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你接受“钞票印得太多导致通货膨胀”这种观点的话,通货膨胀这种病的原因并不难找——谁在掌握印钞机?
  答案正是隶属于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们!
  当然,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家主动承认是自己制造了通货膨胀,他们总能找出来形形色色的替罪羊——西方的政治家们,总是在指责贪得无厌的企业家、指责得寸进尺的工会,指责挥霍无度的消费者,指责控制石油的欧佩克……中国的政府部门呢,最常见的指责对象则是心怀不轨的囤积商、兴风作浪的游资客、甚至是刻意被塑造成暴发户形象的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煤老板……
  当然,对于通货膨胀,中外政府方还有一个共同的罪恶敌人,那就是老天爷——每次物价上涨,政府都会告诉我们的就是气候异常造成粮食减产,自然灾害造成商品短缺……
  企业家当然是贪得无厌的,工会也的确是得寸进尺的,消费者也有些挥霍浪费,阿拉伯人也确实提高了石油价格,投机商人的确在囤积居奇,游资也的确在兴风作浪,甚至老天爷也确实不是那么仗义,天天风和日丽、年年风调雨顺——可是,所有所有以上因素,都只会造成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而不会造成持续的通货膨胀。
  更进一步的,根据前面所讲过的馒头米饭的道理,即使出现了个别商品价格上涨,那么也一定应该有其他商品的价格下跌与之对应的啊!
  因为,所有那些被当做替罪羊而指责的“罪犯们”,没有那一个拥有印钞机,能够凭空印出来装在我们口袋里、躺在我们账户里那些被称为“钱”的纸片片。
  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每一个政府都这么喜欢印钞票?
  这个原因简直是简单到了极点,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回答——因为政府想通过印钞票来讨好那些他想讨好的人,在表面上不降低其他人钞票数字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凭空印刷出一堆钞票来,送给那些他想讨好的人。
  其实,政府本来有另外几个可供选择的途径来讨好他想讨好的人,比方说通过增加赋税、或者向公众借款的办法来筹集到钱,然后再发给那些他希望讨好的人,这样就不必凭空印刷大堆大堆的钞票,自然也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了。
  麻烦在于,征税要遭到被征税人的激烈反对,而借款也终归要偿还,对于政治家来说,这两条途径无异于政治自杀。
  更大的问题在于,谁会觉得自己钱太多了花不完呢?
  对于越来越庞大和越来越臃肿的政府来说,多少钱都不够他花——谁嫌弃钱扎手啊?
  结果就是,即便政府增加了赋税、向民众借了很多钱,他还是要选择凭空印刷钞票这个途径来讨好某些利益集团,有时觉得太麻烦的话,干脆就只选择印刷钞票这种办法。
  政府想讨好那些人?
  对专制和极权政府来说,他们想讨好的人无怪乎整个社会的权贵阶层、与他们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商业银行等等;对于民主政府来说,虽然没有了权贵阶层,但他们需要讨好的人反而更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包括每一个支持这一届政府当选的选民、失业者……
  实际上,政府开支越来越庞大、越来越臃肿、钱越来越不够花的现象,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来才有的事儿,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每一位当权者,无论是国王、皇帝还是议会、总统,他们都曾经试图采用直接增加钱币数量的办法,来为自己的奢侈无度的花费、连绵不断的战争、光辉不朽的业绩筹集资源…… 。。

2。5病从何来?(2)
每一次,当他们这样做了之后,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
  诚实的政府有时候也承认这一条,比方说1976年英国的卡拉汉首相(James Callaghan)在工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针对解决失业问题的演讲的时候就说:“我们过去经常认为,我们可以用削减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的办法增加就业,并度过经济衰退,现在我非常坦率的告诉你们,这种抉择已经不复存在;如果说过去存在过并且似乎真的起过作用,那也只不过是给经济体注射了更大剂量的通货膨胀,而下一步紧跟而来的就是更高水平的失业……”
  当人类进入纸币时代以来,直接开动印钞机,纸就哗啦哗啦变成钱而出来了,而且印上一个数字之后就能拿出去买到东西,简直如同神话中的点石成金魔法,天上的馅饼就如此轻而易举的掉下来了,这种诱惑谁能抵挡得了?
  比方说,现在政府要修一个水坝,本来没有钱,于是打着降低利率的名号,让中央银行印出一大堆钞票来,以“贷款”的面目出现在工地上,科研人员拿到科研费、设计人员拿到设计费、大包二包三包四包的施工老板也赚到了承包费、修大坝的工人拿到了工资,不管是白色、灰色或者黑色,政府管理人员也发了工资,与此大坝相关的各级利益方也都发了一笔横财,而且政府也建成了水坝……
  似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但却没有谁损失了什么。
  天上的馅饼就是这么掉下来的?!
  前面说了,老天爷一向很不仗义的,你好好地日子他还动辄要给你来个气候损失和自然灾害啥的,当然绝对不会给你天上掉馅饼的。
  那么,到底是谁付钱建设了这座大坝?到底是谁遭受了损失?谁占了便宜?
  答案是,所有人民币的使用者在为这个大坝买单,所有人民币的使用者都遭受了损失,新增加的货币伴随着科研人员、设计人员、施工老板、政府管理者、大包二包三包四包的花费进入到流通领域中,从而使得物价持续不断的上涨……
  至于谁占了最大便宜?
  首先就是凭空印出来一堆钱的政府,其次就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相关利益团体。
  这样以来,你就该明白,通货膨胀实际上是针对全体国民的一种征税——这个征税的额度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就拿我们一个普通人来说,一袋面粉、一桶食用油贵上一元两元,我们都有可能和卖家争吵不休,但从1990年到2010年,我们的中央政府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将我们随便一个人的钱都掠夺走了98%(按照1990年的万亿元对比2010年万亿元的比例算),但却没有一个人为我们说一句公道话。
  对于政府来说,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赖账!
  就前面谈到的这个水坝,如果不是通过凭空印刷钞票来建造,而是通过向民众借款(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建造,等到民众要求政府偿还这些借款的时候,政府就直接印刷了一堆钞票给你——你认为这叫还账还是赖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启动总额达万亿美元“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措施,购入包括国债在内的各类债券;到了2010年11月份,又再度启动6000亿美元的QE2,这些事件为什么引起举世哗然,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说美国开动印钞机,为什么所有人都说伯南克“开着直升机”撒钱……
  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甲用白条向乙购买了一堆实际的商品,当乙拿着这张白条要求甲来偿还的时候,甲所做的事儿就是凭空写下更多的白条付给乙?
  这叫赖账,还是还账?
  

2。6通胀的规律
既然明白了通货膨胀的原因,纸币体系下通货膨胀的规律也并不难理解。
  虽然不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或者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那样有着确定的规律,但通过总结几千年、尤其是是最近几十年来纸币体系下的通货膨胀案例,我们还是可以寻觅出通货膨胀的一点经验规律。
  如果想要追求复杂的理论,自然就有复杂的说法,但按照最简化的理解,通货膨胀就是一种印刷机现象,印刷多少钞票,通货膨胀就是个什么样子。
  一旦凭空印刷的新钞票进入某些人的手中,他们拿着这个钞票去买东西,第一个卖东西的人并不知道钞票数量变多了,他还是保持原来的价格出售,由于观察到销售额上升,卖东西的人赶紧去进货,进而导致商品和货物的需求增加,工厂开始加速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产品的产量开始增加,就业也开始增加,他们都以为自己多挣到了钱,这就成了政府告诉我们的所谓“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一些人手中钞票数量的增加,他们开始买入房产、股票、黄金等能够长期保存的物资,于是这些物资的价格开始上涨,人们慢慢也发现钞票越来越多,看似挣了很多的钱,实际上能够换到的财富却越来越少,他们要求提高报酬,要求提高自己出手产品的价格,这进而导致了全社会价格的升高,于是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通货膨胀一旦真实的发生,那些本来以为自己挣到了更多的钱的人,就会普遍感觉受到欺骗和玩弄,他们本来以为能够购买更多的东西,实际上在价格上涨之后,他们还是购买原来的那么多东西,产品开始积压和过剩,原来由于增发钞票而刺激出来的产能也毫无用处,大量的人失业,产品产量开始下降,无数的资源、产品被浪费掉——这就是一些御用经济学家口口声声所谓的“经济衰退”。
  根据所谓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经济陷入衰退,我们再次增加钞票供应,继续刺激生产,继续玩弄所有人,然后又一轮的“经济繁荣”就来了,就这样,周而复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正是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深入研究而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被称为“反通货膨胀的旗手”,根据他针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以及拉美等众多国家长期通货膨胀数据的分析,通货膨胀与钞票数量存在着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对应关系。
  图3德国和日本30年时间内钞票数量与通货膨胀对比关系' 以上图表均引自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第八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