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镜媒-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啊;”周筱青闻听伯典想见识下她的功夫;忽有种想显摆炫耀的冲动;道;“伯典;你一定想不到;其实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用这脚上的功夫曾经打退过四个村夫呢。”
    
    伯典惊讶地看着周筱青;想不到一个细细弱弱的人竟这样神勇!
    
    见伯典感兴趣;周筱青将自己和叔子烈路见不平勇救美村姑‘容’的故事讲了一遍;听得伯典连连赞叹:“好功夫!”
    
    被伯典夸赞;周筱青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自那以后;自己的功夫再没那么神武过。哎;神啊;自那以后抛弃她了!
    
    “谢谢你的故事;我该走了。”伯典向门外走去;“哦;筱青;今日国学里新来了两位诸侯国的学子;午后要和他们聊聊;就不到茶轩去了。”
    
    “好的;伯典。”周筱青微笑地送伯典出门;直到他绝世的风姿仙人一样消失在她的视线里才回转身;向茶轩走去。
    
    


第二十一章 子宣入成均
    
    王都的国学位于王都南郊;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学府组成;四周河水围绕;绿树为墙;景致典雅;环境清幽。位于水之阳的学府名叫成均;成均府是国学学子们重要的深造之所;乐语乐舞乐理等重要科目都在此教授。
    
    伯典受大司乐相请;在国学成均府教授乐理;虽只有几日;已成为学子们喜爱且仰慕的师氏了。对于学子来说;伯典是第一位如此年轻的师氏;不仅年轻;且风姿绝世;才华横溢;短短几天;伯典成了学子们心中的神;他们崇拜他模仿他的一举一动;就连伯典的超然和忧郁都被他们竞相模仿;令伯典哭笑不得。
    
    “请问尊师;课结束了么?”一胖学子立在课室门外弱弱地问;没办法;在光芒四射的伯典面前;他有些气短。
    
    伯典皱眉;尊师?“叫我伯典吧。”伯典止了箫音;用帕子轻轻擦试他的玉箫。刚上完了乐理课;他吹箫来放松。
    
    “那;那怎么行;师为尊;怎能直呼名呢?”胖学子道。
    
    “有事么?”伯典将玉箫挂在腰侧。
    
    “有两个刚从诸侯国赶来的学子;想来和您聊聊;已经约好了的。”
    
    “我记着呢;”伯典正在等;他看看胖学子;“你就是诸侯国学子?”
    
    胖学子连连摇头;“不不不;呵呵!我是传话的;两个诸侯学子在乐舞室;我去叫他们来?”
    
    “我过去好了。”伯典站起身来向乐舞室走去;他听说此次来的学子中;有一位虢国司马卿士的长公子很是优秀;很想见一见他。
    
    胖学子跟在伯典身后到了乐舞室;向立在室中等候的两位学子道:“这位就是尊师——哦;是伯典;乐理课的师氏。”
    
    伯典乍见那两位儒雅的学子心内暗暗称赞;尤其是其中一位俊雅方脸的学子;气质高贵举止沉稳;想他大概就是司马卿士的长公子。果然;那学子拱手道:“在下虢国孟子宣;见过师氏。”
    
    另一位学子道:“在下梁国路正;见过师氏。”
    
    伯典拱手回礼;“鄙伯典;幸会!席上坐吧!”
    
    几人于席上坐了;胖学子殷勤地送来几杯茶;又轻轻退了出去。对于他来说;能和学子们心中的神伯典说上几句话;已然非常满足。
    
    “两位都是举荐而来?”
    
    “正是。”孟子宣答;眼前这位师氏实在太年轻太美好;和自己想象中捋着胡须一脸庄严的师氏大相径庭。虽然只是初见;他对伯典已有了十二分的好感。
    
    来自梁国的路正也点点头;他是梁国下大夫的长子。
    
    “按周官;两位应适时承继父职;为何还要与进士们同途;入王都求学?”伯典问。
    
    “师氏不知——”路正话未说完;被伯典打断;“请叫我伯典。”
    
    路正点头;“伯典有所不知;如今诸侯国内学风日下;越来越多纨绔嫡子追求挥霍旖旎之风;路正因不想与之同流整日看月观花;故求得来王都深造的机会;以储备学识增长技能磨练智慧;日后回国接替父职;也好为国为天子为华夏尽自己一份薄力。”
    
    路正的慷慨激词令伯典汗颜;好一个壮志男儿;而自己呢;似乎从未想过这些。他看了看孟子宣;“想必子宣也与路正有着同样的志向?”
    
    “路正的宏志和远见令人敬佩!子宣不才;难与路正相比;子宣只是一心向学。当然;男儿为国而生;若国降任与我;定全力为国不敢辞。”
    
    伯典向两人赞许地点点头;“今日与两位相识;伯典三生有幸。”伯典举起几上杯;“以茶为酒;请!”
    
    孟子宣和路正见外表风采绝伦忧郁冷傲的伯典;其实是很谦和大义之君子;十分高兴;各饮了杯中茶;感觉彼此间更亲近了一层。
    
    “两位都是初到王都?”伯典问。
    
    两人点头称是。路正道:“不愧为宗周;大气庄严;我路正算是开了眼界。况如今吾王敬天爱民;礼治天下;民安国强;天子之都一片祥和繁荣;路正心里真的很自豪啊!”
    
    “路正所言极是;只是自天子伐戎以来;不时受西戎残族骚扰;甚至混入王都伺机报复;实乃周人之忧患。”伯典道。
    
    “那宫中有何应对?”路正紧张地问。
    
    “除了宫中加强防卫;吾父已新建了一支精良的虎贲军;专门缉拿城内的可疑戎人。”
    
    “尔父是?”路正看着伯典。
    
    “是虎贲氏。”
    
    “原来师氏是虎贲大人的公子;幸会!”路正为每人倒满了茶;“以茶代酒;再饮!”各人又饮了一杯。
    
    孟子宣听得伯典是虎贲氏的儿子;道:“几日前;虎贲大人还曾往本国;助虢公组建了一支浩大的骑军。”
    
    “虢国乃周之公国;既是西方屏障;又是王都军力的左膀右臂。我看;这一支骑军组建得好!”路正伸出大拇指。
    
    伯典和孟子宣点头表示赞同。当下几人边饮茶边继续聊;直到阳光已西斜;方各自拱手道别。
    
    孟子宣回到国学东南角的寝厢;国学里负责膳食的伙计早已将晚饭送至几上。他净了手随意吃了一些;便令伙计取走了。
    
    初来到与周筱青如此接近的王都;孟子宣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筱青是胖了还是瘦了;是否还是那样洒脱无畏;是否还记得他呢?她一定还不知道自己来了王都;此刻她在哪里?在做什么?会不会与子烈……孟子宣走到窗前;窗外;夕阳已收了最后一抹余辉;夜已悄然登场。一阵夜风吹来;送来小草花的幽幽淡香;忽见筱青在窗外伫立;刚要唤她;竟隐去了——原来是一场幻象!
    
    ******
    
    晚饭后的南宫府被渐浓的夜色笼罩了;在这个无星无月的夜里;只有厅堂透着朦胧的光亮;点缀着夜的黑。
    
    厅堂席上;食过晚饭的夫人和梅母照例在几前边饮茶边闲话。
    
    “奇怪;这么晚了;大人怎么还不回来?”梅母道。
    
    “宫中事多;自然要晚回;有什么奇怪。”夫人啜了一口茶。
    
    梅母走到窗前;向窗纱外张望着;“天子都去西游了;大人哪还有那么多事呀!”忽看见一个袅娜的身影绕过厅堂向大门方向去了;梅母使劲擦了擦眼睛;“诶;那不是蔷妾?”
    
    “你在说什么?”夫人站起身来走到梅母身旁。
    
    “奇怪;这贱妾这么晚出去干嘛?”梅母望着已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道。
    
    夫人也感疑惑;静蔷平时出去都选在白天;不知为何夜里出去;一个单身女子夜行是很少见的。
    
    “这贱妾;仗着大人宠着简直越来越嚣张了;连夜出都不来和夫人请示;夫人;你也忍得过这口气?”梅母叉着腰问夫人。
    
    “哎;懒得管那么多。”夫人坐回几前。
    
    梅母看着始终端庄斯文的夫人;“夫人;你——”
    
    夫人手一挥;打断梅母;“好了;快来饮茶吧;茶都凉了。”
    
    


第二十二章 赴死(上)
    
    静蔷独自出了南宫府;将围在颈上的丝巾蒙了头面;只露出眼鼻;似乎这样才能与夜浑为一体;才能让她感到一点镇定和安全。
    
    今夜;她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她不能再软弱了;当她看到族人血淋淋的断臂。因为;她的软弱丝毫不能改变什么;屈服只能换来更大的耻辱和威胁。如若事情失败;相信族人也会在九泉之下原谅她的。
    
    只是——静蔷转过身;含泪望向黑暗中的别院;默默地道:典;也许今夜以后;你我就将阴阳两隔;可是静蔷对你的爱;任什么都隔不断;今生无缘;来世相守;静蔷的心永远属于你!
    
    转过身;任凭珠泪奔流;静蔷急步向南门方向走去。夜;静极了;偶有一两骑马疾驰而过;留下长长的蹄音。
    
    一阵急走后南门将至;静蔷围紧了丝巾;找到南门前小巷的入口;刚要拐进去;忽听得一阵细碎的声音。停住脚步;她向四周寻找声音的源头;可是夜太黑;她什么也没有发现;再听;声音消失了。
    
    静蔷的心跳有点快;不知是因为急走还是因为紧张;她感到手心里的汗湿;下意识地摸了摸袖袋;强自镇静了一下;继续向前走。
    
    没走出几步;那细碎的声音又出现了;这一次;似乎距离自己近了些;因为;她开始感觉到那是一个人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再向前走;那声音也越来越清晰;竟是一个女子的哭声!
    
    夜里怎会有女子的哭声?静蔷疑惑;凝足了十二分的眼力看去;见前方有一团黑影;“谁在那里?”
    
    静蔷的声音在静夜里显得空洞而清晰;即使再远些也会听到。果然;哭泣声嘎然而止;那黑影动了动;竟站了起来。
    
    “你是谁?”那女子问。
    
    静蔷正要开口;那女子已向她奔过来;抓住她的手臂哀求道:“姐姐;救救我吧!”
    
    静蔷被那女子的举动吓了一跳;再听那一声哀求;回过神来;猜测这女子一定是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在夜里哭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