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探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游记探微-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序
几年来,到处漂泊,打工为生。因上学时对《西游记》略有感悟,自思心中,总有一部《西游记探微》来。所以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一些资料,才知道许多学者言《西游记》为证道,为求佛、为研学。如明清之间学者多误认为《西游记》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所著,故而《西游记》所言为合道。再如现时评论《西游记》又多划为阶级成分,纵所言如是,亦前言不搭后语,纵观百家之言,窃以李贽,鲁迅,胡适之评为最善。

  《西游记》从唐僧取经的唐朝到明朝,历经几百年的演化过程,它的想象力是中国人民集体的智慧,他的财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是属于世界的!在石庵著《忏(字上观下心?)室随笔》中讲:“《西游记》虽不足谓道书,然为一种寓言小说,余敢断言,惜时代相去已远,不知其寓言所在,且所寓者或一事,或数事,皆不可知,殊可叹也。”

  按吴承恩生活年代,当时社会正处在“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竟,笑语相媚,妒异党同,蝇营鼠窥,射利如蜮”的世道中(吴承恩语)。况吴承恩有言:“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名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国史非余敢议,野史氏其何让焉?。。。。。。”(《禹鼎志序》)。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我的书虽然是在写鬼怪故事,实际上是记录社会,把讽刺寓于其中,我不敢议论当今朝廷,那么野史杂记我就当仁不让了。

  我就从名著《西游记》中试着探微吧!于今世亦微有鉴戒寓焉!由于所搜集的材料有限,本人能力不足,史实如有疏漏不实,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一部唐僧取经的传奇经历,经过唐宋元明近千年的经典传承,再到吴承恩手中的妙笔生花,成为一部译成几十种文字,流传世界的文学名著。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莱特,十三亿中国人眼中就有共同一部《西游记》: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无畏,猪八戒的憨态,如来的法力无边,妖怪各自不同的性格等等都深深印在我们脑海,既要“探微”,就要了解它的每一个成长点滴。首先它取材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约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出家,因他困惑于译经讹谬太多,真伪难辨,不顾唐室的阻挠,以求实精神不远万里去天竺就学,(印度)。出国后,先被困在茫茫流沙中。‘口腹干燋,几将殒绝,’后至伊吾,被高昌王鞠文泰好意扣留,绝食始获释,以后玄奘持高昌王书信,以王弟身份,在叶护可汗等人保护下,历经四年始达天竺,摩揭陀国王舍城。玄奘先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五年,后又至仗林山,师兄胜军处学习两年,学识上大大提高,玄奘出国达十七年之久,历经五十余国,多次主持讲学,辩论。以其渊博学识震惊异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远涉归国,受到唐太宗隆重礼遇,政府为他设‘译场’,他与门人窥基,辩机等用十九年时间翻译重要经论七十五部,约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西游记的演化过程之唐宋发展期
可见从真实的唐僧取经故事到《西游记》的神魔小说,从唐到明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玄奘取经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唐宋民间艺人根据传说,掺进许多神话成份,形成一条主线,逐渐添油加醋进化成了以《西游记》为最高代表的文学成就。这就好比一个笑话里说的:一个人看见车撞死了一只鸡,告诉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告诉别人撞死一头猪,最后传成撞死一个人那样。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

  生物知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历史也是向前进步的,究竟《西游记》的“进化链”是怎样的?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主要记载的是西域各国风土人情,地理方物以及沿途道听途说的见闻,据说《大唐西域记》也成了一部研究古印度的重要史料。玄奘归国后受到了唐太宗父子的隆重礼遇,为他开设译场,翻译佛经。“泽布中夏,宣扬圣业。”(见于《全唐文》)这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是一件中外闻名的事。另外,唐僧取经之事在《新唐书》、《太平广记》均有记载,唐人亦有诗称赞玄奘(见于《全唐诗》)。玄奘去世后,其门人慧立根据唐僧的传奇经历并引入了大量在异邦听到的种种神奇传说撰写了《大唐三藏法师传》。这在当时便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脚步,这事传到民间,人民按着自己的愿望,加以想象,丰富发展起来。

  当历史走到了宋代,说书非常盛行,内容多是历史故事,佛经故事,爱情故事和侠义故事。唐僧取经故事是很好的一个题材。《西游记》最早的雏形是以说书人的诗话体出现的,所谓诗话就是有诗有话的意思(按《西游记资料汇编》编者注里讲《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性质近于佛经的偈赞,话文也和佛经相近,体裁与唐朝,五代“讲唱经文”的俗讲类似。)由此可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能是由唐,五代“讲唱经文”过渡过来的。

  在这本书里出现了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和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沙僧的前身深沙神“一堕深沙五百春,浑家眷属受灾殃。金桥手托从师过,岂荐神化却金身。”

  在诗话里,也将主角唐僧转变到这个猴行者身上来,一路上,猴行者降妖伏怪,施展变化,功成正果“太宗后封猴行者为铜筋铁骨大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有人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主要是以宣扬佛教为主旨的,如过狮子林中,麒麟、狮子口衔香花,皆来供养。显然这些猛兽的驯服是受到了西方圣土的教化。

  在唐宋时期与明本《西游记》有异(占绝大多数),有同(少数),应为“进化链”中的发展期。

西游记演化过程中之元明成熟期
到了元朝,从出土的元瓷州窑唐僧取经瓷枕上来看,说明取经故事已经定型:孙悟空持如意金箍棒。猪八戒长嘴大耳,扛九齿钉耙。唐僧骑马扬鞭。沙僧手举仗伞从行。元朝戏曲形式非常繁荣,元人吴昌龄做《唐三藏西天取经》(以佚)又一说为明杨景贤著。由于是戏曲的形式,更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想象,流传下来,成为民间传奇故事。

  元末明初也的确出现过与今本《西游记》大同小异的《西游记平话》。在朝鲜人学汉语的《朴通事谚解》和《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送字韵梦字类(梦斩泾河龙)均有记载,可为互证。

  《朴通事谚解》中提到“师陀国,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棘沟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残文中提到的孙悟空的来历及车迟国与今本《西游记》类似。《朴通事谚解》文中提到:“我两个部前买文书去来”。“买甚么文书去?”“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西游记》:三藏法师往西域取经三百卷而来,记其往来始末为书,名曰《西游记》)。“买时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要怎么那一等平话?”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既然能布钱买到,说明这本书当时已经广为流传。可惜今天已经亡佚,虽然这给《西游记》研究工作带来遗憾,但也说明了一种情况,我认为是这样的:明朝关于《西游记》的传说很多,版本不一,很可能杨景贤所作《西游记杂剧》(简称杨本)。朱鼎臣所著《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简称朱本)和吴承恩著《西游记》(简称吴本)。应是根据民间不同版本所写,如《西游记杂剧》提到神猴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祁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这些内容在吴本西游记里没有,包括主角通天大圣和吴本里的齐天大圣也是略有不同。但吴本《西游记》有与此相关内容:“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于是孙悟空的六个义兄弟各称为平天大圣,复海大圣,混天大圣,移山大圣,通风大圣,驱神大圣。这应为又一版本。这就好比一场考试,看谁的文化沉淀好,流传范围广,因为吴本《西游记》有着其它版本无可比拟的优点,掩盖其它版本传承下来,为我们所熟知。。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承恩其人
历史的名著应该历史的看。吴本《西游记》究竟有作者什么思想寓于其中呢?“古人往矣,古人不可见,而可见古人之心者,唯在于书。”我们不能对历史事件和名著进行臆断。让我们把历史回放到吴承恩所处的时代——十六世纪的大明王朝。

  吴承恩约于1510年出生,学术界对吴承恩生卒年说法不一,有人根据吴承恩《石鼎联句图题词》大体推算一下,条件如下:“因忆少儿时,侍客谈此,仆率尔对曰……回思此对二十余年矣!”自署“丙午秋日”。

  丙午:公元一五四六年。

  少儿时:古人男子十六称弱冠(女子十五称及笄),三十称而立,四十称不惑,五十称知天命,六十称花甲,七十称古稀,*十称耄耋。弱冠与及笄又是古制的成年,所以又称为少年少女。少儿当在一十五岁以前。

  二十余年:折中算法二十五岁。

  结论:一五一零年左右当是吴承恩出生之时。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人,不知何时徙山阳。”祖籍淮安府山阳人(今江苏淮安人)。曾祖吴铭为训导,祖父吴贞为教谕(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