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黛玉新传-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也可能拿到藏在底部夹层中的钱之后将这个盒子毁掉,这样的话,吞没林家财富的事情就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把柄,林如海不会没想到这种结果,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大,不过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还是有可能的,只是林如海不管怎么算计,都会有漏洞,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对着人性的弱点赌一把。
  果不其然,林如海赌赢了,而且赢得非常漂亮,因为林忠从头到尾都对得起他的托付,他之后的种种安排并没有用上。推敲出真相,林黛玉不仅感叹林如海的苦心,种种安排,层层叠叠,一环连着一环,往往你以为到这里就已经到底了,让人难以穷根究底,根本想不到后面还有玄机,目前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面对这种情况,林黛玉已经无话可说了,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佩服,平日自诩自己也是个脑袋灵光的,可是就算再给她三个脑袋,也做不出林如海这样的举措,真是“小巫见大巫”!林如海真是不折不扣的老狐狸呀,把所有的人都算计到了,每个人都在局中,如果不是有那么电视剧的熏陶,和林忠及林如海书信的提点,林黛玉根本揭不开这包裹在层层迷雾中的真相。
  林黛玉突然想起原来的林黛玉,不知道原来的历史上林如海是不是也是这样苦心孤诣的为林黛玉做出了种种安排,林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忠心不二?应该没有什么变化,毕竟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就算再怎么改变,林如海的心机和爱女之情也不是蝴蝶的翅膀能够扇动的,可是为什么原来的林黛玉却什么都没有呢?
  一想到那个只因为薛宝钗几句好话就和她推心置腹的林黛玉,林黛玉无奈的笑笑,当年林如海算计来算计去,就没算计到自己的女儿单纯,没有任何心机,清高,守礼……把所有的事情全都交付给跟着她来的贾琏处理,她则是不管不问,只是径自沉浸于林如海过世的悲伤中,因此林家的财产就落到了贾琏的手中。综此种种由不得林黛玉不想,其实最后造成原来的林黛玉悲惨命运的,她自身是不是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人都是会长大的,等她终有一天会盘算着有关银钱方面的事情之时,那个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不,其实林如海也曾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刚才林忠不是说“林如海让林忠看林黛玉的表现,对于府内事务的处理能力斟酌着将东西送给姑娘,如果觉得不好,就把底层中藏着的银票取出交给贾府的人,然后毁掉匣子和里面的信……”林如海做出这样的安排则是希望贾府看在这巨大的财富面前,对林黛玉好些,只是他终究枉费了心机,他怎么能够寄希望于吃肉的狼一下改吃起了素!
  至于是林忠不满意林黛玉的表现将钱取出给了贾府的人,还是由贾琏从林黛玉那里看见这个匣子,从而发现了底层的秘密最终得到钱财,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贾家到底是得到了这笔财富。不过盒盖里的东西,林如海不会自爆其短,告诉林忠,貌似在原来的剧情里,贾家的人也没有得到这个。要是得到了,贾府不会日渐衰落,不过,谁知道呢?毕竟在这个社会君权至上,帝王的喜怒哀乐,臣子的兴衰荣辱都是系于他一人之身,君恩的厚薄谁能说的清,政治风云变幻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左右的。或许贾府的衰败和得没得到那个盒盖里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倒是是不是已经无法探究了,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难以探询明白。
  林黛玉轻敲盒盖,暗自思考着,或许自己也该做些安排,毕竟“狡兔三窟”,“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做法,不是吗?若是这样还落得个“鸡飞蛋打”,也实在是对不起林如海煞费苦心的一番安排!
  又休养了几天,林黛玉的病已经大愈,贾琏就算再留恋扬州的风花雪月,也知道该上路了,林忠和跟着扶灵来的几个林家旧仆拿着发放的路费也都四散而去,林忠按照和林黛玉的计划安排所有的事情去了。
  走之前林黛玉来到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两人的墓前辞行,在他们夫妻的墓前,林黛玉久久站立,出了好一会儿神,却一滴泪都没有流,让本来认为林黛玉一定会大哭一场的众人有些惊讶。告别了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两个,林黛玉转身离开,踏上了回贾府的路程。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盒盖里有什么请大大们不要问,我后面会解释的。至于书中贾琏说的“再发一二百万”的才就好了,大大们都说指的是林家的财产,那么我现在给出的解释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了。

至于有些大大说我总是遵循原著走,没有创新,说句实话,我不知道大大们想要什么样的创新,因为本书实际上走的是尽量贴近那个时代,无法YY的特别厉害,因此对于大大们的这种要求我真的是无法满足。如果实在不喜的话,那么就请点击右上角的XX好了。




路闻喜事急回府

  林黛玉和贾琏一行人踏上了回贾府的归程,一路上林黛玉沉默寡言,众人都以为林黛玉心伤于林如海的去世而情绪低落,这种事情用言语是难以开解的,只能静静等待林黛玉的心情好转,不过众人因此行事说话都格外谨慎,小心翼翼,生怕惹林黛玉不高兴,所以林黛玉所在的船上不由自主的被一股低气压所笼罩。
  贾琏在回去的路上则是故态复萌,依旧是不忘寻花问柳,林黛玉对此则是不予置评,而王嬷嬷则是气愤填膺,对于贾琏的行为颇有微词,只是王嬷嬷管不着人家,何况贾琏也不可能听她这个一个连主子都算不上的孤老婆子,因此王嬷嬷也只能暗自生着闷气。因为贾琏的缘故,开始的行程非常慢,常常一天也走不了多少,林黛玉对此倒是没有任何异议,对她来说越晚回贾府越好,最好能够不回去才好,不过林黛玉也知道现在不回贾府那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林黛玉和贾琏就这样走走停停,走到一半他们遇见了进京陛见的应天知府贾雨村,因为贾雨村曾经和林黛玉有师从之谊,而林黛玉年纪还小,因此也就没有讲究“男女大防”的忌讳,林黛玉也直接和贾雨村见面,并且对着贾雨村行了表示尊敬的师尊大礼。
  贾琏和贾雨村见面,自然要在凑到一起吃吃喝喝,总算两个人顾及到林黛玉的存在,并没有召来歌伎,只是简单的吃酒聊天。席间贾雨村和贾琏完全忽视了林黛玉,林黛玉基本上被彻底无视,完全把她当做透明人一般。贾雨村妙语如珠,和贾琏谈笑风生,对于贾雨村的表现,林黛玉不得不从心中佩服,语言的艺术在贾雨村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贾雨村对于贾琏的讨好巴结可谓是不露声色,让你一点也不觉得他是在奉承讨好对方,可是他所讨好的对象却感觉到贾雨村的字字句句每一句话都说的那么恰到好处,正好说到你心中的痒处,让人不由自主的对他心生好感,于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彼此的关系。看见贾琏随着和贾雨村谈话的深入,眉开眼笑,对待贾雨村的态度也越发的热络起来,不一会就已经称兄道弟起来,表现得十分投契,态度亲密的宛如亲兄弟一般。
  静静地听着贾琏和贾雨村杯酣酒热的言语,林黛玉看着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生就一副堂堂相貌的贾雨村,心中不由慨叹,如此的相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本是胡州人士,不过和祖籍金陵的贾府同姓而已,绝对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可是他对着别人却声称“若论贾氏家族起来,寒族人丁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话说得冠冕堂皇,让人觉得贾雨村他不屑于攀附权贵,可是细细究来,贾雨村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他和荣国府贾家乃是同宗同族,甚至关系一下子追溯到了东汉年间,都说同一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个可好,一推推到千年之前去了,就算让人反驳也难也辩驳,谁难道还考究族谱考究到东汉年间去,因此贾雨村这话可说的真是滴水不漏,就算找到错处也无可奈何。
  只是贾雨村行事也真像他话里所说的那般就好了,什么“不便去攀附”,自从林如海把他推荐给贾政之后,可真就结结实实的抱住了贾家的粗腿,靠上了“四大家族”这棵大树,由贾政推荐到了应天府任职知府之后所做的就是将薛蟠的杀人命案糊弄事主,草草了结之后赶紧飞书向贾家邀功,随后贾雨村必然少不了和四大家族联系,增进感情,只是林黛玉身在内宅不知道而已,否则为什么刚才贾雨村说他这次虽然是进京陛见,不过因为因为王子腾多次上本推荐; 所以此次述职之后贾雨村将留在京都补京缺。
  看着言谈之中贾雨村得意洋洋的神情,林黛玉明白,在官吏中流传着“宁做京城一小吏,不到外地做巡按”的话,虽然有些夸张,可是也说明在做官的心里对于作京官的渴盼,而也从侧面说明了作京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想留在京城,可是京官的职位有限,自然要争个头破血流,最终留下的除非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钦点,否则都是背景深厚者。只怕为了这个位置,贾雨村没少在四大家族的主事者身上下功夫,而他们也乐得多一个自己人,成为臂膀。毕竟贾雨村才学还是有的,当年他就是科考中举的。
  第二天贾雨村果不其然加入了贾琏一行人的队伍之中,因为贾雨村要回京述职,所以行程并不能像以前那么散漫,走半天歇半天了,不过走的还是不快,因为一路上贾雨村给贾琏介绍了不少的当年和他一起科考中举做官的同年。
  这日贾琏和贾雨村又出外访客,不到午饭时间贾琏和贾雨村就急急忙忙的回来了,林黛玉正在奇怪为什么今天没有在访客那里留饭,就听见贾琏手下的一名小厮上岸之后急匆匆的离开,然后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