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苗山风云-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家最怕别人姓丁姓华,而目前所有部族里没有人姓丁姓华的,所以他以为自己还得势。他家还怕别人姓张,姓杜,怕这些人的后代来索命,最怕的是这些姓的人死了变了厉鬼来恐吓他们周家。
周家也有最恨的人,王家的和郭家的都是。王家的不是王羲之那个王家,但是这个王家的祖上和王羲之的祖上却是一个老家,“王与马,共天下,”周家仇恨的王家正是与晋国司马皇帝一起开创又各自争夺天下的王家。王家没有帮助司马家争回天下,倒是和皇帝家争夺到手的半壁江山,争得自己身败名裂。王家因为自己好争不许周家来参合,所以周家最恨,因为这王家简直就是他周家晋级的绊脚石。
郭家的更不是遗书成为追捧明星的那个郭璞,孙泰道长帮助郭璞儿子整理的他父亲的遗书,尽管不是武功秘籍,可是郭璞的儿子郭傲有理由为老子自豪,而孙泰道长也有理由为自己受张玄和郭傲邀请帮助郭傲高兴。周大人仇恨的郭家人,无名小卒一个也不是,比郭璞官职要大,他是王家人的贴身手下,就像他周仲孙大人如今明确是桓家大都督手下一样,不过官职不一样,当年那让周家记恨的姓郭的王家手下,如今早已死于乱兵之中,到了周仲孙这里也就不恨了,人家的家人都已经斩草除根了。
对郭家人的恨,倒是到了周仲孙大人,就比较感谢了,觉得当年这姓郭的人给王家的人出主意,把自己祖上逼到蜀国来还不错。这年头不叫四川的,就是叫做巴蜀之地,周家在这边能够有这么威风,他没有理由继续和当年祖上一样假装仇恨郭家的人了,他祖上的仇早就跟着王家郭家玩蛋时候一起报了。没有当年王家郭家的玩蛋的,也就没有如今的桓家和他周家。
周家的大人不愿意做商人的,这可正是他周仲孙觉得祖上积德,周家祖上的人曾经愤怒地对王家的人说:“我不是一个商人,岂能被你王家送的一点点所谓的宝贝就打发了。”作为最早的中兴名将中的一员,他的祖上比李焉这等西南蛮夷更加威风,远近都要服从,智谋和勇气都是世间罕见的。周家祖上对王家的人这样说,是王家的人当年许的荆州不肯让给他,所以,周家后代的人就这样进入了蜀国,成都自此成为周家祖上经营的大本营。
周家祖上可不是蜀国人,他们奉行自己是正宗的东晋人士,周家祖上的祖上早已世代生活在吴国,口口声声不是蜀国的后代而是吴国的后代,是他周家祖上开始进入了四川。这个周家的祖上不是别人,正是周仲孙大人的爷爷曾祖爷爷。周仲孙大人的爷爷叫周光,当年他曾祖爷爷和爷爷都恨的王家的,叫王敦。恨是恨,怕是怕,可是周访和王敦的关系却很不错,因为王敦那时候是周防的上上级,周防跟着亲家陶侃,以陶侃作为上级一段时间。
周家发家在吴国旧地,那地方如今给让桓家的人占着了,那地方是哪里呢?周仲孙大人当然记得非常清楚,和他的上级陶侃是一个地方的,两人老乡。好像是庐江寻阳郡,这个地名非常重要,就是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除了九江市,还包括长江北岸九江市对面的地区。发家只是初期,他家是怎么一步步从军队混出来的,这个除了周家的人,只有周仲孙大人自己最清楚,周家的人在江西发家,发达却是在四川。他一家欠下的事情多了,要说一桩就足够他家害怕厉鬼上门来附上身。
陶侃做周防的上级,后来陶侃出走广州做刺史,周防却不久便去世了,然后他儿子周抚和周光后来都跟了桓家的人。周防和王敦又不是同一级别的人物,他们之间有恨,周防和王家的手下却也有见不得人的交易和买卖。王敦害怕周访成为王敦,就是成为陶侃他都提防着,而周访一个劲头地就是要做王敦,当然,他要先做陶侃。
可是周防年纪比陶侃小十岁,但是他死得却比陶侃早,早了大约十三年吧,所以没有成为陶侃那样的最后是叫都督,他也不错,而且两个儿子都蛮有成就的。另一个事情是周防请求和陶侃做了亲家,他女儿嫁给了陶侃第二个儿子陶瞻。
虽然是当年的事情,可是周大人却因为祖上有训,记得非常的清楚。当年陶家与周家的那关系,同他与桓家目前的关系差不多,他就是这样认为的,陶侃做荆州刺史没有坐稳,可是同样是他周家,也没有达到作为荆州主人的目的。
在四川,把人杀了以后,把脑袋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邀功。这年头石灰粉不是没有,周家的人把人头放在石灰粉里面送到很远的地方,怕的是人头发臭,人头送出去就是功劳,人头不要,功劳却不能不要。
周家祖上最怕的姓丁姓华的人,却不是四川人,那是周访在江西做的事情,从江西做到四川,周防在江西做,他儿子在四川做。
周防儿子在江西的时候送出去人头没有?这等事情周大人一天到晚守着家里的秘密不敢说出去,一说出去就会白天有鬼上门,说出去就会晚上有仇人来寻仇。
这年头,周大人曾祖爷爷和爷爷这等人物,死了是有个名号的,皇帝给的,非常重要的名号,他曾祖爷爷的名号叫做“建成定公”,公爷,和桓家大都督生前是一个等级的,周访死后的称号比秦国的侯爷吕光还要大,这时候秦国的侯爷吕光还没死,所以吕光此时的名号比周大人曾祖爷爷死后的名号低一个等级。等级多重要啊,这年头说来说去都是等级,等级决定一切,周大人哪里会不重视曾祖爷爷留下的等级呢。爷爷的等级也不低,爷爷的上面还有一个大爷爷,因为周防的儿子,周抚是哥哥周光是弟弟,周仲孙是周光的孙子,所以周抚是他大爷爷。最开始进入四川的,是周抚跟他儿子周楚跟着桓温做手下。后来周光,也就是周楚的叔叔,才进入哥哥跟着桓温打下的地盘到了蜀国,因为周抚在那地面上非常需要人,而周家好不容易在成都站定了,所以不肯让让别人来成都做主。
周大人一家对于五铢钱,各种各样的五铢钱可是都十分熟悉的,这要打个比方也是不合适的比方,现代只有银行里工作过的接触外汇的人才能接触万国货币,普通老百姓,能够认识其中几种都已经非常难得。现代老百姓除了学说话学了外语,还得学认钱,这样说就和对认识五铢钱的事情差不多了。不是一般人能够什么五铢钱都认识的,这样说可能会有错觉,以为能够认识各种五铢钱的家伙在这年头可都了不起在,周大人家里去已经不是。
开始不是这样的,开始周大人一家,从周访开始,确实可能有过正确认识,他们毕竟知道的比平头百姓多。当年周访老先生生活在吴国,在江西境内,他怎么认识其中手段的,说起来可是一段历史。
吴国有吴国的五铢钱,到了晋国又有晋国的五铢钱。司马皇帝和王敦家的争斗就与晋国的五铢钱有关。和王敦一起与司马皇帝争半壁江山的人里面,有一个叫做沈充的家伙,这家伙是认识五铢钱而又利用他做大事的一个,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帮着王家一起代替皇帝发行五铢钱的作用,他发行的五铢钱今天还留下名字,就叫做沈充五铢钱,别名又叫沈郎五铢,这种钱当然不会是人民币这样优秀的货币,也属于五铢钱历史中比较差劲的一种,要说好,与王莽那时起发行的乱钱好一点,如果王莽发行的钱叫做乱钱的话,也就是这样。
沈充最后随着兵败身死,脑袋都给砍下来送到都城建康。王敦却是在兵乱之间病死的,当然,王家的人在兵乱中死了不少。周家的人见王家倒台当然高兴,周家的人见识到了其中的各种权术和手腕,学到了其中沈充的手段,给周家以后进入巴蜀之地谋取权势打下基础,要是他周家在五铢钱这上面没有几斤几两,早就给巴蜀之人看穿,一下子就要把周家打回原形发配原地。
尽量发行小钱,用小钱套大钱,夺来的铜铁制造兵刃兵器,用来武装自己,控制巴蜀的人,就是从王敦沈充一伙手上缴纳转让费之后学到的,不过他周家学到的没有桓家的大人多,所以真正从王敦沈充手里得到技术到整体包装等等转让的,只是桓家而不是周家。周家的人比起毛球将军一家好多了,周家人不愿意毛球一家代替他们,就像当年王敦手下姓郭的不让周家代替一样。周家可是亲自跟着桓温进来的,毛家的那时候在哪里,所以誓死抵制毛家。没有想到风水轮流转,还要让毛家给骑在头上了。
巴蜀之地这年头就没有平静过,魏国的五铢钱蜀国的五铢钱还有吴国晋国的五铢钱都在用,所以很乱,从这个上面就可以看出来。除了三国时期五铢钱的信用,在巴蜀到建宁南中之地,曾经有一种钱也在讲信用,这种钱的信用一度还被巴蜀到建宁之地的平头百姓使用。
这就是汉兴钱,成汉政权李家人手里铸造的钱。这种钱很好辨认,上面就写着汉兴二字,钱的文字排列有两种,一种从上往下排,一种从右往左排。这可是咱朝代货币上第一个以皇帝年号作为名称的钱币,这钱本身很不受到欢迎,所以虽然有个第一,却是不好的第一。
但是,汉兴钱不好和成汉政权不好,有的要相对来说,三国以后,天下归晋国所有,巴蜀百姓日子一过上来,就得寻思这晋国是不是比蜀国好,哪里知道,这晋国就真的除了乱子,一乱子直接乱倒了成汉李家的崛起,这里面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不是一朝一夕。

 
   第二百三十章节 大钱套小钱 '本章字数:331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2…28 22:53:32。0'
 
 西南大西南百姓,原来在蜀国的钱上就不满,这个不满就是对蜀国的五铢钱不满,要不然这刘备和诸葛亮打下的政权就不会断送在扶不起的阿斗身上。
据说从蜀国造的五铢钱来看,这诸葛亮身前就无力阻止蜀国五铢钱的乱来,就是钱币越造越小,越来越轻。新的钱发出来就是让百姓吃亏,后代人找出来的蜀国钱可以证明。诸葛亮那时候发行的钱币叫做直百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