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行动:剑指华尔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在行动:剑指华尔街-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蝴蝶见证
  蝴蝶的振翅漾波之力说明,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具有某种发展演变的连锁效应。
  “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将其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上,2008年的次贷危机实质上便是华尔街引爆的一场渗透扩张性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并正在触发更为深重、更为蹊跷的科技危机和社会危机。
  2008年9月15~20日,第一波打击爆发,华尔街破纪录“黑色一星期”震惊世界。
  2009年2月23~27日,第二波打击冒头,道琼斯创新低“断崖周”狂跌心惊肉跳。
  图02为道琼期指数走势,截至2009年3月5日,道琼斯跌至6500点。
  图02道琼期指数走势图(2008年1月~2009年1月)  多米诺骨,飞流直下,人类社会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国际金融版图一夜间被颠覆,遭遇了“外科手术式”的放血、切割、移植、重组……
  德国学者贝克早在1986年就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进入风险社会。
  *教授认为,金融危机是公认最难定义的经济学名词,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常常通过恐怖的股市崩盘反映出来。
  1929年10月24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美国股市忽然疯狂下跌,美国经济由此陷入大萧条,20世纪的经济鼻祖凯恩斯,也在这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美国1929年的金融危机只是早期金融危机事件的一个缩影,它与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和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事件一起,作为世界金融证券市场最为深刻的教训被载入史册。
  更糟的是,2008年这一虚拟市场演变的次贷危机已从金融行业衍生到实体经济,在“黑色一星期”,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的“振翅之力”瞬间演变成席卷全球的大规模经济危机。
  是否会引爆3年、5年或是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规模经济衰退,迄今尚无定论。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初衷,莫过于通过拉动房地产消费调整金融产业供需结构,华尔街闻声起舞锐意创新,结果事与愿违引发金融危机,折戟沉沙铁未销。
  危机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导致全球市场供需结构的深度错位,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股市暴跌,房地产低迷,失业率攀升,暴力事件激增……
  危机的复杂性、蹊跷性、持续性,更是令人担忧。
  “经济危机”至今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一切仍在发酵、升温、聚集中,“科技危机”和“社会危机”顺势推波助澜,逐步浮出水面。
  坚定的预警
  “科技危机”的警示,势必引发不同思维阵营、不同行业立场的激辩。
  这一警示,似乎与“科技浪潮源源不断”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甚至本末倒置,一反占主导地位、仍然光环笼罩的理论或学说,并对传统观念的意识发起颠覆性地冲击。
  居安思危,据理力争,拨云见日,返璞归真,事实胜于强辩。

引子 一只热带雨林中蝴蝶的振翅之力(2)
于西方而言,信息科技已基本走到尽头,生产能力远超消费能力,产能严重过剩,它需要新的科技革命来拉动经济。
  “次贷”和“次优贷”金融衍生商品的过度膨胀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一种自然形态。
  基于不同时代的三次工业化技术革命的高度*集成和深刻变革,伴随着源源不断的创业资金大规模地投入科技领域,以及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力量为科技的发展鸣锣开道护驾保航,极大地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创新、研发和推广。
  世界因此变得更平了,创新周期更短了,竞争更激烈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这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便利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资源都可以“无边界”地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在单位时间和范围内实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跨越时空,如此周而复始,革新换代,逐渐智尽能索,穷途末路。
  相对消费需求的极度疲软甚至负增长,生产能力与日俱增,供需结构失衡、错位和断层,加速了科技发展从万能走向无能,逐渐自废武功。
  科技“双刃剑”已经悄然高悬。
  经济危机与科技危机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经济危机,科技危机迟早也会爆发。
  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积累,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信息革命尚未完善,中国和印度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向前冲刺,加工制造业和IT外包向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决定性的倾斜、集中,造就了“世界大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坚实崛起。
  处于发展中国家第一梯队的中国,起点低内需旺,厚积薄发,仍有英姿勃勃的坚挺空间。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海内外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农村经济市场的发展,正在形成中国综合国力再次雄起的“热点”,仍有来自于“内需”市场的潜在动力和扩充余地。
  血色黄昏的叹息
  社会危机,归根结底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配套环境系统岌岌可危,不堪一击。
  日趋激烈的金融风暴,几乎在极短的时间内活生生地“拦腰折断”和席卷了许多美国人毕生积蓄的退休养老金投资。
  此类投资方式,通常按税收前后公民法定收入的15%~20%的比例直接月存操作,大部分投资于政府框定、华尔街热捧、企业操控、个人一头雾水的所谓长期保守型“吸金车辆”。
  此类投资含有大量“合成CDO”和“变异CDO”,即高纯度浓缩型次贷和次优贷剧毒金融衍生品。
  直截了当地说,这类投资回头的可能性极小,基本上血本无归。
  在未来漫长的萧条岁月里,甚至整个席卷和掏空投资人退休计划账户的预言也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各国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公民特别是日益见多的退休老人和弱势团体的影响持续扩大,银发族退休后的生存问题骤然间上升至“红色警戒线”,格外令人担忧。
  银发族危机,是日本整整20年来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客观原因之一。
  这一生存危机触发的社会动荡不容忽视,金融风暴以来,美国突发性恶性暴力案件激增,美国东西海岸频频发生失业人员持枪抗争、火拼雇主的暴力事件,骇人听闻,发人深省。
  天赐的“危”“机”
  三大危机复合形成的“叠加效应”,超出了寄生于地球星体的高度灵性载体的人类所能承受的压力和掌控的力量,因此是灾难性的、难以逆转的。

引子 一只热带雨林中蝴蝶的振翅之力(3)
谁也说不准下一场风暴何时降临?
  谁也无法精确地预测哪一个国家将引领新一波雪崩的“多米诺”效应?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数出天上星星有几颗,那一定是痴人说梦。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够解构未来全球的风云变幻生死浮沉,那绝对是虚无缥缈的幻觉。
  “拆西墙,补东墙”可解燃眉之急,但无法从根本上将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扼杀于摇篮里。
  历史和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科学的规律同样如此。
  那么,人类只有走着瞧……
  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今日的危机,中国之机遇。
  世界发展史,从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毫不留情地碾碎逆时代而动的人、企业和国家。
  无论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大英帝国和今日的美国,还是现代世纪最成功的企业群——通用电气、微软、英特尔、甲骨文、网景、雅虎、谷歌、百度,都是后来者居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谱写更加灿烂的辉煌。
  所谓强国和强人,就是在危机中崛起的新兴国家和领袖,他们往往趁势而动,一跃而起。
  这一次百年不遇的危机之后,不容置疑,同样会诞生一批闪亮的国家和领袖。
  《华尔街日报》2008年12月28日刊登助理总编兼华盛顿分社执行编辑杰拉尔德 F。希比(Gerald )的专文,哀叹“西方的衰落”,惊叹“中国模式的崛起”。
  在文字组合上,“危”和“机”奇妙地走到一起,组成了危机。
  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也许就能脱胎换骨,蜕变为一场千载难逢的契机。
  一个剧烈波动的市场,一个捉摸不透的规律,一个逐利投机的时机。
  一个中华民族顺势而动、乘虚而入、争取最大利益机遇的伟大世纪!
  一成不变,蹈矩循规,无法适应今天市场剧烈变动的投资模式,必须变革。
  只有灵活的中长期战略配之以危机处理的短线操作,以动制动,才能在漫长的危机中生存,更上一层楼。
  在这样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中,或多或少,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但危机与机遇向来是并存的。
  世界在亲历这场危机的同时,也迎接着变革后的机遇。
  中国也不例外。
  有机会亮剑则亮剑
  中国的出手、亮剑,只是时间问题。
  言必信,行必果,一旦出手、亮剑,势必稳、准、狠、快,志在必得。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应对周边危机的战略、制胜的法宝。
  可以肯定,如果举棋不定畏惧不前,只顾埋头自救韬光养晦,满足于发展中国家“领头羊”毫无挑战悬念的战略地位,陶醉于“世界大工场”日渐消长的边际实力的蝇头小利,与浴火重生后仍然强大的美国毫无经济战略利益上曾经肝胆相照仗义出手的记载,与中国之世纪强国的风范和目标并不相称。
  待时光流逝,风暴偃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已定,新的经济浪潮兴起,未来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本质上不会有什么两样。
  世界不会记住一个曾经有力量出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