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良师(8)
果然,后来我又一次碰到这个家伙。他后来去了西部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在那件事情发生几年之后我又见到了他。我们在会议室里一起坐下,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我问道:“你还 记得我们在纽约的那次会面吗?”
“哦。”我说,脸上堆满了笑,“你不会真以为我会忘掉吧?”这让他一时不知所措,过了一阵子他才意识到我没打算纠缠这件事。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之后,我们开始谈生意,这 回我们就可以很专业、很有效地打交道了。
所以,为了你自己,不要记恨别人,不管你多么想这样做,不管这看上去是多么自然的反应。记住:最终被伤害的只会是你自己。
在《纽约》杂志时,有一天下午我对市场推广经理感到很恼火。她做的一件事情——现在我已经不记得那是什么事情了——激怒了我,我怒气冲冲地闯进了她的办公室。
我在她的桌前站着,对她大声呵斥,完全没有意识到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而且就坐在我身后的沙发上。我转过身发现她丈夫坐在那儿,脸上满是震惊的表情。我突然之间感到极 度尴尬。我看起来一定像是个疯子,冲进来用那种语气跟她说话。如果我知道他在那儿,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干的。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道了歉,走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在想我当时的反应。如果在别人面前那样说话会让我觉得很尴尬,那没有别人的时候为什么就可以那样呢?用坦诚直率的方式跟人打交道不是更好吗?还 是说用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才更重要?
此外,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释放感情当然感觉不错,但这就跟怨恨别人一样,也是徒劳的。我最终的目的终究不是要让她难受或者后悔。鉴于我的表达方式,她很可能会觉得我 是在针对她个人,这对团队不会有任何好处。我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她改进工作,让她不再犯这种错误。
慷慨地赞美,谨慎地批评
生意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跟数字、市场或者产品有关。它跟人有关。你越了解人——你的客户、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就会越成功。而了解人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认识到,他们 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人们喜欢受到赞美,不喜欢被批评。很简单,不是吗?赞美让我们感到充满活力和自信,而批评让我们感觉糟糕和不自信。所以,你应该慷慨地赞美你的同事,而只在那些真正重 要的事情上提出批评。记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都很要紧。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红皮书》(Redbook)杂志主办了一场在白宫会见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盛大午宴。主持午宴的是《红皮书》当时的编辑凯特·怀特,她很紧张 。她在职业生涯中见过许多名流,也知道在一场群星闪耀的活动中应该怎么做。但在白宫,一切都不同了。午宴开始前,凯特把所有细节都想过了一遍,脑子还在飞转:我的连衣 裙是不是太短了?我有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我会不会把开场白搞砸?我从来没有见她这么紧张过,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
我和她一起到典雅的东厅去,在走上华贵的楼梯时,我靠近她低声说道:“凯特,你穿那件衣服真好看。”她后来告诉我,那句小小的鼓励一下子把她从焦虑中拽了回来。她想让 自己光彩照人,于是穿上了一条短连衣裙,戴上了一条漂亮的披肩——但当她来到白宫,看着那些威严的房间和遍布四处的柱廊,就觉得很尴尬——也许应该穿得更稳重一些。我 的赞美让她找回了信心。当她大步走上讲台开始说话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到她曾有过一刻的疑虑。
第三章良师(9)
言语的分量很重,所以要谨慎地选择和使用。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你在跟谁说话。如果你花点工夫考虑一下,如何跟这个人沟通最有效,那你将会更加成功——这就是下一个故事 要告诉你的。
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
1999年1月底,我回老家芝加哥参加一个会议。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会议。我和赫斯特旗下《好管家》杂志的主编埃伦·莱文一起,要在奥普拉·温弗瑞的哈泼公司做一个报告。我们 想让奥普拉做一份她自己的杂志。
奥普拉当时已经非常成功了,演过一部极受欢迎的电视剧,还因出演《紫色》而获得奥斯卡提名,她还多次荣获艾美奖。她的乐观和自信鼓舞了无数女性,她的书友会对出版业产 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她在“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排名也稳步上升。尽管能去哈泼公司商谈让我们非常兴奋,但奥普拉已经明确表示过她暂时还不考虑办杂志的事情。
她曾对埃伦说:“许多人跟我提过这事儿,但我对办杂志没什么兴趣。不过你们还是来一趟芝加哥吧,我们聊聊。”
我们约了奥普拉的律师兼代理杰夫·雅各布斯见面,但不知道奥普拉本人会不会来。我从来没见过奥普拉本人,但她明朗而积极的思想和个人魅力让我觉得她非常适合办一份杂志 。可以理解,奥普拉想要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所以我们得从两个方面消除她的疑虑:首先,杂志可以积极地传播她的理念;其次,在她的这次冒险之旅中,赫斯特将是合适的 伙伴。我们知道其他杂志公司也在跟奥普拉接洽——她后来告诉我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有5位主管给她打过电话——所以这次将是我们赢得她支持的大好机会。
我们被领进了一间雅致的小会议室,在一张长桌前坐下。杰夫·雅各布斯和哈泼公司公关团队的几个人进来之后,会就开始了。我们刚寒暄了几句,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奥 普拉像一阵风一样进来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年来我见过很多有权势、有魅力的人,从政治家到CEO,再到电影明星。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奥普拉·温弗瑞这样的人,她一踏进屋子,整个屋子的气 氛都为之一变。她就像一个1万瓦的明灯,她的出现令人兴奋。她看起来就跟电视上差不多——相似的发型,会说话的眼睛,自信的笑容——但不知为什么,看见本人的感觉还是完 全不同。我知道这听上去很奇怪,但奥普拉给屋里带来了炫目的光彩。在她进屋之后,有那么一会儿我都说不出话来。然后我伸出手去欢迎她。
我们一直期待的正是这一刻。我们可以跟奥普拉一起创造出一份出色而具有开创性的杂志,对此我深信不疑。现在,就在这里,我们有当面说服她的机会。我们准备好了吗?是时 候了。把握这个时刻。先等一下。我说的“把握这个时刻”是什么意思呢?也许跟你想的不太一样,所以我先解释一下。
我们知道这也许是见到奥普拉的唯一机会,所以早上埃伦和我都格外仔细,确认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很早起来,一起把材料又整理了一遍。为了给她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们 精心打扮了一番,提前15分钟抵达哈泼公司,我们俩都气喘吁吁的,准备随时开始了。奥普拉走进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我开始“启动”了——准备做一次最热情、最有 活力的报告。 。。
第三章良师(10)
然而如果我们不是在几周前就开始准备,那么此刻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听说将与哈泼公司的人会面,埃伦、德布·施赖弗和我立刻开始行动,我们尽力打造一份最完美、最有吸 引力的报告。我们一丝不苟地进行调查,为报告的成功打下基础。这就像建造一座富丽的新宅——不管建筑多么漂亮、多么气派,如果这幢房子没有平淡、传统、单调乏味的地基 ,那它就一钱不值。
在会议之前的几个星期,我们开始收集报告的材料。我们希望奥普拉能真正考虑做一本杂志,于是埃伦和一个由编辑和美工组成的小团队准备了几页小样,让奥普拉能亲身感触一 下。埃伦把一些模拟封面和用不同字体做成的徽标放到一起,让奥普拉看到她的杂志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我们订购了许多种优质的纸样,这样她就能亲自感受纸张的质地并挑选自 己喜欢的了。我们还把空白的纸张装订起来,让她感受一下杂志的重量和体积。我们甚至还做了一些模拟的目录,让她看看杂志每个月会报道些什么。
在去芝加哥之前两天的晚上,德布、埃伦和我坐在赫斯特的一间会议室里,准备报告内容。当我们一起把那些纸塞进文件夹时,我突然觉得好像回到了《女士》杂志,回到了整个 广告团队一起工作、一起装信封、准备出差的日子。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我仍然爱着那时候的每一刻。我们三个人有说有笑,一起干着活,对于即将跟哈泼公司会面感到越来 越兴奋。
第二天是星期三,埃伦和我飞抵芝加哥。我们想提前一天到,这样即使航班万一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迟到了。那天晚上我躺在酒店房间里,想着第二天早上会面的事情。我们已经 做了一切准备,当我再次回顾我们准备的报告时,我相信我们遵循了第二条把握机会的准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奥普拉走进来的时候,对报告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坦诚。于是 我们就用她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跟她交流。
“我们想给你看一段视频。”我说,并让其他人把灯调暗。视频在屋里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幕上开始播放了,一个女声画外音说道:“她很真实!我觉得我会跟她合得来的。”在接 下来的4分钟里,我们一起看着在弗吉尼亚一处大卖场随机采访不同妇女的片段,她们都希望奥普拉做一份杂志(“做吧,姑娘!”),埃伦·莱文则向她说明做一本杂志会达到什 么样的效果。埃伦突然说:“电视引发了你的食欲,而杂志则会填饱你的肚子。”
这段录像成本并不高,做得也不是很精致,但却绝对有感染力。我瞥了一眼奥普拉,她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专心致志地看着,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