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有治没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堵车有治没治-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7、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
17、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年都要举行很多重要的大型活动。在政治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行全国“两会”以及许多国际性、全国性重要会议,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不下几十起;在经济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行很多国际性研讨、交流活动和大型展会;在文化体育方面,每年都要在北京举办很多大型文体活动,如演唱会,运动会,大型文艺演出等。北京逢年过节还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地坛、龙潭庙会等。旅游旺季期间的一些旅游活动也于近年兴起。这些活动的特点一是规格高,不仅有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很多都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的外国贵宾参加,如今年举行的中非论坛、亚欧首脑会议;二是规模大,有的单场活动就达10万人,有的如北京车展不仅单场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多日连续下来总计参与活动更能达到数十万人,更不用说北京刚刚举办的奥运会这样的大规模活动。三是活动地点都处于交通热点。举办这些活动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繁华场所,旅游热点,城市中心,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型活动如此密集,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决定的,不仅过去多,以后还会更多。因此,北京的交通拥堵很多情况下也会受到大型活动的影响。如何协调好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对于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是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于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公安机关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有完备的交通保障方案。为了不扰民,缓解因大型活动导致的交通拥堵,交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譬如近几年全国“两会”期间,交管部门精心组织,把“两会”代表车队的出发行驶时间精确掌握到秒,把对社会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但作为首都的北京,大型活动十分频繁,对交通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如何把大型活动对社会交通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对于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组织大型活动过程中,必要的交通管制、交通限行不可避免。但要把这种管制的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把限行的时间减到最少。同时,对交通管制措施、交通限行措施还要严格控制,能不实施就不实施。除非举办国庆大典这样的活动,或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大规模、高规格的活动,能不管制就不管制,能不限行就不限行。因为北京作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今后的大型活动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把交通管制、交通限行作为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的一种固定模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就会经常给社会群众带来不便,招致社会群众强烈不满。这是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精心组织,也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套措施。对于各种大型活动,无论是多大规模的活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还是少数人参加。因此,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应以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或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为原则。北京是首都,大型活动多,这项原则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型活动多,就意味着对社会交通影响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常的。经常对社会交通发生影响,群众就会感到不便,对群众的影响就会很大。群众如果经常为此付出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就会对此产生不满,影响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般的交通管理问题,而是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在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工作中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强烈意识,既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由于大型活动并不总是在同一个场所举行,也不是每天都有,因此不可能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也没必要按大型活动要求修建规模巨大的停车场。如果这样做了,停车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土地资源奇缺的大城市,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然而,如果没有停车场,一旦举行大型活动时,停车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根据国际上一些通行做法和这次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大型活动可以不设公共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这个经验可以沿用到北京的其他各个大型活动中。如果不提供停车服务,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残疾人如何解决交通问题,二是从外地来京或是从郊区乘坐公交确有不便者的交通问题如何解决。一般来说,残疾人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不会太多,对他们可给予一定照顾,凭残疾人证件为他们提供车位。如果车位仍然紧张的,可以只为肢体残疾人提供这种服务。对于外地来京或远郊区进城的,可以在四环外城周围的不同方向设置若干大型停车场,把外地来京和远郊进城的活动参与者用公交专线的方式摆渡到活动场所。

  今后,对于在北京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应把不设公共停车场作为一个惯例。本市四环以内的活动参与者不开车,不坐小汽车,直接乘坐公交车前往。远郊区和外地来京参加活动的,把车停在四环以外或三环以外的远端停车场,由摆渡车运送到目的地。专线摆渡车要把客人直接送到入口处,让客人以最高的交通效率、最短的行走距离进入活动现场。对全市每个可能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如展览馆、体育馆、大型公园,都编制一个公交摆渡方案,实行远程摆渡,以解决大型活动导致的局部交通拥堵。活动场所不设停车场,但是在适当距离内,利用现有的停车场,或临时征用可利用的广场类场所,安排活动参与者停车。主办单位可临时开辟公交专线免费摆渡,把活动参与人员运送到活动场所。这样,大型活动场所就不会因活动本身出现交通拥堵。摆渡停车场的设置情况可印于入场券、活动请柬,也可采取在媒体上发布等多种宣传形式让活动参与者都能够及时了解,并积极配合。特别是在采取这种办法的初期,要宣传到位。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养成习惯,逐步适应。

  不设公共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的大型活动交通模式,要求必须有强大和完善的公共交通来支撑。这种支撑,包括常态的公共交通服务,也包括必要的临时公交专线服务。这一公交系统不仅要四通八达,以满足各个方向人员的需求,还要有足够的运力,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一交通服务,同时还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保证直到把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没有这样的公交系统支撑,大型活动不设停车场、不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就只能招致更大的不便,更多的不满,有违初衷。

  在北京举办的一些大型会议,要尽量把住宿、会场安排在同一场所,避免住宿在一地,会场又在另一地,从而增加交通出行。住宿与会场安排在同一区域,就避免了因会议车辆给社会交通带来的压力。在北京,这样的场所不少,而且具有相当的容量。多数会议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有些会议安排领导讲话或领导会见,有时为节省领导时间,要安排与会人员前往领导办公所在地举行。看起来是节省了领导的时间,但是会议车队造成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不便,增加更多人的时间成本增加。对此,还是应以计算社会成本的大账为主。

  如果能够把大型活动导致的交通拥堵解决好,北京的交通拥堵又能减少一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4、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14、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到一个国家,只要先看看马路上的情形,你就大体上可以把握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了。”一位去过近百个国家的中国记者如是说。马路如同一个国家的脸面,展现着该国的社会人情;它又如同一面镜子,或多或少地折射出文明程度。对交通参与者不文明的行为,有外国媒体称之为国家形象的“伤痕”。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些马路秩序较好的国家的经验,《环球时报》记者从三大洲的四个国家发回了报道。 

  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公路交通网,同时也有着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便在人口拥挤、道路狭窄的大都市,马路秩序也能保持井然。美国人很少按汽车喇叭,除非你的车技太差,挡了人家的路,或者提醒你后车门没关好什么的。在美国的马路上,行人是“老大”。交通规则讲究“路权”,行人穿越马路时最优先。只要人行指示灯一亮,所有汽车都得停下来让道,许多美国妇女在过马路时根本目不斜视,因为她们平时就被礼让惯了,现在更没有人会与她们抢道。在城市的社区、校园或办公场所附近的道路上,通常会有专门的行人通道和限速标志,提醒开车者注意行人安全。 在美国,“最牛的”车要数校车,这种车一般通体黄色,如果它在路边停下来接送孩子,并打开了延长停靠的指示灯,它左面和后面的车辆都得停下来,直到马路上没有孩子才能开动。 

  美国马路上的礼貌谦让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国人视时间为生命,但在开车的时候却争当君子。有的记者刚到美国遇到与人“争抢路段”的时候,对方总是挥挥手示意记者先行,几次下来,记者的急脾气被磨平不少,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在车辆较多的城市如纽约等,难免遇到两方车辆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狭路相逢的局面,如果互不相让,很容易造成堵塞。美国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人们通常奉行“一让一”的通行规则,即两个方向的车辆交替通行,大家互相谦让,遵守秩序,路面一会儿功夫就畅通了。 

  一个国家马路文明的程度与其法律制度和公民道德意识息息相关。美国是法制国家,交通规则被视作法律规范,如不遵守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例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