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先为拢住肯塔基等几个蓄奴州,一直不敢真正废除奴隶制,弄了一个《解放黑奴宣言》来充数。现在胜利在即,那几个州就算脑子全烧坏了也不敢叛变。林肯和共和党人开始推动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参议院共和党占多数,修正案通过了;但众议院民主党占多数,修正案被卡住了。



  林肯乃寻找对手的薄弱部位下手。



  某众议员有在邦联军队中服役的亲戚做了联邦的俘虏,如果投了赞成票就可以释俘。



  某众议员开了间公司,先查一查有没有偷税漏税。如果有,不消说了,一定会投赞成票的;如果没有,要不要政府合同呀?



  终于,凑齐了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票数,比三分之二最低有效票只多三票。



  整个联邦一片欢呼,人们把林肯比作摩西,带领美利坚走出了埃及。



  关卓凡想:现在,我才可以真正算是米娅口中的“奴隶解放者”了罢。



  哥伦比亚在查尔斯顿以北,哥伦比亚既失,查尔斯顿的后背便卖给了北军,后路随时会被切断,情形仿佛萨凡纳和梅肯,坚守既不可能、也无意义,南军统帅部下令查尔斯顿守军弃城北撤。



  查尔斯顿人感觉大祸临头了。他们早已知晓了亚特兰大和哥伦比亚的命运,也清楚自己在北佬心目中的“地位”。



  和撤离的军队前后脚,查尔斯顿人开始大逃亡。



  北军分出一支兵马,占领了不设防的查尔斯顿。



  临行前,统兵的将领请示:该怎么处置查尔斯顿呢?仿亚特兰大例?哥伦比亚例?还是……更进一步?



  关卓凡:仿萨凡纳例。



  他的口气很严重:查尔斯顿未做抵抗,如果北军予以残酷报复,以后就没人“不抵抗”了,我军无谓的伤亡肯定会增加,什么都没有弟兄们的生命重要。你如果不严格遵守命令,不用上军事法庭,我亲手就“处置”了你。



  谢尔曼没说什么,在查尔斯顿“大操大办”当然爽,但关卓凡的理由——减少伤亡、顺利结束战争,确实更重要。



  于是,查尔斯顿逃过了一个本不可避免的大劫。



  “挽救”查尔斯顿,是关逸轩在美国后世的史评中免于和谢尔曼并居“恶魔”之列的最重要原因,查尔斯顿人尤其感激,为他建起了铜像,称这位中国贵族将军为“查尔斯顿的解救者”。



  哈莱克一班人幻想的类似亚述屠城、王莽京观的美妙场景没有出现。



  查尔斯顿事件是一个分水岭,从南卡罗来纳州进入北卡罗来纳州之后,北军减少了对南方的大规模的破坏,“征集军粮”当然力度不减,但不再烧房子了。



  北军很快得到了回报,在确定查尔斯顿不会被报复之后,萨姆特堡向联邦海军投降,这根引发了美国内战的导火索熄灭了。



  *(未完待续。。)RT
第八十二章 大势已去
  约翰斯顿赶到了北卡罗来纳州。



  他面对的是一个很绝望的局面:全州兵力加在一起,只有北军的一半多一点,而且,自己也明白,战斗力和人家不能比。



  约翰斯顿分析形势,认为唯一的生机在于北军的已愈来愈少的给养。



  关卓凡和谢尔曼持相同的看法。



  南、北卡罗莱纳被我、敌两军反复搜刮,真的没有什么“余粮”了。约翰斯顿窥视于榻侧,北军也不可能像在佐治亚州的时候那样子从容不迫。必须尽快解决后续补给的问题,不然很难再往前走了。



  北卡罗来纳州的港口新伯尔尼,内战爆发以来,一直控制在联邦海军的手里,如果能够打通一条通往新伯尔尼的道路,补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谢和约翰斯顿都把目光投向了戈尔兹伯勒。



  戈尔兹伯勒离新伯尔尼不远,如果北军拿下戈尔兹伯勒,可以在那里接收新伯尔尼的运来的给养。为此,特地把结束了纳什维尔战役的昆布兰军团一部调到了新伯尔尼,由托马斯率领,专门负责维护这条粮道。



  同时,戈尔兹伯勒还是北上弗吉尼亚州的必经之地,拿下戈城,等于封死了南军南下和从北卡罗莱纳获得补给的道路,形成对弗吉尼亚和里士满的“关门打狗”之势。



  戈尔兹伯勒布防的重心,在其西南十英里的班顿威尔。关卓凡和谢尔曼分工,松江军团的兵力较为充裕,负责进攻班顿威尔;孟菲斯军团兜个小圈子。从东面做出威胁戈尔兹伯勒的姿态。呼应松江军团。



  约翰斯顿兵力远不及对手。同时对付两路北军肯定是不行的,幸好这里有一个时间差,北军的左路军行军路短,先抵达班顿威尔,右路军行军路长,后抵达戈尔兹伯勒,如果可以在班顿威尔先击败松江军团,再回过头对付孟菲斯军团。还有一线胜机。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但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约翰斯顿手上就这么点人。



  约翰斯顿曾经建议罗伯特。李放弃彼得斯堡,南下和他合兵,先打败关卓凡和谢尔曼,再掉头对付格兰特。



  这是一个很隐晦的说法。



  放弃彼得斯堡等于放弃里士满,约翰斯顿的真实意思是,南军全军退入己方的腹地,和北军打运动战,甚至是游击战。



  这个不是罗伯特。李可以决定的。而且。这么做就能挡住北军了吗?自己的国土上反复过兵,人民会支持吗?



  对约翰斯顿的这个建议。罗伯特。李只能报以沉默。



  我还想你北上支援我呢。



  所以,人手就这么多,班顿威尔战役只能如期打响。



  松江军团赶到战场的时候,约翰斯顿已经严阵以待了。



  关卓凡一看,约翰斯顿大叔的工事修得一如既往得好,赞叹了一番,然后下令:咱们也修,筑胸墙,挖战壕。



  约翰斯顿一看,什么情况,你居然不进攻?你不是来打班顿威尔的吗?



  关卓凡可以耗时间,约翰斯顿不能,再拖下去,右路的孟菲斯军团就到位了,这点宝贵的时间差就没有了。



  只好攻守异势,南军从工事中钻了出来,发动了进攻。



  结局毫无悬念,约翰斯顿在损失了三千人马之后,撤出了班顿威尔。北军左、右两路大军从容会师,戈尔兹伯勒几乎不攻而下。



  班顿威尔战役是东线的南军对北上的北军最后一次有意义的阻击,之后,邦联最后一块地盘——弗吉尼亚的大门彻底地向关卓凡、谢尔曼打开了。



  彼得斯堡的对峙也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罗伯特。李属下的北弗吉尼亚军团,逃兵的情形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



  从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寄来的家信,毒蛇般噬咬着士兵们的心。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士兵开小差,最过分的一次是一个旅一起逃跑。



  北军对此大加赞赏,甚至玩了这么一个损招:出资购买南军逃兵的枪支。



  逃兵抓到会被处死。南军的指挥官杀红了眼,有一次派了一支二十四人的行刑队,把一个开小差的倒霉鬼轰成了碎片。



  但这些吓不住逃兵们,他们大多数安全回到了家乡,有的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保护。



  北弗吉尼亚军团减员已近一半。



  而罗伯特。李没有兵源补充。



  征兵的年龄提高到五十岁,还是无人应征,邦联的警察开始当街抓壮丁,而邦联的公民们毫不犹豫地予以武力还击。



  本来还是有一处兵源的:战俘。



  南北双方对于战俘的习惯做法,是签署了不再参战的承诺后就地释放,或者换俘。战俘营里的战俘其实并不算多,因为都不想浪费宝贵的粮食养活这些人。



  释俘有的回家,有的回到原部队继续服役,无论如何,总算一处兵源。



  但格兰特宣布:以后不释俘了。



  于是双方的战俘营人满为患,北军俘虏在南军战俘营的遭遇尤其悲惨,因为南军自己都喂不饱,哪有余粮喂饱战俘?



  但格兰特顾不得了。



  于是南军这最后一处兵源也断绝了。



  李要求,将奴隶武装起来保卫邦联。



  好讽刺啊。



  邦联议会经过热烈的辩论,终于通过授权,组建黑人部队。



  里士满《观察家》报指出,这和“应不应该、有没有需要组建黑人部队无关”,只是“国家不会拒绝李将军可能提出的任何要求罢了”。



  有用吗?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



  可这是“国家”唯一能给罗伯特。李的东西了。



  没有兵源,也没有补给。



  彼得斯堡内,士兵们在吃老鼠,到了后来,老鼠也没有了。饿肚子的包括统帅自己。罗伯特。李的夫人为两个挨饿的女儿向丈夫要吃的,罗伯特。李能够拿出来的,是一个干柠檬和几个青苹果。



  营养不良造成疾病普遍流行,战斗力进一步降低了。



  似乎也不能怪政府。



  在里士满,以邦联发行的纸币面值计,一桶面粉的价格是一千两百元——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它的话;一根火柴的价格是五元。



  当时南军士兵的月薪是十八元。就是说,一个士兵的月收入,可以买三根半火柴。



  各州紧着添乱。北卡罗来纳州州长只允许家乡子弟兵穿他囤积的九万两千套军装;佐治亚州州长威胁要退出邦联——真心受不了了。



  邦联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难临头各自飞,再正常不过。



  戴维斯跟林肯说:南方取消奴隶制,咱们讲和吧。



  谁搭理你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