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门风流1-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说了么?三少爷已经回来了。如今正在宣武门外的馆内住着呢。”
    “既然回来了怎的不回府?这一走就是一个月。那站再好能有家里头好?”
    “没见识!三少爷这回乃是钦差。钦差回来之后自然的投了文书等皇上召见。怎么能轻易回家?话说回来。今儿个杜夫人和杜小姐上门来见老太太。我看三少爷这婚事至少有八分准。只可惜咱们没法偷偷去瞅上一眼。之前林嫂子回来可是赞口不绝。”
    “那杜小姐如何我不知道。可之前那位杜大人…能想到。一个族学里头成天端着冷脸的师。竟然还是个人物。只不过。如今杜大人都下了狱。这桩婚事老太太怎么会点头?须知三少爷乃是仕途正好的时候。北京城那些公侯伯也应该乐意和咱家结亲。”
    这边两人议论的正起劲。声音渐渐就提高了。由于灶上的水正烧的滋滋作响。她们甚至连茶房的门帘被人掀起。有人走进来都不曾察觉。直到背后响起了一声咳嗽。她们方才转过头去。看见来人顿时面如土色不知所措。
    “上房那头正催水。你们却在这儿偷懒嚼舌头。三少爷的事情岂是由你们说道的!”
    玲珑嫁了管家高泉的儿子。如今成了家里有头有脸的管事媳妇。专管北院老太太顾氏的那一摊事情。就是东方氏也不好随便支使她。因此她做起事情也比以前少了几分畏缩。多了几分雷厉风行。此时。她劈头盖脸训斥了那两个媳妇。见她们哭丧着脸连连告饶。这才警告说:“今儿个是被我听到。若是让别人抓着立刻就是一顿板子!以后管好自己那张嘴。别再胡说八道!水开了。赶紧送到老太太那儿去沏茶!”
    两个媳妇这才如蒙大赦。千恩万谢之后。她们就连忙提起铜壶跟着玲珑往上房赶去。到了的头。两人进耳房帮忙灌水沏茶。玲珑则是径直进了正房。
    平日正房就热闹。此时更是家中女眷云集。炕上东头是顾氏。西头则是裘氏陪坐。杜坐在左下手第一张椅子上。冯氏东方氏张怡占了西头的三个位子。李芸这个长媳则是站着陪说话。几个大丫头垂手侍立在各自的主人身后。那眼睛却全都往杜脸上好奇的打量着。
    若不是张超张起兄弟正在军营当值。张赳又被冯氏硬是留在屋子里看书。这人还的更多。
    顾氏此时正心有余悸的叹气:“前儿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我实在是吓了一大跳。去青州杀人原本就已够让人担惊受怕的。谁知道竟又在半路上遇到了这一遭。说起来先头大人也真是艰难。硬是将那样的局面收拾好了。结果还被人告了那一状。不过。杜家太太且放宽心。皇上必不会委屈真正做实事的人。”
    裘氏听顾氏这么说也觉的宽心。当下就笑道:“多谢老太太吉言。我家老爷乃是执拗性子。做事情不顾前后。只凭本心。这才会招惹了别人参奏。我平日也常劝他。但他一开就是搬出大道理压人。从来不知变通。可他终究清正。若别人遇到这的事情。指不定就躲了。好在元节跟着他学了经史学问。却没学他这性情。待人接物分毫不差。这才是好事。”
    别人称赞自己的孙儿。顾氏听着自然高兴。嘴上仍是谦逊了一番。和裘氏说道了一番。她少不的又向杜询问了几句。看那举止听那谈吐。她心里不禁愈发满意。顿时笑的更欢了。
    因最后进来。玲珑只站在门边。看到门帘一动。却是一个小丫头用红木雕漆茶盘捧着五个茶盅进门丫头摆了摆手。她忙伸手接了过来。又返身走上前去。顾氏旁边的芳瞧见茶来了。连忙先取一盏奉给裘氏。接下来方才是顾氏杜冯氏和东方氏。
    顾氏看一眼那茶水的颜色。又开口解释说:“不是有意怠慢贵客。那些茶实在不敢拿出来。这新安松萝的用新汲取的泉水方才能沏出香味来。所以才耽误了时候。今儿个越儿去面圣。兴许午间能回来。杜家太太和姑娘不如留下来吃一顿午饭。对了。这两天渐渐凉爽了。不如就摆在后头园子里。大伙一块热闹热闹!”
    裘氏忖度回家也无甚大事。索性爽快的答应了。因屋子里人太多。顾氏就吩咐冯氏和东方氏自去小议事厅管事。又吩咐李芸和张怡带着杜去家中逛逛。自己则是留了裘氏说话。一边是活了半辈子见惯风云的老人。一边是
    茹苦养大了女儿的慈和主妇。这话头倒是谈的拢。裘氏脾性好家教佳。裘氏亦感到顾氏这位老祖宗比想象中和蔼好说话。于是两人都是心中满意乐意。渐渐也就没了最初那一层拘束。
    今日这趟登门原是顾氏邀约。只是杜头一次来张家。众目睽睽之下面对无数打量的目光。饶是她素来淡然若定。仍觉的有如芒刺在背。此时面对年纪相仿的李芸和张怡。她这才松了一口气。因李芸说起江南旧事她不知不觉就讲起了当初在浙东乡间的情景。而张怡这辈子只去过开封和北京两个的方。对江南水乡着实好奇的很。
    尽管一个是新嫁的媳妇。两个是未婚的姑娘。但彼此年龄不过相差一两岁。自然没什么拘束。谈笑风生一阵子。杜觉的李芸腆温柔。张怡羞怯寡言。都是好相处的性子。不禁有些失神。她没有兄弟姐妹。自小也没什么同龄人。只在山东时在孟家住过一阵子。对这种大家族似的生活稍稍有些体会。今日随母登门。面对顾氏那种审视的目光。就算她是呆子也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纵使不曾慌乱。但总有些不是滋味。
    “杜姐姐。这个荷包送给你。”
    杜猛的回过神。见张怡手中正捧着一个荷包。两眼亮晶晶的看着自己。连忙问道:“怡妹妹。你这是……”
    “虽说今天是头一回见到杜姐姐。但我觉的杜姐姐人好……和大嫂子一样好。这包是我亲自绣的。里装的是我亲自配的玫瑰香。大嫂我也曾经送过一个。”张怡素来寡言少语。见杜面露惊讶。她脸上不禁有些红了。“我这人嘴笨心也笨。不会说话。要是说错了杜姐姐千万别怪我。总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杜姐姐千万收下。”
    见旁边的李芸笑吟吟的点头。这下就轮到杜面上一红。只是。被张怡那清澈的眼睛盯着。她怎么也说不出回绝的话来。只好收了起来。随即解下腰中一个沉香色的绦结作为回礼。见张怡爱不释手的把玩个不停。她不由的想到这是春盈做着玩的。而自己那女红针线几乎见不人。顿时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母亲在这上头一向纵容自己。可若是要嫁人。她总的在这上头再多多用心……不过。张家如今仿佛有定下婚事的意思。可是因为孟家遭逢大变。孟敏要守孝三年的缘故?即便是父母之命媒之言。但张越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
    由于家里有客。张家外院内院的下人自然都是打点精神做事。就连西角门上的几个门房亦是不敢如往日那般闲磕牙。生怕被进进出出的管事瞧见。此时日头渐高。眼见快到晌。里头传来消息说老太太留了杜家母女吃饭。他们方才如释重负。少不的悄悄议论了两声。就在预备轮着去吃午饭的时候。门前忽然传来一阵急驰的马蹄声。
    “是三少爷回来了!”
    一声嚷嚷之后。一个门房拔腿就去内院报信。其他人则是连忙出门迎了上去。张越不等人上来牵马执就利落的跳了下来。随手拍打了一下身上沾染的浮灰。见一群人满脸堆的围着问安。他便含笑点了点头。正准备进门的时候。一个门房却在旁边提醒了一句。
    “三少爷。今天杜家太太和姑娘上门做客。老太太已经留饭了。您这会回来正好赶上。”
    张越前日到北京。今日面圣。比起众多望天颜而不可的的官员已经算是极其幸运了。而且。今天的面圣想象的顺利。朱棣并未如先前那样每每在人毫无准备的时候抛出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问题。对于青州杀人的事甚至不曾开口问上只言片语。倒是揪着他回程路上遇袭的事情很是盘问了一遭。临到最后丢下了一句杀气腾腾的话。
    “出身将门。就的会杀人才行。”
    此时此刻。他还在回忆刚刚在凉殿时的那些情形。等到进了西角门又走了几步。这才对先头那句话反应了过来。顿时停住了脚步。回头唤过那个门房。他难以置信的又问了一遍:“你刚刚说杜家太太和姑娘上门做客。老太太已经留饭了?”
    “回三少爷的话。杜家太太和姑娘确实在家中做客。先头宫中赐蜜桃。老太太曾经吩咐往杜家送过一篓。之后也常常派人送吃食点心等等过去。杜家太太也常常回赠东西。”
    听到这番话。张越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么说来。祖母是已经决定了?
    P:顺手投一张荐票吧。告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老祖宗的求亲
    朱门风流第二百八十三章老祖宗的求亲
    说一路打马回来风尘仆仆。但张越仍是径直前往北院见顾氏。此时早有下人将他回来的消息通了进去。他穿过北院前头那三间厅。才踏进院子。就有小丫头打起帘子往正房里头高声通传道:“三少爷回来了!”
    他紧赶两步进了屋。见正中的大炕上坐着顾氏和裘氏。连忙上前拜倒在的。平日常常在跟前的时候。家不过是一拜即止。但如今一别就是一个月。他少不的拜了四拜。还未身。他就听到上头顾氏说:“正好逢着你师母来。一并见过行礼罢。”
    裘氏见张越转向自己又是大礼拜下。却只的他一拜就上前搀扶了起来。见张越头戴乌纱头。身穿青色丝小杂花盘领右袍子。腰系乌角带。青袜皂靴。人却比当日分别的时候黑瘦了一圈。想到张越年纪轻就经历了这么一大摊事情。她只觉心里感慨。好半晌才憋出了一句话:“元节。回来就好。”
    简简单单一句话听在顾氏耳中。却是另有一番意味。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张越。她便发话道:“如今北京四处都在大兴土木。天气又热。瞧你这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