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楼兰殇-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记傅介子定楼兰
傅介子,西汉北地郡义渠人,少年时代就聪颖过人,博学多才。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少年傅介子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决心效法张骞,报效国家,曾掷觚(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于地,仰天长叹:“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可以说,傅介子深受张骞出使西域壮举的影响,而他的掷觚之举又影响了后来的班超。 

  当时的西域在匈奴控制之下,楼兰、龟兹国听命于匈奴,经常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朝使者和过往商人。特别是楼兰,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南北咽喉之地,其图财害命行为为害更甚。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命令赵破奴率军向阻碍汉通西域的车师、楼兰发动进攻,赵破奴的副手王恢率精兵七百人先期进发,一举俘虏了楼兰王。楼兰王表示归降汉朝,又怕遭到匈奴报复。处于汉匈之间的楼兰,势小力弱,无力与汉匈抗衡,只有两不得罪,分别送王子到汉匈当人质。汉武帝对其两属的态度不满,当面责备。楼兰王坦言:“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汉武帝想来不能过分苛责,就让楼兰多提供情报。 

  楼兰王病死。亲匈奴的楼兰官员先通风报信,使匈奴先下手为强,把质子安归送回楼兰继承了王位。从此以后,远汉而亲匈。在汉朝使者、商旅经过楼兰时,不断向匈奴报告,于是匈奴派骑兵袭击汉朝商旅,杀害汉朝使者。汉昭帝元凤年间,傅介子以骏马监出使大宛,受命顺道责问楼兰、龟兹。 

  傅介子访问西域诸国,与诸国结好。在楼兰和龟兹国,傅介子晓之以理,详陈利弊,其凛然正气慑服了两位国王,他们认罪归服。之后他又去大宛,再到龟兹,龟兹国向他报告:匈奴使者从乌孙归来,就在龟兹。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傅介子率兵诛杀了正在龟兹的匈奴使者,得胜而归,汉朝任命他为中郎,升为平乐监。 

  但好景不长,傅介子一离去,楼兰又背汉亲匈,愈演愈烈,矛盾日益激化,促使傅介子提出刺杀楼兰王、以改变楼兰政局的计划。他再次请求出使西域,获得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大将军霍光的批准后,于公元前77年(元凤四年)率领少数勇士,带领大量金帛财物,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他再次到达楼兰,声言代表汉朝前来赏赐,楼兰王安归态度十分冷淡。傅介子佯装离开,到楼兰的西部边界后,他扬言:“汉朝使者带来黄金锦绣赏赐西域诸国,既然楼兰王不要,我只好将这些财物赏赐给其他国家了。”楼兰王经不住诱惑,急匆匆赶来向傅介子赔礼,傅介子宽慰了楼兰王,并与他同坐饮酒。酒兴正浓时,傅介子将带来的珍宝财物展示给他,楼兰王看得眼花缭乱,完全放松了对傅介子的戒心。待楼兰王酒酣时,傅介子对他说:“国王陛下,我此次奉大汉天子之命,有话单独对你讲。”于是,楼兰王屏退左右。这时,傅介子一声令下,幕帐后早已埋伏的两名壮士冲出,手起刀落,楼兰王安归当场毙命。傅介子拔剑在手,趁势宣布安归倒行逆施,截杀三批汉使,罪不容赦,今奉大汉天子之命前来问罪,安归被杀罪有应得。汉朝从楼兰国的长远利益考虑,决定另立现在长安的安归之弟尉屠耆为王,不服者斩。宣布安归叛逆罪状,并赏赐服从汉朝的王子和群臣,稳定楼兰局势后,傅介子手提安归头颅回到长安,悬首北阙,以昭示汉朝通西域的决心,对反叛汉朝者的态度,傅介子不用劳师动众,就这样解决了楼兰问题。匈奴右贤王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楼兰被汉朝争夺过去。傅介子以他的大智大勇,使汉朝威震西域。汉昭帝下令表彰傅介子的功绩,晋封为义阳侯。 

  尉屠耆被立为楼兰王后,提出把都城迁到阿尔金山脚下的扜泥,伊循设屯,并改国名为鄯善。楼兰国后来都成为汉晋王朝的西域长史驻地和屯田基地,而扜泥城即今天的若羌绿洲,伊循即今米兰垦区。 

  傅介子两次出使楼兰,不辱使命,建功立业,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可谓张骞第二。后人多有赞词,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边塞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清乾隆帝也有诗“昔有傅介子,手斩楼兰头”。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傅介子立即召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立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尉屠焉为新国王。";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平定楼兰之乱后,汉昭帝即诏立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行别时尉屠焉对汉昭帝说:";我长期在长安居住,现在回去当国王,孤身一人,恐难服众。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后恐被其仇杀。楼兰国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块富饶美丽的绿洲,天子可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到那里屯田积谷,也使臣有所依靠。";于是汉朝即派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尉屠焉一起回西域。尉屠焉继位后,于公元前77年将国都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方城)迁到(扌于)泥城(今若羌县城),汉朝在(扌于)泥城以东的伊循城(36团米兰遗址)也设立了伊循都尉。

  
  西汉历史

  史称刘弗陵自幼聪明多知,又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为免吕氏之乱重演,便于公元前88年将其母赵婕妤赐死。第二年,汉武帝临死之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武帝死后第三天,刘弗陵继位称帝,明年改年号为";始元";,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熟知军国大事。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霍光辅佐下,汉昭帝继承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若天假其年,汉昭帝将大有一番作为。可惜,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3里处),尊谥孝昭皇帝。

楼兰古国发现之旅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二、楼兰国的遗址

  1、楼兰古城  

  (1)官衙

  “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2)民居

  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

  (3)佛塔

  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2、海头古城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3、米兰遗址

  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4、瓦石峡古城

  5、小河墓地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