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云路(校对版)-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如此。咱们就先在京城周边找个隐蔽之处藏起来,等风声过了之后,再走不迟。”

  “事情没那么简单。”死士首领叹了口气,“京城外围的镇子或田庄,管得比外地要严些,若是有生面孔。马上就会有人发现了。若不是因为这个,这些年我们又怎会老是被困在一个小庄子里,连门都不敢出呢?”

  “不如……找个权贵人家或王公大臣的庄子避一避?这种人家的庄子,官兵是不好搜的。”

  “可这种庄子,本身管得就严!”罗蕴菁忍不住插了嘴。“庄上就没有外人,我们生面孔进去了,只怕不等官兵来。就要被撵走了!”

  “但只要我们顺利进去了,后面的事就好办了。”老死士瞥了她一眼,只盯着首领说话,“这些年,我们也不是没有在京城各王公府第里安排过人手,其中有一家,管着田庄的人受过我一点恩惠,我也不必跟他说实话。只说我在京城官宦人家做事,主家受了齐郡王府的连累抄家了,我私下带了结义兄弟与干女儿逃出来。怕被官府发现了,想借间屋子躲些时日。他不会起疑的。”他使了个眼色。

  死士首领心领神会了,脸上便露出笑来:“你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

  罗蕴菁看着他们两人,心里忽然有些惊慌:“你们……你们到底要躲到哪里去?”

  且不说这罗家三人如何逃走躲避,青云在宫中,见局势进一步安稳下来,也暗暗松了口气。

  经过珠儿行刺一事,卢太嫔似乎明白了些,不再吵吵嚷嚷地闹着是太后与皇帝的错了,倒是静安王,因为受了惊吓,又病倒了。皇帝把最好的太医派了过去,只用两剂药,就把他的病情稳定下来。卢太嫔松一口气之余,也开始有些相信,皇帝与太后其实无意对他们母子不利。

  而宝云公主在青云的暗示与鼓励下,再次回到生母跟前向她进言,渐渐的,卢太嫔开始到太后宫里走动了,态度也变得谦卑有礼,只是言语间还有些试探之意,似乎还不大相信,她从亲妹妹卢侧妃那边听来的传言都是假的。

  青云对此有些无语。人大概都只愿意相信想要相信的东西吧?卢太嫔现在不认为皇帝为了保皇位会对静安王不利了,反而开始相信,由于皇帝需要一个皇储,所以才会保护小弟弟。

  宝云也感到有些挫败:“姨母到底给母嫔灌了什么迷/魂汤?她怎会想到这种事上头?还让母嫔相信了?!”

  青云摸摸她的头:“没关系,太嫔娘娘只是一时间还转不过来。等到皇上有了皇后,生了皇子皇女,她自然就明白了。否则现在劝得再多,没有实证,她还是不会相信的。”

  宝云重重地叹了口气,但很快又重新露出笑容来。

  她一向与太后、皇帝以及清江王、青云亲近,从前生母和亲兄弟敌视皇帝一方,她夹在中间,心里很不好受,如今双方有了和好迹象,她仿佛去掉了心头大石般,整天都挂着笑容。小姑娘本就生得可爱,性子又讨人喜欢,近来太后总爱召她去陪伴呢,皇帝的赏赐也一直没停过。

  也因为这样,宝云最近消息很是灵通。青云惦记着庄园里的事务,抽空回去住了两日,再回到宫里时,就从她那里得到了最新消息。

  姜融君终于病愈了,跟着龚乐林一家回到了京城,昨儿早上进的城门,同行的还有石明伦。石明伦在锦东立有军功,本身又是那样的出身,先帝临终前,曾经再三嘱咐过皇帝要优容陈、石两家血脉的,因此皇帝决定升他为禁卫军统领。这个职位品级不算高,只是四品,却是真真正正的天子近臣。旨意下来时,明眼人都知道,石明伦的前途不可限量了。

  他还未娶妻生子,甚至连亲事都没定,一时间,有不少人家上门向石太太探口风。石太太心中有数,八风不动,只推说皇恩浩荡,要看宫里的意思。

  而太后,已经打算寻个名目召石明伦到后宫晋见了。

  青云听完这个消息,心里真不知是何滋味。

  她在宫外时,也得了新消息,曹玦明顺利过了县试、府试,成绩都在前列,只要四月初再通过院试,便是正式的秀才,算是晋身士人阶层了。

  但这离进士的身份,还差很远。

    
                  
第六十八章 劝服

   青云陷入了沉思中。

  太后此时正在兴头上,又早就有意把她许给石明伦,得想个法子拖上一拖。皇帝那边对她的想法,心里是有数的,就怕太后不能理解。

  其实太后从前也很喜欢曹玦明,那时她早就知道曹玦明之父曹太医参与过当年偷龙转凤之事,又加上她怀上皇帝时,也是曹太医摸出来的喜脉,在太后这里,不存在什么曹玦明之父所为留下来的阴影。问题是,太后是世家出生,又在宫中久享富贵,她一心要给受了多年苦的亲生女儿寻个十全十美的夫婿,可青云这个女儿却早早就盯上了曹玦明,太后心里就不自在了,未免觉得曹玦明有攀龙附凤之嫌,又觉得如果她一时心软,真把女儿许给个医者,就真真委屈了孩子。

  这是观念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改过来。若三年前,曹玦明没有选择退让,而是一心一意地为这门婚事努力下水磨功夫的话,兴许太后还能被他的诚意打动,可惜,他直到前不久,才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逃避了,并且在科举方面用功,尽力提高自己的身份。无奈时间太紧,青云有些犯愁。如果曹玦明顺利考中了秀才,然后在今年秋天的恩科乡试中再考中举人,明年春闱再挣上进士,那就一切好说,她还是有把握把自己的婚事拖上一年的。但如果他未能中举,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同时,青云也有些拿不准石明伦的意思。看石家人的态度,似乎非常乐意娶到她这个媳妇。说得也是,石家虽是世代官宦,却只能算是二流人家,能得圣宠本就是沾了陈家的光。而陈家身为先帝元配的娘家,在先帝当朝时,固然可以荣宠不衰,问题是先帝过世已有三年了。如今在位的皇帝跟陈皇后是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石家出仕的人不多,少有在高位的,石明伦、石明朗兄弟又都是武职,想要保住权势地位,迎娶一位宗室贵女,而且还是与皇室关系十分密切的宗室贵女。无疑是个好选择。石家是不会放弃的,那石明伦本身呢?

  青云曾在锦东见过石明伦好几回,知道他这个人,不但长相俊秀,高大勇武。而且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本身又低调,哪怕对先帝的宠爱心知肚明。也从未炫耀过什么。先帝派他去守边关,他就去了,没有仗可打时,他老老实实练兵,有仗可打时,他也谨遵朝廷谕令行事,从不敢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可见他的品行是信得过的。人也聪明,将来不会闯出什么祸事来。

  这么出色的人,换了是刚穿越过来的青云。可能就抽点时间跟他培养一下感情,如果还算凑合的话,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下婚事了。走先婚后爱的路线。但青云却认识曹玦明在先,知道他是个会护着自己、宠着自己的人,就生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石明伦再好,再出色,她也跟他不熟,不清楚他心里的想法,不知道他的性情喜好,她不敢冒险,在还有别的选择时,跟一个陌生人缔结婚姻,相伴终生。

  青云于是非常纠结地找上太后,悄悄问:“母后,您召石明伦来做什么呀?外地回京的文武官员,有几个是可以进宫见皇上的?更别提受太后召见了。您是生怕外头的人不猜疑么?”

  “傻孩子!”太后嗔她一眼,嘴角含着笑,“你忘了我说过的话了?别的官员,母后才没空搭理呢,但石明伦却不同。母后要给心爱的女儿挑女婿,怎能不见一见人?”

  青云无奈了:“我说过的,我的婚事要自己做主,您可千万别自作主张!要是我还没点头,您就把话说出去了,我可是不认的!”

  太后听了觉得好笑:“你这孩子真是的,难不成母后还会害了你不成?你素来是个大方的,也别学人家小女儿害臊。石明伦很不错的,先帝与我算是看着他长大,也就是几年前他去了锦东,才没再见过了,但他的脾性我是知道的。相貌就不用说了,京里的官家子弟,能有他这般俊秀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难得的是他文武全才,又有军功,脾气好,人聪明,待人接物都叫人挑不出错来。再者,他又是先帝元后的亲外甥,若你嫁给了他,先帝用过的老臣们知道皇帝不会将先帝宠信之人抛到一边,另选心腹,心里就踏实了。还有当年陈家的门生故旧们,都是读书人,见皇上对陈家后人如此信重,自然会更诚心实意地颂扬皇上的恩德!”

  青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难不成您想促成这门亲事,为的是让皇上获得更多的朝野支持?其实您多虑了,皇上是先帝朝时就立下的太子,中宫嫡出,又秉承先帝旨意继位,名正言顺,这几年还把朝政料理得妥妥当当的,谁会不支持他?若这样都不支持,那就是有异心的人了,没必要理会。而嫁个宗室女给石明伦,或许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却不一定非得让我上吧?外人又不知道我是皇家女儿,只当我是个落魄郡王府的孤女罢了。”

  太后忙揽过她:“我的儿,你多心了,母后绝没有为了皇上就不顾你的意思!只是想着,你也到嫁人的年纪了,京里上得了台面的人家,但凡有适龄未婚子弟的,母后都细细瞧过,也没几个能做你的良配。你的身份不好公开,那些高门大户若是功名心重的,瞧不上你,就让你受了委屈;可若是把你嫁到那配得上县主为媳的人家,母后又觉得辱没了你!”

  她压低了声音:“宝云是卢嫔所出,但她有公主名份,将来说亲事时,定会在公侯府第里挑选。她今年才过十岁,就已经有好几家来向我探口风了,都是极显赫体面的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