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晚上还有些寒冷。在汽车站的拐弯处有一小树林,平时白天,总聚着些老人打牌、下棋。晚上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此。此刻却有一母女俩,坐在冰冷的水泥板凳上。路灯零散地洒在她们的身上和脸上。母亲的目光一直在盯着来往的公共汽车和那熟悉的车站。一有下车的人,她都会一个一个地去“数”。
她们在等人吗?是想从下车的人中辨认一个人?
在等待中,母亲忍受着心灵的创伤和痛苦。
女儿大约有十来岁,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在帮妈妈朝着那个方向随时注意着。在茫茫夜色中,她在寻找自己的爸爸。
可是,从晚上七点钟出来,一直到晚上十点钟了,末班车都过去了,要等的人连影子也没有。
眼睛追踪着汽车,追随者人影,早已非常疲劳。母亲的心难过,却不能够表达出来,她有一种无助的,没有希望的企盼的痛苦,浑身已被冻得冰凉。她的心在默默地流泪。
……
对话 —— 人生匆匆 之三
“每个人都有深藏心底而被一块儿带入坟墓的东西。”A沉思地说。是说给B的,带有几分深沉,像在讲述着一个远古的故事。
B十分理解:“是的,个人隐私 …… ” 说到这里,向A投过一含蓄、温柔的笑。
“人这东西是复杂的,丰富的 …… ” A自言自语。
沐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又是粽叶飘香时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这个节日和中秋节以及清明节一样,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最为古老的原生态节日之一,蕴含着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容。也正基于此,2006年5月,这一富有内涵的民俗,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又从2008年起,把端午节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每逢农历的五月初五前后的几天里,我国几乎家家都有吃粽子的习俗,这种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端午吃粽子,最早是从南方兴起来的,长期以来逐步演绎成为我国的一种民间习俗,成为了一种文化。
自古以来,粽子作为一种美食可以说是品种繁多,五花八门。有豆沙的、红枣的、莲子的、腊肉的等等,不胜枚举。南方的品种会更多一些。时至今日,更是这样的。现在不只在端午节,商店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卖,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都有。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粽子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美食,不仅品种多、味道美,其形状造型也十分多样化。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此外,包粽子的材料也因地而异。长江以南因生产箬叶(Indicalamus Leaf),而且箬叶有很独特的清香味道和防腐作用,临近夏天,箬叶还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因此,南方主要以箬叶包缚粽子。另外,南方还因盛产竹子,人们可以就地取材,以竹叶来包缚粽子。一般都是用新鲜的竹叶,因为新鲜竹叶包出来的粽子,煮熟以后,含有近乎箬叶的清香。由于大江南北物产的流动,北方人也大量采用箬叶包粽子,同时还大量采用芦苇叶包粽子。但由于苇叶的叶片细长而窄,因而需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有差异,一般都小巧玲珑,以二三两一个的居多,也有重达一二斤的大粽子。
粽子味美好吃自不必说。今天,我们在体味中华古老民族文化带给我们美好享受的同时,最要紧也是最不应忘记的,是“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他千古绝唱的魅力传承着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使我们的民族从此有了灿烂的爱国主义文学。
在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民族精神永远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我想,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字将永远不会被遗忘。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文学家身上的写照。也是炎黄子孙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所在。
汨罗江水长流不息,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的影象哦!
沐沭
2010年5月31日
春雨润玉树
今天,又是一场绵绵的春雨;哦,一场多么滋润的春雨!绵绵春雨记录下了中华民族又一件大事,记录下了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和词组:“玉树”、“”、“7时49分”, “7.1级地震”……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强烈地震……
灾难无情,人有情,举国上下又一次陷入到哀恸之中。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今天 —— 4月21日,举国上下,从中央领导、省市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在为玉树遇难同胞默默志哀。
伴随今晨的绵绵春雨,首都天安门和全国各地在同一时间下降半旗,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深情,以最能够表达自己真情和哀思的方式,向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向遇难者的家属致以深情的问候。
今天上午10时整,青海省雪花纷飞,万里长空,汽笛长鸣;此时此刻,祖国上下,群山仰止,江河浪静,大海止息了咆哮,洁白的玉兰花竞相绽放,共同为在地震中遇难的,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寄去深深的哀思。
此时此刻,在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凝聚成威力无比的伟大力量,采取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大营救、大援助、捐款捐物等等、等等的活动;无数的热血儿女,挽起了袖子,亮出跳动的血管,争相为受伤同胞献出他们宝贵的鲜血 ……
在地震所造成的废墟面前,英雄的人民挺起胸膛,昂起头,在全力以赴进行自救互救的同时,树立起了一种共同的信心,那就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努力奋斗之下,玉树,在这充满生机春雨滋润的春天,一定会迎来重生的曙光,英雄的玉树人民,在这万物复苏的春雨中,一定能通过努力拼搏,建设起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沐沭
2010年4月21日上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京郊古崖居小考
听说北京的延庆县有一处被称作“古崖居”的景区,我们便慕名前往。大凡沾了这“古”字的边,就会被看做是“非古即秘”的事儿了。
人总在向往神秘。我们沿着地处县城北侧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的一条崎岖的山路逶迤前行。行走了大约三、四公里的路程,便进入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幽谷。感到这里果然是一片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幽谷约近10余米左右宽,在幽谷两侧,周围山体基本都是沙砾花岗岩石地貌,山路上到处皆是风化脱落的花岗岩石颗粒和岩石粉末,山势陡峭,风景十分秀丽,不失为是一片考古、旅游的好去处。
举目望去,崇山峻岭之间,隐约可见到在陡峭的花岗岩的石壁上,分布着有许许多多的大小石窟或洞穴。向导告诉我们,那就是“古崖居”了。我们兴奋不已,铆足了劲儿,朝此行的目的地“古崖居”迎了上去。到了近前:哦 —— 好一片宏伟的“建筑”!
由于这些石窟或洞穴,看上去与现代人居住的场所十分类似,所以被今人称作“古崖居”。有人还把它称作是“北京的敦煌”等。
据介绍,这些石窟或洞穴,数得过来的大致有117个,共350多个开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崖壁上。诸洞毗邻,呈自然村落状,有的是一明两暗的三居室,也有单间和双间居室,居室的屋顶最高处大约也不足2米,人进到里面一定要小心一些,以免碰到头,这些“居室”显然比之今人居室要低矮许多。居室内有睡觉的石炕台,炕台近似于如今农村的火炕;有烧火做饭的灶台、有弯曲的烟道通到外面,还有壁橱等;居室外面,还见到有马厩等。
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在半山腰之下,竟然还有一座大型宫殿式石窟,分为上下两层,坐东朝西,下层可辨为大殿,殿中有石案,两侧还有几间居室,其中一间可通上层。这里看上去很像聚会的场所,当地人称之为“官堂子”、 “古崖宾馆”等。殿内的6根石柱虽经岁月洗礼,早已风化剥落,仍可见雕琢技艺的精湛。据推断,这样豪华的府邸应该是头领的住处。另据传,此窟前原有匾额一块,上书“清水县衙”,如果事出确凿,这应该是明代之前的遗物了。
关于古崖居开凿的具体年代及其用途等,史料并没有记载,遍寻其山体和石窟内均无石刻图案和文字。因此,使得史学界专家学者至今仍众说纷纭,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所以,这处精典“古居”究竟是草寇山寨、戍边驻军、应避战乱还是少数民族部落的居所?至今还无法找到确切的定论。不过目前而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距今1000余年唐朝以后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奚族聚居的山寨崖居。
据考古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这处古崖居石窟开凿的年代应该是在唐末,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奚人聚居的处所。奚族原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唐中、晚期,辽于东北崛起,奚族人不堪忍受辽的压迫和奴役,纷纷向外迁移。这处古崖居石穴群应该就是奚族首领率众开凿的一部分住所,奚人在此居住了约3O多年。后辽、金、元历代仍有人居住。对于这一观点,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古崖居的来历、用途等至今还仍然是个谜。
另据一些考古专家考证,这处“古崖居”可能是汉代作为作战之用的军事要塞或进行长期坚守的一处军事基地。这些崖洞住所可以容纳数百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