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第二天,连蔓儿家并没有吃酸菜锅。
“幼恒哥说,后天他就要回县城过年了?”晌午,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的时候,告诉连蔓儿道。
今天也是他俩今年上学的最后一天,从下午开始,私塾里就放假了,要等明年过了正月,私塾里才会重新开学。
“啊,”连蔓儿就吃了一惊,“咋后天就走啊,我记得咱杀猪那天,幼恒哥说,今年他二十八才回去。”
“那天是那么说的,是县城给幼恒哥捎信来了,说幼恒哥的奶奶非让幼恒哥早点回去。幼恒哥这两天收拾收拾,就得回去了。”小七道。
“娘,那咱给幼恒哥的年礼,赶紧送过去吧。”连蔓儿就道,“也不知道过完年幼恒哥啥时候回来,赶不赶的上咱家请客。要不,咱就请幼恒哥来家吃晚饭。就吃涮羊肉吧,要不也想让幼恒哥来尝尝那。”
“行。”张氏点头。
今年给王幼恒的年礼,连蔓儿家已经准备妥了。两坛葡萄酒,共二十斤,一条猪肉,十斤,酸菜十颗,饽饽一百个,冻豆腐两板,精磨玉米面十斤,另外还有鞋子两双、棉直缀一件。
在连蔓儿家准备的几份年礼中,王幼恒的是上上份。
五郎赶了小牛车,装上年礼,连蔓儿和小七都穿成棉包子样坐在车上,三个孩子来镇上找王幼恒。
济生堂里,王掌柜正带着伙计们忙碌,看见他们来了,就忙迎了出来。
“……给姑娘和两位少爷拜个早年。”王掌柜向三个孩子行礼道。
“王掌柜你也过年好。”连蔓儿就笑道,“幼恒哥在不?”
“少东家在后院,正收拾东西那,我领三位过去。”王掌柜说着话,就让伙计们将年礼往后院搬,他亲自领着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到后院来找王幼恒。
等他们进了后院,王幼恒已经知道了消息,从屋里迎了出来。
“外面冷,快进屋里暖暖。”王幼恒笑着将三个孩子让进书房,忙着让伙计们送上热茶、点心,又在屋里加了一个炭盆。
“幼恒哥,你念书太辛苦了吧,我看你都瘦了。”连蔓儿看了看王幼恒,又看了看桌案上放着的一摞摞的书册,说道。
“你哪看出来的?”王幼恒摸了摸自己的脸,就笑了。
连蔓儿也笑了,王幼恒其实没瘦,只是身材似乎略高了一些。因为他性格沉稳,一副非常值得依赖的样子,让连蔓儿总是忽略,其实王幼恒也只是个比他们大了几岁的少年。
说笑了一句,连蔓儿才将随身带的包袱打开,递给王幼恒。这包袱里面是张氏给王幼恒做的两双鞋和一件直缀,在上面还放了一份礼单。是三个孩子请教了鲁先生,按着规矩的格式写的。
王幼恒先看了鞋子和直缀,就说让张氏太费心了,然后才将礼单打开。
“怎么又送这么多的东西。”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你可别和我们客气,这东西也不算多,而且还都是我们自家产的。就是一个心意。”连蔓儿就道。
“是啊,幼恒哥。”五郎和小七也点头道。
王幼恒想了想,就也没有继续推辞。毕竟他也知道,连蔓儿家现在的条件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而且,现在他们两家相互走礼,关系越来越亲近。
“幼恒哥,你后天就要回县城了?”连蔓儿问了一句。
“嗯。”王幼恒点了点头,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
送上第二更,求粉红,晚上争取三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拜祭的问题
第三更,求粉红。
*********
王幼恒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不过随即就恢复成暖暖的笑意。连蔓儿正拿起一本书册翻看,不经意间眼角的余光,却将王幼恒眼中那抹异色收入了眼底。
“幼恒哥,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连蔓儿将书册放下,看着王幼恒问道。
王幼恒一愣,随即就笑了笑。
“没有,就是祖母想我了,让我早些回去。”王幼恒笑着答道。
“真的吗,真的什么事都没有?”连蔓儿端详着王幼恒,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姿态,继续追问道,“幼恒哥,你有什么事,就跟我们说说呗。就算我们帮不上忙,你说出来,也比憋在心里强。”
“真的没事,也就是我们家,兄弟几个都在外面打理铺子。年根底下才回去,换成别人家,早就该回去了。”王幼恒笑道。
见王幼恒言笑如常,并不像有什么事的样子,连蔓儿就不再问了。不过,她可不认为刚才是她眼花,看错了。王幼恒肯定是有事,但却不方便说,或者是他觉得没必要说。
不管是哪一种,连蔓儿都不方便再追问下去。而既然她并没有听到什么传闻,那么想来也不会是什么大事。王幼恒要打理这么大一间药铺,过年了,他也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有一点小烦扰,是很正常的。这么想着,连蔓儿就释然了。
“有没有想要的东西,我从县城给你们带来。”王幼恒就问。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摇头。今年她们采购的很多的年货,甚至一开始没想着要买的东西,都买了。她们很满意,这时候还真想不到有什么想要,还没有买的东西。
“幼恒哥,过完年,你啥时候回来啊?”小七就问。
“这个,还说不准。”王幼恒道。想了想。又道,“我会尽快回来,毕竟没多久就要考试了,我回来,也好跟鲁先生请教学问。”
几个人闲聊了一会,连蔓儿就说晚上请王幼恒去她家吃饭。
“……买了火锅。还有羊肉,我自己调的蘸料,鲁先生都夸说好吃。幼恒哥,你一定要来尝一尝。”连蔓儿道。
“好吧。”王幼恒想了想。就笑着答应了。
傍晚,王幼恒如期而至,还带了一篮子的苹果和一篮蜜桔。这两样水果在他们这里并不常见,想是谁给他捎来了,他自己不吃,带了来给连蔓儿她们吃。
外面寒风呼啸,屋里的炕烧的热热的。大家都上了炕,围着饭桌坐下。依旧是吃涮羊肉,因为招待王幼恒,除了昨天她们自己吃的那几样,又特意添了好几样。有泡好的海带丝,买牛肉时捎带买回来的牛百叶,将牛肉剁成肉糜加粉面子和调料捏的牛肉丸,泡好的木耳、蘑菇,还有好不容易买来的藕切成的薄片。
凉菜则换成了凉拌海蜇丝、酸甜白萝卜丝、酱小黄瓜、腊八蒜和罗汉肚切片。
张氏还擀了面条。打算到最后大家就着火锅里面下了面吃。
王幼恒、鲁先生和连守信三个人喝白酒,五郎跟着喝了两杯红酒,张氏和连蔓儿几个依旧是喝葡萄汁。
这一顿饭直吃到太阳西斜、夜幕降临,等吃过了面条,将锅子扯下,连蔓儿又煮了浓浓的茶来,给连守信、王幼恒和鲁先生解酒。
鲁先生吃喝的高兴,又因为有王幼恒和五郎陪着,他谈性极浓。干脆讲说起了学问。后来又谈到明年王幼恒和五郎要考试的事。
张氏和连守信都极为上心,就是连蔓儿也不觉竖起了耳朵。
“……这个东西。一窍通百窍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鲁先生红着脸,说道。
连蔓儿在一边忍不住偷笑,鲁先生在三十里营子这些时日,也入境随俗,学了一些俗语、土话,有时候说话也能半文半白,甚至学了几句三十里营子的方言,有时候一两句话说出来,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就是这辽东府的人。
鲁先生说这句话,是要王幼恒和五郎放松,童生试并不难考。鲁先生是才思敏捷,是考过了进士的人,他觉得容易,但王幼恒和五郎可不敢真的就这么想。
几个人又谈了半天,鲁先生又嘱咐了王幼恒,让他过年的时候写几篇文章,年后拿来给他评讲。王幼恒自然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直到月亮高高地升了起来,王幼恒才起身告辞。
众人就都送他出来,连蔓儿自然也跟出来了。
“幼恒哥,咱们要明年才能再见面了。”连蔓儿道。她这是想到,王幼恒要回锦阳县城,都是早早的起身,到时候她不能去送他,等王幼恒年后回来,可不就是明年了。
“可不是。”王幼恒笑了,似乎很开心,“年后,我尽量早些回来。”
“好哎。”连蔓儿就笑道。
…………
将近年关,总是特别忙碌的。一年的账目要归总清理,家里面要大扫除,还有送年礼、收年礼。腊月二十六,连记的早点铺子才开始歇业,一家人才渐渐地清闲下来。
腊月三十,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大早,连蔓儿一家就都起来了,吃过早饭,一家人就有条不紊地又忙碌开来,今年要好好地办一顿团年饭。
一家人先是将要炸丸子的几样面团和好了,盖好盖子,放到炕头发酵。然后,连枝儿和连蔓儿就开始切酸菜、泡发木耳、蘑菇等干货,连守信负责杀鱼、腌渍入味,将早就杀好的鸡鸭拿进屋解冻,准备烹调。
五郎和小七也没闲着,他俩不是主力,自负责打零儿,就是听连蔓儿几个的吩咐,让他俩干啥他俩就干啥。
张氏则将大铁锅刷洗干净了,准备烀猪头。将毛处理的干干净净的猪头、猪蹄,大块的五花肉等放进锅里,然后放进蒜瓣、葱段、姜片、盐,又放入花椒、大料、肉蔻、草果、香叶等香辛料,再加入充足的水。将锅盖盖上。灶下用大火将锅烧开。然后又有小火烧,最后又焖了一段时间,将近晌午的时候,才将猪头烀熟了。
这个时候的猪头、猪蹄、肉块都已经被烀的红红亮亮、香气扑鼻,捞出来放进盆子里,想吃的时候。切片或者切块,既可以热着吃,也可以放凉了当冷盘吃。
这之后,又是过年过节的重头菜——炸丸子。
今年他们准备的花样就更多了。首先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