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几个京山老乡抢着打来了热水,晚饭后又都不约而同地跑到老人的房间里来陪老人,当然其他地方的战友也都相继来看了两位老人。一直守在身边的就是几个京山老乡了,其他战友知道,这个特殊空间是属于我们的。

  一盆洗脸水我们抢着端来,又抢着去倒。洗澡水也是抢着端来,守在门外等老人洗好后,又都抢着去倒。抢不到的,就给老人挤牙膏,实在没事了就轮流陪在老人身边说话,并开始变着花样给老人买水果。

  我们的行为惹得两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热泪纵横,我知道,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这些了,而对于失子之痛的抚慰,远不是这样的行为能够抚平的。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126)      八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晴,高温。

  上午八点,营区大礼堂。

  主席台上方悬挂一幅红底白字大条幅:“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对越作战庆功大会”,主席台两侧鲜花簇拥,台中央一长条办公桌一字排开,盖上起绒的腥红蒙布,便显得庄重喜庆。台后中央墙正中,挂一枚新式军徽,军微两侧各斜插五面红旗。勤务兵们在对音响作最后的检验,已经就坐的全团官兵,在各自连队值班干部的带动下,正在进行拉歌比赛,嘹亮的歌声把礼堂的玻璃震得琵琵直抖。

  八点三十分,团首长们在主席台上坐定,政治处主任命令全场起立,军嫂们手捧鲜花从右侧前门进入礼堂,礼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军嫂们用鞠躬对掌声表示了谢意,幸福写在她们的脸上,四百多个对丈夫日日夜夜的牵挂,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终于迎回了丈夫并走进了今天的庆功会。

  喜庆的气氛在礼堂里荡漾。

  一等功臣们走上主席台,自豪地接受了团首长们亲自佩戴的一等功奖章,并按受了军嫂们献上的鲜花。当中有我的老乡徐祥辉,还有著名的“医院逃兵铁作山和李文雄”,他们是真正的功臣,我拼命为他们鼓掌,他们也是无比的自豪,骄傲。

  随后是二等功臣们接受军功章和鲜花,同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这当中原本应该有我的。当看到我们二连有名的“老爷兵XXX”也在上面自豪地接受二等功奖章时,我的心底再次涌动着难以控制的不平,他可是一天阵地都没有上过的呀。

  时间倒转两个月,我曾那么急切地盼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脑子里曾无数次想像过,我胸佩二等功奖章时的兴奋与自豪。它不单预示我未来将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更表示我的牺牲与付出得到了相应的肯定。

  我默然摘下胸前的三等功奖章,我知道我坐不下去了。因三等功的人数较多,大会只公布名单而免去佩戴奖章的仪式。奖章在昨天已经发到连队,并按要求佩戴在左胸来参加今天的庆功会。

  今天的礼堂是用荣誉与鲜花铺就的,我却无法溶入其中,更无法在里面安身,我找了个别人鼓掌分散注意力的机会,悄悄溜出了庆功会会场。

  我什么都没有想,该想的都想过了。也没有去吃午饭,拉开被子一直昏睡到下午三点。

  我还过不了心中的这个结。

  晚上八点,全团官兵又坐进了礼堂,诸城文工团来慰问演出。

  借这个机会,军嫂们也表演了她们编排的合唱与舞蹈节目,《英雄赞》,《十五的月亮》《鲜花献给谁》。《鲜花献给谁》唱完后,她们把鲜花献给了坐在前排的军官们。

  诸城文工团的节目显然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演出不断博得雷鸣般的掌声。按文工团主持人的话说,他们的演出是对我们最衷心的慰问,是献给我们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礼物。

  演出结束后,团长和政委向文工团赠送了纪念品。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127)     八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晴。

  吃完早饭,三连的赵忠伟和胡忠华叫住我:“我们马上就走,你走不走?”

  他们说的走,就是动身探家的意思。我不相信他们拿到了通行证,因为在二连还没听说谁要探家的消息。

  是没错,他们确实拿到了探家的通行证。把他们送到营区前面的万家庄路口,截了一辆拖拉机,他们却得寸进尺,非要我送他们到诸城才肯放我。

  到了车站不久,随后有大批的军人来到车站,从他们口中得知,通行证已全部发到连队了。

  我一听浑身来了精神,无力的双腿突地坚硬有力,在炎炎烈日下我向着营区一路狂奔,路上遇到认识的战友,他们也同样兴奋地跟我打着招呼。

  几个京山老乡都没走,他们正在焦急地等我。此时已是中午,开饭的口哨响了,我猛拍一掌大腿对他们说:“不吃饭了,准备一下东西马上就走”。我早已是归心似箭了。

  匆忙收拾好行李,找到连长领取通行证,他正在吃饭,我打过招呼就要飞奔而去,连长叫住我:“来来来,王辉你别急,这几年了我都没给你敬过酒,这会敬你一杯,祝你路上顺利”。

  连长递过来一杯白酒,白酒我从未喝过,但我不便推辞,举杯后就往喉咙里灌,浓烈的味道呛得我连打几个喷嚏,眼泪也流了下来,我赶紧捂住嘴巴扭过身去。

  连长见我这样,不禁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快吃点菜,快吃点菜”。

  我边擦眼泪边吃了一口菜,说了声谢谢就要离开,我要赶诸城到高密的中班车,每一个环节必须分秒必争。

  “别急别急”。连长看到了我的急迫。

  “三点要求:一是注意安全,战场上都平安走过来了,探家千万别出车祸,尤其是骑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二是按时归队,不要超假。三是这次回去,把个人问题处理好,回来向我报喜,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下来,谢过连长和大嫂,然后飞奔出来,几个老乡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从诸城赶到高密火车站,已是下午四点,幸好,从青岛开往武昌的火车是晚上七点到站,而开往湖北就这一趟车,高密车站一下就汇聚了数以千计的战假军人,车站广场似乎成了军营里的操场。

  我们都是同样的旅行包,旅行包是诸城县政府慰问的。“老山作战胜利纪念”的字样告诉旅客们,我们是一群从前线归来的士兵。为此,车站组织工作人员让我们提前进站上车,算是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服务。

  列车上几乎没有空余座位,车厢里所有的空间都塞满了大汗淋漓的战假士兵。回家的渴望,让我们不顾一切地挤上了这趟列车。

  我的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钱,高梁饴糖是山东特产,七角一盒,虽然便宜却也只买了四盒。对于三年没有见面的父母,他们或许不在意我是否带回了土特产,儿子的平安回家比什么都重要。但我的内心却弥漫着揪心的内疚,我虽平安回来,却是两手空空地回来的,没有带回让他们骄傲的荣誉,甚至都带不回到处都可以买到的土特产。特别是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她不知道,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土特产。而远行过的儿子,仍然不能让母亲知道外面的世界与家乡的不同在哪里。

  我曾无数次在梦中期盼、憧憬过这次旅途,没想到却是如此的艰辛。我的脚下几乎没有了立锥之地,经过多次调整,总算坐到了行包上。

  我的思绪透过窗外的黑夜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里,回到了父亲母亲的身边。。。。。。。

  一个士兵的战地日记(128)       八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晴。 

  二十八日深夜,湖北孝感火车站。 

  武汉的战友们下一站就直接到家了,而京山和钟祥的战友,大多选择在孝感下车,然后由孝感改乘汽车,这样可以比在武汉下车提前几个小时到家。 

  塞满车厢的军人们,一下又把不大的孝感车站塞得满满的。孝感车站一下沸腾了起来,小商贩们惊奇地看着我们涌出站台,不明白一下出现这么多带着大包小包的士兵们是来自哪里,又将去往哪里。广场上等客的公汽又脏又破,司乘人员兴奋地扯破嗓门吆喝着我们上车,绝大多数战友都不知道是否该上这趟车,就被司乘人员连推带搡地塞上车,直到车内再也塞进人为止,然后拉着我们向着陌生的方向驶去。 

  街上的黑暗告诉我这座城市并不繁华,我却在不繁华的黑暗中失去了方向感。失去方向感的代价是人同时失去了安全感。尽管有那么多的战友同行,我还是担心破旧拥挤的公汽会把我们拉过站,因为公汽上司乘人员的态度十分粗暴,多问一句,招来的就是极不耐烦的呵斥。 

  本来想问问长途汽车站周围旅社的情况,自然就不敢问了。

  到长途车站是凌晨一点多的样子,街上十分静谧,派出去找旅社的战友回来了,周围的旅社大多客满,我们没有地方可以栖息。我突然意识到,这座家乡的城市是那样的陌生,我们无法与她相溶,甚至有一种被她拒绝和抛弃的感觉。火车初到湖北境内带来的亲切和兴奋已荡然无存。 

  我们只得在车站候车厅外咪了几个小时。咪的结果是让我们坐上了五点半就发往京山的早班车。

  将近十点车才到京山,我兴奋地打量这座故乡的小城,街上的每一个行人看起来都是那样的亲切和善。但这座小城对我来说,她是同样的陌生。因为根植于心的故乡,永远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在我的世界里,任何美丽的地方都已无法让我停下扑向她的脚步,那里有我日思夜想的父亲母亲,那里有我的家,那里有我需要的温暖,那里有我渴求的爱,那里就是我心中的天堂。 

  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三十公里外的陈集乡,这是离家最近的一个集镇,回家的路只有五公里了。如火的骄阳让陈集倍显萧条与冷清,我却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热情。车正好停在邮局门口,邮局里空无一人,我却看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