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尾船厂的洋监督、洋技师,关卓凡没有费心自己去找,而是直接请英国政府予以推荐。



  正常情况下,政府拥有的资源总是最多和最优质的,关卓凡相信英国人在这方面的“职业操守”,不会给自己塞假冒伪劣。何况,自贸区船厂的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为了拿下上海的船厂,英国人也得在福建的船厂上落十分的心思。



  关卓凡在欧洲的资源,比不了美国,虽然也有花旗洋行的欧洲司,但卢卡斯毕竟是普鲁士人,和英国终究隔了一层,而福州船政用英国人是既定的章程。卢卡斯的任务,是对英国政府推荐的人选,进行“背景调查”,做最后“把关”。



  船政学堂呢?



  第一,要完全独立于船厂。



  原时空船政学堂的设立,初衷是为船厂准备人才——这个眼界太狭窄了,使船政学堂沦为船厂的附属,船政学堂办得不伦不类,相当程度根源于此。船厂只能作为学堂的一个“实习基地”,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从属关系。



  第二,船政学堂自身再一分为二。



  原时空的福州船政学堂,本来就分为“前学堂”、“后学堂”,“前学堂”教授造船、轮机、设计,“后学堂”教授航海及驾驶。这“前学堂”也罢了,知道是教船舶制造的;可是这“后学堂”,您看得出是一间海军学校吗?



  怪不得教出一班奇奇怪怪的学生来呢。



  分开分开,本时空,“前学堂”易名“福州造船学堂”,“后学堂”易名“福州海军学堂”。



  一,部分教师,两校可以共用,但体制上,两校完全独立,互不相属。



  二,名实相副,造船的就叫造船,海军的就叫海军。



  还有,再也不叫什么“水师”了,名不正则言不顺,从现在开始,培养海洋观念!



  课程设置上,关卓凡决定,自己不要玩任何花样,全盘照搬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就好。



  为了搬得地道,不变形,不走样,不仅教师,更重要的是,校长也要用英国人。



  人选嘛,和船厂一样,请英国政府推荐,花旗洋行欧洲司把关。



  学员方面,第一,要全国招生,千万别再办成福州地方学校了;第二,通过入学考试,对学员进行严筛。



  这个“入学考试”,除了知识水平——至少得识字吧?更重要的是“素质测试”,即:能不能吃苦?有没有尚武精神?守不守纪律?有没有团队观念?肯不肯接受新鲜事物?



  还有,去跑个五里路,看看要花多少时间?



  清制一里,大约五百七十六米,五里即二千八百八十米。



  如果还以为上这个学堂是为了考八股中举人当官啥的——滚回家去,不送。



  入学之后,全军事化作训管理——军校啊!每年操死他几个!受不了的,提前滚蛋!保持淘汰率,不合格的学生,别想混到毕业季,反正决不允许废柴混进**的队伍!



  如此严格,怕不怕找不到足够的生源?



  不怕,免学费,包吃住,奖学金,毕业国家分配,怎么可能招不到好学生?



  至于留学,关卓凡认为,重要是重要,但有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留学生的“底子”。



  如果学生的底子没打好,出去也是“留学垃圾”,回来了“海龟”只好做“海带”,哪敢叫他们真的“带海”?



  教训还不够多吗?



  学生的底子打好了,出去了才能真正更上层楼。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军校办好。



  之所以选择张之洞来主持福州船政,一个重要原因,是关卓凡认为,在原时空,相比实业和新军,张之洞更擅长的,是教育。



  张之洞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自强学堂——武汉大学,湖北务农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



  张之洞办教育,是从学前一直办到大学的,“是全梯级”的,除了以上几间字号响亮的高等学府外,还有: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广东广雅中学。



  全部都是一等一的“名校”。



  这是“纵向”,“横向”看,张之洞所办教育,涵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国民教育,算是“全方位”。



  称张之洞为清末兴教第一人,不过誉。



  当然,军事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教育的原理是共通的,何况张之洞绝非未经干戈的一介书生,他办过团练,打过发捻,也是血里火里过来的。



  不过,张之洞毕竟没有还办过洋务,办福州船政,要和英国人密切交道,他需要一个精通英语、熟稔洋务的人做助手。



  这个人选并不好找,但关卓凡的运气不坏,机缘巧合,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



  居然是在香港的吕氏间接“推荐”的。



  吕氏到了香港不久,就给关卓凡写了封信,报告一切平安情形,并委婉地表示思念之意。



  *RS
第一一六章 好好算一算
  字迹端丽娟秀,是女子的字,但不是吕氏的,吕氏仅是粗通文墨,可写不了这么漂亮的字;行文流畅平顺,语气抑扬吞吐,很符合吕氏的特殊身份,不过不失,十分得体,这番文笔,更非吕氏所能。



  必是有人代笔了。



  果然,最后注明,此信为“办理屋契之伍廷芳先生之夫人伍何妙龄女士代笔”。



  关卓凡眼睛一亮,伍廷芳?何妙龄?原来是他!嗯,又遇到原时空的名人了。



  伍廷芳,号秩庸,广东新会人,香港圣保罗书院毕业,现任香港高等法院译员。



  原时空,伍廷芳后成为获准在香港执业的第一位华人律师,李鸿章延为首席法律顾问,经手中法谈判、中日谈判,曾出任清国驻欧美多国公使,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辛亥之后,伍廷芳作为南方的全权代表,和北方的唐绍仪一起,主持南北和议,达成协议,迫清帝逊位。



  这个时候的伍廷芳,二十三岁,还只是香港高等法院的一个小译员。他去年刚刚结婚,娶何进善牧师长女妙龄为妻。



  吕氏到了香港,安顿下来之后,先要置业。她看上了位于太平山半山区的一处宅子,价钱合宜,但想要入手的时候,却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半山区起宅,港英当局把持极严,这个时代,原则上是不售予华人的,但晓得吕氏的身份后,港府立即“特事特办”,予以批准。



  第二个问题,这所宅子的屋契不全,前后两任屋主纠缠不清,这个。就连政府也是头痛的。



  伍廷芳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出面为吕氏奔走。他也真好本事,这件案子连御用大律师都觉棘手。伍廷芳却没花多少时间,便漂漂亮亮地办了下来。夫妻俩亦因此和吕氏成了好朋友。



  屋契之事,关卓凡是知道的,他在香港的“办事处”已经向他汇报过了,只是没说办这件事情的人叫做伍廷芳。



  关卓凡想,这个伍廷芳,拿来给张之洞做助手,岂非最佳人选?



  伍廷芳愿不愿意呢?当然愿意,如此主动巴结,报效之心昭然啊。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



  *



  徐四霖从日本回来了。



  他到埠上海。不暇稍息,换船北上,天津下船,乘车进京。



  徐四霖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北京,来不及安顿。先到柳条胡同贝子府报到。



  关卓凡立即接见。



  徐四霖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连轴转的舟车劳顿,关卓凡含笑说道:“子绥,辛苦了!”



  徐四霖请了安,落座之后先灌了一盅茶,喘匀了气。开始报告日本的情形。



  长州藩的内战,胜负已分。不出关卓凡所料,“正义派”大获全胜,“俗论党”一败涂地。



  徐四霖叹了一口气,说道:“晓得‘正义派’能赢,可没想到这么快!从高杉晋作功山寺举兵。到两派决战于绘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胜负便已分出了!藩厅的镇抚军固然战意不足,但亦绝非不堪一击,这‘诸队’的实力确实可观!”



  “现在长州藩政。全由‘正义派’把持,长州境内,已全然没有了‘佐幕’的声音,是一边倒的‘倒幕’了!”



  徐四霖又把新上的茶水喝了一大口,然后说道:“‘正义派’大胜,‘诸队’的主力是‘力士队’,这支‘力士队’的‘总督’——就是队伍的头领,叫做伊藤俊辅。这个人我以前没有怎么听说过,这次不哼不哈地突然就冒了出来,今后倒要留意。”



  听到“伊藤俊辅”这个名字,关卓凡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心里说:这个人,我倒是听说过。



  和中国人一样,有身份的日本人,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号”,“俊辅”是此人的“字”,此人的“名”是:博文。



  伊藤博文。



  伊藤桑,你终于冒出来了。



  原时空的账,本时空咱们好好算一算。



  徐四霖说道:“有这么个说法,伊藤俊辅此人,和高杉晋作、桂小五郎不一样,早早地就不‘攘夷’了。这几年没怎么听说这个人,是因为他偷偷地跑到了英国,学习军事去了。这次算是学成归国,一鸣惊人。”



  徐四霖的情报,并不百分百准确。伊藤博文、山尾庸三、井上胜、井上馨、远藤谨助,后世所谓“长州五杰”,在英国领事的帮助下,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