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本科四年不同经历的结果,“土著”从来到清华就认为读研是“囊中之物”了,开始“好高骛远”、心态浮躁,对本应做好的学习和科研变得不重视。而外校来的同学,很多人都是为了圆自己的清华梦而奋斗了四年,那股拼劲和积极向上的作风,是“土著”没法比的。所以为了“受宠”,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交叉学科
  在准备推研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盘算着换个专业读研。有些同学在高中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考不上喜欢的专业,就先考上想去的大学。等上了大学以后找机会,交叉学科到自己想去的专业读研。但事实上,如今的交叉学科并没有这么简单。
  学校虽然越来越放开交叉学科的政策,但实际上交叉学科的名额还是非常少。去参加面试,你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尽是各个院系的年级前三名,如果自己的名次是两位数,老师见到你就觉得你低人一等。
  同时,交叉学科,很多名额也是允许本系学生来面试的。比如经管学院的一些专业,既允许其他系的来面试,也允许自己系学金融的学生来面试,如果不提前多学点经济课程,老师一听就知道是个外行,肯定竞争不过懂行的同学。我认识的一位交叉成功的同学,是从大二开始就选修经济类课程,最后多上了二十多门课,相当于又自学了一个专业。面试的时候,又介绍了参加的很多社会工作、社会实践?? 过程非常艰辛。
  所以说:“交叉推研,不好玩!”对于在抉择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高考学生,一定要慎重,仅以我的观点,选专业要比选学校更重要,即便是清华北大,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毕业后的差别也会非常的大。想要以后交叉,还不如本科时一步到位,选好专业。
  博士 or 硕士
  博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李厂长”、“李经理”一样,可以称呼“李博士”。然而,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讲,可不是学历越高越好。在清华大部分专业里,读硕士生的学生保送成绩普遍高于博士生,甚至有些同学是怕自己读硕士成绩不够,才求稳选择读博士的。
  为什么学历高反而不吃香?
  学习最好的同学大部分在考虑出国。他们不是崇洋媚外,是因为他们确实觉得国内的专业水平不如国外,不去国外读书,恐怕学不到学科的精髓。在是否出国中犹豫的同学,有些人先选择在国内读个硕士,两三年的时间做个缓冲,毕业后再申请出国。
  还有些同学上硕士,就是为了文凭。对于他们,读书早就读够了。博士时间太长,本科工作又有点吃亏,所以选择读硕士再工作。
  再有就是就业形势。现在是,硕士比起博士来,找工作要容易得多。需要博士的岗位很少。工作单位都是希望能用本科做的事情就不要硕士,能用硕士做的就不要博士。第二因素是工资,博士的工资一般都因为学历高而比硕士高不少,这对于企业来讲就必然会慎重选人,选错了给那么多钱实在是亏。而博士生的心理价位又比硕士要高,开价一般的单位博士们也不愿意去。同时,国内毕业的“土博”受到了“海归”派的冲击,“洋博”和“土博”争一个“坑”,洋博在语言、经历等方面都会更吃香。
  再有就是硕士转行容易,而博士几乎不可能。对于博士来讲,在他毕业的时候,已经对一个专业钻研了###年,他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定式。学历越高,转变固有思维方式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很多单位愿意要专业不对口的硕士,但没有多少地方会收专业不对口的博士。
  正因为博士的出路狭窄,读了哪个专业的博士,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就靠这个“营生”吃饭了。出于实际的考虑,同学们普遍会倾向于读硕士。在本科毕业生的选择中:出国 》 国内硕士 》 国内博士 》 工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灰色的离开
一般人的IQ都在100分左右,110分以上的约占25%,120分以上的人约占7%,130分以上的人只占2%。让我郁闷的是,在清华里,太多属于这2%的人在我的身边转来转去。不过智商高不代表一定能够成才,高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必须是“智商”加“情商”的综合体。清华这个“林子”太大,一样也是什么“鸟”都有。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学生,只能选择灰色的离开。
  两极分化
  全国的大牛聚在清华,情形就像燃烧着的太阳。众多活跃、炙热的原子聚在一起,激烈的碰撞让这个“集合”发光发热,展示着集体的价值;但同时,在碰撞中,一些不能适应的原子衰退了下来,消失在光芒里。
  从进入清华开始,各路精英的自信和自尊,就促使他们本能地努力学习起来,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快节奏的生活。同学们经常奔跑着去教室,飞车去食堂,冲向自习室占座??其中一部分人,面对原本优秀的成绩渐渐变得平庸,面对从没有拿过的六十几分、班级倒数、年级百名开外,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不及格,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直接摧毁了毫不设防的自信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自卑。当适应环境的同学们在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环境中成长时,这些同学选择了回避和不负责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当周围同学在大声、面红耳赤地讨论学习问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游戏中的音
  在清华里,每年都有10%左右的学生因为不及格课程过多,拿不到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甚至提前被退学。从当初的各地状元、省前十名,到最后灰色的离开,这是非常可惜和可怕的结果。
  本科长时间紧张的学习,也使一部分同学身心疲惫,不仅对新鲜事物没了兴趣,更是对自己的专业下了定论: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适合这个专业。而另一部分同学,通过几年的努力,真正清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这些同学是在做出科研成果、找准工作方向的状态下从清华毕业的;而另一部分同学是在每天看电影、打游戏的日子里度过的,因为他们觉得学的东西没兴趣,只求每门都考60分,能顺利毕业就行。激烈的竞争,使同学的心态上也形成了两极分化,有人越来越清楚自己对学什么感兴趣,有人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毕业时心情灰色地离开。或许在
  骄兵必败
  学生小周,高中是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后来又保送清华热门专业,道路是一帆风顺。他还是那一届省里的传奇人物,传言一次数学竞赛大考前,玩了一晚上扑克没好好睡觉,第二天照样拿了一等奖。
  可是小周为人过于张扬,跟他说点什么,他都是一副不屑的样子。一讨论问题,他就会说“这个很容易”、“5分钟搞定”之类的话。开学了,他的作风也很散漫,课经常不上,平时也找不到人,似乎他觉得这样还能得他的大学“一等奖”。但大一成绩出来,他已经排到了班里倒数。大二更是出现了三门不及格。
  小周一下子傻了眼,他从未想到最自信的学习居然出现了不及格,这次他真的睡不着觉了。试想当时低调点,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写作业,也不会有今天呀。怎么和家里讲自己变成了这样?
  心理失衡的小周,在又坚持了半个学期之后,彻底崩溃了,选择了休学一年。
  

第十一章  这个夏天(1)
“5号晚上,全班同学聚会,同时送我毕业‘滚蛋’。一年又一年,每次我都是跟在大家的后面敬酒,送师兄师姐们离开;不经意间,自己已经成了主角,被一帮又一帮熟悉的面孔灌酒。胃很难受,心里却出奇地清醒。我知道,这一刻终究是来临了。4年,就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园子里渡过了。走过了,看过了,笑过了,哭过了,日子数完了,于是该离开了。这段日子说长也长,然而又挥之即去的岁月,我收获了什么,我又遗憾着什么?”
  ——摘于清华某学生Blog的毕业感言
  何去何从
  这个夏天,一半的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会继续读研,他们感觉不到离开的痛苦。一部分人顾不上感受离开,因为他们要马不停蹄地奔向大洋彼岸迎接新的挑战。
  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他们没有申请出国,又从推研大战中被淘汰,下一步只有工作,面临的只有离开。回首他们的四年,走到灰色的今天,有些惋惜,有些后悔,却没有了斗志和激情。其他高校,大部分人本科毕业都要走向工作,开始崭新的生活。而从清华本科毕业,身后背的是“失败者”三个字,黯然地离开。
  很多同学在毕业后无所适从,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申请出国?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颇有一部分人毕业后一年,档案还放在学校里,人还在学校里晃来晃去。
  当他们再次走过“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时,心里已经想不清自己到底是应该为谁工作了。只是要想清楚,为了工作五十年,必须要抓紧了,因为已经耽误一年了。
  应当长远打算
  本科就毕业上班的同学,有些人是从大二开始就在外面打工了。虽然草草毕业,但是兜里已经有一把银子了。学习成绩在学校不算拔尖,但在社会上的闯荡,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肯定没问题。
  毕了业,要么自己创业,要么跟着师兄入伙一起开小公司,他们坚信能够创出自己的天地来。
  可这下,系里的老师都着了急,不停地找这些不管不顾的学生谈话。老师说了,你们创业也好、跟着师兄打工也好,可是你们的户口怎么办呀?师兄给你解决户口吗?等过几年,公司黄了,师兄都是有家有口的,你们怎么办?有没有想过长期在北京发展?
  学生本来就对老师的“陈旧”观点有些抵触,老师这么跟他们谈话,他们就更不往心里去了。学生表示:不会想这么长远,以后的稳定以后再说,他们关注的是眼前痛快。
  就业中心网站
  通过一次机会,我登陆了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