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君,你可在里面?”秦氏用极其温柔的语气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虽说妾身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但你若说出来,让妾身与您一起承担也是好的。”
  
  半晌,书房时一声叹气响起,之后,门便开了。
  
  秦氏柔柔的一笑,让跟着的婢女们在门外守着,自己一个进去了书房。
  
  董致书开了门后,又坐回了椅子上,一副很是疲累的模样。不过,这却是心累。秦氏上前走到董致书的身后,用自己的纤纤玉手给董致书揉起了额头来。
  
  见董致书状似舒服的叹了一口气,秦氏方才开口:“夫君,你自朝堂上回来便量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不知能否说出来与妾身听听。”
  
  董致书拍了拍秦氏的手掌,把手掌拿了下来,看着那莹白的手掌发起呆来。
  
  秦氏见状,又是轻声唤着夫君,才让董致书自思绪中转了回来。
  
  “你却是不知道,昨儿个太原府急报,说是黄河决溢,横陇和商胡一带死伤惨重、尸横遍野,然后三廉王便报说,这都是因为数年前修建堤坝的官员们贪污,以次充好,这才使得此次黄河决溢。皇上闻言大怒,让我彻查此案。”说到这里,董致书更是哀声叹气起来:
  
  “可是能吞下那么一大笔的银钱,必是有朝中权贵在里面同犯了此案。若是我不认真查,皇上必不会放过我,罢我的官位倒也罢了,就怕连着我那脑袋都保不住。可若是查了出来,不说皇上会不会处置这些人,可我却是得罪了人的。而且依我看,皇上必不会处置所有人,那么我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秦氏一听,也知自己夫君所言必是真的,实是没必要拿这种话来唬自己,便不由得肃言沉思起来。
  
  “夫君,妾身记得你给我们的女儿欣兰订了一桩婚事,明年欣兰便要过门了,我们是不是要与那未来女婿连络一下感情呢?”秦氏神秘兮兮的说道。
  
  “你说什么胡话,我现在真真是焦头烂额的,哪有心思却想这些。而且前些日子包拯不是来过府里了吗?”董致书以前觉得自己的夫人很是聪明,怎么现在却说这么些不着调的事情来了。
  
  “夫君,你可别忘了。人家包拯包公子可是皇上眼中的红人,皇上的心思,包公子必是捉得准的。也许……”秦氏笑着斜眼看着董致书:“也许他能帮自家的未来岳父想想法子呢?毕竟我们是他未来的岳家,岳家好,他们包家也会好啊。”
  
  董致书恍然大悟,高兴的猛的站了起来,执住秦氏的手,“夫人果然是有好主意的。包拯这个人我也是知道的,是个心中有丘陵的人物,让他来帮帮我,想来必是愿意的。来人,来人。”
  
  董致书大声叫唤道。
  
  守在书房外的几名婢女连忙把门打开,躬身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给我把大管家叫来。”
  
  “是!”其中一名婢女抬脚就走,剩下几名婢女,因着没有吩咐,便仍守在书房外。
  
  董致书在书桌上拿了一张兰花帖,给雍正写了几句话,请他过府一叙。没一会儿,董致书写好了请帖,董府的大管家董忠也来了,董致书把兰花帖交给了他,让他尽快送到包府去。
  
  见着董忠出了书房,董致书方才松了口气,整个人都觉得放松了下来。
  
  从董忠去包府送请帖,再到雍正接了请帖,动身赶来了董府,前后也不过才半个时辰。
  
  董致书这段时间也在秦氏的劝解下用了膳,吃饱喝足,也就显得精神多了。此时见着雍正一接请帖便马上赶来,很是高兴,忙让人将其带到书房,好共商大事。
  
  董致书让婢女奉了茶,便让众人都退出了书房之后,方才说出了自己所担忧之事。
  
  不过,董致书的问题在雍正看来,并不算是什么问题,但是模样还是要装一下的。
  
  雍正喝了一口碧螺春,装作沉思的模样,半晌方道:“这点事情,其实董大人是不用那么担心的。”
  
  董致书闻言一愣,问其为何。
  
  雍正道:“其实正如董大人所言,皇上必不会处置所有贪官。毕竟如我想的夫错的话,朝中必有大半的官员都牵扯进了此事。若皇上真要处置所有官员,那么朝庭必乱。而皇上也不会想看到此景。那么,董大人便是有功也会变成有过的。”
  
  “那该怎么办?”
  
  “董大人便依皇上所言,继续查便是了!”
  
  董致书不太明白,雍正所言前后矛盾,那到底是该如何是好?
  
  雍正也不卖关子,很快便将此中关节说了出来:“其实,这主意就看董大人你怎么查,查了之后,又怎么跟皇上禀报了。”
  
  “贤侄帮我!”董致书
  
  “董大人且莫急。其实到时你只要将元凶巨恶交于皇上,皇上哪里会不懂得董大人的苦心呢。到时候我再帮着董大人在皇上面前敲敲边鼓,想必董大人的难关很快就会过去。而且怕就很快能再升一步呢。”
  
  董致书闻言,登时喜出望外。




74

74、第七十一章 。。。 
 
 
  自得了雍正的主意,董致书可谓是安心不少。有了主心骨后,对着接下来该查什么,怎么查,便都有了方向。
  
  既然是元凶巨恶,那必然是朝中势高权威的权贵了。
  
  董致书一合计,便想着从两个方向一起来查。
  
  第一个便是帐册。
  
  承办堤坝必然经过多道手续,并无数人员。但无论手续如何繁复,承办人员如何之多,钱财才是最为关键之处。而户部掌握国家的财政大权,造坝所用金钱不赀,其中必有记录。
  
  所以,此案若从户部着手,必然会事半功倍。
  
  而户部正是雍正主事负责的地方,董致书当即便请托雍正帮忙,查找当年修筑堤坝时的资料记录。
  
  雍正自无不应的。
  
  第二个便是从负责修筑堤坝的官员入手。
  
  毕竟,虽然修筑堤坝的相关官员众人,但没有总负责的官员的一个点头,下边的人哪里就能那么容易贪污,而不露丝毫马脚的。
  
  这一边,自然就是由董致书负责调查了。
  
  不过几天,董致书便查出了,那总负责的官员是太尉卞谋延的亲信门生,与其私交甚秘。
  
  董致书不敢放松,在监视那官员的同时,也顺道派人秘密查访这个卞谋延来。
  
  不曾想,这一查,果然就查出了问题。
  
  虽然卞谋延防得紧,可是谁家府中没有些喜欢碎嘴的仆从。董致书便从此处下手,好不容易才用钱撬开了太尉府上一个嘴巴不严实的下人。从他口中得知,那太尉府上虽然没见到了什么密室,却很是有一些贵重的东西。
  
  但是,听着那下人说的,太尉夫人穿戴的金色东珠、外邦传过来的猫眼石什么的。还有摆设用的古董字画。听着那描述,大多不是凡品。
  
  那下人还曾听着卞谋延与别人说起他书房里的一些玩物摆设,皆是西周或隋唐时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古藉善本。
  
  而卞谋延最为喜欢的,便是秦始皇所用过的,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的凤钗。 
  
  那个物件,董致书也见过,实在是精巧,而且也确实不是凡物。若是只有这一件倒也罢了,一个官宦之家,总会有一两这种贵重的东西的。
  
  有的是底下的官员孝敬的,有的是官家赏下的。
  
  可是,照那下人的话法,董致书的府上这种东西可不止是一两件啊。
  
  而且,那凤钗既然是秦始皇用过的,那卞谋延该做的,就应该是把这个物件献给官家方才是正理。
  
  秦始皇是皇帝,你一个太尉,忌能戴这种东西。
  
  而且,以卞谋延的奉录来算,他又是从哪里买得那么多贵重的物件呢?
  
  董致书听完回报,心中想着,会不会卞谋延门下有人帮着经营一些产业,这才变成巨富的?
  
  董致书坐不住了,马上便派人去查探一番,却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
  
  那些挂在卞谋延名下的产业,因着卞谋延根本不善经营,所以虽然有一些很是赚钱,但大多也就是不亏本罢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成为巨富,更没可能买得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的。
  
  董致书这下子才回想起,当时官家要就黄河决溢一事,审问堂下官员的不作为时,卞谋延便是一副不想让皇上彻查此事,反而顾左右而言他,意图转移话题的模样。
  
  果然很有嫌疑。
  
  只是,以卞谋延的老奸巨滑,要得到他贪污的证据又谈何容易。虽然有太尉府上的一个下人的证词,可这又当得了什么呢。那下人可是太尉府的下人,便是到时,让卞谋延找了个名头给害了,也不会有人说些什么。
  
  董致书当即便又让人去一趟,招了雍正过府一叙。
  
  一是问问雍正那边查帐,有没有什么进展。再来便是一起商议,这卞谋延是会不会就是那元凶巨恶?若是,又该如何才能拿到其贪污的证据!
  
  董致书让人去请雍正时,尚是正午刚过。但是一直等到申时,雍正方才在董致书的望眼欲穿下,来到董府。
  
  看着雍正黑沉没的脸,董致书顿觉不妙,小心问道:“你怎么满脸不悦的模样?可是你那边遇到了什么难题?”
  
  雍正点了点头,脸上让人看不出情绪来,连着说话的声音也是淡淡的:“你猜对了!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找当年修筑堤坝时的帐本子,可是不知为何,资料库里所有帐本都在,独独就那本帐本消失了。随后,我便听人来报,说是我的前任户部尚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