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孙子兵法-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持机稍等一下,我们马上研究方案。”陈赓说。

  陈赓经过与谢富治等研究,决定北上行动立即停止,部队马上回头打胡宗南。这个决定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陈赓转身拿起电话,对刘忠说:“刘忠同志你听着,经纵队党委研究决定,我们不北上作战了,部队现在就南下。整个战役请你指挥,周希汉任副指挥。给你们7 个团;第10旅和第13旅的6 个团,再加第11旅的第31团。”

  “具体部署是:以第10旅全部、第n 旅1 个团、第13旅2 个团,由曲沃、侯马地区向闻喜急进,准备消灭胡宗南第167 旅;太岳军区第5 军分区部队进逼运城,迷惑牵制胡宗南的主力,阻其北援;以第24旅和太岳军区第l。第2 分区部队进至临汾以北积极活动牵制阎锡山部。”

  讲到这里,陈赓稍稍停顿了一下,语重心长地对刘忠说:“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打过胡宗南了,你们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胡宗南是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嫡系,是美械,我们的战士还没有打过这样的中央军!我们从中央苏区跟胡宗南打到现在,当然你的心里是有数的。但是部队中的大多数官兵还没有底,要注意搞好战前动员,既要防止轻敌,又要防止惧敌,工作一定要做扎实、想细致。”

  陈赓没等刘忠答话,接着说:“还要注意,第一次与胡宗南交锋,口不能张得太大,要一口一口地吃。要按照已经研究过的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法,集中3 个团、4 个团,甚至2 个旅攻击它1 个团。如果一次吃不掉1 个团,吃它1 个营也好。总之,打歼灭战,抓住一个,吃掉一个,务求全歼。这一仗必须打好。初战胜负,关系重大,常常会影响到今后整个战局发展。”

  最后,陈赓说:“你们现在就开始部署,白天不要打,放在夜里,充分发挥我们夜战优势。现在就行动吧。”最后一句话是陈赓部署完任务的口头语。

  刘忠向陈赓保证:“是,坚决完成任务!”

  接到任务后刘忠和第10旅旅长周希汉立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决定第10旅全部,第11旅、第13旅各一部共6 个团攻歼敌右翼突出的第31旅;以第13旅1 个团监视曲沃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作战方案报陈赓、谢富治批准后,当天晚上第10旅、13旅由曲沃地区出发,冒着夜雨,踏着泥泞,奋勇前进,于12日进抵闻喜城外,“集结于抢掌、孙家庄一线待命攻击。

  7 月12日,胡宗南的先头部队第167 旅进到闻喜,第31旅进占晋南解放区的赵家庄、朱村、胡张镇等地,第78旅进到水头镇,第27旅也进到夏县。但其主力尚在夏县以南地区,相距70多公里,已形成第4 纵队主力歼敌的良好条件。

  7 月13夜,陈赓让刘忠下达了攻击令。首先对第31旅发起攻击。第4 纵队的指战员个个都似猛虎下山,当夜即消灭了第31旅旅直属队及第91团全部。14日继续向如意、下晃、赵家庄等地胡军攻击,又歼其第31旅第92团,并歼灭由闻喜南援之第167 旅两个营。

  首仗即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在战斗进行过程中,陈赓不断接到刘忠的报告,每次陈赓都回电给予指导、鼓励。13日夜间,陈赓听到刘忠的报告后,简短有力地发了回电:“好!就这么打!”

  16日,水头镇之胡部第78旅开始北上增援,陈赓下令部队在峨眉岭阻击,结果予敌重大杀伤,挫败了敌人北援的企图。19日,第78旅第232 团1 个营又在东西韩村被全歼。此后,胡宗南开始后撤,阎锡山始终没有动。陈赓见已无战机可寻,遂于22日结束战役。

  孙子说:“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闻喜战役,是陈康在全面内战开打后的第一仗。第一仗就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7师第31旅全部和第47旅大部共5000余人。当时陈赓手上只有2 万多人。

借东风
借东风

  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ll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只得凭借长江天险,拒守在大江南岸。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气很低。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船身稳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还可以在上面骑马哩。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曹操认为这是个渡江的好办法。

  但是,“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见,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把曹操的大队人马歼灭了,把曹军所有的战船都烧毁了。在那烟火弥漫之中,曹操率领着残兵败将,向华容 (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难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残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让骑兵通过。可是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挤倒,受到践踏,又死掉了不少。后来,他只得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领残部退回北方去了。

  孙子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通兵法、精谋略,加上文韬武略的周瑜,两个人的智慧加起来,当然曹操无法相比了。当他们决定何时何地开战时,曹操简直就无法招架了,在一片火海中,曹操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只好落荒而逃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曹操寒夜筑土城
曹操寒夜筑土城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交战。交战开始,曹操自恃兵强马壮,一马当先,想一举击溃马超。不料,马超骁勇异常,他所率领的西凉兵个个骁勇善斗,随着马超一起冲杀过来。潼关一战,曹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曹操只得收拾残军,渡过渭河,到达北岸。马超官兵乘胜追击,驻扎于渭河边,截断了曹操的交通运输,使官军一时难立营寨。曹操知道,如不赶快安营扎寨,马超随时有可能发起攻击,无营寨的军队将不堪一击。可是,北岸的附近没有现成的城池可供安营扎寨。为此,曹操焦虑万分。

  这时曹操手下有一个幕僚向他建议说:“丞相,我们可以取渭河的土来筑个土城。”曹操觉得有理,就调了3 万兵马,让他们挑土筑城。可是,渭河的土尽是泥沙。俗语说,沙子筑塔,不过三尺。这渭河的沙土松散得怎么也垒不起墙来。加上马超的兵马常来骚扰,急得曹操日愁夜叹。

  当时已是初冬时节,一连几天,乌云密布,有时还间或下起雨来。这一切告诉人们,严寒即将来临。这一天,曹操正在犯愁,忽听有个隐士求见,对曹操说:“丞相一直要筑城安营,为何迟迟不动?”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这里都是沙土,土城随筑随塌,如何筑得?请问隐士有何高见?”

  隐士笑笑说:“丞相素来用兵如神,难道不知道天气变化吗?这几天阴云密布,今晚定起北风,北风一刮,天气必将暴冷,用渭河泥筑城,必定随筑随冻。”曹操顿时愁眉舒展,当即传令兵士做好一切准备。

  当天夜里,果然北风凛冽,气温骤降,曹操大喜,冒着严寒指挥全体将士挑土筑城,一边堆土,一边浇水,冻一层筑一层,等到天亮,土城已经筑好。

  马超的暗探看到曹营土城屹立,立即去报告马超。马超亲自去察看,不禁吃了一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