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的最后100年:失乐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虎的最后100年:失乐园-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东铁路:东北虎的死亡轨迹(2)
猎虎时,俄国人通常使用现代化的小口径三线猎枪,该枪不仅射速快,而且火力强大。此外,护路军所使用的现代化军用步枪也可以完成这个使命。
  在俄国猎人看来,猎虎的最好时节是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1日,也就是老虎的皮毛最长、最漂亮的时候。俄国猎人打到虎之后,会立即将之冻起来运到最近的城市处理,并马上进入流通市场。在运输的过程中,俄国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保护虎须、虎骨、虎尾免受外力损伤:虎骨通常会被当地药材店抢购,而虎皮进入到宁古塔、吉林、齐齐哈尔等地的皮货市场,其中大量会流入到北京及天津等大城市。当时,一张虎皮的价值,通常在200…300元(华俄银行发行的纸币)之间,而黑虎皮更要贵一些。成年雄虎要比母虎及幼虎价值更高:雄虎的胡子、心、血、骨头、眼睛,甚至是虎鞭都可以单独出售。雄虎的虎须分为五排,每排10根;中间的一排的胡须最粗,其中从头数第七根最长最粗,其价值最高,有时甚至高达10元(华俄银行纸币),通常其会被做成环形的护身符套在有钱人的脖子上或是挂在男士的衣襟上。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俄国猎人长期追杀东北虎的理由和根据。
  死虎价值尚如此之高,活虎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在二十世纪初,时人已经认识到,东北虎和印度虎有着绝对的区别。世界各国动物园及生物学家都非常希望得到一只活东北虎,因此,活虎的价格一直飞涨。到1915年时,一只成年雄性东北在德国汉堡售价可高达1000英镑,母虎500英镑,一岁的幼虎100英镑。高昂的价格,自然会引起冒险家的兴趣。
  ■ 打虎世家
  尽管俄国护路军猎虎的声势很大,但由于军人毕竟有护路之责,而且,其狩猎范围也基本上是在铁道线附件的区域——算是人烟较为稠密的地区。因此,据巴依科夫记载,俄国军官每年的收获也仅是2-3头老虎。真正对东北虎形成致命威胁的则是随铁路而来的俄罗斯专业猎人——他们通常是俄国到西伯利亚地区淘金的探险者。据巴依科夫透露,俄罗斯猎人每年通常都会在中国猎杀50…60头老虎,其中吉林省宁安县及珲春县等地,是俄罗斯猎人收获最多的地方。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在俄远东地区甚为有名的杨科夫斯基一家。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杨科夫斯基,出生于一个波兰贵族家庭。1863年,由于参加旨在结束俄罗斯在波兰的统治的“一月起义”,他被流放西伯利亚8年,1868年,改判为“在东西伯利亚自由居住”。1879年,杨科夫斯科一家迁至滨海边疆区的西杰米村,走上了实业家的道路。中东铁路开通之际,当时的米哈伊尔·杨科夫斯基已经依靠经营农场及养马,成为了远东地区的首批富豪。
  中国人及朝鲜人,都对老虎怀有敬畏之心,通常敬而远之。然而,为了体现自己的民族优越性,更为了通过猎虎获取更高的报酬,猎虎成为了俄罗斯冒险家们的最爱。而嗜好打猎的杨科夫斯基,自然而然地成了猎虎队中的一员——他甚至将自己的孩子们引上了打虎之路。1922年,俄国国内政局变化,杨科夫斯基一家移民朝鲜。利用在俄国积攒下来的财富,杨科夫斯基一家很快在朝鲜再次购地,甚至开展了旅游业。但杨科夫斯基一家的最爱仍然是打猎,而且猎虎也仍然是他们的最爱。由于猎技高超,杨科夫斯基一家被朝鲜人称之为“四眼”。1944年,他的儿子尤里·杨科夫斯基写了一部名为《打虎半世纪》的*,献给自己的父亲。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东铁路:东北虎的死亡轨迹(3)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及朝鲜之后,杨科夫斯基一家被送进集中营。1946年,尤里·杨科夫斯基的两个儿子瓦列里兄弟,因“向国际资本主义提供帮助罪”被捕,第二年,尤里·杨科夫斯基也因同样原因被捕,被囚禁了八年之后,于1956年去世,享年77岁。瓦列里·杨科夫斯基34岁时,曾任在中朝边境作战的苏联红军第25军的翻译,但后来和父亲一同被捕,直到其父亲死后第二年,才被恢复公民权力。从写自己的家族史开始,他逐渐走上了作家之路,并让杨科夫斯基这个大家族广为人知,其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猎虎的中篇小说《四眼》。杨科夫斯基一家猎虎的故事广为流传之后,一位英国作家还曾以《虎爪》为名,写过一本关于杨科夫斯基一家的书。
  不管是巴依科夫的“科考记录”,还是杨科夫斯基一家的“猎虎文学”,其实都是东北虎的血泪史。巴依科夫向不讳言,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边疆区,带武器猎虎的只有俄罗斯军官及以实业家为主的俄罗猎人。
  俄罗斯人喜欢虎皮,十九世纪末,一张老虎皮在圣彼得堡的价格就可高达1500卢布。因此,除了利用火器猎虎之外,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边疆区的俄国猎人还非常善于利用毒药来毒杀东北虎:毒药通常装在蜡囊里,布放在没有经过冷冻、也未经过加热的鲜肉之中。通常,一个两克左右的“士的宁毒蜡囊”在进入老虎胃中10…15分钟之后生效,并在半小时之内要掉一头老虎的性命。
  ■ 东北虎的绝境
  与俄国猎人及军人的直接猎杀相应的还有东北森林连接连遭遇的高强度采伐。1904年,中俄《伐木合同》指定铁路附近森林可任自由采伐,8年里就采伐了原来预定30年的采伐量;日俄战争后,从俄国人手中抢了中东铁路南段的日本,在1905年后也在东北陆续成立采木公司,仅在1931…1945年间就使东北森林蓄积量减少了5亿立方米。按照研究者的测算,一只雌性东北虎的领域范围为300…500平方公里,一只雄性东北虎的领域范围为600…800平方公里,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这也就是说,20世纪初随铁路而来的俄国“第一冲击波”,杀灭了大部分东北虎:在十九世纪末,每年猎杀的数目为100头。而且,据巴衣科夫透露,在20世纪初,除了在中国东北境内猎虎之外,俄国猎人每年还会在俄境内的阿穆尔州及滨海边疆区打到25头左右的老虎,朝鲜境内每年也大约有同样数量的老虎被杀害,而这些老虎经处理之后,最终也基本上会流向中国内地的大城市。
  疯狂的猎杀加之生存领地的丧失,让东北虎的数量越来越少。1912年,俄国猎手仅打到了约60头老虎,而到了1940年时,就连俄国境内的老虎,也仅余30…40头左右了。1947年,苏联正式宣布禁止猎杀老虎。
  苏联政府禁止杀虎十二年之后,1959年2月,东北虎也被中国林业部列入首批“稀有珍贵鸟兽”名录,但是此时中国成年东北虎的数量已经不足200只,并且每年仍有十到二十只东北虎被猎捕。同时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在建国后超过了26人/平方公里,按照东北虎的习性,即便此时人们不再捕虎,它们也会倾向于“远走他乡”。 如今,中国的东北虎数量已经不足20只,但是这一种群仍有活力,因为在俄罗斯境内还有500只东北虎与中国境内的东北虎“走亲戚”。 ■
  1903年7月,“中东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不仅加强了俄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态势,而且也带给了中国珍稀动物——东北虎一场几致灭顶的灾难。
  在中国文化中,老虎不仅代表了雄性的魅力,还代表了权力和财富。杀虎取皮,并将老虎身体的各个器官分类出售去换个好价钱,成为了这些沙俄兵痞最大的梦想。
  虎骨通常会被当地药材店抢购,而虎皮进入到宁古塔、吉林、齐齐哈尔等地的皮货市场,其中大量会流入到北京及天津等大城市。
  俄罗斯猎人每年通常都会在中国猎杀50…60头老虎,其中吉林省宁安县及珲春县等地,是俄罗斯猎人收获最多的地方。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杨科夫斯基一家。
  在20世纪初,除了在中国东北境内猎虎之外,俄国猎人每年还会在俄境内的阿穆尔州及滨海边疆区打到25头左右的老虎,朝鲜境内每年也大约有同样数量的老虎被杀害,而这些老虎经处理之后,最终也基本上会流向中国内地的大城市。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打虎文学
伴随着毛泽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的广为流传,以及各地打虎热潮的兴起,在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各地出版社纷纷出版了一批“打虎文学”书目,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也都编排了各种“打虎曲目”。
  这些文学作品和戏曲曲目里的“虎”,一种是真老虎,一种是“纸老虎”,主要指的是官僚恶霸和美帝国主义。
  1950年在福建省闽清县成立的“刀霞打猎队”曾到多个地方消除“虎害”,他们的故事也被编成《当代武松》连环画,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几个省市的出版社出版。
  196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本打虎故事汇编,书名就叫《打虎的故事》,书的作者霍松林在“前言”中说:“封建社会的官吏是地主阶级用以剥削民脂民膏的爪牙,因而把那些官吏比做虎,是恰当的,而且很形象。但如果扩大范围,把整个反动阶级的罪恶统治比作虎,那就更准确。”
  所以,打虎不仅仅是消灭一种“害兽”,打虎精神更是象征着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决心。“……拿武松说,他敢于打景阳冈的那只吊睛白额虎,和他敢于打腐朽的北宋皇朝那只穿袍戴冠的虎,都是同一种革命精神的表现”,霍松林说,人们都应该学习“武松、李逵那样的坚决斗争、毫不妥协的革命态度”,牢记毛主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教导,勇敢地去打虎。
  “打虎”题材的戏曲曲目在当年更是层出不穷。长安书店1953年出版发行了秦腔《打虎记》剧本,内容是北宋末年的劳动人民如何英勇地反抗官僚恶霸;福建人民出版社1965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