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门风流1-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明军上下好几等,第一等自然是京营京卫,之后才轮到分镇边地地各军、备倭的卫所、屯田军、罪余充役军等等,这守城营平日里只管看守城门巡守城墙,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上海县因为没有城,这守城营的军器配备倒是比那些城池的守军强一些,但人数终究有限。这位秦百户的军职来自于世袭,平素没打过仗,这会儿那煞白的脸色和张守约有得一拼。厮见过后,两人面面相觑了一阵子,竟是同时冒出了一句话。
    “大人看怎么办?”
    闻听此言,别说是两个当事人愣了,就连四周围的差役捕快等等也全都愣了,继而便是面如土色。就在这边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外头又一个门子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还不等站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嚷嚷道:“大人,大人,外头有……有人自称是……是锦衣卫……”
    要是平日里遇着下属这么结结巴巴说话,张守约必定是劈头盖脸一阵训斥上去,但此时听到锦衣卫三个字,他却好似抓着了救命的稻草,忙不迭地点头道:“快,快去请那位大人进来……算了算了,我亲自去迎,秦大人,咱们一起去,到时候那位大人问话也好有个准信。”
    数年前倭寇来犯地那一回,秦百户压根连倭寇的影子都没瞧见,这会儿只希望有个能做主的人,闻听此言顿时把头点得同小鸡啄米似的。和张守约并肩匆匆走到大门口,他就看到门前站着三个人,两个护卫模样地汉子腰挎佩刀,居中的那个年轻人则是手拿宝剑。虽说借着灯笼地微光看不清人家的头脸,但他好歹能看出人家并不慌张。
    “谁是上海知县?”
    “下官正是上海知县张守约!”
    看到那个头戴乌纱帽身穿官袍地中年人上前忙不迭地行礼。张越不禁皱了皱眉。在衙门口站了这么一会。看到里头那院子里一片乱哄哄地场景。他自然知道这县衙已经乱了方寸。当下他也没工夫说什么客套话。直截了当地说:“既然倭寇来了。除了让更夫沿街敲锣示警。你还可还有其他应对方略?”
    “下官……”张守约脸上红了红。随即就索性豁了出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官这整个县衙地差役捕快总共也就三十几个人。守城营地兵卒大约也就是百多人上下。这位是守城营秦百户。大人不相信可以问他。”
    眼见张守约这会儿竟是把皮球直接踢到了自己这儿。那秦百户登时在心里大骂了起来。旋即便小心翼翼地答道:“大人。咱们这守城营只有百多号人。因为没有城墙。平日里训练也少。就算全部拉出来和倭寇只怕也没得拼。沿海既然有好几个卫所。若有倭寇上岸。他们责无旁贷。咱们也只能尽尽人事而已……”
    听到这秦百户如此说。张越不禁大怒。但此时此刻他能够依靠地也就是守城营这上百个人。因此不得不给他们打气:“我在吴巷老街只用了五个人就格杀了十几个来犯倭寇。足可见这倭寇没什么好怕地。
    据我审讯了唯一地一个活口,他坦白说上岸的就他们几个人,其他倭寇聚集在大衢山和羊山一带,今夜必定来犯。守城营不能单单尽人事,而张知县也不要一味说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话!沿海四个卫所不是虚设,海上有船就必定有火光,他们的望哨不是用来吃干饭地,一定会派兵迎击,哪怕有几个漏网之鱼过来也是有限。”
    张越前头那些分析张守约和秦百户可以不在乎,但那句格杀了十几个倭寇却让他们精神
    两人对视了一眼,见张越胸有成绣,他们立刻同时脑袋和前程的可能性。虽说仍是惊惧害怕,但这当口也不得不豁出去,于是,两人便上前一步异口同声地说:“但请大人分派,咱们一定遵命行事!”
    “很好,张知县,单单是更夫示警并不够。你现在立刻把衙役撒出去,每五个人一组,从东边开始一条条街敲锣喊话。告诉百姓卫所已经出动,让他们不要惊慌,把家里头能用来抵抗的刀具铁器都备好,一旦现可疑人等就四邻互相呼应。我和秦百户带守城营守在东南隅,如果有漏网之鱼进来,我不指望差役捕快能够以寡敌众,但以众凌寡这种事情总该能办到吧?总之,城里头我就全交给你了,若是闹出什么烧房子地勾当,我唯你是问!”
    撂下这话,张越也不去看呆在那儿地张守约,径直对秦百户说道:“带路,去守城营!”
    秦百户还没从张越刚刚那一通疾言厉色的话中回过神,结果话头就转到了自己身上,于是好半晌方才转过弯,连忙吆喝着吩咐随从牵马。他自顾自地上了马,又把刚刚带来的人全都召集到了一块儿,完全没注意到张越那张越来越黑的脸。
    按照那上海知县张守约的说法,守城营总共才百多人,这个百户跑到县衙来一回就拉了十二个人,那这会儿营地里头还能剩下几口人?强忍此时骂人的冲动,张越带着胡七和那个娃娃脸护卫匆匆上马,旋即冲秦百户等人扬了扬鞭子示意带路。
    这边一大伙人呼啸而去,张守约却是欲哭无泪。就算张越说倭寇能过来的未必多,但是要他让县衙差役捕快抵抗倭寇,这能行么?这帮家伙平日催逼钱粮税赋的时候倒是一个比一个起劲,但奢望他们去抓倭寇……
    正气急败坏的时候,他却忽然看见那边一骑人折返了回来,细细一辨认恰是那个自称锦衣卫的年轻人身旁地娃娃脸护卫。尽管猜测不出对方莫名其妙折回来的用意,但他还是赶紧笑脸迎了上去,却不料对方根本不下马,而是运足了中气吼道:
    “这倭寇也没什么可怕的,在吴巷老街老子一个就杀了三四个!大人说了,倘使你们碰到倭寇,每杀一个赏宝钞百贯……不,赏纹银十两!别想着杀民冒功,我们可是锦衣卫!”
    眼看这一骑再次转身绝尘而去,张守约不禁转过了头,瞧见那些刚刚还畏畏缩缩的差役捕快们流露出一丝跃跃欲试地表情,他就是再迟钝的人也知道这会儿应该做什么,连忙上去又是一番激励许愿,不多时,一群鼓足了勇气地差役和快手就从县衙蜂拥而出。良久,站在县衙大门口的张守约方才醒悟到一个事实,顿时气急败坏地一跺脚。
    “这人都走了,县衙就没人管了?来人,锁上大门,把那两口大水缸挪过来堵着!跟老爷我上房顶居中指挥!”
    这一晚上恰好没有月亮,天空云层又厚,甚至连一丝星光也无,唯有地上熊熊燃烧的火炬方才能让人感到一丝暖意。张越赶到东南边的守城营之后少不得狠狠来了一番鼓动,自然还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一套这当口,他也顾不上事后有没有人说他是逾越职权,只能先干了再说然而,他随手拉开那张守城营军士拿上来的弓箭,顿时顿时皱起了眉头。
    轻飘飘的弓软绵绵地箭,就算射出去也跟和人挠痒痒差不多!倘若说他前几天去过的那四个卫所只能算二流兵马,那这守城营就连三流都比不上!唯一幸运是,这些人的腰刀总算不是大铁片子,至少砍人还是没问题地。
    “大……大人,你……你看那边!”
    听到这个颤颤巍巍的声音,张越不禁更加恼火,然而,当他看见那星星点点晃动着地几点火光正冲这儿来,他顿时深深吸了一口气。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距离上海县最近的宝山所能够及时现倭寇派兵阻截,否则单靠这么一点人自然是以卵击石。
    希望他能够一如既往运气好!
    回头扫了一眼守城营众兵,看到秦百户战战兢兢,其他的军士倒还把持得住,他顿时大喝道:“看到那火光没有,那才几个人?倭寇坐船过来又跑了这么一段路,战力必然大减,只要咱们拦住他们,卫所精兵很快就能赶到,到时候倭寇自然就溃了!还是那句话,到时候凭倭奴的脑袋来报功,十两纹银一个脑袋,你们下半辈子能过得怎么样,就看今天了!”
    PS:好吧,我承认我孤陋寡闻,今早百度想查一下县城的城墙有多高,结果骇然现,松江府上海县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实在扛不住倭寇一次又一次来,这才朝廷拨款一小半群众出资一大半筑了一座土城,而华亭县更是崇祯的时候才筑城,怪不得东南倭乱常常死那么多人,敢情连城都木有于是,前头改动了几处小地方,既然连城都没有,就别提城墙了。不过话说回来,根据资料,倭寇最多的是嘉靖年间,其次是洪武永乐年间,明朝中间的很大一段时间是基本木有什么倭寇的……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上阵父子兵
    朱门风流第三百二十九章上阵父子兵
    夜时分。太仓刘堡中所的了望台上。一个中年人栏远眺。冬日的寒风兜头兜脸的吹了过来。将他身上那一厚厚的大氅吹作响。他脸色暗沉。脸上布满了刀刻一般的纹。那双眸子却精光四射。尽管隔着这样大老远的距离根本看不清岸的情形。但他仍然一动不动的站在里。直到一个身强力壮的卫士匆匆从台阶上奔上来。
    “大人。高塔上的哨探来报。海上有火光。很可能是有倭寇要登岸。”
    “倭寇?我还没去找他们。他们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那船呢?”
    “如果按照以往打探到的情报。船大约停泊在横沙一带。”
    “好。传令下去。船扬帆。把那些倭寇的船截下来。看这些家伙往哪里跑!”
    随着一声声传令。整个刘河堡中所顿时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尽管此次捕倭的船只和军队调集了好些时日。但为了避免泄露风声。上下人等很是费了苦心。好在刘家港素来就是宝船停休之的。因此只要宝船下西洋回来。这里就会停泊数以百计的船。几十艘船趁夜扬帆出港实在是不甚起眼。只有镇海卫负责调兵的指挥使和几个千户方才知道其中玄虚。
    那边刘家港几十艘船趁夜徐徐驶的时候。这边宝山所亦是在调兵遣将。尽管那位李千户正在趁夜招待客但听说了望台上巡守士的奏报他却不敢慢。赶紧召集麾下士卒。结果倒是的了那位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