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幻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幻三国-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不团结起来这些大户豪强,赵扬本来多余的兵力不多,根本无法完全保障粮道的安全,等自己一走,他们肯定会打自己的主意,一旦断了粮道,那赵扬就完蛋了。
    作稳了后方工作,保证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后,赵扬也立刻披甲上阵了。
    ~~~~~~~~~~~~~~~~





    招贤纳士 第14章(。dushuhun。)  入住青州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7:00 本章(。dushuhun。)字数:2850

    因为赵扬的三轮车已经被正式的作为运粮工具,所以赵扬现在的辎重队伍和步兵的行进速度几乎相差无几,整体的行军速度高了好几个档次,若非青州路况较差,加之为夏天,雨水多,道路泥泞,赵扬的行军速度还会更快。
    初平三年八月初,关羽所率领的西路部队,最先到达泰山战场,以雷霆之势率领四百弓骑,先化整为零,然后分散开到达各郡县,迅速发动当地守兵,仅仅几天,就集合了几千守兵外加一万乡勇,结果等到步兵到达的时候,关羽那边便平白无故多出了数万兵力。
    因为黄巾打家劫舍,所以普通人民都想出了对付黄巾的方法,这些民壮对付黄巾也特别有经验,关羽步兵到达的时候,听到消息的黄巾贼寇想要龟缩入泰山,临走的时候想要去劫掠一番补充粮草,哪里知道关羽早就提前到达了战场并且组织起了兵力,措手不及之下损失了不少的兵力。
    而后,关羽的先锋部队和后续部队会合,截断了黄巾的退路,泰山贼寇无法下山劫掠,面临粮食断绝问题。黄巾残孽也无法躲进山中,被迫和官军打正规战。官军的几率和装备都不是一般的好,肯定是打不过了,随后关羽采取夜袭骚扰的战术,消耗了黄巾的力量,最后派人向徐州牧陶谦请援,联合赵扬,三军齐出,一举击破这股黄巾。
    而泰山四寇孙观、尹礼、孙康、昌豨则最惨,他们哪里打过这么窝囊的仗啊,想打,官军不和他们交战。到了最后外面的黄巾被剿灭,关羽便开始缩小包围圈,最后泰山寇的领地越来越小,被围困在山中,没几个月,便“弹尽粮绝”,手下士兵纷纷出逃投降,最后只得投降,接受赵扬(朝廷)的安抚。
    于禁率领的东路那边稍微差点,比关羽那边晚了不少。
    因为路程较远,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秋收,若是一般的部队,肯定是采取就地取粮的习惯,不管是买好还是直接抢好,总比大老远的运量空费劳力好啊。但是于禁的纪律实在是太好了,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被黄巾肆虐惯了的民众一看这官军的纪律,那是民心所向,加上有北海太守孔融从旁协助,本来雄霸莱州一地的黄巾大头头杜阳杜子腾(书友ag564335的龙套,这位大大请放心,日后该角色还有现身机会……),实力远不如泰山寇,没多久便直接投降。
    而在郭图走后,赵扬便正式解除了对袁绍的敌对状态,双方暂时停止了对立。
    好不容易减轻一些压力,袁绍自然也不敢得罪赵扬,得到赵扬的默许后,立刻向朝廷表荐为镇东将军,让赵扬正式的代表朝廷在青州剿匪。赵扬也上表请示了焦和的事情,朝廷闻言,让赵扬担任了青州刺史的称号。
    说是青州刺史,主要是因为最初灵帝同意加强地方官员权利的时候,只有皇室或者大臣才能够成为州牧。而其他人朝廷则还会进行控制。现在赵扬身为青州刺史只有监察义务,没有太多的权利。但实际上因为朝廷的政令不能通行,所以和州牧没什么两样。
    等到冬十一月份的时候,因为赵扬的围剿,剩下的一些残余势力也因为面临粮食危机,也纷纷投降。
    而与此同时,远在辽北大地的刘虞也因为畏惧公孙瓒的举动,担心公孙瓒反叛,于是率兵十万偷袭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曲放散在外,仓卒想从东城逃走,刘虞在任的时候军务荒废,士卒不习战,加上此时已经是寒冬了,刘虞的士兵不想住帐篷,希望住民屋,敕令勿烧。结果公孙瓒得以放火(估计是夜袭),刘虞士卒慌乱中,公孙瓒再趁机派精锐冲突。
    于是,刘虞兵大败,没多久刘虞便被公孙瓒擒获,结果公孙瓒刚杀掉刘虞,正巧朝廷那边因为董卓死了,虽然因为没多久华雄又杀回西京,所以没有捞着庆祝,不过在迁都后,也派了使者,增刘虞的食邑,督六州;而公孙瓒则是迁前将军,封易侯。
    结果使者来到这边的时候,刘虞已经死了,(注:因为华雄的迁都,诏令比历史上的晚下达了一段时间,所以认为刘虞已经死了)擅杀大臣可是重罪,更别说是皇亲了。没办法,公孙瓒只好弄了刘虞曾经与袁绍等欲称尊号的理由将使者摆平了。
    赵扬感叹:刘虞虽然败了,可公孙瓒也没有胜利,很快,他也会被袁绍擒获的。
    而另一方面,赵扬头一次获得这么大的地盘,兴奋的搂着地图卷宗亲了又亲,娘啊,俺原来也有今天哈!~~
    不过,地盘虽大,却并非意味着好事情,说得好听点的叫做“百废待兴”,说难听点的就是“一片荒芜”……
    这一年,是最难熬过的一年!
    人口,人口啊!!~~
    人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没有了人,你资源再丰富,没有人开采照样白搭。
    人口,是乱世当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口的多少还决定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工业革命之前,机器还没有解放人类双手的时候,人口更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想当初我堂堂中华,赶出小日本儿后又经历了了内战,那可真是“百废待兴”啊,多亏俺们中华人民勤劳朴实、艰苦创业……(省略一千字的赞美言论……)可结果呢,许多发达国家照样不是被我们甩在了后面。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不是?
    可怜的是现在的赵扬,手里握着这么一大块地盘,可是经过战后统计,得到的数据是人口却还仅剩不到三百万。
    齐鲁大地作为中国最为富饶的土地之一,青州人口全盛的时候拥有接近千万人口,可是现在呢?且别的暂且不提,平原郡属于青州,而平原因为赵扬的治理,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这样算来,青州偌大的地盘,除却平原一郡外,剩下的济南、乐安、北海、东莱、齐国五郡,加起来总共不到一百五十万,而北海郡因为孔融的存在,所以人口保留了五十万,加减乘除,剩下的四郡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这还不算,多亏了赵扬的处置及时,据守了济南郡,避免了黄巾的流窜,也间接的保留了一部分人口,加上后来截留下来的耿陵部,也获得了三十万人口。但纵使这样,青州也多有“百里无人影,千里无鸡鸣”的意味。
    除此之外,就是现在的经济问题,青州大部分城邑都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剩下的城邑也都残破不堪,纵使赵扬想要征税,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财政赤字是不可避免的,加上这个时代还没有贷款,财政紧张只有靠自己想办法了。
    同时,虽然青州土地肥沃,但是因为青州的连年战乱,政府失去了影响力,府库中没有一文钱一粒粮,如果想要先发展种植,播种的种子是必须的,可是现在赵扬连这些种子都快拿不出来了。
    接手的这副烂摊子,赵扬真是不哭也不行啊。
    因为接手了这副烂摊子,赵扬已经彻底失去这几年还想先把袁绍赶下台的打算,青州简直是将自己拖住了。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吸引外来人口了!
    ~~~~~~~~~~~~~~





    招贤纳士 第15章(。dushuhun。)  入住青州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7:01 本章(。dushuhun。)字数:3234

    青州人口所剩无几,人口密度更是分布不匀,在平原一郡,人口一百五十万,而其它五郡总人口才勉强和平原相当,由此可见一斑啊。
    如果想要快速的战后重建,首先是要有人力。其实在古代,以平原的人口而言,赵扬完全可以迁走平原的部分人民分配到其他各地,至少可以提高总体的恢复水平。
    一百五十万人口,在后世,可能只是一个地级市的人口,但是在古代,这已经是一个发达郡的人口了。
    诸位看官不妨算笔账,王莽篡位,为了拉拢民心,所以颁布了许多法令,史称王莽改制,他下令中,有一条是宣布各家土地超过规定的,要将多余的土地分给九族乡里;无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亩的标准给予田地;违抗不遵者流放……(不要惊讶,即使是在经过了几百年后的唐代,机械化有所提升,耕种的土地仍然很多,可以参考“均田制”。)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成年男子,他可以获得百亩的田地,虽然汉亩与后世有差别,但仍是极大的一片土地。即使在后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别说一人百亩,就是一人十亩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所以汉代的耕种还是多为粗放式,播完种了,农民就等着秋收,这期间几乎就不怎么理睬田地。
    这种耕种方法有很大的缺点,因为粗放,所以难以照料,抗灾能力很弱。它的好处则一是适应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能够有多余的时间从事手工生产。
    但是你别忘了,播洒下去的种子也是粮食啊!丰收了还好说,不丰收呢?那前一年的种子不就全部白费了?
    现在平原郡除了救济外还能勉强拿出一些粮食作为种子播种,加上北海太守孔融的协助,能够用来播种的粮食也很有限。所以赵扬下令,因为这是灾后第一年,所以每户民众仅能领到二十亩土地的种子,发配农具,必须按照规定采取细种模式,遇到灾害,必须积极的响应抗灾。另外就是免除青州除了平原、北海的剩下四郡三年的赋税,北海的一年赋税,因为赵扬已经基本采纳平原的制度,所以免除了农税,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积极发展商业。
    青州一地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发达,齐国在历史上就是十分注重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