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出来已是泪流满面-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诘卣鹬写┥皆搅耄讲酱┰90多公里,平均每人负重80多斤救援物资,在第一时间抵达震中地区,要知道一路上不断的有余震发生,不断的有泥石流和塌方出现,随时都会吞噬这些年轻的生命,难道仅仅因为一句命令?如果仅仅因为命令,为什么在生死的考验面前,他们总是保护住民众,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不是说蝼蚁尚且惜命吗?他们有最坚韧的纪律,却同样有爱,有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成分很复杂,他们却又很单纯,只有一种履行责任的单纯,哪怕付出鲜血和生命,这样的单纯,似喜玛拉雅山顶的雪峰,晶莹剔透。
  或许你会说,这是士兵的职责。是呵,西方将军们不是常说:军人,就是一颗呼啸的子弹,他的归宿就是枪膛么。可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谁能够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完全履行我的责任。甚至,那些在无数美国大片里,被电影导演巧妙美化了的美国大兵形象,真实的生活其实也充满了种种的龌龊和丑陋。而我们的军人呢,和平时期,你甚至很难有去寻找他们负面新闻的兴趣,因为他们总是那么不起眼,总是那么轻易的被大众目光所忽略,只有到危难来临的时候,你才会深刻的感受到那些爱,那些坚韧,那些陶冶我们灵魂的感动,只是,灾难过后,他们究竟能在我们的胸膛中热血多久?
  曾听一位越战老兵讲述过一段让我心碎的故事,从84年当兵开始,他就守卫在云南前线,那时候,当内地的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的共和国也正在和西南某个国家进行一场漫长的战争。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守护在边境线上,每天都有战斗发生,每一个小时都有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去,这样的环境下,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呢,就是每到除夕夜的时候,各个班都会从收音机里收听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歌曲和相声小品大家都没兴趣,最爱听的只有一句话——女主持人甜美的嗓音说:“向驻守在老山法卡山前线的战士们拜年。”按照那位老兵的话说:“那一刻,真是浑身上下从毛孔里往外舒坦,吃多少苦,受多少累,甚至把命丢了,全值了。”4年的军营生活过去了,1988年的除夕,是他在前线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转过了年,他就要脱下军装复员回家了。那个夜晚,他如往年一样,和战友们守在收音机旁,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及至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那句每年此时如约而至的祝福始终未到。收听结束后,整个的阵地一片哑然,突然,阵地上响起了一片低沉的哭泣,那些汉子们,那些在炮火连天的厮杀中从未流泪的战士们,哭了。哭的是那样伤心。
  也正是那一年,共和国边境那场漫长的战争终于平息,从那一年以后,全国各大中小学渐渐少了戴红领巾做报告的解放军叔叔,从那一年以后,经济日益繁荣,生活日益富裕,中国更加的走向开放和富强,可是越来越少的人去追问:这一切,是多少军人的牺牲换取的。
  老兵为我讲到这里时,他又一次哽咽了。他说:那一刻,我们都觉得,我们被整个祖国遗忘了。当他说出这句话时,对面听故事的我眼睛也湿了。那以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每一个对军人群体漠视的人听,从他们的反应中判断他们心肠的硬度。我更想起了一句读小学时常听到的训示:“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句话,做学生时候的我们经常在作文中用,也经常在演讲里用,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的懂呢?特别是我们渐渐懂事,渐渐成人以后,我相信,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程度,是一支心灵的温度计,足够测量每个人良心的冷暖。
  那么今天呢?我不想再重复抗震救灾中关于军人的种种感人故事,因为已经被说过了无数次。我只想举两个新闻记者的例子,一个是80年代的时候,上海某报纸曾派一位记者去前线深入采访,那位记者去了三个月,回来后竟然出现了失语症!他所亲眼见到的残酷让他震颤,震颤?##怀鲆桓鲎值谋ǖ溃恢钡交厣虾P菹⑷鲈潞螅乓钥谑龅姆绞较蚨琳咧叵至四且荒挥忠荒坏募枘延氩锌帷A硪桓隼樱侵醒胩臣钦咴诘卣鸾谀恐械囊痪浠埃担蔽腋孀耪绞棵且淮斡忠淮尾渭尤挝竦氖焙颍壹负醪恢挂淮纬惺懿涣苏庋募枘眩踔辆窦付缺览!V徽饬礁隼樱魏稳硕伎梢钥吹剑颐堑木搜≡窳耸裁矗械A耸裁矗扛杷桃埠茫扪镆埠茫靶σ舶眨颐侵灰溃遣皇腔鳎皇浅耍呛臀颐且谎醒腥猓侵邢嗟倍嗟娜硕祭醋晕颐巧肀撸际?0岁左右的独生子女,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们有平凡人的悲伤,欢喜,忧愁,这一切都和我们一样。然而他们却承担了不一样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就能理解他们印证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据说卧龙地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因为地震受到严重的威胁,一时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其实地震之中,有一样东西比熊猫更珍贵,那就是我们的军魂。军人,中国的军人,那如金子一般的军魂,恰如一坐明净的岛屿,屹立于沧海横流之中,在每一次苦难降临的时候,坚定的守护着脆弱的生命,守护着下一次幸福的降临。
  军魂,不仅仅属于军队,更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美德:勇敢,坚韧,无私,与爱。所谓“向解放军同志学习”,不是一句口号式的宣传,恰恰是每个普通人,需要以自我批判的勇气审视自己的事情。
  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保护,怎样去珍惜,拥军也好,感动也罢,最重要的,却是要让我们不要再学会遗忘和冷漠。恰如哀悼日之后的一句评论:哀悼不能止于悲痛。而面对军魂对我们心灵的冲击,我们的尊重,也同样不能止于感动。
  至少,我不希望,很多年以后,有一位参加过抗震的老兵,再在我的面前,引出又一串遗忘的泪。
  还是用食指的诗《相信未来》,作为这篇随感的结语吧: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那么,同胞们,我们的评定,又会是什么呢?
  张嵚,网名独孤雪亭,作家,即将出版历史作品《盛世生如夏花》。
  

杨莹 汶川蛹
杨 莹
  世界万物皆从蛹中诞生,譬如地理。天府之地以山为蛹,软语姑苏以水为蛹,敦煌九天以沙漠为蛹,没有远隔历朝治乱离合的农乡墒情,便不会飞出湘西边城那只时常扰乱城里人梦中的蝴蝶。
  我们的生存又何尝不是?家庭,村落,遗传,动荡,小到衣物,大到社会,一次不起眼的误入歧途,一次失意的情感,一次暧昧的决断,你的朋友圈,你的世界观,沉舟侧畔病树前头的无奈,地坼乱石毁于前的瞬息……蛹以万般形态坚硬的外壳包容着我们,散落在世间的各个角落里,或阴暗,或阳光,或羁雨,天晴好的时候,蛹开裂而出,从里面爬出来的是面目多变心态复杂又衣着光鲜的人。
  在汶川之前,我是个游走在城市宽阔的大街上的人,周身裹紧对社会的掠夺与冲动,不满与踌躇。做为商业风习的产物,我的蛹敏感而多脆弱,僵化而孤单。我去想象一切又渴望取消一切,我取消眼前重檐斗拱下酒店的盘龙立柱,及停下或驶走的车,我取消盛夏的红绿妩媚痴男恋女,我取消咖啡屋里流浪歌手的叫卖,我取消大众的娱乐独自去敲咚咚作响的鼓……我取消川流的人群明令颁布的禁止,我取消道义的讲演取消华丽的背后,我只所以取消一贯的秩序因为我渴望无序,我只所以取消一切的物质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使我变得富有。
  我甚至取消了纯洁的眼泪,因为我希望我的蛹足够坚硬,而不被轻易地撕裂。
  每个人都有一座沙漠下的城市、空中的巴比伦,寄托于强风才可能使城市高耸的建筑复苏,市井稠密,风吹草底现牛羊;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一股美好的清流,流经你的童年与青春,中年与老年,不会干涸(因为你流着人类共同的血),需要的只是雷电或时令,象春天必然的解冻。汶川震落了春天的花朵,却掘开了我身上的地壳,铜盔铁甲般的蛹,在亿万人的沉默与共前,在报刊媒体的一致沉郁中,在青年义勇军的前赴后继里,嬗变成轻松剥落的苇衣……
  是汶川把我彻底取消了,取消我一贯的黑暗,送进从林里肥沃清新的气息,让我在健康厚重温暖的蛹中,给养勇气与纯洁,公正与付出。人类,在大地突然暴涨的罹难前,从来是个国王,倒是悲痛之后,又恢复了忙碌平实的身影。5月末的汶川,地图上一个小小的角落,透过连绵的阵雨和布满上空的静寂,我看到破碎的春天正在凝结,速度很慢,却饱满有力。它是一个集结力量与坚韧的蛹,里面充斥暂时的黑暗,却是地震前的春天,而且地震后依然生机迅猛。它象坦克一样走过深沟险壑的大地,抵挡住滚下陡壁的巨石,还有那些缩在所谓文明的蛹中调笑死亡的物种。这世界迄今仍有很多物种,在阴湿局促的蛹里蠕动。
  借我一双巨手,去补汶川。从蛹里飞出来的蝴蝶,在断壁残垣里,是飘落人间的星辰。
  杨莹,山东济南人,现居北京。某公司广告策划总监。
  狄青 没有人知道我看见彩虹
  狄 青
  我不记得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这么把自己钉在电视机面前了,一动不动。在央视、四川卫视还有凤凰卫视的面前,我像个坐在帐篷学校里的受灾学生,那么肃然,那么虔诚,每一条来自震区的消息都成了我精神的口粮和救济。没错,我关注每一个细节,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