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幻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幻三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为人所信,这两个学说可以说是主流学派,至于其他的如墨、法之术,都沦落为了杂家。
    如果自己的看法卢植能接受,那么这次来为自己捞点响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不被卢植接受,再多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住口!”卢植一声大喊,那家伙才不甘心地坐了下去,卢植转过头来,意味深长的看了赵扬一眼,然后突然转过身去接着问下一个。
    但是赵扬却看见了卢植眼中一闪而过的欣喜!
    ~~~~~~~~~~~~~~





    初回大汉 游学颖川 第9章(。dushuhun。)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30 本章(。dushuhun。)字数:1845

    面前的就是颖川书院了,赵扬不禁一阵苦笑。
    造纸术献上,灵帝的反映倒是怪快,考察了一下市场行情就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了。洛阳本身便是士子云集之地,这纸张的销量是绝对不愁的,加上如果这个东西交由皇家执行,完全可以挣得更多。反正封侯加赏掏得是国库的钱,可是挣得的钱却都是入自己的私房钱,反正不管花不花国库的钱,只要不是花我的私房钱,那就没有关系。
    所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赵家献造纸术功不可没,封赵家族长为关内侯,另外赏赐若干,子孙后代免除杂役。
    看到这个结果,赵扬也只有苦笑了,灵帝还真是会做生意啊,造纸术交由皇家后一年收入怎么弄也要过千万的,关内侯只不过是一个名号,赏赐若干具体下来也不知道能有多少……
    诏书下来之后,赵扬也不能明着和皇帝抢生意,便自觉的退出了。而赵扬也在卢植的强力推荐下来了颖川。
    颖川属于豫州,而豫州什么没有,就是山多。虽然大多的山只能称作是丘陵,但也很崎岖,加之古代公路系统没有那么发达,现在又现在正处初夏,雨水比较多,赵扬很多时候都是牵着马才穿过这些山的。
    古代的教育模式很是特别,除了地方上的公学以外,大部分都是私人开办的一些学堂,讲的也并非是编好的教材,而多为自己的思想主张。颖川书院也差不多,他是由荀氏所创立的。
    而这个荀氏,也是东汉有名的大族,地位不下于袁氏。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及其多。但是荀氏完全是靠清明,是在“党锢之乱”之中受迫害然后“下乡教书”的一族。
    荀氏本为颍阴望族。爽父荀淑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这个书院就是在这个时候创建起来的。
    可惜的是自从党锢之乱以后,党禁甚严,士人多受迫害,荀爽又是当时清议界的领袖人物,在宦官们列出的黑名单上都是个打着红叉的人名。所以颖川书院和大多数的书院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正规的学术论坛,加之因为荀爽的名声在外,素为士人所推崇,名门望族的子弟也大多送来学习。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加入,书院俨然成为了东汉第一大书院。
    记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还曾经问过别人“为什么颖川多才士”。想来也是颖川书院的作用了。不过因为颖川是司隶地区的门户,又是兵家常说的“四战之地”,像长社之战那么大的战役……恐怕早已经给焚毁了。
    老实说,卢植身为经学大师、兵法大家,根本不是白吹的,可以说,卢植对于在太学中提问的问题恐怕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卢植知道自己的见解恐怕是得不到正视的。
    从太学出来后,赵扬还真去拜访了卢植这个当世名家,赵扬那日的回答恐怕真的引起了卢植的兴趣。其实,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不难,但是很多时候都难以清晰的分辨这些事物。趋利避害的道理人人皆知,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利用它呢?
    面对卢植的回答,赵扬只回答了一句:“知行合一”。
    可惜朝廷已经不是那个朝廷了,有用的东西大多都不能被用,没用的东西反而却是朝廷所推崇的。正如卢植所言,凉州羌民反乱的原因很简单:不公平!
    西凉地方土地贫瘠,但是汉人们还能在肥沃的土地上放牧,而羌民却只能在不长草的地方放牧,很多羌民小孩在很小的时候都被卖掉,养不起!在这种情况下,羌民如果不反叛才怪。正所谓管子所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连饭都吃不饱,礼仪是个屁!
    和卢植真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但是赵扬实在是不能拜卢植为师,因为从在太学中诸人的表现中已经看出来,赵扬如果拜卢植为师,卢植就会背上离经叛道的黑锅!
    卢植十分无奈,最后只给了赵扬一封荐书(介绍信),让赵扬去颖川书院。他说在这里,赵扬能学到的更多。
    ~~~~~~~~~~~~





    初回大汉 游学颖川 第11章(。dushuhun。)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5:34 本章(。dushuhun。)字数:6734

    游学并不需要什么繁琐的手续步骤,更不需要拿着户口本身份证先去报个道,有了卢植这样BOSS级人物的介绍信,不看僧面也要看看佛面啊!
    征得颖川书院的院长荀爽同意后,赵扬就可以在颖川书院游学了。
    只见大厅中已经坐满了学子,可能是还没有开始上课,所以学子们大多三三两两的交谈。正席上荀爽已经到了,正在和一个中年人交谈,想来应该是陈寔,在他的下首,就是他们的族中子弟了。
    下面的学子中也明显的看出不同的群落,富家子弟和富家子弟坐在一块,寒门子弟和寒门子弟坐在一起。其实,这一点在古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从西周开始,阶层越来越划分清楚,这已经是一种礼仪。
    通过门童的介绍,赵扬竟然听见了许多熟悉的名字:韩馥、陈群、荀攸、辛毗,甚至还有一个最近刚刚应诏的钟繇。这个倒是让赵扬兴奋不已。
    至于赵扬?咳咳,游学弟子的地位也不高,除非你是官家子弟。不过,赵扬可不喜欢那些盛气凌人的富家子弟,所以还是和游学子弟坐在了一起,随便找了一个空席坐了下来。
    坐下了一会,便开始了。
    不过,过了才一会,赵扬就开始难受了。本来跪坐的姿势就不怎么好受,加上内容又只是讨论诗歌一类的,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多数人都是心不在焉,只有一些富家子弟在指手画脚。
    “早知道如此,就不来了。”赵扬心中这样想,嘴上却不知叹了几口气。
    右首旁边的一个寒门子弟可能对诗歌也不感兴趣(肯定,吟诗作乐那是有钱人没事情咔吧牙的事情,穷人才没有那个功夫呢),听见赵扬叹了两口气,也来了兴趣,问赵扬为何叹气。
    看看周围人也都心不在焉,赵扬便扭过头看那人。
    那人衣着简单却显得十分有精神,人也十分清俊。赵扬也没事情干,于是就道:“哎…,我大汉有社稷将倾之危,这些人却还在这里谈诗论画,悲哉……”
    那个寒门子弟正想问为什么,却见自己左首的接过话茬道:“哼,休得放大话,现在天下还尚且太平,何来社稷将倾之说,必是你危言耸听!”
    刚才那寒门子弟忙道:“元直且住,问这厮有何要说。”
    赵扬一听,简直高兴死了,表字元直的,不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中”的徐庶又是谁呢?
    徐庶在演义之中主要出现在走马见诸葛那一回中,但是赵扬从历史上知道徐庶也确实很有能耐,包括在赤壁的时候就感觉不好,正好西凉地方有点小事儿,于是到了西凉镇守,而且还有点成就。
    卖弄一下才学也是好的。赵扬按住想笑的欲望,正了正神色道:“今朝中宦官争权,姑且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阉人党锢,朝中正直之臣不敢言,那么,天下就好不到哪里去。且官职买卖众所周知,孝廉不尽孝,秀才不识书的人甚多,民多受其苦。”
    这个孝廉,也是东汉的制度之一。因为古代讲究以孝治国,所以,只有那些特别孝顺的人才能被举荐为孝廉,试想一下,连孝廉都不尽孝,那会是什么样子!
    顿了顿,赵扬又道:“你可知道张角那厮?”
    徐庶和那个人都是寒门子弟,长在民间,对于张角肯定熟悉,于是同道“知道”,不过徐庶又补充道:“张角画符施水,蛊惑民心,家乡之人多有信奉太平道之人。张角私自划立部曲,恐怕也有野心。”
    这一点说的十分有道理,赵扬也开始重视起来徐庶了。
    想归想,赵扬口中说道:“不错,张角不仅私立部曲,更是结交朝臣,现在各地多疫疾,张角画符施水救人,所以信奉太平教的人甚多,太平道假托道教,但实则有违道义。诸位认为张角何时会反?”
    二人之中,那个不知名的先道:“现在大事以足,黄巾人数众多,粮草也应该消耗不少,那个张角,必定也读过一些兵书,肯定也是秋收后,而且那些乱民都是农民,自然也不会耽误农事,所以应当是秋后反!”
    确实,秋后出兵是兵家常识,在春天出兵固然好,但是大规模的征丁,必定会影响收成的,所以他说的不无道理。
    黄巾是甲子年甲子日起义的,如果推算,应该是三月五日,不过张角总不能傻到提前这么久就约定起义时间吧!要不然也就不止被迫提前起义一个月的事情了。
    徐庶也道:“我认为当于夏,夏时青黄不接,乱民无粮,必有人按耐不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