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校对版)-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怕她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宴会经验不足吧?

    十一娘笑道:“都是按着旧例办,管事的妈妈们也都有经验,想来不会出什么大事!”

    心里虽然十分感激,却不敢接受——把照影带在身边肯定是事半功倍。可落在有心人眼里,会成为攻讦她的理由。

    徐令宜见她目光明亮,精神饱满,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不好多说,只是事后叮嘱照影到时候多看点,有什么事帮着跑跑腿。

    下午,五爷把三家戏班的曲目送了过来。

    德音班唱《绣襦记》,长生班唱《浣纱记》,结香社唱《破窑记》。

    他也有些担心十一娘到时候控制不了局面,低声道:“我都嘱咐好了。三家戏班由四宝帮着张罗。他从小跟着我跑戏班,人事都熟。到时候四嫂只要招呼好几位老夫人就行了!”

    不过是有歌舞团来家表演,十一娘早有安排。但徐令宽的好意她还是接受了。真诚地向他道谢,亲自送他到了门口。

    能帮上十一娘的忙,徐令宽很高兴,走的时候步履轻快。

    十一娘望着不由掩嘴而笑。

    回到屋里,绿云从针线房拿了衣服过来。

    粉色的右衽薄袄,碧绿色的综裙,穿在十一娘的身上,如一朵含苞欲放的春花。

    沙绿色褙子,月白色挑线裙子,清新自然,如窗外枝头的一枝嫩芽。

    杏黄色对襟小袄,真紫色月华裙,浓丽艳冶,雍荣华贵。

    十一娘很满意。吩咐雁容:“第一天梳牡丹髻,准备两柄珍珠梳蓖就行了。第二天梳螺髻,准备那套银杏花赤银头面就好。第三天梳圆髻,用红宝石的头面。”

    绿云连连点头,十一娘问起贞姐儿的事来:“她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她笑道,“按照您的吩咐,一件杏白色的褙子,一件蓝色的遍地金褙子,一件蜜合色的对襟袄。”

    十一娘让她去请文姨娘过来。

    “到时候各府的小姐只怕都会来。”她细细地交待文姨娘,“贞姐儿是我们府里的大小姐,自然由她出面帮着招待。只是她如今还有孝期,留在点春堂看戏不大合适。我想把她们放置到流芳坞。你也知道,流芳坞是个好地方,划船、放风筝、钓鱼都方便。只是临水,不大安全。那天杜妈妈带着谆哥、诫哥在二少爷的丽景轩。其他的人我不放心,只有托你帮着照应照应。”又提醒她:“四月大姐的除服礼后,贞姐儿就要说婆家了。如今宾客云集,正是好机会。你可要仔细了。”

    话说的这样明白,何况文姨娘是个精明的。她自然是满口答应,欢天喜地走的了。回去翻箱倒柜地找衣裳——即不能太朴素,落了徐家的面子;又不能太华贵,夺了十一娘的风头。倒把秋红和冬红两个折腾了一宿。

    十一娘那边叫了秦姨娘来:“二少爷那边有杜妈妈照顾,你不用担心。文姨娘要帮着照顾贞姐儿。家里只留了你和乔姨娘……”

    没等她的话说完,秦姨娘立刻道:“那,那我去和易姨娘做伴吧!她一个人守着间大房子,心里不免有些碜得慌。”

    十一娘点头,吩咐雁容:“到时候家里只有秦姨娘、乔姨娘。当值的丫鬟、婆子听着点春堂锣鼓喧天的,不免会跑去看热闹。你留在家里,帮我镇一镇。”

    雁容点头:“夫人放心。有我呢!”

    ※

    家里来了客人,加更有点晚,大家明天早上起来再看吧!

    稿子发的有点匆忙,我等会再捉虫虫,还请大家见谅!

    OO~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月(中)
 

    第二天一大早,十一娘在点春堂旁的花厅迎客。

    最先到的是永昌侯黄夫人和黄三奶奶。

    黄夫人对着十一娘眨眼睛:“你把我安置到你婆婆那里去。”指了黄三奶奶,“让她帮你招呼客人。”

    又一个帮她的!

    十一娘忙曲膝道谢,搀着黄夫人去了太夫人那里。

    黄三奶奶拉了她的量:“像花骨朵似的。”

    十一娘谦虚道:“因是开了春,所以穿得单薄些。”

    黄三奶奶叹气:“我自从生了老三,就再也没有瘦下来。”

    可能是古代的服饰比较宽大,十一娘倒看不出来:“姐姐要求太高了。我看这样挺好。”

    正说着,林夫人来了,却不见林大/奶奶和慧姐儿。

    林夫人笑道:“她娘家来了几个侄儿。”

    黄三奶奶听了笑道:“是来参加武举的?”

    林夫人笑着点头:“浩浩荡荡来了七、八个。说是来见识见识。”表情却与有荣焉。

    “沧州邵家人,金榜提名自然不在话下。”黄三奶奶奉承了几句,十一娘陪着去了太夫人那里。

    转回来,郑太君、唐夫人、罗家大/奶奶带着庥哥、四奶奶、十二娘等都陆陆续续到了。一时间,屋子里里笑语殷殷。五夫人又抱着孩子过来,大家正凑着趣儿逗孩子。有管事的妈妈跑过来禀,说周夫人带着长女来了。

    十一娘忙迎了过去。

    周夫人指了身边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我们家芳姐儿,带她来见识见识。”

    “姐姐是富贵乡里的人,我们这里闹着玩,是姐姐瞧得上眼罢了。”十一娘客气道。

    芳姐儿已曲膝给十一娘行礼。

    还好怕这种情况早有准备。十一娘从怀里掏了一块五蝠捧桃的翡翠挂件给芳姐儿做见面礼,和周夫人去了花厅。

    刚刚站定,山西李总兵的夫人带着长女来了。

    十一娘又去迎。

    李大小姐今年十三岁。大眼睛白皮肤,梳着的双髻上戴着赤金掐丝柳叶发箍。看人的时候眼睛一闪一闪的,带着几份与年纪不相衬的稚气。

    她笑盈盈地给十一娘行礼,眼睛却盯着十一娘看,一副很好奇的模样。

    十一娘给的见面礼是一对赤金玉簪花簪子。

    待众人见了面,你来我往的,屋里越发的热闹了。

    丫鬟、婆子簇拥着太夫人和黄夫人、林夫人说说笑笑地过来。

    又是一阵喧嗔后,大家分主次坐了。

    丫鬟们上了茶和点心,妈妈们领了徐嗣谕、贞姐儿、谆哥、徐嗣诫过来给诸位行礼。

    有的一把抱了谆哥,有的拉着贞姐儿看,还有的问徐嗣谕、徐嗣诫话,屋子里很是热闹。

    十一娘招待大家用了茶点,杜妈妈带着徐嗣谕、谆哥、徐嗣诫、庥哥去了丽景轩,贞姐儿和十二娘、芳姐儿、李家大小姐去了流芳坞。夫人、奶奶们则去了点春堂。

    德音班的班主周德惠出来说了几句俏皮话,戏就开了锣。

    李大小姐却望着十二娘:“……那你是长辈了?”

    十二娘有些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

    李大小姐就伸了手向十二娘讨见面礼:“刚才永平侯夫人都给了我一对于玉簪花金簪。”

    和贞姐儿并肩而行的芳姐儿闻言眉眼微微一冷,和贞姐儿说起慧姐儿来:“……上次还打了个络子给我,说是跟身边的妈妈学的。真是吓了我一大跳。你母亲到底和她说了些什么?”

    贞姐儿笑着和她说着事情的经过。

    那边十二娘已大大方方地拿了一对梅花银镙子出来。

    李大小姐接了,又嚷着让芳姐儿来讨银子。

    芳姐儿一副没有听见的样子表情认真地听着贞姐儿说话。

    李大小姐还以为她没有听见,上前去拉她。

    芳姐儿却眉头微皱,道:“你小点声音好不好。”然后转过脸去对贞姐儿道,“你继续说,我听着呢!”

    李大小姐不免有些尴尬。

    贞姐儿刚要出声帮李大小姐解围,身旁的十二娘突然“噫”了一声,指了前面横在水面的石雕船:“那是流芳坞吗?”

    “是流芳坞里的石船。”贞姐儿闻言松了口气,笑着指了石船旁的八角暖亭:“那里可以钓鱼。”又问几人:“今天天气好,大家想不想钓鱼?”

    “还是坐着说说话吧!”芳姐儿反对,“钓鱼有什么好玩的!”

    没有人反驳她的话,却把话题岔开,揭过了刚才的一幕。

    芳姐儿继续问着慧姐儿的事。

    李大小姐则拉着十二娘落在她们身后,悄声地道:“我和芳姐儿也不过是几面之缘……她这个人很是傲气。”

    十二娘却想到来时六姨娘嘱咐她的话:“……你别看有些人对你客客气气的,实际上她是瞧不起你。”

    她就笑着转移了话题:“你们是燕京人吗?”

    “不是!”李大小姐低声道,“我们是登州人。你知道登州吗?”

    十二娘想了想:“是不是山东登州。”

    李大小姐笑起来:“嗯,就是山东登州。我祖父曾任登州卫指挥使。不过他老人家在我父亲十四岁的时候就去逝了。我父亲袭任。”又问十二娘,“你是哪里人?”

    十二娘觉得李大小姐虽然有些鲁莽,但也有其坦率的一面,笑道:“我是浙江余杭人。你知道余杭吗?”

    李大小姐点头:“我知道。那里唱戏的多。”

    她是指余杭腔吧?

    十二娘笑起来。

    走在前面的芳姐儿就朝身后瞟了一眼。

    李大小姐全然不知,和十二娘说着闲话:“你为什么叫十二娘?你们家有十二个姐妹吗?”

    十二娘点头:“我还有六个兄弟!”

    李大小姐目瞪口呆:“这么多,那怎么吃饭啊?”

    十二娘抿了嘴笑。

    李大小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叫起来:“那永平侯夫人岂不叫十一娘?”

    贞姐儿和芳姐儿都回头看了她一眼。

    她不由讪讪然地笑,悄声对十二娘道:“我们小点声音。”

    十二娘点头。

    李大小姐就问她:“你们是同胞姐妹吗?”

    “不是。”十二娘笑道,“我姨娘排行第六,姐姐的姨娘排行第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