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苗山风云-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俊军衔冠军将军,冠军的称号不过是个少将,他被任用的文职也不过是个历阳内史的名号,比起陶侃还有陶侃上头的王敦庾亮等等那是差得很远的。但是苏俊与祖狄关系很好,祖狄刘琨是少年相识的著名“英雄”人物,并州刘琨在北方已经给鲜卑人给杀了,祖狄却在豫州经营得还不错。而苏俊虽然只是少将,但是他镇守在豫州的历阳郡,这历阳郡在今天的安徽和县一带,重要不重要反正位置正好是前线之间。苏俊他手下人马不多,几千人上万而已,只是他们武器精良,专门用来对付刘曜与石勒的军队的,而苏俊因为有祖狄的关系,所以动不动就拿出要求朝廷北伐的态度来,这也是他和祖狄之间的结盟与政治立场。
庾亮在建康以西修筑城防工事,苏俊意见比陶侃还大,他隔得近更加紧张啊。陶侃在荆州一带可以保持沉默,心里虽不乐意,手下也知道就行了,自己是不会有公开指责庾亮的话的。庾亮见陶侃态度好,对苏俊就比较严厉了,苏俊在部下一参合之下发怒,这就要再次勤王清君侧了,反正已经勤王一次,他们出师有故。要怪就要怪庾亮王导(王导对王敦的大义灭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还有加上应思远这等大臣在朝廷上参合,这才有苏俊勤王对付司马敦(王敦)的事情。此时苏俊再次勤王,陶侃也是暗地支持的,庾亮哪里顶得住一支精良的队伍,苏俊祖狄,北伐名将啊,庾亮的禁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苏俊到了朝廷,也是不杀皇帝,只是说要捉拿庾亮,庾亮哪里还敢呆在建康,早就逃跑到寻阳郡去了,在那里有周光的水师,周光这个人一直是投机份子,对于庾亮前来避难当然给予接待,毕竟是前面皇帝的大舅子,这个身份不小的,对于善于在官场上打交道的周光来说,这还不是晋升的机会啊,于是周光和庾亮一起通知正在观望的陶侃,数次催促陶侃前来帮助打败苏俊。

 
   第二百六十二章继续交待(17) '本章字数:3387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8 17:21:44。0'
 
 陶侃是皇帝的亲家,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我爷爷周光反正心里嫉妒得不得了,陶家要是皇帝的亲家,陶家与周家不也是亲家,那周家就是亲家的亲家,还不是攀上皇帝司马家里的。
……………………
晋明帝司马绍,他的弟弟是被王敦逼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王敦得知司马昭的弟弟怂恿父亲称帝。王敦逼死他那一年,当然也是司马睿称帝317年的时候,称帝的代价就是逼死自己正室王妃荀氏所生的小儿子。本来王敦打算连晋明帝司马昭哥俩一块收拾掉,但是王敦没有这个能耐,王敦已经让王导感觉到很大压力,而他经常与司马睿在一起,看到司马睿还不错,便有些左右为难,他并不知道王敦想恢复真实身份做司马敦。
本来王导就不应该呆在司马睿身边,而是应该成为王敦的左右手的,这里面却是王家子弟自己闹意见,对于辅助王敦还是辅助王澄(司马澄),或者是辅助司马睿,都是有分歧的。司马澄当然希望是在江陵伺机设立新的都城,就算不是都城那也得开个王爷府第才行。而王导开始也是同意的,毕竟司马澄跟着王澄来江南,王澄是长辈不说,而王衍一手打理的有话在前,“大家都得多听从王澄父子与王敦的话。”王衍对王导也交待过,就差对王导暗示说出真相,还说出以后要好好发展,琅琊王家弟子都要团结友爱,云云。而司马越却在刘渊石勒起兵中过于仓促,没有及时采取约束琅琊王家的办法,他手里的与司马睿的字据,和王衍王澄写给他的字据一样,都没有发挥作用司马越就气死了。他气死在并州雍州等数州的军情里,弟弟司马腾不争气,其他几个弟弟如司马模等不争气,跟随他的几个儿子们也都统统不争气,一直呆在洛阳的王衍故意徘徊在司州与豫州之间不来会合,同样不争气。
司马腾与司马模对于军务一窍不通,这一点让司马越生气,而王衍这条老狐狸,对于他司马越两面三刀,也是司马越生前没有预料到的。王衍乘机让琅琊王家的子弟到了南方,反正荆州就是王戎打理过的,到了荆州和扬州,荆州地面熟人面熟,扬州也是距离老家徐州的琅琊不远,琅琊王家从此在江南立足于不败之地,至于司马家族到底谁来做王爷或者谁来做皇帝,那是司马越自己的事情,与他王衍无关。王衍并不是不争气,而是王衍根本就是心里有二心,要不是他一把年纪,没有及时逃出洛阳城司州地面,还不是可能到了江南,作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对于司马睿生下的儿子,王敦王澄个个都盯得非常紧。原来晋明帝就不是荀氏所生长子,司马睿的正室荀氏与长子给留在司马越身边做人质,后来派给司马模“照顾”去了,司马模在长安被刘曜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司马睿的王妃荀氏与长子就不知所终,司马睿因为王敦王澄的关系,一直不敢对别人提起,给剩下两个儿子也是封了嘴的,所以都不敢说出来到底为什么亲娘和大哥没有跟着来到江南。司马睿在江南讨媳妇,讨了一个新的老婆作为填房,这时候还没有名分的,有名分也是个王室小妾。这个小妾后来司马睿称帝以后,经过王导支持由王敦同意这才封了名分,毕竟南渡的军民中有很多知道司马睿是原来有王妃的,所以司马睿称帝,就册封荀氏为皇后,而这到江南来讨的第一个小妾,就给封为婕妤。婕妤姓石,石婕妤刚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司马睿不敢留在身边,赶紧送到荆州的王澄王敦那边表示效忠。因为司马越儿子司马澄和司马敦已经商量好了,这年头大家都想杀掉姓司马的,自己就继续冒充琅琊王家的人物,而司马越在洛阳还有封地上的儿子,王澄和王敦的弟兄们,的确是给刘渊、石勒杀得很厉害,一个都找不到了。要是他们有办法逃到南方来,那王澄王敦早就不用司马睿来坐镇扬州了。
司马睿送到荆州江陵来的,石婕妤所生的儿子叫做司马冲,可怜一个刚刚生下来的婴孩,就立即送到江陵城,向王澄和所有王家弟子表示,王澄和王敦既然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那司马睿就把儿子过继给已经死去的东海王司马越作为儿子,司马睿与王敦在寻找已经逃亡长安的西晋朝廷宗室后代联络,找上了就办成了这件事情,册封司马冲为东海王。因为长安册封的司马冲的封地处于前赵与西晋朝廷残部的交战之中,司马睿和王敦王澄都不愿意把这个婴孩送到刘渊军队手里,所以就改在荆州设立了一个郡国。这个司马冲则一直呆在江陵城里,到了应思远和陶侃争夺荆州位置的时候,江陵这些琅琊王家的人物,不管是哪个王澄,反正与江陵派一起,为了抵制陶侃这等原来东吴国出身的旧民,就让人冒充司马冲的名号来反对,说有人造反了,杀了司马冲。
一点不假,司马冲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真的死于非命,但是没有多少年,在陶侃死后,王家弟子重新冒头,王敦的儿子王应让手下杀了江陵城里的司马冲,这时候司马睿儿子的皇位已经坐稳了,
可是坐稳了,对于王敦王澄的事情既畏惧又嫌恶。尽管是司马睿的亲生儿子,那又怎样?还能给他报仇不成,最后司马睿家族在王敦儿子王应这里吃了一个哑巴亏,王敦早就死了,这个事情就算扯平,至于皇位那也是不可能再让给王敦或者王澄后代的了。从此,就再也没有东海王这个称谓,知直到后来桓温上台搞废立,他听说了司马睿当年那等秘密事情,觉得好玩,就让作废的皇帝去做海西公,心想这是让司马睿家族的放心吧,至少没有把作废皇帝送到荆州地面上来。司马冲死去的那一年,已经是342年,关于司马睿给司马越立字据的事情,司马睿司马敦司马澄三家纠缠了多年,终于无人问津,建康朝廷里还有江干各个地方上也是借口后赵国正在图谋南下江南,草草了事。司马睿还有几个儿子,但是都是在王敦当年尚且没有长大成人的,也不需要在继续送给王敦的了。王敦这个扬州刺史也给让了出来做了江州刺史,原因很简单,石勒当年从淮水进攻扬州,王敦懒得去收复中原,这事情不如交给司马睿,所以就跑到江州去了,毕竟豫章郡那里比扬州要安全一些,荆州他也不去,荆州一是有王澄在那边,二是荆州现在风声鹤唳的,荆州地面上还不如扬州地面上安静呢。
因为王敦与王澄的干系,司马睿不许石婕妤再给他生下孩子,生下来就溺死。王敦在扬州的时候也玩阴的,天天派人盯着司马睿,见他连儿子都不要了,这才假惺惺地露出仁慈来,把他自己的两个小妾先后送给了司马睿做填房,这两个小妾后来一个叫王才人,一个叫郑夫人。这两才人夫人的到底是不是王敦学了吕不韦,把嬴政送给秦庄襄王,天才晓得。王才人生下了武陵王司马希,司马希长大后来到封国,武陵国在湘东,在今天的湖南萍乡市一带。而郑夫人生下的孩子,第一个在王敦生前只有两岁就死了,不知道怎么死的。第二个孩子叫司马昱后来则长大了,他被封为琅琊王,琅琊王就是东晋专门继承大统的,不管是否只能是太子来做,反正从司马睿这里开始不知道是心里有愧还是决心不让死司马王敦称帝怎么的,从342年晋康帝开始,东晋朝野就一直让琅琊王做太子到做皇帝。司马昱后来是东晋司马家族第七个皇帝,就是简文帝。司马昱上台那年,周仲孙成为益州刺史。
西晋宗师里还有司马家族后裔,想来江南投奔的,心里也是打鼓,要是来了接洽了还好,要是不接洽仍然是死路一条。司马承就是其中一个,这承王爷也就是做个了刺史而已,他到了江南仍然害怕,在西晋时代学到的关于皇族不轻易离开京城的法子,他仍然学得很好,他倒是看出来建康是有王气的,逃难的时候没有逃向荆州而是逃向扬州。直到荆州湘州的蜀贼给剿灭以后,他看出来,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