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长州藩的海军多少还是有点家底的,但高杉晋作说:我就用这艘“丙寅号”,够了。



  够了?!



  幕府那边的舰只总吨位,不算那些日本船,单计四艘西式军舰,就超过三千五百吨。



  一比十八。



  关卓凡承认:这一仗,如果把他放在高杉晋作的位子上,面对这样的兵力配置,他也不晓得该怎么打。



  *RS
第八章 我轻敌了
  在风帆战舰时代,中国军队对付技术比自己更先进的西洋军舰,杀手锏是“火攻”:派出大量堆满易燃物的小船,靠近敌舰后点燃,船上的水手跳水,“火船”自行漂向敌舰。



  这一招很管用,郑芝龙和明朝水师都是靠了“火攻”,才逼退了荷兰人的进扰。



  但到了蒸汽战舰时代,还玩“火攻”,就是个笑话了。



  那么,高杉晋作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再也没有人能想得到的:他要夜袭幕府海军泊地。



  这个时代的海战是没有夜战的——这是最基本的“规矩”,不过,对于高杉晋作来说,“规矩”就是个屁,当然,也有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规矩”。



  接到幕府海军大举出动的消息的时候,高杉晋作和“丙寅号”都在马关,他立刻带人上了“丙寅号”,下令生火起航。



  “丙寅号”到达上关港的时候,已经是周防大岛陷落的第二天早晨了,志得意满的幕府海军局,刚刚向大版和京都派出了报捷的使者。



  高杉晋作叫来长州藩驻上关港的守备队队长林半七,命令他将从周防大岛撤下来的藩兵集结起来,加上守备队的兵力,入夜后,从远崎下海,在大岛西岸的小松偷偷登陆,待海面上炮火四起,就向登陆后驻扎在安下庄的幕府陆军主力发动攻击。



  日暮时分,高杉晋作的“丙寅号”再次起航。



  到达周防大岛的时候,已是满天繁星了。



  很快,“丙寅号”上面的人,就发现了幕府的舰队——它们停泊在周防大岛北部的出岛的海湾内。



  一千二百吨的“富士山号”——这是幕府的旗舰,一千吨的“翔鹤号”,七百五十吨的“八云号”,六百多吨的“绘堂号”,四艘对于“丙寅号”来说就像小山一样的西式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内。



  不远处,还有十余艘大小不一的日本船。



  洋流东向,这对于“丙寅号”非常有利,它可借助洋流。以最小的马力,悄悄接近幕府舰队,而不被发现。



  事实上,直到“丙寅号”钻进了幕府舰队船和船之间的缝隙内,舰队上下对此依然一无所知。“富士山号”、“翔鹤号”、“八云号”、“绘堂号”的甲板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整支舰队都在呼呼大睡。



  高杉晋作大喝一声:“开炮!”



  两舷的大炮同时喷出火光和浓烟——两边都有目标,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两百吨的“丙寅号”整条船都颤动起来。



  几乎不需要做任何瞄准,目标近在咫尺。距离之短,甚至到了“触手可及”的程度,“丙寅号”的炮击,真正叫百发百中,每一发炮弹。都落在幕府军舰的船侧板或者甲板上,火光四起,碎片纷飞。



  幕府的水兵呼喊着冲上甲板,“丙寅号”船上的步枪队,像打靶子一样,连连瞄准射击,幕府的水兵纷纷摔倒。更增混乱。



  “丙寅号”在四艘“巨舰”间不断穿梭,不断发炮。



  幕府的军舰开始生火,可是锅炉烧到能够运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四艘军舰一时半会都动弹不得,只好继续充当“丙寅号”的靶子。



  舰上的炮手想要反击,可是“丙寅号”矮。幕府的军舰高,距离如此之近,“丙寅号”基本都处在幕府军舰的射击死角内,如果开炮,打中的。十有八九是自己的友舰。



  事实正是如此,幕府军舰“互射”了几炮,就不敢再开炮了——都中了友舰的炮弹。



  巨响、浓烟、火光、叫骂,乱成一团。



  等到高杉晋作估摸幕府军舰的锅炉烧得差不多了,下令:“熄灯,撤!”



  “丙寅号”熄灭了舰内的灯火,迅速消失在茫茫的黑暗中。



  “丙寅号”的舰炮口径不大,炮击时间也不够长,并没给四艘幕府军舰造成致命的损害,但黑暗混乱之中,幕府舰队根本搞不清状况,以为长州舰队大举来袭,己方已经被包围了,于是锅炉烧热之后,海军局的头头们非常符合幕府风格地下令:撤!



  于是舰队起锚,一溜烟地逃回了严岛,完全不管已经登上周防大岛的陆军了。



  大岛上的陆军被海面上的炮火弄得心惊胆战,正在搞不清状况,林半七率领的长州藩军队发起了进攻。



  混战到天明,当幕府的陆军得知海军已经抛下了他们,自顾自逃命去了,军心大乱,迅速崩溃。岛上无处可逃,这支幕府花了大价钱打造的“新军”,全部做了长州人的俘虏,新式的武器装备也都落入了长州手中。



  *



  *



  听完徐四霖的汇报,关卓凡半响做声不得。



  我知道幕府是猪队友,可没想到猪到这种程度啊。



  同样是“新军”,这个幕府的“新军”,海军也好,陆军也好,还不如原时空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呢。



  应该说,差一大截。



  关卓凡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在支持的这个日本政权,真正是烂到骨头里了。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站在历史的反方向上,感觉真是不大好。



  不过,他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这个政权英明神武的话,中国怎么还插得进手?嗯,那样感觉会更糟糕。



  食得咸鱼抵得渴。



  幸好,从一开始,关卓凡就没对幕府抱什么过高的期望,他的作战计划,从头至尾,都是以我为主。



  幕府对中国军队的补给主要通过濑户内海,周防大岛战役的失败,濑户内海大部分的制海权落到了长州手里,则来自幕府的补给形同断绝。回过头看,我们得承认:关卓凡不怕麻烦,以更高的运输成本为代价,把主后勤基地放在上海,以及提前建立长崎中转基地和小仓城后勤基地——是多么英明的决策了。



  可以由中美联军夺取濑户内海的制海权吗?



  不行。



  和美国人的协议,只包括维护上海至长崎、长崎至马关的海路安全,以及中国军队登陆马关的时候,提供“炮火支援”。争夺濑户内海的制海权。不但超出了协议范围,也是更复杂、更危险的军事行动,美国不会愿意深陷日本的内战。



  而中国军队并没有单独夺取濑户内海制海权的能力。“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还在“实习期”,不宜涉险过深;更重要的是。她们本是大洋舰队决战的重器,并不适合在濑户内海这种水道狭窄、多岛屿、多暗礁的浅海域作战。



  关卓凡惊觉自己海军建设思路上的短板:一味追求“高大上”,轻视浅水及内河作战需求。中国海岸线漫长,近海防御是新生海军的首要任务,舰队建设必须高低搭调,长短配合,以满足各种海况的作战要求。



  还有,关卓凡承认:自己轻敌了。



  我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对手,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和军事天才。



  原时空的日本。从一个地道农业社会,一跃而为近现代工业国家,时间之短,令人发指。仔细研究幕末明治史实,你会发现。日本人一路开着外挂,几乎一步弯路没走。关卓凡找不到恰当的字句,来描述这个情形——这么说吧,那帮主导这个进程的“志士”,好像都是穿越过来的。



  他们共同缔造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而高杉晋作,是他们中最出色的代表。



  怎么可以轻视这样一位对手?



  去年长州“攘夷”。炮击马关海峡的外国船只。英、法、美、荷四国乃组成联合舰队,对马关进行报复性攻击。



  联军共出动军舰十七艘,联络船三艘,士兵五千余人,猛轰了三天,终于摧毁了全部炮台。



  双方议和。长州方面的代表就是高杉晋作。



  赔款?行啊,不过我们的中央政府叫幕府,请找将军大人买单去。



  什么,你们要“租借”濑户内海的彦岛?这样啊……



  高杉晋作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一般说道:“日本国始于高天原。最初有了国之常立神,接着有了伊邪那歧、伊邪那美二神,二神立于天浮桥上,执天沼矛搅动大海,而矛尖垂落之滴露……”



  翻译和同行的长州人都瞪大了眼睛,对面的英、法、美、荷四国代表则一脸茫然。



  最后,联合舰队司令官库巴阴沉着脸,说道:“够了,高杉先生,去除租借地的条款,只要允许外国船只自由通行马关海峡就好了。”



  于是,这份《马关条约》,打了败仗的长州,不赔款、不割地,只是宣布放弃“攘夷”。



  较之原时空另外一份《马关条约》,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段史实提醒关卓凡:联合舰队方面,绝不是因为受不了高杉晋作“唐僧”,才放弃割地赔款的要求的,而是对深入长州内陆的战争没有足够把握,至少,没有把握产出会大过投入。



  事实上,联合舰队以二十艘舰船、五千兵力,全力以赴整整三天,长州才勉强屈服,这仗,打得并不轻松。



  强者才能识别出强者来。



  关卓凡发觉自己之前,满脑子想的是“碾压”,并没有真正认真地想过,长州到底会怎样打这场仗。他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