事物,大家总是持怀疑态度的。
玉容和裴安密谋了一番,终于让他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这天,整个吉安县都在议论,知县大人的朋友从京城给他们捎来了一个好东西,据说不管什么地都可以种,产量高,吃着也好吃。
很快的,知县家别院旁边的几亩地整了出来,几个下人播下了种子,知县大人和夫人每天都去视察,周围还有下人日夜看守着。
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到底种的是什么好东西,这么精贵!
有说是名贵药材的,价值千金,流言传来传去,大家都心里痒痒的。
很快的,种子发芽了,长高了,可以栽种了。
跟知县夫人关系要好的杜大嫂天天往那去,终于有一天,她笑容满面的回来了,后面的丫鬟提了一筐的苗子,正是传说中很珍贵的玉米苗!
这下好了,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有关系的有门路的流水一般的往知府夫人那递帖子,目的只有一个,求一些玉米苗。
知县大人都种的,肯定是好东西啊。
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分点啊。
知县家的后院门口堵满了人,大家都在那等消息。
过了一日,院门开了,裴安带着玉容出来了。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裴安直接就说了:“大家大概都知道了,我那别院种的是外邦传过来的一种作物,叫做玉米,这个东西既可以当零嘴吃,又可以当主食,饱肚子。种起来也简单,种到高地里,也不用浇水。我看大家都想要这个,今天我也不吝啬了,一会大家开始排队,我家的玉米苗一会分了。”
裴安的话刚落,大家都激动了。
多好的县官啊,处处为大家着想,有了好东西,也不忘了分给大家。
就这样,一下午,玉米苗都分了下去,幸亏以前准备的多,几乎每家都分到了一点。
过了几日,县城周边的高地里都种上了玉米苗子。
玉容和裴安这才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洪水如果真的来了,大概也没那么可怕吧。
其实,张夫子当初说今年有洪水,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