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崛起的背后:了不起的中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经济崛起的背后:了不起的中国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上升了,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目前我国的劳动者相对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相当一些国家。
  而在2008年初,中国又出现了外资企业的“撤离潮”,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山东,有100多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也因此,韩国产业资源部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劳动部、法务部、大韩商会等共同成立了“无故撤离应对特别工作组”,对韩资企业无故撤离最严重的青岛、广州等地区开展调查。虽然其中有无良的企业主逃避责任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认为,外资的撤离潮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实际上,不少人认为中国推出的新《劳动合同法》也是原因之一)。
  许多人认为,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低价竞争,就是因为私营和港资台资企业能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压到最低水平,并把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加到最大。
  因此,中国人劳动力成本低这样一个“传统的优势”一旦丧失,很多人的担心便油然而生: 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会减少吗?经济发展的速度会不会遭受重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甚至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呼吁: 提高劳动力工资,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提得太高,投资者就会把产业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等中国周边地区,这样中国的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 想看书来

被低估的中国竞争力(1)
业内外对中国制造的现状和未来都非常担忧。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后将不会再具备如今这么强大的竞争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产业可能会转移到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地方,比如非洲。如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中国低很多,那么这些产业会不会转移到那边去呢?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低估了中国人的勤奋、热情和特殊的干劲。
  如果仅仅看表面,确实,如今中国的人均GDP等指标都比其他国家要高。而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他们的劳动力成本似乎应该更为低廉。
  但这一切都只是人们的臆想。中国工人的勤劳和极高的劳动效率早就将这些名义上的劣势给填平了,并逐渐将试图超过中国企业的外国企业压迫到根本难以承受的境地。
  比如各界广泛报道国内很多地区的农民工都能超时工作。中新网2010年5月24日的报道《富士康回应社会质疑: 公司难从本质上触及员工内心》有如下记述:“据央视报道,在富士康,很多基层员工是12小时一个轮班,除开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外,还有2小时吃饭、休息以及2小时的加班的时间。”
  其实富士康工人的工作时间在中国大量的代工厂中并不算多。《中国改革》2010年第7期中的文章《外来农民工调查》中披露,珠三角地区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间为每天小时、每周小时,每周天,每月加班小时,每月仅休息天……长三角地区工人平均每天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小时)、每月加班小时、每月仅休息天。在《中国改革》这篇文章中所调查的 210家出口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全部实行计件工资或日薪制。因为国内许多企业都是采用计件工资制,职工在8小时以内根本完不成工作量,就得靠加班来获取应有的报酬。而很多工人就这样以极大的忍耐力加班加点地苦干。这种勤奋的工作态度总是让其他国家的民众啧啧称奇,也是《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作为群体评为2009年年度人物亚军的原因。
  固然,这些做法有时不免受人诟病,但是中国工人的勤奋却使得中国的产品可以保持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水平也在迅速提升。如深圳华为公司那些日夜加班的工程师,他们正在急速地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而像华为这样的工作状态的企业还有许许多多。
  因此,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很难被取代。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年里,那些臆想当中的产业转移非但没怎么发生,倒是许多国家的产业越来越承受不了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倒闭了。
  一部分人所说的可能替代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非洲为例,据报道,大量中国进口商品进入非洲市场,正在使很多非洲制造业被迫停产。如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服装工厂的关闭已经造成南非10多万纺织工人失业,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竞争不过来自中国的廉价物品。
  同样的故事也在非洲其他国家复制。据马达加斯加媒体报道,许多该国免税工业区的纺织企业关闭停产,导致6 000多工人失业,这些企业也都把倒闭的原因归咎到来自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在北非埃及,中国制造的廉价鞋子大量进入开罗市场,构成倾销问题,使得该国政府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因为“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很多非洲人失去工作”。 txt小说上传分享

被低估的中国竞争力(2)
在非洲的其他国家,也不断传出本国企业因为受到中国企业的竞争而处境不佳的报道。而导致这一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工人的竞争力实在是太强大了。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
  当然非洲工厂的倒闭、工人暂时失业不能怪罪于中国企业。因为我们所在的都是市场经济社会,他们之所以倒闭,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竞争力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企业。就如同当今的中国,每天都有一些小企业、餐馆、工厂倒闭一样。比如一家餐馆倒闭了,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食物、服务等得不到顾客的满意,其他的餐馆比它在吸引顾客上面做得更好。而绝不是因为其他餐馆的阴谋。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非洲。美国的电视机以往在墨西哥北部制造,如今相当部分已经移往中国。马来西亚人也说:“戴尔计算机的亚洲制造基地以往在马来西亚,现在已移往中国。”伊士坦堡人说:“以往在当地制造的欧洲产品,基本上移往中国。”
  “中国是制造任何东西最便宜的地方。”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增长,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在急剧增长,从而让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这使得中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仍然在增强。另外,实际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并不太高。
  根据日本通商白皮书发表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为4%,而中国则只有。因此,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但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依然不高。不仅大大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其亚洲新兴国家与地区,而且也低于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正是在这一报告的指导下,近几年日本企业仍然在加速前往中国投资布局。
  根据吴侃发表在《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1期的文章,从工资水平来看,我国制造业雇员工资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的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大约是英国的1/27,日本的1/22,美国的1/21。较之新兴国家,大约是韩国的1/13,新加坡的1/12。较之发展中国家,大约是马来西亚的1/4,墨西哥的1/3。
  实际上,中国不仅在低端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占据优势,可以提供大量的产业工人,而且劳动力的素质也越来越高。随着前些年的高校扩招,越来越多具有高等学历的年轻人加入到就业大军队伍中。据统计,目前中国具有高等学历的劳动人口已达4 000万,并且,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将超过300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08年第二季度发布的调查也显示,中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高达4 2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高学历、高知识等级、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提升了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以往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仅仅是将生产制造环节放到中国,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企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正在将更多的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管理中心放到中国。
  几乎所有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都有分支机构,而其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开始,并在逐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诺华制药集团全球CEO江慕忠称,诺华制药将裁减美国业务,增加中国投资。这绝非孤例,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入了这一潮流之中。除了看重中国本身的巨大市场之外,也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等运营成本更低。虽然有一些小型企业在撤离中国市场,但韩国与新加坡的媒体仍然在公开呼吁要求本土企业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实际上,撤离的部分企业并非韩国或者新加坡企业的主流,而大多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本在韩国就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 想看书来

被低估的中国竞争力(3)
另外,中国的产业集群也已经形成巨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辅助性产业、生产规模、工人的整体素质以及生产技术等许多方面。
  在各种配套、零配件等方面,许多国家根本都无法与中国相比。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分工协作体系,这样可以让产品成本降低到最低。比如说有人想在非洲开办一家服装针织厂,需要生产布料、拉链、衬底甚至机绣等的厂商提供配料及原材料,而如果再延伸一下,又涉及纺织、印染、塑料等行业。而在非洲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行业,或者成本要比中国高得多。再以香港的许多成衣制造商为例,如果将工厂建在越南,如果缺乏任何的衣饰配件,哪怕一颗纽扣、一根线,都必须由香港急运,才可保持生产。而这些在中国已经绝对不是问题,大量的零部件厂商,各种各样的配套产品,中国都应有尽有。
  因此,一位非洲来的商人表示:“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