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耕耘记-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十七收获
    兰花儿到底没等到改花回家。
    他托人给家里头带了话,说是外边世道总是不错的,他在镖局里头寻了个差事,一边跟着学些强健体魄的武术,一边跟着跑活儿。因为镖局也是旧东家的产业,他一进去就已经接了个大活,要跑得远,所以就不能赶回村了。
    又说对不住小妹,一定买了好吃的给补回去。
    只是,传话的人讲,挣得自然也多。
    兰花儿一直抿唇听着,等人家讲话都讲完了,才小心地问了问:
    “有没有说吃得什么,过得可好?”
    传话的汉子一脸笑呵呵的,一边点头一边讲:
    “都好,都好。阿赵瞧着就精神,人都壮了咧。”
    兰花儿这才放下心来,跟人家道了谢,又恍惚地觉得这世间的事还真奇妙。她从来没有想过改花就这样在镇上随便找了个镖局的工作,居然还是给同一个东家打工。
    不过后来想想,觉得这其实也不算什么特别事。毕竟都是一个镇上的,但凡是有钱人,自然不止有一处产业。
    这样看来,改花那个东家倒是对他很不错的,也不知道这样持续的做下去是不是真的有前途。
    又忧心了一回,兰花儿就觉得自己都快要成老妈子了。
    没办法,家里头没有长辈,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亲戚,她一直都将自己当做是以前那个大姑娘,事事都忍不住担心,希望能做得面面俱到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毕竟不是原装货,脑子里边的想法一直都还是以前那种现代城市人的想法,绝对不可能做得太周全。
    她最后还是没有舍得将手上存着的粮食做长寿面。
    家里头粮食原本就不多,她也不是很在乎这些形式的人,最后也没有过生辰。横竖那跟她关系也都不大,而且她根本不知道确切的日子。
    等暴雨停了以后,就是收成莱菔的时候了。
    原本那些莱菔还可以放在地里头再长一下。但兰花儿到村里边的地里走了一圈,大家都跟她讲,已经到了下菘菜种的时候了。再往后拖,也不知道菘菜能不能及时收上来。她家里头的地原本就只有那么一小片儿,要种着莱菔,就没有地方再下菘菜的种。
    那些莱菔长得坚强,又或者是改花和铁生将排水道挖得足够深,几天暴雨并没有将它们淹死,只是打坏了些叶子。
    兰花儿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将莱菔都挖了上来,烂叶子喂了鸡崽,又将完好的放到屋顶上去晾干,备着以后吃。
    狗蛋看着莱菔的叶子苦了苦脸:
    “不好吃。”
    兰花儿就点着他的额头:
    “现在学会挑食了?之前连吃都吃不饱呢。家里要是吃的够了,自然不会吃莱菔叶子的。到时候切了喂鸡就是。”
    狗蛋这才开了脸,又高高兴兴地蹦跳去捉麻雀去了。
    将地里头的莱菔都收上来以后,兰花儿又忙活了好几天,才将莱菔都给切好了挂到外边去晒着。因为家里头没有调料,她又舍不得花大价钱去买,连腌莱菔用的盐都下得不太多,因此萝卜条儿就显得有点湿湿的,需要多晒些天才好。
    不过村里边好像并没有晒莱菔干的习惯。条件好些的,家里头就给做成腌菜;条件不好的,就将大部分莱菔运出去卖了挣钱,换了钱回来买别的,只剩一小部分莱菔存在地窖里头,等着以后吃——只是这样,到底是容易变坏。
    附近邻居有人看了兰花儿在晒细细的莱菔条,便好奇地过去问:
    “赵家小娘子你这是做的什么?”
    兰花儿就耐着性子跟人家解释:
    “晒莱菔和野菜呢。我想,肉能熏了腊起来,菜估摸着也是可以的吧。这样弄了,说不好能多存些,到冬天的时候吃呢。”
    旁人就摇头笑了,讲:
    “哪里有你这样折腾的。到时候菘菜收了塞地窖里,冷起来了,不是照样能放到开春么。你这孩子,还真是怪。”
    兰花儿也不跟他们驳嘴,羞怯怯地笑了笑,只说自己担心家里边的东西放坏了。
    村里边的人一想,觉得也是。
    他们家里边的菜地一年到头不会断,兰花儿家里边却是好久没种菜了,量又很尴尬——自己吃了觉着多、拿去卖又嫌太少。也难怪这小丫头可劲地折腾。
    连阿茹都不以为然。
    她现在将兰花儿当成了好姊妹,又觉得兰花儿平常不大出门,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因此每日里寻到空暇时间,就会到兰花儿家里头坐坐,跟兰花儿说说话。
    兰花儿自然也不讨厌阿茹。
    只是家里头事情多,有时候不免招呼得不周到。结果阿茹完全没有拿自己当客人,看兰花儿忙不过来还伸手搭个活儿,兰花儿对她的感觉就更好了。
    两人现在俨然是一对小闺蜜。
    阿茹讲:
    “你将莱菔这样切细了晒干,那不是没有吃的了么。你看,都缩得细细的了。”
    兰花儿就笑笑。
    这是没有调料。要是有些辣椒之类的,哪怕只是有砂糖和醋,她都能做出好吃的脆萝卜片儿来。可惜现在只能做萝卜干了。蒸了下饭到底是不错的。
    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想着等以后萝卜干晒好了,就取点儿给阿茹尝尝。
    因为下的调料不多,用来当零嘴也很不错。
    后山的陷阱里边一直没有捉到兔子,却已经到了结浆果的季节。
    兰花儿看准了好些浆果树丛,准备之后等成熟了赶紧采了,做成果脯或者是果汁,说不准货郎会对这些山货感兴趣的。
    特别是她还在后山上发现了蜂窝。
    只不过她从前从来没有亲自打过蜂窝,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先将地方给记下来,准备等浆果成熟了以后再打下来,用来泡果脯。她以前虽然生活在城市里边,却常常看到母亲做这些零碎的东西,又常常帮忙,倒也算是个熟手的。
    而现在,她手上多了张瞧着还算结实的渔网。
    货郎收了她五十钱,又交代她记得每天都要晾网,不要将网泡烂了。兰花儿一边答应,一边心疼得要命。
    ——这要是捉不上鱼来,可就亏大发了。
        
三十八鱼汤
    小溪在后山头一个稍远的地方,拐了个弯,一直往山坳外边流出去。
    村里边的人到后山上捡柴或是采野菜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过溪的,也不会顺着溪流往上走。那条小溪就好像是坳子村的一个界线,将人们的生活空间给划了道线。
    兰花儿已经到溪边去看过好几回。
    就在后山边上溪流拐弯的地方有好几个小小的漩涡,有点儿水草和落叶堆着,鱼影绰绰的,看着像是个鱼儿多的地方。
    她拎着渔网,踩在溪边湿润的石头上边,紧张得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会儿还在心疼花出去的钱咧。要真是逮不着鱼,这渔网又不能退回去的。
    狗蛋跟在她后边,一脸小心翼翼地往溪水的方向伸头看。
    原本兰花儿是不想带他到溪边来的。
    说是水边很危险,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能逮到鱼,还不如照例到山上去捉些麻雀,晚上也好有些肉吃。
    可这些理由哪里拦得住狗蛋的好奇。
    兰花儿说了好多嘴,狗蛋仍是巴巴的要跟着。
    那么就跟着吧。
    “只是”,兰花儿瞥了眼狗蛋讲,“可不许在溪边哇哇大叫的。鱼都被吓跑了,你说我们晚上要吃什么”。
    狗蛋被叮嘱过,完全都不敢在溪边讲话,只是跟在阿姐身后,伸着脑袋看水里边。
    这段日子里边,兰花儿发现狗蛋实在算得上是个聪明的孩子。教他的事儿,一学就会;叮嘱他的事,他也记得牢牢的。这就让兰花儿更升起了送狗蛋到学堂里头去启蒙的念头来。
    不过,这些都是吃饱以后的后话。
    最近的学堂都在镇上,可不是谁都能随便去的。
    唯一可想的法子,就是将狗蛋送到杨郎中哪里去。兰花儿却只怕那位先生不高兴。
    眼下要做好的是捕鱼。
    兰花儿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
    她仔细观察了,发现村里边也没有什么捕鱼的人家。
    因为这村子实在是在山里头,平日里能见到的活水,除了村头的那口深井以外,就只剩下这边这条小溪流了。
    在农闲的时候,偶尔会有人到小溪这边来戏水,或是摸点儿螺子吃,捉鱼的却不多。毕竟光着手的,也实在难将滑溜的鱼捞起来。曾经有人用衣服去兜,兜了两条以后却挣烂了衣服,于是捉鱼的人也少了。
    仍是那句话——这里头的人既懒又愚昧。想着种地足够自己家里头吃用的,就不再花心思去提高生活质量。兰花儿有时候甚至觉得奇怪,这些人平常都做的什么呢,难道农闲下来了,就是在家里头造小人么?
    总说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她现在一看,觉得也不全是这么回事嘛。
    不过后来她想了想,觉得大概也该是这样的。这坳子村里头的人哪怕是有点儿出息的,或者是有远见的,能一直窝在这么个山坳里头生活么,早走出去了的。
    兰花儿定了定神,又稳了稳手,这才回忆着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捕鱼人的动作,一甩手将渔网给撒了出去。
    她的动作有点儿僵硬,甩了手腕,又将上半身给送了出去。抛出去了个渔网,还差点连自己都给甩到了溪水里边去。
    狗蛋在后边被吓了一跳。可还是记着兰花儿跟他讲的,让他不要大声讲话。他就赶紧地扑上去扯着兰花儿的衣服,好歹把人给拉住了。
    兰花儿自己也给吓到了,拍着胸口缓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渔网自然也没抛出去多远。她用力的方式不对,整个渔网完全没有张开,几乎就是直直地掉到了溪水里边去。她急急忙忙地将渔网给拖上来了,里头一点儿重量都没有,只捞到了几条细细的水草。她分辨不出来那是什么种类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管能不能吃,这样少的一点点,到底是不粘肚子的。
    兰花儿就露了张苦脸。
    狗蛋在旁边看着好玩,伸手又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