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革囊”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对没有乘坐过的人说来,是很难想象的,其实就是羊皮筏子,好像今天的橡皮船一样,用它来载人运物、穿越急流险滩。元世祖忽必烈就是乘坐“革囊”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的,清人孙髯翁在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曾用“元跨革囊”4个字概括忽必烈征跟云南的壮举。善于骑马射箭的蒙古的统帅忽必烈不骑马,而是跨革囊,这可是一段有趣的事。   
  大理国士段兴智选列都阐 
  (今昆明)企图募兵抵抗。元军攻下大理后,驱兵直追,大理国布缕 
  (国相)高泰祥在姚州战死,国士段兴智被俘,历时300余年的大理国到此灭亡。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赞道:“吾观从古用兵,出没恍惚,不可观睨者,无如蒙古忽必烈灭大理也。自临洮径行山谷二千余里,金沙江济,降摩狄 
  ( 
  纳西)人大理。”灭了大理国后,忽必烈采纳刘秉忠建议,改变了过去屠城的做法,而改为安抚,使“诸方人民遂定安”。 
  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后,又统一了云南37部。随后,又在云南建立了行省,并以云南作为根据地,以高屋建领之势,一举灭了南宋政权,完成了统一祖国的大业。据杨慎《滇载》记载:“元既灭段氏而有其地,得五城八府,蛮部三十有七。设大理都元帅府,仍录段氏子孙世守其土,赦兴智,封为摩珂罗嵯,管领八方。兴智死,元季乱,中原多故,段氏复据之,于是有十一总管出焉。”至今忽必烈在大理的遗迹颇多,大理城西北苍山兰峰之麓无为寺内的翠华楼,为忽必烈攻大理时下榻的地方,又叫“驻跸楼”,寺前松林繁茂,是大理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1253年,忽必烈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在这里他重用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蒙古汗位之争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1256年,忽必烈修建开平城(今内蒙正兰旗东),作为他统治的基地,势力不断发展。 
  1257年,蒙哥为效法其祖父成大业而享盛名,亲自率军攻打南宋,留其弟阿里不哥守和林。一年之间,蒙古军长驱而下,宋四川各地守军,相继败降。 
  1259年春,蒙哥率军攻打合州(四川合川),宋合州守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连续进攻数月不能破,天气炎热,军中疾疫流行。蒙哥亲自领兵到城下猛攻,为矢石所中,蒙军败退,蒙哥不久死去。此时忽必烈正在湖北作战,得知蒙哥死讯,马上渡江包围了鄂州。 
  这时,忽必烈妻弘吉刺氏自开平遣使臣来,密报阿里不哥在漠北图谋继承汗位。忽必烈在军前召集他的将领、幕僚商议。郝经说:“大王虽然素有人望,且握重兵,但是不知道海陵王的故事么?倘若他(指阿里不哥)自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大王要回去还能行吗?”郝经建议:“断然班师,亟定大计,销祸于未然。”廉希宪说:“殿下太祖嫡孙,而且收召才杰,悉从人望,率土归心。愿速还京,正大位以安天下。”忽必烈命廉希宪先行,观察事变。又命他前往赐宗王塔察儿饮膳,乘机提出拥立忽必烈的建议。塔察儿赞同此议,愿首倡推戴。 
  1259年底,忽必烈许宋议和,自己轻车简从北返,驻燕京近郊。1260年3月,他返回开平,召集塔察儿等宗王大将,即在开平举行选汗大会。忽必烈弟末哥、东道诸王塔察儿、移相哥(哈撒儿之子)、忽刺忽儿(成吉思汗弟哈赤温子)、爪都(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孙),西道诸王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察合台子)等拥立忽必烈(元世祖)即汗位。 
  按照蒙古传统惯例,选汗的忽里勒台应在鄂嫩河、克鲁伦河之地举行,而且必须有各系宗王参加。忽必烈在汉地自行集会选汗,显然与传统不合,而且有些宗王未前来出席。这时,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大斡耳朵,蒙哥死后监国。忽必烈自立为汗后,阿里不哥利用这一时机,也随即在和林举行大会。蒙哥诸子阿速台、玉龙答失及察合台系宗王数人,拥立阿里不哥为汗。两汗并立,随即发生战争。 
  蒙古国军队的主力,原由蒙哥统率侵宋。蒙哥死后,大将哈刺不花率部退据六盘山,与留守这里的浑都海部会合。阿里不哥派出霍鲁怀、刘太平等来陕西,拘收钱谷,企图与六盘山驻军联合,自关中进兵。廉希宪、商挺等来京兆,先发制人。6月,以谋反罪处死霍鲁怀、刘太平,并处死浑都海在四川的党羽乞带不花、明里火者。忽必烈诏令陕西四川宣抚使八春节制诸军,命巩昌权总帅汪良臣统率陕西汉军防御六盘山的军队。 
  忽必烈亲率大军自开平出发去和林,攻打阿里不哥。9月,至转都儿哥之地。阿里不哥派遣阿蓝答儿领兵南下,至西凉府,与浑都海军会合东来,哈刺不花因意见不和引兵北去。忽必烈命诸王合丹、合必赤与八春、汪良臣等率领蒙、汉军迎战。两军大战于删丹,阿里不哥军溃败。阿蓝答儿、浑都海相继被杀。阿里不哥败逃,退至乞儿吉思地,派遣使者与忽必烈相约,邀集西北诸王正式选汗。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统领一军国驻和林,以待阿里不哥。10月,忽必烈领兵南返,12月至燕京,赏赐拥立诸王。1261年2月,返回开平。 
  1261年秋,阿里不哥率领斡亦刺等部众,突然袭击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忽必烈得警,急忙征调张柔、严忠嗣、张宏等七处汉军,并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儿率军士万人随从出征。11月,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战于昔木上脑儿。诸王合丹、驸马腊真、丞相缐真和兀鲁、忙兀二部军为右军;诸王塔察儿、太丑台和史天泽等将左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的大将合丹火儿赤。塔察儿与合必赤分兵奋战,大破斡亦刺军。阿里不哥后军阿速台复至,再战,两军杀伤相当。阿里不哥北撤,忽必烈也还军。 
  察合台汗领地(兀鲁思)原由兀鲁忽乃妃子摄政。忽必烈即位后,即派遣察合台曾孙阿必失哈偕弟纳邻合丹去阿力麻里主持政事。二王行至途中被阿里不哥捕获。阿里不哥乃派察合台孙阿鲁忽(拜答儿子)去察合台汗地执政,以为声援,并防御在波斯的旭烈兀。阿里不哥远在漠北,从汉地北运的粮食断绝,给养缺乏,便派遣使者去察合台汗领地征敛。阿鲁忽杀使者,转而拥护忽必烈。 
  1261年秋,阿里不哥领兵往征阿鲁忽。阿鲁忽在普刺城迎战,斩阿里不哥大将哈刺不花。阿鲁忽得胜而回,不再戒备。阿里不哥的后军阿速台突然进至阿力麻里地区,阿鲁忽败走和田、喀什噶尔。阿里不哥军遂驻冬阿力麻里,阿鲁忽西走撤马尔罕。 
  阿里不哥进驻阿力麻里后大肆屠掠,阿鲁忽部下多被杀死。1264年春天,又值饥荒,人民死亡甚多。阿里不哥部下将士多逃至驻在阿尔泰地区的扎布汗河上的玉龙答失,共商归降忽必烈。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又怕阿鲁忽报复,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附忽必烈。阿里不哥来见忽必烈请罪。忽必烈问他说:我和你谁对?阿里不哥回答说:在以前,是我对。今天,算你对。忽必烈命宗王和将领审讯拥立阿里不哥的诸臣,李鲁欢等被处死。忽必烈又分遣使者征询波斯旭烈兀、钦察别儿哥和察合台兀鲁思的阿鲁忽三王,决定赦免阿里不哥及阿速台罪。不久,阿里不哥病死。 
  忽必烈经过和阿里不哥的斗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后,继续进行对南宋的侵略。南宋小朝廷这时内部已衰朽不堪,1276年都城临安(杭州)陷落。以后虽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战,但不幸先后失败,南宋政权于1279年被完全消灭。 
  忽必烈从青年时起受汉文化影响较多,即位后又多倚靠汉人地主的支持,所以他的统治日益带有汉化色彩。1271年,在即位10多年之后,正式仿效中国王朝建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乾元之义。1272年改金中都为大都(北京),宣布在此建都,宫殿建成后即迁都于此。他统治中心日益移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国的一个统治王朝。1276年南宋降,1279年追灭南宋卫王于崖山,完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忽必烈即位后,采纳僧子聪等幕僚的建策,依据汉人封建王朝的传统,颁布即位诏,称皇帝。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家以来,从未建立年号。忽必烈始建元“中统”,下诏说:“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表明他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承人。 
  忽必烈借鉴了蒙古、金、宋等国的政治制度,设立行省制度,对某些特殊地方则灵活采用不同的制度,如对吐番地区就采用政教合一的制度。这个制度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是服务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为了同一个目标,元朝实行了非常特殊的户籍制度,重新开凿大运河,使原来水陆并用的大运河成为真正的运河。开辟海运,用了三十年时间,开辟了从刘家港(今上海)至直沽的近海航行。陆路交通也大力开拓,设驿道、驿站,被称为“星罗棋布,脉络相通”。 
  他还充分利用原蒙古西征的有利条件,发展了同中东、欧洲的交往。元人形容为:“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他允许并鼓励各国商人在国内经商或经营国际贸易,对各种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政策,甚至欧洲的商人、教士往来中国和欧洲之间。忽必烈还亲自询问威尼斯商人尼哥罗兄弟,了解欧洲状况。后来尼哥罗的儿子、著名的马可·波罗居中国17年,为官元朝,写下了名著《马可·波罗游记》,为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罗马教庭也派出众多教士来中国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