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贵名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贵名媛-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那徐辉祖,他杀了明惠帝之后就称帝了,杀了一批不服的人,可谓是血色镇压了。接着就是改朝换代,现在丽姐儿所处的朝代就是徐辉祖建立的大魏朝。这徐辉祖好似很不喜金陵,就把国都改在了北京。也就是现在的京都。

至于徐辉祖为什么要篡位,而且还杀了他亲姐夫燕王朱棣并他的亲外甥,丽姐儿就不得而知了。她也想过这徐辉祖可能也是个穿越人,可是这个朝代就丽姐儿所知,并没有什么前世的痕迹,甚至本应该有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事件也没有发生。这其中的缘故不可谓是匪夷所思。继而丽姐儿马上联想到了膳食中的辣椒,不禁疑问,它到底是怎么来的?现在所处的时代明显不是明朝后期,难道这吃食也仅仅是历史的修补?不过丽姐儿现在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下发生的军国大事她都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赵晏殊的来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蒙古人,确切地说是元朝的皇族后人。他的祖父是个颇有远见的人。至少现在还有子孙后代存活就应该算是有远见了吧,丽姐儿暗想。他是唯一一个在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乱的时候投向朱元璋的人。按照道理,朱元璋那么恨蒙古人,他应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可偏偏他不但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还得到了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明朝建立之后他就被封为安国公,世袭罔替。这个荣耀不得不说是一份安身立命的保证,也是后代子孙永享富贵的保证。不过,朱元璋也同样戏剧性的赐安国公姓赵,这算不算是对南宋灭亡的一种“抚恤”,总之其中的耐人寻味令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然老安国公也并没有真正的忠诚于大明,他到底是站在了徐辉祖的一旁,并且为儿子求娶了和兴公主为妻。这人可真是不一般。不管怎么改朝换代,他总是屹立不倒,直到他老人家去世。

可惜老安国公的儿子并没有继承老安国公的这种圆滑世故,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相反他本人也许是被保护的太好。反而有些不通人情世故,得罪了不少人。幸好他是个驸马。还有个颇为得圣宠的公主老婆,要不然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渣滓都不剩了。

即便如此,他依旧是郁郁不得志,最后就那么悄然地死去。最后和兴公主身子也愈来愈差,追随夫君去了,只留下了赵晏殊这个一个小小的孩童。徐辉祖对和兴公主到底是颇为疼宠的,哪怕是一个小小孩童,到底也将安国公的爵位给了赵晏殊。就这样,赵晏殊成了大魏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公爷。

丽姐儿得知赵晏殊要走了之后,心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总觉得这人还是挺可怜的。

而书房那边,徐老太爷和徐熹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劝动赵晏殊。这小子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怎么都说不通。最后,徐老太爷也不过是让他明天一大早再走,总得穿的暖暖的,带上干粮净水,骑着骡马等等才能上路吧!这回赵晏殊没有拒绝,他知道现在是需要帮助的,既然徐家准备的妥当,那他也就坐享其成就是了。

“你是要去蜀州城还是回西北?”徐老太爷问。

“我打算先回西北。蜀州城那边,我想荣和王世子是指望不上了。”赵晏殊经过多日的调养,脸色好了不少。

“这可是你自己的主意,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你可别赖在我们徐家身上。”徐老太爷向来是不吃亏的,万一那荣和王世子本有投诚之意,却错过时机,将来分辨起来,徐家受了牵连就不好了,所以徐老太爷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赵晏殊看着徐老太爷圆圆的面孔,不自觉地笑了。这个老人家精明是精明,可一到了家族利益上就像是个老顽童一般,童心未泯却混不讲理。不过也可以理解,本就不关徐家什么事。

“您老放心,徐家对我有救命之恩,不管怎的,我都不会把徐家拖入浑水。”赵晏殊这样回答徐老太爷自然满意,这就是保证啊。

赵晏殊早就想明白了,先不说身上这二百万两银子的银票;只说那荣和王世子定是知道自己出了事的,可是他根本不管自己的性命,只是一味的敷衍。说不得他早就知道有人会半路伏击他,甚至是利用自己的死来试探各方势力,亦或者是想看看舅舅到底会出多少价码来拉拢他。这是个小人,他决不会做出雪中送炭的事情来,他会做的就只是落井下石。既然如此,舅舅就不需要再做无谓的努力了,更何况现在自己有了意外的收获,大量的银钱就是救命符。打仗,打仗,打得不是人,打得是钱粮,现在有了徐家的资助,舅舅很快就会摆脱困境,平定天下。

赵晏殊曾在屋子里没人的时候仔细察看过银票。那是一水的汇通银楼的银票,十万两一张,二十张叠在一起,也有些厚度,握在手中,不知不觉的就安心。看来自己也不能免俗,手握重金,不自觉的就感到满足。赵晏殊每每看到这些银票,都不自觉地想,徐家是真有家底啊,这个家族人口单薄,却是这等富庶,难怪条件也不过是不为人所欺而已。其实赵晏殊对这句话的理解太过表面,他并没有理解徐老太爷的语言游戏。这世道,要是不想被人所欺,不就是要当官嘛,而且是要做大官。赵晏殊还是太过年轻,这其中弯弯绕绕,他并没有深思太多。

赵晏殊又想到了今天来书房的虎头,他居然问了自己是否见过天鹅。天鹅他还真是见过,只是不知这小孩童为何会问自己。那虎头对自己也没有含含糊糊,原来是徐家小姐讲的故事。丑小鸭早晚也会变天鹅,是吗?想到那个说话滴水不漏,却爱护母亲,有一张明媚笑脸的徐家小姐,赵晏殊不自觉的心中流过暖流,能想出这样的故事,想来是个性子好的人吧。赵晏殊又奇怪,一个小丫头,怎得让自己心里暖暖的,莫不是醒来之后第一眼瞧见的便是她?赵晏殊摇了摇脑袋,终究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出山的路线中去。

“祖父说要准备什么?”林氏一边给欢哥儿喂奶,一边和徐熹说话。她自然是知道赵晏殊要走的事情了。

“也没什么,你不用操心,一切都由为夫打点,你就好好的坐月子就好,别想那么多,伤身子。”徐熹看着欢哥儿鼓鼓囊囊的小嘴,一脸认真吃奶的表情,不禁笑了笑,用粗粗的指头划了划小儿子的脸。

原本只是读书拿笔的手,何时变得这般粗糙了!林氏似乎是今天才看到一般,莫名的心疼,那双手哪里还像是养尊处优的。自从来了这山里,徐熹就一直在菜园干活,隔三差五还去山中狩猎,打柴割草,早就不复以前的白面书生了。

“等我出了月子,就好好的帮你保养手。”林氏心里不是滋味,她似乎只能做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用,你这边保养,我那边还得去菜园劳作,费工夫,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徐熹笑得很满足,有娇妻心疼就很好了。

“对了,你要不要带点东西给岳父岳母?”徐熹岔开话题,却也让林氏没了主意。

第一百章回暖

随着赵嬷嬷,赵家的在厨房中不眠不休的做馅饼;丹桂飞针走线连夜赶制的皮毛大氅。赵晏殊终究是在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就骑着家中最上乘的青骡马,怀揣着巨资银票,被徐寿和赵老虎护送着踏上了回西北的道路。

丽姐儿自然不知道赵晏殊的离开,那时她还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呢。而一旁的虎妞也同她一样,不知道一直搅扰着她生活的“妖怪”走了之后她会不会更安心一些。

说来也怪,自从赵晏殊走了之后,天气就变得正常了。虽说还是寒冷干燥,但也不至于大白天还缩在被窝中什么都做不了。林氏产房中的炭盆也撤下来两个,家中炭火缺乏也不是什么秘密了,烤肉,涮锅这样的吃食大家也下意识的尽量避免了。

因为天气回暖,丽姐儿的作息又正常起来了,可她还是偷懒地只选择看书,没有临帖和做针线。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使家中的任何一个人感到不妥,才五岁的孩子,管教那么严厉做什么,再冻伤了手,那就得不偿失了。就这样,丽姐儿的阅读量骤然加大来打发漫长的冬日时光。

虎妞看着丽姐儿读书识字特别羡慕,她也想学,却也知道能教自己读书识字的祖母每天都忙得很,根本就没空理她。最后还是丽姐儿发觉虎妞一脸羡慕地看着自己看书才明白过来。

“你也想看书吧?”丽姐儿明知故问。

虎妞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

“不难,我教你。”丽姐儿很大方地拿过《三字痉一字一句的教了起来。

还没念完六个字,虎妞就急忙叫停:“小姐,能不能带上虎头?”虎妞真是个好姐姐,有什么好事都不忘记自己的弟弟。

丽姐儿想了想,觉得没什么,反正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不过教人识个字,也不是什么大道理大学问,不难。再说虎头这小子机灵,想来读书也不费劲,自己应该也累不到哪里去,当下就点了头。

虎妞急忙跑到厨房把虎头那小子给拽了出来,虎头口里塞着吃食,脸上意犹未尽,手上还攥着两个肉包子。丽姐儿看到这情形,嘴角翘了起来。这小子是个不吃亏的。知道哪里暖和,哪里有东西吃,生活能力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好好地活下去。丽姐儿莫名的有些佩服甚至赞赏虎头了。

“你姐都跟你说了吧?识字的事儿。”丽姐儿问。

虎头口中的吃食还没咽下去,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最后只能用力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以及愿意。同时虎头又把手里的两个肉包子分别递给了丽姐儿和虎妞。

丽姐儿看着虎头黑乎乎的小手并没有嫌弃,直接伸手送进嘴里。不管怎么说。不吃独食,知道想着自己和虎妞,这就是本性不坏,孺子可教也!丽姐儿一边暗叹一边嚼着肉包子,味道真好,赵家的手艺真的是愈发的长进了。不当厨娘简直就是浪费人才。

三人吃过了肉包子,就开始对着《三字痉识字了。丽姐儿根据两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只教了前七十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