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零人三部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柒零人三部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我们的节目都是拙劣而粗糙的,不外几首可能会跑调的流行歌曲,几个从电视上拷贝下来自己都会演笑场的小品,几段说得有点不太地道的相声,可是我们仍然是乐此不疲,热闹并快乐着,每个节目也无一例外地都得到热烈的回应。
  在平淡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这种联欢会的感染力不亚于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或许正因为它是自由的、自主的、平等的,所以它简直象兴奋剂一样让人激动。即便联欢会已经过去很久,其中的一些情景还会不时地被谈论到,比如在联欢会中谁的表现好,谁的表现差,谁出了糗;谁中了彩头,在联欢会上的表现甚至可以影响到在同学中的地位。
  还记得,每年联欢会的拉花都要由专人妥善保存,以期下次举办时派上用场。如今,生活依旧平淡紧张日复一日,同学们偶尔也小聚几回,可到哪里再去悬挂这些寂寞的拉花,到哪里去寻找这些狂欢的热情?
  

游戏江湖(1)


  

  70年代人疯魔电子游戏的时代,是街机的黄金时代

  同屋最近在整理笔记本硬盘的时候发现一个街机的模拟器,从此就没怎么见他的手离开过键盘。一开始是吃豆子,就是那种古董级的游戏,相当无聊,但他很是上瘾,没几天键盘上的方向键就彻底报废了。过了两天他又迷上了格斗游戏,斗到酣处笔记本键盘上的某些键就开始移位,直到有天几个键再也找不到了,然后他回头对我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游戏迷,游戏打得很好。
  同屋的年龄比我小,酷爱电脑游戏。但说起游戏打得好,我个人认为他还差了一点点。打游戏打出故事来,才是真正的好。真正的游戏迷应该属于街机的时代。
  现在无论电脑游戏也好,PS2也好,手机游戏也好,只要你乐意,可以买回去天天玩。而且游戏现在也是个新兴产业,就好像从良的黑社会,不再是不正当行业了,打游戏就少了很多阻力,但也少了很多故事。
  游戏迷应该诞生在游戏的黑暗时代,诞生在游戏处于地下的时代。
  70年代人疯魔电子游戏的时代,是街机的黄金时代。街机街机,顾名思义,就是打游戏必须出门上街。当时的游戏机特别大,身高在一米六左右,那气势和今日的游戏机不可同日而语。买个游戏机放在家里基本上不现实,一是当年老百姓购买力有限;二是当年游戏机的体格不亚于任何一件主流家用电器。投资多,占地面积大,且功能单一。没有哪个头脑正常的家长会同意给自己的儿子买一个放在家里。何况当年学生玩游戏和早恋一样,是属于严厉禁止的行为。
  我们当时上学路上有个露天菜市场,有个头脑精明的菜市场的临街住户把自己四五平米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游戏厅,大概有四五台机器。这个规模当年在方圆一公里内数一数二。我们这些学生自然是主要的客户。街机最风行的时候也是学校最为反对的时候。当时在游戏厅被老师捉到的同学,会在周一的朝会上点名批评,打游戏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游戏厅在菜市场里面,所以在这玩游戏的同学被来买菜的老师捉住的几率更大。
  “豆芽菜”是一个铁杆的游戏迷,最爱三国志的游戏。当时推出了四人同时玩的街机,四个玩家从五虎将里各选一人,同时游戏,风靡一时。初中学生都是半大的小子,有的是精力,打到激动的时候拍得机器震天响,常常把游戏手柄都能拽出来。最为经典的是游戏里设计了一个吃包子的场景,需要玩家连续转动手柄,并且连续按键,比谁吃得快。往往为了比别的玩家吃得快些,便会叫个帮手帮着按钮,自己全身心转动手柄。结果一到这个场景,玩家经常会由四个迅速扩充为八个,围观的同学们也帮忙按着机子,免得机器被掀翻。一般游戏厅老板都受不了这种对机器的虐待,普遍贴上了字条:“本机严禁吃包子!”但这个菜市场的游戏厅却是少数允许吃包子的地方之一。
  为了在这打游戏而不被捉住,“豆芽菜”一般是早上6点整骑车准时到这家店来敲门,把老板叫醒,玩到6点45,骑车到学校上早自习。这样大半个学期都没出事。不想有天我们的班主任突然早上想买点菜,一路顺着菜市场下来。因为我们大约半个班的男生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所以班主任对于一个早上同一时间碰到了这么多爱打游戏的男生产生了疑虑,同时也反思了一下为何现在晚上买菜时在电子游戏厅捉到的猎物越来越少,于是把这一拨男生统统叫住,立在路边开始搜身。
  当年的学生没想过什么侵犯人身自由,只想着把东西藏得越隐蔽越好。当年的班主任也没想过什么侵犯人身自由,只要搜出来就好。“豆芽菜”刚从游戏厅里出来,一抬头看见兄弟们都被班主任堵在路边搜身,马上把口袋里的五块钱掏出来准备塞到内裤里,结果看到兄弟们向他使眼色,意思是这个方法不可取。“豆芽菜”正在犹豫,班主任一回头已经看见他了。于是笑着向他招手,就好像《鹿鼎记》里海公公招手要小贵子过去。“豆芽菜”只好把攥着钱的手放在身后走过去。班主任当然要搜搜身了,千钧一发的时刻,“豆芽菜”也许是急中生智,也许是刚吃过包子手有些抖,把钱扔到地上,想等班主任走了再捡起来。班主任搜了半天没什么收获,很是不爽。突然看见地上有五块钱,如获至宝。当年的五块钱是什么概念呢,一个游戏币是二毛五分钱,五块钱就是20个币。当时在游戏厅闲逛的小混混为了一个币可以干上一仗,五块钱可以很痛快地拍在游戏厅老板的桌上说声:“老板,这场子今晚我包了!”“豆芽菜”一看班主任发现了,又不敢当面承认钱是自己的,因为当时的逻辑是男孩有钱一定是去打游戏,只好想以后再到老师办公室里去要。没想到班主任捡起钱后向这帮学生挥挥手,放他们走,既往不咎,然后一回头对卖菜的小贩说:“五块钱可以买多少斤鸡蛋?”如此巨款被班主任起获,“豆芽菜”自然成为本校新闻人物,为此郁闷了将近一个星期。
  

游戏江湖(2)
当年街边的游戏厅是青少年的主要社交场所,鱼龙混杂。而个体经营的游戏厅又非常缺乏管理,所以游戏厅有段时间实际上成为小混混的天堂。说起来,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混混,想必游戏厅生涯都是其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次放学路过一家新开的游戏厅,看见一个老同学被几个小青年围在中间臭揍。拉开架细一打听原委,原来是老同学打劫了一个小孩,没想到这个小孩也不是善类,居然悬赏两个币,折合人民币五毛钱,找了几个混混来要债。老同学打劫的那两毛五分钱只够买一个币,哪还留得到现在。小青年见到手的游戏币泡了汤,哪有不生气的,于是臭揍到现在。为了一个游戏币,两个壮劳力辛苦挥拳近半个小时,中国的劳动力不值钱,这一事实我在当时就有了深刻印象。老同学确实是条汉子,毫无惧色,虽然两个壮劳力半小时的工作量结结实实地写在脸上,但气势一点不弱。我一摸兜里还有一块钱,于是赶紧掏出来买了四个游戏币,给当事人一人一个,平息了这场斗殴。一块钱平息一场斗殴,也只有在那个年代。
  将游戏进行的最为彻底的不是上述提到的两位仁兄,而是某天傍晚放学,路过菜场时遇见的一位小孩。
  当时的游戏厅虽然门口都高挂“高尚娱乐”的牌子,但绝不是gentleman出没的地方。时不时有人会在门口干上一架,甚至在最极端的时候,门口打架都有需要预约的意思。那一阵子,游戏厅门口围上一大堆人叫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那天非常奇怪的是门口围了一大堆卖菜的小贩,游戏厅老板也混在人群中苦口婆心地向屋里喊话,不敢进去。那年月,敢开游戏厅的多少是个人物,基本上都是地头蛇,他都不敢进屋,想必屋里必有古怪。我慢慢挤进去一看,只有两个小孩在打《三国志》的游戏,看动作的激烈程度应该是到了吃包子的场景。其中一个小孩左手拎着裤子,边哭边摇着操纵杆;另一个,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按着按钮。
  游戏何以痛苦至此?
  老板终于大喊一声:“你别玩了,我再给你一个游戏币好了。你先把屎拉了吧!”旁边卖菜的小贩也大声喊:“出来吧,这么大的味,还卖不卖菜了!”
  原来是屋内打游戏的小孩,正玩到酣处突然内急。怎奈游戏的魅力胜过自然的召唤。小孩的脸由红而黄,由黄而白,白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大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手上并没有丝毫懈怠,更值得一提的是,身旁的小孩也没有弃他而去,依然忠实地按着按钮,只不过另一只手掩着鼻子。但是周围的人却没有他们这般对游戏的热诚,纷纷出逃。
  日头渐渐西沉,这屋里屋外的对峙不见缓和的迹象,我只好放弃看结果的想法,先回家了。
  第二天的游戏厅开始大扫除,但后来生意一直没好起来。
  正是当年的游戏迷们演绎的这些奇闻轶事,才使得那个时候的电子游戏格外的迷人。每天进入游戏厅,都能看到不同的人正酝酿着新的故事。陌生的人因为打游戏而熟悉,熟悉的人因为打游戏而陌生。街机的时代因为全面禁止而使得游戏更加引人入胜。冲破重重阻碍接受游戏洗礼的先驱们,神出鬼没的老师,明察秋毫的家长,以及当年游戏厅里无所不在的小混混,都已成为当年游戏的一部分固化在记忆里了。如何躲过老师的围堵,如何摆脱家长的跟踪,如何在游戏厅和小混混们斗智斗勇,这些到底是游戏的插曲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