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攻略(校对版)- 第5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夫人抿了嘴笑。

荷香进来禀道:“夫人,五爷说,今天晚上和定三爷喝酒,让你别等门了!”

五夫人应了一声“知道了”,”留宏大/奶奶,“您今天就在我这里歇了吧!”

“我还是先回去了!”宏大/奶奶起身辞,“这次勤哥儿成亲,你大堂哥和二堂哥都有事,三叔送我们过来,如今又在外院喝酒,我这个做大嫂的怎么也不能让两位弟妹撇了单!何况还有你侄儿媳妇在。”

    五夫人不好多留,笑着送宏大/奶奶去客房,第二天一大早去客房那边接宏大/奶奶等人去花厅早膳,谁知道十一娘已经到了,正和富大/奶奶等人轻言慢语地说着话。看见她进来,定三奶奶拉了五夫人:“真没想到,你竟然是个泼辣子。我告诉称,等我们家二小子成亲的时候,你可给我小心了!”

    “放心,放心。”五夫人笑道,“我怎么也要去趟南京。到时候凭三堂嫂处置。”

    大家听着笑了一阵子,一起去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拉着南京来的两个孙媳妇说了半天的话,又赏了些东西,三夫人带着儿媳妇来给太夫人问安,还带了方氏的元帕过来给太夫人过目。

    太夫人看着欢喜,携着羞得一直没敢抬头的方氏去花厅吃了早膳,由徐令宜带着去祠堂行了庙见礼,安排人送徐嗣勤和方氏回门,和宏大/奶奶等人说话聊天,打牌吃酒,好好地玩了一天,直到徐调勤和方氏从方家这借的刘侍郎家的别院回来这才歇下。

    竺香就趁着给十一娘卸妆的时候轻声道:“因婚事是在府里办的,帮衬的都是回事处的管事和小厮。各家的贺礼也都由回事处的收册登记。听说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前脚走,那甘老泉就去回事处的问帐薄。见是赵管事在那时坐阵,没敢开口相问,打了个转就回去了。三夫人生了好一会的闷气。”

    十一娘有点明白太夫人的意思了。

    既然婚事在府里办的,自然该公中出钱,可这样一来,各家的贺礼也该公中收着了。自然没有拿出来的道理。

    办过红白喜事的人都知道。这白喜事要设仪礼,要请和尚、道士做水陆道场,要置办墓、请人出丧等等,全是花钱的事,场面越大越亏。不像红喜事,花销最大的是宴面,人来的越多就越有落成,再不济,新媳妇也能得了各家的见面礼。这次徐嗣勤成亲,徐家席开三百多桌,只有赚的没有亏的。也不怪三夫人着起急来。

    可听太夫人口气,好像不打算和三夫人算这笔帐似的。

“你继续留意一下”,十一娘吩咐竺香,“看三夫人那边有什么动静。”

竺香应了一声。

    待过几日宏大/奶奶等人回了南京,她悄悄地告诉十一娘:“三夫人为秋菱的事去见了太夫人!”

    关于太夫人那天说的话,府里多半都知道了。有人还戏称秋菱做“姨娘”,秋菱这些日子都不大府里走动了。

十一娘想到当初她对自己的善意,有点担心,很关心她的未来,闻言不由“哦”了一声,道:“怎样说了?”

竺香低声道:“三夫人说,她早就把秋菱许配给了三爷身边的一个随从。一来秋菱身份寒微,不曾禀告;二来那天太夫人的话来的急,她不回驳。如今二少爷的事忙完了,特意跟太夫人说一声。自古忠孝难两全,免得三爷为难。她也做了个拙妻。”

十一娘松了半口气,沉吟道:“秋菱这桩婚事是临时定下来的?还是真如三夫人所说,是早就定下来的?”

    竺香道:“之前没有听说过!”

    也就是说,可能是为了推脱太夫人借口了。也不知道这随从的为人怎样?

    十一娘皱了皱眉,道:“太夫人只是威慑一下三夫人,三夫人这么一说,太夫人肯定不会再提这件事了!”

    “嗯!”竺香笑着点头,“太夫人只嘱咐了三夫人几句‘别让三爷在任上没个照应的人’,就没再说什么。三夫人好像怕夜长梦多似的,请太夫人帮秋菱定日子。太夫人翻了皇历,定在了十月十八。”

“这么快!”十一娘沉吟道,“到时候你记得帮我拿十两银子给秋菱添箱。”

竺香应了一声,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太夫人请您过去说话。”

不知道是什么事?

    十一娘和竺香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

太夫人正倚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和杜妈妈、玉版、另一个二等丫鬟脂红的在打叶子牌。见十一娘进来,立刻丢了牌,拍了拍身边的猩猩红锦缎坐褥:“来,过来坐。”

杜妈妈等人立刻站了起来。

    十一娘笑着给太夫人行了礼,坐到了太夫人的身边,太夫人携了她的手,脂红已手脚轻快地收了牌,玉版奉了茶。

    太夫人就遣了屋里的人,沉吟道:“谕哥儿今年也有十五岁了吧。”

    难道因为徐嗣勤成了亲,所以想起了徐嗣谕的婚事?

十一娘商量着,笑着应了声“是”道:“十月二十五日就该满十五岁,进十六岁了。”

太夫人微微点头,眼底露出满意的神色,轻声道:“他年纪也不小了,又出了服。屋里的事,你也要多关心关心了。给他挑两个样子清秀人品忠厚的人放在屋里吧!”

十一娘怔了怔才反应过来。

    不由暴汗。

    徐嗣谆初中还没有毕业呢!

    不过,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她不好反对,笑着应是,回去和徐令宜商量。

    “用不着这么早吧!小心败坏了身子。”

“也不小了。”徐令宜不以为然,“现在都九月下旬了,回乐安的话,这一去一来,时间全耽搁在了路上。我给姜先生写了封信,等明年开春谕哥儿再回乐安。正好把这事办了!”

十一娘只好道:“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成的。总不能放个搅事精在屋里。那还不如不放人。”

徐令宜听了笑道:“这有什么不好办的!等媳妇进了门,听话,谕哥儿又想留下来,就留下来好了。不听话,打发出去就行了。”



正文   
                  
第五百二十二章 吃亏(中)
 

    徐令宜说的不知道有多轻松,十一娘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什么叫听话?什么叫不听话?一个人命运也许就会从此改变。

而徐令宜见她半晌无语,以为她是不知道选谁好。笑道:“这件事也不急,慢慢来就是。”

十一娘应喏,在心里盘算了好几天,决定先问问徐嗣谕本人的意思。

    徐嗣谕压根就没有想到十一娘会问他这个问题,任他再沉稳内敛,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小伙子,脸涨得通红,呐呐说不出一句话来。

十一娘看着淡淡一笑,若有所指地道:“少年夫妻最恩爱,多半因为那是最初的感动。你父亲也说,这件事不急,慢慢来。你想好了,到时候差人回我一声就是。”然后端茶送了客。

    徐嗣谕脑子里乱糟糟地出了院子门,迎面看见贞姐儿和丫鬟小鹂笑盈盈地低声说着话过来。他忙打起精神和贞姐儿打了个招呼。

    贞姐儿显得有些羞怯:“听母亲说,二哥过完年才回安乐,是吗?”

    徐嗣谕笑着点头:“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东西让我捎去安乐不成?”

    自姜家九小姐来家里做过客后,十一娘每年都会送些衣物吃食过去,姜家九小姐也会送些“自己亲手”做的鞋袜过来。十一娘把还礼的差事交给了贞姐儿。两人一来二去,又随着姜家九小姐年纪渐长,有了书信来往。

    贞姐儿脸色微红,一旁的小鹏就笑道:“十月初十是六少爷的周岁,二十五是二少爷的生辰,到了十一月,我们家小姐就该及笄了。如果二少爷也在家,小姐说,比中秋节还热闹。”

    及笄礼后贞姐儿就出嫁了。这可能是她在徐家过得最后一个生辰了。因为服丧,徐嗣谕留在了燕京,加上从山阳回来的徐嗣勤、徐嗣俭兄弟,对于他们兄弟姐妹来说,是真正的团圆。

    徐嗣谕颇有怅然,却笑着点头:“到时候我一定会送份大礼给妹妹!”

    “谁要二哥的大礼。”贞姐儿望着徐嗣谕,眼神很认真,“我只希望二哥别忘了我这个妹妹,有机会的时候来看看我。”

    徐嗣谕重重地点了点头。

    有一群穿绸戴银的管事妈妈说说笑笑的朝这边走来,偶有人声音高上一两分,就听见她们在议论:“六少爷的洗三、满月、百日礼都只是请了亲朋故旧,这次周岁礼只怕也不会大办!”

“四夫人性情淡泊,最怕家里弹竹吹笙,自然不愿意大办。可也得侯爷同意才是!”

“侯爷一向不管家里的事,自然听四夫人的!”

    有人笑:“四夫人说了,六少爷年纪小,穿得干净整洁、保暖透气就行了。结果怎样?大少爷成亲,侯爷说六少爷可不能穿得寒酸,刻丝的鹤氅一做就是四件,件件不同颜色。四夫人虽然什么也没说。可做爹的心痛儿子,做娘的哪有不高兴的。你没看见这几天六少爷任着性子只吃奶水不吃菜粥了,顾妈妈都没敢勉强吗?”徐嗣谕和贞姐儿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群管事的妈妈已看见了两人,纷纷上前行礼。

    贞姐儿这两年代十一娘管事,那些妈妈们又多了一份尊敬。

    “大小姐是去见四夫人?还是从四夫人那里出来?”

    “我去见母亲。”贞姐儿的笑容矜持中带着居高临下的威严,这是徐嗣谕所不熟悉的。

    他眼神微暗,和贞姐儿说了几句话,看着贞姐儿由那些比她年长很多的妈妈面带谄媚地簇拥着进了正院。

    “二少爷,”丫鬟湘竹见他站在那里踌躇,笑道,“我刚才看见大少奶奶陪着三夫人去了太夫人那里。”

    徐嗣勤就住在正屋后面,言下之意他要是没地方去,可以去徐嗣勤那里坐坐。

    徐嗣谕想到方氏看徐嗣勤那缠绵的目光,突然觉得自己再冒冒然去徐嗣勤那里已经有些不合适了。可他又不想回屋里。

    收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