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成为英莲 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成为英莲 完-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头的事宜自然是交给余瑜去打理的,里面黛玉坐定中间,邱凌从旁协助,倒也似模似样。黛玉年纪本来就不大,也甚少涉足管家之事,这一次移居恐怕是她遇到的最大的事情了。但竟然也在邱凌和王嬷嬷并几个林府里老人的帮助下弄得没有出什么差错,她性子冷淡,人又聪明,看起来便是一副处事冷静,条理分明的样子,以她的经历,也实在算是个难得的了,倒让邱凌对她另眼相看,旧日在贾府,邱凌时刻伴在她左右,却从未发现她有这样的一面,略感惊奇之余,便也很有点为她高兴的意思,果然很多事她不过是不想做,而不是不会做,想必有个厉害如贾敏这样的娘,她总是有两三分遗传在罢。

    晚上林如海从衙门里交割文书回来,林府里里外外已经收拾得很有眉目了,他在外面转看了一圈,又在里面转看了一圈,频频点头,拈须浅笑,一副深感欣慰的样子,免不得便对余瑜和黛玉大加赞赏,两人倍受鼓舞,自然更加用心,没有用上几天,东西便已经收拾得七七八八,内外家仆中留去的人员也定的差不多了,外面的是余瑜定的,里面黛玉和王嬷嬷等几个老人商量着选了,其中有个特别伶俐的小姑娘,做得一手好女红,应答也甚得体,问了名字说是□纤,林府里头的家生女,邱凌一见便心中一动,知道这恐怕比雪雁更是个可塑之才,便怂恿了王嬷嬷,将她留在了黛玉身边伺候。

    甄家很快也收拾好了府邸,搬了进去,甄友直也走马上了任,林如海少不了还是携了余瑜和黛玉,往甄府去贺了乔迁并上任之喜。甄应好在后院花园设宴,邱凌陪着黛玉去时,见他们的府邸虽然较林府小些,却也愈发精致可爱,于细微处隐见富贵,又于布局处彰显大气,究竟是在金陵甄家出来的,这甄应好的品味,倒也不俗。

    跟着是辞别旧友并同僚等,林如海请了大家在林府中小聚了几回,都是余瑜上下操持,众人都爱他年轻能干又俊逸率真,便有同林家相熟的友人们,每每忍不住要取笑他几句,见他应答自如大方,反而倒歇了凑趣的心思,少不得真心赞他几句。女眷们也有来看黛玉的,熙熙攘攘,休整了一个来月,直到四月初六日,林如海恐耽搁都中就职事务,便辞谢了诸人,阖家启程,移居都中。

    余瑜本想亲自带人先去都中收拾了林家故居,因放心不下林如海和黛玉,加之有事务需替林如海打理,便未自己亲去,只令几个信得过的家人去了,此时归期一定,便又作书一封先送了过去,这才同着众人一道,往京中而去。

正文 21、染病

    且说那林如海带着阖家百十来口人并大部分家私用具等物,自扬州上船,直往京中赶过来,因有了上次遭遇匪贼的经历,林如海这一次便分外小心,早早地预备了人手防备着,竟比初初计划时多了几十个家丁护卫出来。人多事杂,少不得就得有人专门盯着,本来照旧是应该余瑜协助林如海主外,邱凌协助黛玉主内的,但黛玉的年纪实在太小,身体又素来娇弱,邱凌不忍她在颠簸中仍要劳神,便免不了拉了王嬷嬷做幌子,自己多出点力,把内事支撑起来。无奈她年纪尚轻,还是一个在林府看来算是外来的丫鬟,又不是什么管家娘子,常常便是令行禁不止,虽然有王嬷嬷这个老资格嬷嬷镇着,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但确实一点都不轻松,几天下来,直累得她头昏眼花。

    这对于邱凌来说是相当不爽的一件事,特别是当她听说外头那些家丁小厮们被余瑜管理得井井有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了一种挫败感,人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都能做得那么好,她实际年龄都快双倍于人家了,倒抓了瞎,可真是丢人丢大了。果然在古代大户里面混,这实际管家需要的综合能力,比之前在公司打工,在拐子家里装小绵羊,或是挂着贴身丫鬟的名儿跟着自己姑娘到亲戚家里做客之类,可真是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完全等于独立经营一家企业了。她这才明白,自己过的这几年轻松日子,安定是安定了,但往长里想,可真是算不上什么好事儿。

    正在那里抑郁的时候,忽然见到春纤端了碗茶进来,说是给黛玉的,因怕弄得不对,特意请秋姐姐先看过了,再送。邱凌见她挺懂规矩的,便点了点头,接过来一看,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里面正是平日里自己亲手弄给黛玉的那种养生茶,她不过就教了这小丫头一遍,她就记住了,看样子,她果然没有看错人。

    打发了春纤送茶进去给黛玉,邱凌陷入了沉思,似乎终于明白自己这回为什么落得个疲于奔命的下场了。不过是“事必躬亲”四个字,当年神机妙算如诸葛孔明都死在这个上面了,她为着心疼黛玉,不知不觉已经入戏太深了。是该责任分摊的时候了,得赶紧选个管家的人出来才行。看林如海那个样子,这回返京,他是不想把黛玉送回贾府去养了的,那么林府里总得有几个能耐人撑着才过得去。

    这话说起来倒是容易,但是依照目前林家的情况,似乎挺难的。之前没有接触府内杂事时,邱凌还道林家怎么也是个大户人家,即使没有宁荣两府人多,也应该略成个规模的,然而进了府才知道,一个家,没了当家主母,会是何等凄惨,更何况没多久连姑娘黛玉也被送到亲戚家寄养,内院更是一发没有什么人了。

    她于是有意无意地引着王嬷嬷同她在府内留守的老姐妹闲聊了几回,方才弄清楚,原来自贾敏走后,她原来带来的陪房大丫头没几个月也没了,另一个林如海做少爷的时候收的通房还道来了机会可以努努力扶扶正什么的,无奈因林如海悲伤过度根本就无心女色,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抑郁了一两年,也跟着没了,其他的丫头们也走的走,散的散,整个内院人数骤减,只剩下几家林家的家生奴仆支撑,再有就是其他的随嫁丫头另有嫁了府内小厮的一两个,也不成什么事儿的,偌大一个林府,其实可用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

    不过,正所谓“矬子里头拔将军”,光景再惨淡,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能比其他的略好些,她由此便留了心,路程过了一小半下来,顺利适应了兼职管家的任务之外,林家这班子家人的底子她也摸了个差不多了,雪雁的娘和春纤的嫂子在众媳妇中脱颖而出,成为管家媳妇的候选。

    雪雁和春纤都是伺候黛玉的人,她们的亲人自然要比旁的人更显得亲近可信任些,但雪雁的娘稳重是稳重了,可惜岁数略大了点,春纤的嫂子正好相反,才二十出了点头,因是家生女儿,又配的府内小厮,难免就太活泛了些,考虑到管家娘子和管家必得一对儿这个惯例,邱凌就想找余瑜问问两位媳妇儿的丈夫们,哪个更能胜任管家一职。但她是黛玉的丫鬟,余瑜算是寄居在林家的身份特殊的幕僚,她自然不好随便去见他的,免得坏了规矩,只有央求了王嬷嬷去了。

    好在她为林府选管事人这个事儿,已经先和黛玉说了的,黛玉是个聪明的,自然知道邱凌这么做是什么意思,也是默许了的。王嬷嬷自然也知道,她一直管了黛玉这么多年,这两年年纪也大了,颇有些力不从心的样子了,原也是想找个人接接班,替她多对黛玉上上心的,她心里其实本来很中意邱凌管,但是她也知道跟府里很多人相比,邱凌的年纪和资历都很浅,于理上实在是不和的,这些天邱凌调拨人手的那个费劲的样子她也看到了,只有作罢,心中自然也是留意其他人选着呢,听了邱凌这么说,便很是赞许地频频点头,同了她一起去回了黛玉之后,便直接去找余瑜了。

    没过多久,王嬷嬷便回来了,一脸笑眯眯地进来,说是余先生知道了姑娘的意思,问过了老爷之后,说外头最使得的管事,便是林安了,就是惯常给姑娘送信的林祥伯的长子,最是稳重可靠,交待的事情从没一件错处。

    邱凌听了,便知其意,这林安,正是春纤的长兄,他们祖上因跑饥荒,全家死的就剩他们年仅三岁的曾祖一人,躺在路上快要饿死的时候被林如海祖父救了,因太小,连姓氏都不记得,初时是没有姓的,后面长大了记得主子的恩,又是随着林老侯爷上过战场救过主子立过功的,于是赐了姓林,以示荣耀。算是老臣,想必忠心上也能保证的,至于雪雁家,虽然也是老人儿,但因现在林如海随身伺候的小厮已经是雪雁的长兄鸿哥儿,雪雁也跟着黛玉,管厨房的也是她的舅母,这么看她们家倒也算是可以的了,本着势力均分的原则,这管家娘子还是选林安家的妥当些。

    当下两人一起回了黛玉,她低下头想了一回,便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晚间同林如海说了几句,于是这管家与管家娘子便一齐定了下来,王嬷嬷亲自带了林安家的几日,她果然也很快地便上了手,外头余瑜也得了信,也带了林安去管事小厮们中间,明了规矩不提。

    有了管事娘子的协助,邱凌顿感轻松很多,时日过得飞快,不觉又是一个来月的水路行完,等到了都中,正是四月底五月初的早夏光景,天气已经略有些炎热,林如海因连日赶路,往返奔波了这许久,又因心中有事,思虑过甚,终于不能支撑,一下了船就病倒了,因正是中午日头毒辣的时候,他见了暑气,愈发眩晕,竟然动都动弹不得了。

    贾琏等几个得了信儿,早在港口候着,依着贾母的意思是要接了林如海和黛玉回去吃接风酒的,见了这个情景,不由得大惊,一面打发了人回去贾府报信,一面带了人预备亲自来送姑父回府,早被余瑜以“老爷吩咐恐过给府上病气儿” 为由,婉言谢绝,一面已经命林祥伯带着几个人先护送老爷回府,顺便请医问药。见老父病重,黛玉也没有什么心思应酬,坐在车里掩面告了个罪,便以得在老父病床前尽孝为由,匆匆辞别了这位琏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