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平淡是富(1V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平淡是富(1V1)-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儿,要上学了?那以后岂不是好些天才见得着了?果儿,快过来让娘看看!”惠娘着急的去拉果儿,果儿主动贴了过去,惠娘就拉着果儿,东摸摸、西摸摸,不肯放手!

“娘,咱们只是先去给果儿报名。今天是私塾报名的第一天,夫子还要过几天才正式开课呢,咱们今天还要回来的。”青儿解释道。惠娘这才放开果儿,讨好似的笑了笑,果儿一直沉默不语,只是乖巧的紧挨着惠娘。

“娘,你要不要跟我们去集市,今天人多很热闹的。”巧儿又抓起惠娘的手,左右摇摆说。

“不了,娘中午还要做饭给他们父子吃呢。”巧儿的脸一下掉了下,青儿心里也不爽了。

“二婶,我们先走了!要不迟了!”李贵皱着眉头说。

“好!好!你们赶紧去,早去早回!”

坐上驴车,远远的还看见惠娘立在院子门外,众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出门的喜气也被一扫而光。李贵驾着驴车,紧闭着嘴,直奔集市上私塾。

集市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可惜青儿他们已无心观看,个个若有所思。

到了私塾门外,抬头就见院子大门上悬了一块黑匾写着“惜学学馆”,珍惜学习的学馆,青儿很喜欢这个名字。

刚进院子,就有一个十一二岁的书童打扮的男童迎了过来,“几位是报名入学的学子吗?咱们这里不招女学生的!”

“带这位求学的学子来报名的!”青儿见那书童一本正经的模样,好笑的把果儿推了出去!

“请跟童儿来……”

青儿几个跟着书童往里走,才发现书馆很宽敞,是一个三进的院子,但是却是院中有院。小书童一边走也一边介绍说,最外面的一进院子一半是蒙学书堂,刚入学的学子要在蒙学书堂学三年的。另外一半隔开成一个小院是老夫子的家,大门开在外院的侧面。中间一进院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蒙学后继续进学要参加科考的大书堂,另一部分则是一个小型书馆和夫子办公午休的屋子。小书馆里面收藏了历代夫子和学子献给学馆的藏书,很珍贵,除了城里就我们学馆有书馆了,小书童得意的说道。最后面一进院子则是学子生活院子,里面还雇了做饭的粗使婆子。

学馆里有两位夫子,一位负责教导蒙学学子,另一位老秀才负责教导要深造的学子,目前老秀才是这个学馆的负责人,住学馆里,据说两个夫子还是师生俩。

书童把青儿他们领到蒙学书堂外,暗示只能让男性领着要入学的孩子进去,女性止步!就转头走了。青儿撇了撇嘴,二哥李贵在学堂外守着他的驴车,只好让小白带着果儿进去了。小白带着果儿,进去后,青儿踮着脚透过门缝,见到一个年轻的书生正端正的坐在书桌旁,轻声细语的问询着一个个来求学的孩童。书生的面相青儿没看清,只看到侧面,估计年纪和小白差不多,青儿心里有些打鼓,这个夫子是不是太年轻了。

过了好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小白领着满脸通红的果儿出来了。青儿和巧儿围了过去,急忙问:“怎么样?怎么样?”“很顺利!就是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交了束修出来了!”小白好笑的看着焦急的姐妹俩说,青儿又转头看着果儿,果儿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下青儿放心了。

办好了入学,几个转身出了院子。小白边走边说:“住学的学子,束修是一年三两银子。包括了住宿费和柴火费,伙食可以自带或者另外出银子。走学的学子,一年束修只要二两银子,都包括了书本费用,但是不提供笔墨和纸张……想着果儿以后要住学,就先交了三两银子。三天后,学堂正式开课!”

青儿点了点头,觉得果儿是应该住学。自己家离学堂走路要一个多时辰,确实太远。

后续

大集日,不时有父母携孩子来学堂报名,院子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小书童也是忙得团团转。青儿几个边走边看,发现来学堂的大人孩子虽然大多都是身着粗衣麻布,但是个个面带笑容,面带期盼,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儿几个受此影响,也不由心生欢喜,面生笑容。

来惜学学堂就读的学子,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孩子,也有集市上的孩子。集市上原住民也有一二十户人家,规模不小,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庄也有十来个,但是来学堂读书的孩童却也只有一二十人。虽说,现在灾荒已经过去,物价也稳定下来了,但是很多平民还是交不起一年二两银子的束修,乡村里仍然有很多失学孩童,有的甚至是没踏进学堂过一步,大家也习以为常,还认为上学堂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即使有上学堂的孩子,好多也是上过一年半载,学到几个字,就放弃继续进学了!

惜学学堂可能很清楚这点,所以派书童接待初次踏入学堂的家长和孩子,好让他们对学堂有个初步了解。而当天来送学子来学堂的亲朋好友无论男女都默许进入第一进院子参观,后面的院子却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

小白也是有心的,这些细节都打听的清清楚楚,还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众人津津有味的听着小白有条不紊的阐述,感慨颇多,至少青儿听完,就觉得这惜学学堂办的还是挺人性化的。

报完名,几个人在集市上转了一圈,买了不少鲜肉就兴高采烈打道回府了。到了院子门口,姐弟几个下了驴车,有意无意四处张望,然而没见到半个人影,不由有些失望。

晚上,青儿做了一道果儿爱吃的红烧肉,还煲了骨头汤,一家人围着桌子,热乎乎的,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小豆子更是,现在他自己能吃饭了,见到桌上的红烧肉,兴奋的大声叫喊:“肉肉!肉肉!”只是,巧儿笑眯眯的吃了几块五花肉以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娘今天有没有肉吃,娘最喜欢吃五花肉了!”青儿沉默了,她心里也没底,虽然年前她腌了不少肉悬挂着,也不知道惠娘会不会舍不得吃,会不会委屈了自己。

次日,赵老爷子家赵亮携儿子小栓来家里,进门就说:“你们昨天带果儿去学堂了?”

“昨天已经带果儿报过名了。”李贵笑着说道。

“咋这么急,都不等等俺,俺今年也打算送小栓去上一两年学堂,识几个大字呢。”赵亮拉着儿子边进院子,边说道。

青儿听到,才想起老爷子家也有一个适龄孩童。之前,赵正赵亮都说要送儿子去学堂的,只是大栓都快定亲的年龄了,赵正说说就算了。赵亮见李贵识几个大字,每次去城里都很显摆,至少赵正是这么认为的,不由对送小栓上学堂的事上了心。

这段时间,家里一团糟,多多少少也跟老爷子家生分了许多,青儿也忘记了这回事。现在,她见小栓上门来了,也有心修复两家人的关系,赶紧给父子俩端茶递水,一边笑着说:“好啊,这下果儿和小栓一起上学堂有伴了……”

赵亮打听完束修费用,咬牙切齿的喊贵,一边也直唠叨,住学堂自带柴火,是不是还会减些铜板。青儿见赵亮眼里含笑,知道他家不缺这几个钱,最多就是送栓子上学后家里紧张些,也不由笑着附和:“那得等小栓报名的时候,好好问问夫子!咱们省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

赵亮走的时候,青儿从屋里拿出一包东西递给他说:“亮叔,前两天小白和二哥去城里给果儿添了些笔墨和纸张,这点就先送给小栓应应急!”

“怎么好意思呢?”赵亮推脱说。

“小栓比果儿大一岁,又长的壮实。以后在学堂,少不了要他照顾果儿一番,这也算是我们的一点谢意。”青儿知道不说出个理由,赵亮不会接礼的。

“那也是应该的……那好吧,我就先收下了,刚好没来得急给小栓备这些东西。多谢了,青儿!”

前两天,李贵和小白专门去城里给果儿买了很多笔墨、纸和几套成衣。当时,刚和惠娘分开单过,青儿心情不好也没跟着去,只是把银子给了李贵,让小白也跟着帮忙挑选了。

两个人买了东西回来,青儿才知道,古代的笔墨纸张真的老贵,之前她自己都是用沙盘练字,很少买纸张用的。现在小白帮忙挑的也是下等纸,黄黄的,说是买了够半年要用的两百张纸,而且果儿刚学写字,就先买些较差的纸张,但是也花了六百文,加上笔墨都要二、三两银子。难怪,平民子弟上不起学堂了。不过,小白给果儿挑的笔墨质量都是中等,还不错。青儿从中挑了一只毛笔和二十张纸送给小栓,估计也要百来文,这礼送得也还实在。

干旱后三、四年,所有的物价都稳定下来了,之前赚的钱照这样的速度还能用上几年,青儿心里放宽了心。

三日后,李贵驾着驴车带着果儿,被褥衣物出发赶着和赵亮父子汇合,小白也跟着去了。青儿姐妹这次倒是没有再跟着去了,一是驴车也装不了那么多人,二是去了学堂也进不了后院,帮不上忙,也就没和众人挤了。

惠娘这次倒是早早来李贵家依依不舍的给果儿送行。果儿这次去了学堂,只能是下次赶大集时,才能回家了,一家人很是不舍。

集市三天一小集,七天一大集,大集小集是交叉的,一个大小集轮回也就是十天。听说,学堂开蒙学也是根据这样的习俗定的。学子赶大集那天就去学堂上下午的课,赶小集当天上完上午的课,下午就可以跟着人流回家歇息两天了。

也就是说,果儿在学堂上七天课以后就可以回家歇三晚,青儿对这种安排还是挺满意的,虽然听李贵讲,学堂主要是考虑到半大小子要帮家里干干活,也就多放假了,但是果儿能够多在家呆两天,姐妹两个心里也很是高兴。

李贵送果儿回来后,高兴的说:“学堂挺好的,两个学生住一个宽敞的屋子,还一人一张床。学生自己还可以挑选同住的舍友,果儿和小栓就住一个屋,你们可以放心了!后院隔开成两个区,一部分住宿,一部分是食堂,都挺宽敞的,还雇了一个婆子帮忙天天烧水做饭呢,很便利。”

“住宿区还有公共澡堂、厕所,很方便。只是住读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