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婆婆稳坐钓鱼台,刘桂珍才故意做出了粗鲁的举动,谁知道婆婆轻描淡写间并不接招。
这问题可就大了。
刘桂珍敏锐地嗅出了个中严重的味道。
第一招婆媳交锋,刘桂珍落败。
赵菲有点无奈,家庭生活就这点破事吗?
每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斤斤计较,就算是重生一世,依然难以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爸,苦菜汤很好喝呢,每想到闻起来臭不可闻,喝起来这么清甜,也没有鲜的苦菜那么苦。”
赵菲见父亲苦巴着脸,笑不出来的模样,便善解人意地化解了一下气氛。
“是啊,夏天就是要多吃点苦味的瓜果蔬菜,清热去火,小时候我经常和你奶奶去山上采这个苦菜,回来就晒成菜干,能吃一年呢!”
赵民生不由地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农家小年多不易,如果不是当兵,在部队里入了党,他也不够条件获得农场做临时工的资格,也不可能转正,现在还在老家种田呢。
想到种田,赵民生又想起家里还有四个农户没有解决,户口还挂在老家的白云村,田村里照样有分的,不过他都匀给了两个弟弟种,一年每个人交个几百斤谷子给他就是了。
“你爸从小就能干,我看他聪明,所以让你爷爷一定要供他读书,如果没有读到初中毕业,现在他哪能出来工作啊?”
说着说着,黄珍娟又走上了自我表功的路。
赵菲一看奶奶又说岔了,不由一阵心急。现在这种情况,母亲肯定最讨厌奶奶说这些以前培养过父亲的话。因为这话一出口,就意味着表功劳要报酬。
果然,刘桂珍好不容易放晴了一些的脸,又“呱嗒”一下子耷拉了下来。
黄珍娟没有看清刘桂珍的脸色,犹在说着赵民生小时候种种聪明孝顺的表现,什么八岁懂得做饭、十岁懂得放牛之类的,这让刘桂珍越听越不舒服。
本来丈夫小时候的趣事听听也未尝不可,可是现在这种氛围下说这种话,不是在表明过去赵家对赵民生栽培有多用心,过去有多用心,现在就得有多少回报。
如果赵家只有一个独养儿子就罢了,可是赵家有三个儿子,要出钱的事如果只找赵民生,刘桂珍心里是极度不爽的。
“奶奶,你吃蚵仔煎,不错吧?上次爸没有煎成形,都散开了。”
赵菲笑着把一块煎得焦黄的坷仔煎夹到奶奶碗里,用吃的先堵上她的嘴。不论奶奶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总得先吃完饭再有力气吵吵嚷嚷吧?别在吃饭的时候说些不愉快的事。
果然,黄珍娟把注意力集中到吃的上面来,桌上再加上赵国智和赵兰两个人对自已打工生活的描述和汇报,气氛轻快了许多。赵民生不由地感激地看了大女儿一眼,突然觉得大女儿成长得好快,居然懂得为父母分忧了。
吃完饭,黄珍娟做势要帮着收拾碗筷,但是赵菲哪有让她动手呢,她阻止了奶奶的见外,利落地收拾了起来。
厨房的屋顶上,突然响起了“扑”的几声响,赵国智怪叫一声:“什么东西落到咱家屋顶了?”
赵兰和赵国智冲出去一看,兴奋地大叫:
“是成熟的木瓜掉下来了。”
原来,他们前年种在厨房背后的木瓜树,终于长出果实,青青地吊在树上好久,馋得他们吞了好久的口水,但木瓜树很高,一株足有三米多高,他们根本够不着,只能望树兴叹,现在木瓜自已成熟掉下来了,虽然砸伤了点皮,但无伤大雅,两个人自然十分开心。
两个小的收拾木瓜去了,赵菲在收拾厨房,黄珍娟和赵民生夫妻移到客厅里坐下,拖到这个时候,黄珍娟也不得不说出自已的来意。
☆、253。第253章 我不赞成
赵民生烧了开水后,泡了一壶茶,斟到小杯子里,给每个人都端上了一杯,这也是当地的习惯,但凡客人到家里做客,都是要泡茶的,倒也没有讲究什么饭后不能喝茶之类的。
喝了三杯茶后,黄珍娟到底沉不住气了,便笑着对儿子和儿媳道:“其实妈今天来,是有一件事要和你们商量的。”
刘桂珍心里想:哼,终究是说出口了。
她不动声色,抿了口茶,继续听黄珍娟说什么。只要说出来,她就有顶回去或者讲价的机会,最怕的是婆婆在背后对老赵使手段。
“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嘛,我们都是一家人啊,有什么好客气的?”
赵民生赶紧打出亲情牌,倒不是向母亲示好,而是拉拢老婆的意思,表明咱们可是一家人啊,有事要相帮,他心里是生怕老婆又把母亲想办的事情甩脱了,所以早早打下了预防针。
在儿子的鼓励下,黄珍娟这才呐呐地开口道:“老二民富不是一直没生孩子嘛?这么多年,他们多方求医问药,但是都没有用,现在年纪大了,他们也认命了,打算抱一个儿子来养。不久前倒是问到一户人家,说家里孩子有七个了,没想到又怀上了,实在养不活,打算送给别人养。
那家还有半个月就要生了,我们也找过算命的给她看了,说这一胎稳稳生男的,老二就想把这孩子抱回来养。自已没有生,但从小抱回来养的肯定亲。”
“妈,这是好事。老二想通了就好,我之前都和他说过几次了,但我看他是没有放弃努力,也就没再提了。”
赵民生听了很高兴,老二没生孩子,膝下无子这可是件大事,在农村吵架都不敢吵,因为一吵架就会被人骂做绝户的。赵民生知道老二一直憋着口气想要自已生一个,但生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他们终于想通了,自已也不用愁老二日后老了孤单无子。
“是啊,当然是好事。我们也赞成,只是抱这个孩子,人家说了,也不是卖娃,但是营养费、误工费什么的要给一些。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就当没有这个娃。”
黄珍娟徐徐说来。
“这样也好,亲生父母不来找,咱们可劲疼他,长大了准把老二一家当亲生的父母。”
赵民生觉得这家人还是挺明理的,不过,咦,哪不对了?他脑子里转了一下,对啦,原来说的是营养费、误工费的事。赵民生心里一“格登”,这下猜到母亲的来意了。
果然,黄珍娟露出为难的神色道:
“好当然是好,只是这营养费、误工费可要不少钱,说是一次性给个八百块就成。老二也急吼吼地想要,可是八百块他哪里拿得出来呀?所以想要兄弟几个帮他凑凑。”
黄珍娟作为母亲,心疼儿子无后,做这件事当然无怨无悔。赵兴洲却知道要从几个儿媳手里抠钱极其困难,因此说到向他们讨钱的事,死活也不肯来,只能劳动黄珍娟厚着脸皮出面了。
“妈,八百块钱他会拿不出来?敢情这么多年结婚老二都没攒下什么钱啊?要兄弟凑?兄弟们哪有余钱可以凑啊?
你们看我们家热得要命,想多买一台电风扇,都要让孩子们暑假去做工来赚钱。你看看国智,这几天卖冰棍,人都晒得跟个黑皮猴子一样,小兰和阿菲都瘦了几斤,看他们这样子,你做奶奶的也不心疼一下?一张口就是给老二凑钱!”
刘桂珍说话象打机关枪似的,“哒哒哒”地就发射出来,顿时扫得婆婆体无完肤,黄珍娟只能艰难地抵抗道:“桂珍啊,你家子女圆满,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是也有奔头是不是?家里的孩子个个懂事听说,也都各有本事,我看着都替你高兴。可是你再想一想,老二清锅冷灶,结婚这么多年,也不能说他们没攒下钱,只是攒的钱都化成了药喝到肚子里去了。
去年吧,他们攒了三百多块钱,好不容易大着胆子去到省里找医生看,医生说老二是死精,绝症,没有药可医的。
老二心里不知道多难过,这话我只对你们兄弟几个说,千万别再传出去了,老二媳妇算是好的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几布袋的草药都扔了,大哭一场,之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现在他们想通了,抱一个孩子来养,但是钱却不够了,如果因为没有钱抱不成孩子,你说我这当妈的,该有多难过啊?
兄弟一场,你们就想办法凑凑,算是圆了老二的求子梦吧!”
黄珍娟说到这里,也动了感情,想到老二这十几年来在村里抬不起头的情况,不禁老泪纵横。
刘桂珍见婆婆哭了,一时无语,老二的情况她也清楚,倒也不是什么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之人。婆婆说他们把钱花在看病上,应该是实情,如果就这样拒绝了他们,也说不太过去。但是要是答应了婆婆,自已手头钱本来就不多了,一下子又要负债了,想到这些,刘桂珍就不痛快,因此依然没有表态。
赵民生兄弟情深,又心疼母亲年纪一把,还要为儿子的事情操劳,他见刘桂珍不说话,显然还没有想通,便道:“妈,你别急。民富的困难我们也清楚,但是最近我们家出了好多事,象国强订婚什么的,也花了不少钱。阿菲如果考上中专,多少也得交些学费,整些行装,也要花不少。
但是民富这个机会十分难得,作为兄弟,也不可能看着他把机会丢了。这样吧,我去找农场的财务先支两个月的工资,支持一下老二。”
随着赵民生的表态,黄珍娟的泪水渐渐止住了,她感动地对儿子道:“老二以后有了靠,也不会忘了你这个做大哥的大恩大德。”
“什么呀?这是民生自已说的,他可还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呢!”
刘桂珍一听赵民生居然要以预支工资的方式来帮助赵民富,就十分不乐意了,两个月的工资可要四百多块呢,现在赵民生转正了,工资提了一大截,可哪架得住四面八方都要钱啊?
一听赵民生表态,刘桂珍就炸了。
“桂珍,话不能这么说,老二家有实际困难,作为大哥,难道我不该伸出援手吗?”
赵民生也火了,这件事事关到老二的子嗣传承,刘桂珍这么一口否决,岂不是要让老二断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